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的需求。文章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会计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调研,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结论提出了要从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快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一、引 言
会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的办学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900所高职院校开办有会计专业,占全国高职院校比例的60%以上。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粗制滥造,培养出的学生即没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又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会计专业岗位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毕业生很难求职到对口的工作,而招聘单位却又很难招聘到德才兼备、实践技能强的会计人才。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因此,了解市场行情,探寻企业的“口味”是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困境的重要出路。本文基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使会计专业办学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市场接轨,为其他高职院校办好会计专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重点选取了与学院会计專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或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以及柳州市财政局会计科推荐的企业进行调研。这些公司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公司、会计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涵盖财务审计、代理记账、资产评估、税收策划、工商注册、破产清算等业务。被调研的企业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财税类服务,因此对现阶段是企业财务人员的状况比较了解,对整个市场的人才需求把握比较到位。因此,选择这些企业符合调查研究的典型性原则。
(二)专业发展及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初步的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公共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管理方面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次调研的企业均属于服务行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企业均认为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符合市场行情,但是随着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人才培养内容应更多的植入管理会计的知识。
(三)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
1.财税审计服务类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本次被调研的企业总体上分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这两类公司的业务虽然有交叉,但是业务重心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是财务审计服务,对职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说在事务所能独立从事审计服务的人员都是财会的高级人才。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利用财税软件智能化的优势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和税务的代理服务。由于目前会计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传统手工记账代理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规模的扩张,导致企业严重缺人。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岗位主要有三类:会计核算、税务核算、财税顾问。但是人才的缺失主要在财税顾问(营销岗位)。智能化财税软件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一个熟练的会计人员可以代理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会计业务,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岗位减少。智能化财税软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核算型财会人员将逐步减少,而管理型财会人员将逐步增加。[1]财会行业业务重心的转变也提高了对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需求。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是大量中小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设置会计岗位,而是寻求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提供财务服务。为了开拓市场,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也在逐步转型,业务重心有所转变。以富美会计服务公司为例,其营业收入构成由原代理记账业务占70%、其他业务占30%,发展到现在代理记账业务仅占30%,而其余70%则是为企业做精细化财税管理服务。因此,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急需既懂财税知识又懂市场业务的人员,财务顾问岗位就是由此而设置的。
2.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本研究还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招聘会计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企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编制了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表,具体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由于行业属性不同,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资格、学历、职业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要求不尽相同。通过调研反馈,并结合表1,编制了主要课程重要性程度和课程性质表,具体见表2。
通过表2可见,企业性质不同,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也不一样,进而课程的重要性程度亦有不同。事务所注重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审计技能;而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对会计信息化处理要求更高,要求学生不但要熟悉会计知识,而且对人际沟通也有较高要求。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看似降低了。但实际上,各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执业证书的要求提高了。就调研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会计服务公司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初级以上职称。与此相适应,建议高职财会学生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此证书属于会计职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又称助理会计师,该证书社会认可度高,但考试难度比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高出一个等级。通过考试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后颁发加盖人社部和财政部印章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对于学生就业有着一定的帮助。
(五)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整个社会对底层财会人员需求已经饱和。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多,导致学生对口就业压力剧增,外加财会职业的稳定性,有的企业数年不招收财会人员,进一步加剧了对口就业的难度。[2]调研发现,企业对学院的学生评价较高,学生职业素养合格、专业知识虽然有待提高,但勤奋好学、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用人单位对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人单位认为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核算型财务人员将逐渐减少,应该注重培养管理决策型财务人员,建议加大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或者调整课程内容,同时加入管理会计课程(目前已经实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做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行发展。由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及财会职业的稳定性,导致应届生对口就业难度较高。为此,将继续实施分方向教学,在财会方向和金融方向就业上双管齐下,扩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调查研究结论
(一)行业产业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
对于一个成熟的专业来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相对稳定的。通过本次调研证明了会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会计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院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正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之路。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夯实办学的基础,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定位要跟着市场走,继续推进专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
(二)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调研对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到来需要对职业岗位进行相应调整。[3]要改变“重核算,轻管理”决策型财务的错误理念,调整专业课程,特别是要加入管理会计课程,调整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或授课内容。按照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将逐步增加并完善课程体系,为后续扩大就业面做准备。根据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要求需要开设礼仪类和沟通交流类课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调研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
学院会计专业是教育部“1+X”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试点单位,继续实施“1+X”证书试点改革,同时继续鼓励学生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为此,要积极进行课证融合的改革,改革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融入“1+X”证书培训的内容;此外财务会计和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直接选用财政部官方指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开设会计初级考证培训课,真正做到课程融合。
(四)用人单位调研对人才培养现状的反思
紧贴社会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把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由升学转为就业,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找到学生适合的岗位群,合理调整课程,逐步使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通过对本次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设置能够紧扣企业需求,并服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每门课程的内涵建设和优化课程设计,引入管理会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型能力是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4]第二,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财会行业非常讲求账务处理的能力和工作质量,学生即使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但是良好技能的养成对入职后快速适应新岗位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学院购置了综合性的财税实训软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第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企联系,及时关注财税知识更新和实操变化,使教学更贴近实务,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四、人才培养思路的调整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会计各岗位仍然有比较大的社会需求,虽然国家财政部明确指出从事财会职业不再有证书的限制性规定,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招聘财会人员的基本门槛是具有会计初级及以上职称。毕业生在毕业之前有很大的比例拿不到该证书,导致对口就业难度大。因此,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特别是利用好“1+X”证书试点的契机扩大学生的持证率,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調研,跟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会计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财税软件,通过校内仿真实训突破专业实践瓶颈,为后续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加大管理会计的课时,根据核心课程建设内容,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同时以融合“1+X”证书和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编写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的建设坚持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走出和引进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学习,增强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会计职称的考试。
(四)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工作对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这也是高校的财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和工作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大多还是限于仿真实训。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馈真实的会计和税务实操与学校理论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到岗后很难适应岗位需求适应。企业希望学校能够将目前财会教学中的“假账真做”变为“真账真做”。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加快财会实训基地建设,在学校日常教学中,与企业加强联系,使学生能够提早接触企业真实财税场景和操作,进一步提高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拟合度。
参考文献:
[1] 谈礼彦.“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236-238.
[2] 张娟.智能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财会学习,2019(34):211-212.
[3] 涂小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1):90-93.
[4] 魏国建,李谦,张婷婷,张光明.“互联网+”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4):84-86.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一、引 言
会计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主要的办学专业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900所高职院校开办有会计专业,占全国高职院校比例的60%以上。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办学粗制滥造,培养出的学生即没掌握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又缺乏熟练的操作技能。此外,会计专业岗位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毕业生很难求职到对口的工作,而招聘单位却又很难招聘到德才兼备、实践技能强的会计人才。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因此,了解市场行情,探寻企业的“口味”是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困境的重要出路。本文基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会计专业,通过调研进一步明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使会计专业办学能够与时代同步、与市场接轨,为其他高职院校办好会计专业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重点选取了与学院会计專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或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以及柳州市财政局会计科推荐的企业进行调研。这些公司涉及到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管理公司、会计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涵盖财务审计、代理记账、资产评估、税收策划、工商注册、破产清算等业务。被调研的企业为各种类型的企事业单位提供财税类服务,因此对现阶段是企业财务人员的状况比较了解,对整个市场的人才需求把握比较到位。因此,选择这些企业符合调查研究的典型性原则。
(二)专业发展及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初步的经济、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专业公共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计管理方面综合素质和运用能力,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本次调研的企业均属于服务行业,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的交流,企业均认为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符合市场行情,但是随着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人才培养内容应更多的植入管理会计的知识。
(三)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
1.财税审计服务类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本次被调研的企业总体上分为会计师事务所和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这两类公司的业务虽然有交叉,但是业务重心不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营业务是财务审计服务,对职员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较高,可以说在事务所能独立从事审计服务的人员都是财会的高级人才。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利用财税软件智能化的优势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财务和税务的代理服务。由于目前会计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传统手工记账代理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规模的扩张,导致企业严重缺人。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的岗位主要有三类:会计核算、税务核算、财税顾问。但是人才的缺失主要在财税顾问(营销岗位)。智能化财税软件的广泛应用导致企业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一个熟练的会计人员可以代理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公司的会计业务,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和税务核算岗位减少。智能化财税软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核算型财会人员将逐步减少,而管理型财会人员将逐步增加。[1]财会行业业务重心的转变也提高了对管理型财会人才的需求。新型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呈现爆发式增长的原因是大量中小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设置会计岗位,而是寻求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提供财务服务。为了开拓市场,会计代理记账公司也在逐步转型,业务重心有所转变。以富美会计服务公司为例,其营业收入构成由原代理记账业务占70%、其他业务占30%,发展到现在代理记账业务仅占30%,而其余70%则是为企业做精细化财税管理服务。因此,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急需既懂财税知识又懂市场业务的人员,财务顾问岗位就是由此而设置的。
2.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本研究还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招聘会计人员的学历、专业技术资格、企业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了调查,编制了企业岗位设置及职业能力要求表,具体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由于行业属性不同,用人单位对专业技术资格、学历、职业岗位设置、职业能力要求不尽相同。通过调研反馈,并结合表1,编制了主要课程重要性程度和课程性质表,具体见表2。
通过表2可见,企业性质不同,对学生要求的能力也不一样,进而课程的重要性程度亦有不同。事务所注重在掌握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审计技能;而会计代理记账公司对会计信息化处理要求更高,要求学生不但要熟悉会计知识,而且对人际沟通也有较高要求。
(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消以后,从事会计工作的门槛看似降低了。但实际上,各用人单位对财会人员执业证书的要求提高了。就调研情况来看,规模较大的会计服务公司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了初级以上职称。与此相适应,建议高职财会学生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此证书属于会计职称。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又称助理会计师,该证书社会认可度高,但考试难度比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要高出一个等级。通过考试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后颁发加盖人社部和财政部印章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对于学生就业有着一定的帮助。
(五)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用人单位用人需求
整个社会对底层财会人员需求已经饱和。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多,导致学生对口就业压力剧增,外加财会职业的稳定性,有的企业数年不招收财会人员,进一步加剧了对口就业的难度。[2]调研发现,企业对学院的学生评价较高,学生职业素养合格、专业知识虽然有待提高,但勤奋好学、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用人单位对学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用人单位认为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核算型财务人员将逐渐减少,应该注重培养管理决策型财务人员,建议加大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或者调整课程内容,同时加入管理会计课程(目前已经实施),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做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行发展。由于财会专业的特殊性及财会职业的稳定性,导致应届生对口就业难度较高。为此,将继续实施分方向教学,在财会方向和金融方向就业上双管齐下,扩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调查研究结论
(一)行业产业调研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影响
对于一个成熟的专业来说,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相对稳定的。通过本次调研证明了会计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会计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学院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正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之路。但是通过调研发现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夯实办学的基础,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定位要跟着市场走,继续推进专人才培养的特色化发展。
(二)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调研对专业课程内容改革的影响
信息化时代到来需要对职业岗位进行相应调整。[3]要改变“重核算,轻管理”决策型财务的错误理念,调整专业课程,特别是要加入管理会计课程,调整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或授课内容。按照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将逐步增加并完善课程体系,为后续扩大就业面做准备。根据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的要求需要开设礼仪类和沟通交流类课程,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职业资格证书调研对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
学院会计专业是教育部“1+X”金税财务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试点单位,继续实施“1+X”证书试点改革,同时继续鼓励学生考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为此,要积极进行课证融合的改革,改革税法与纳税实务课程,融入“1+X”证书培训的内容;此外财务会计和经济法课程的教材直接选用财政部官方指定的教材进行教学,开设会计初级考证培训课,真正做到课程融合。
(四)用人单位调研对人才培养现状的反思
紧贴社会要求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把企业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有机统一。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由升学转为就业,虽然没有了高考的压力,但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就业挑战。因此要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找到学生适合的岗位群,合理调整课程,逐步使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要求相适应。通过对本次调研分析,企业对人才培养方面的建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设置能够紧扣企业需求,并服务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每门课程的内涵建设和优化课程设计,引入管理会计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型能力是今后教学工作的重点。[4]第二,强化核心能力的培养,财会行业非常讲求账务处理的能力和工作质量,学生即使没有社会工作经验,但是良好技能的养成对入职后快速适应新岗位显得非常必要。为此,学院购置了综合性的财税实训软件,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实训环境,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提高。第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企联系,及时关注财税知识更新和实操变化,使教学更贴近实务,提高学生实操能力。
四、人才培养思路的调整
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会计各岗位仍然有比较大的社会需求,虽然国家财政部明确指出从事财会职业不再有证书的限制性规定,但是很多用人单位招聘财会人员的基本门槛是具有会计初级及以上职称。毕业生在毕业之前有很大的比例拿不到该证书,导致对口就业难度大。因此,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整人才培养的思路,特别是利用好“1+X”证书试点的契机扩大学生的持证率,从而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一)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行业、企业进行調研,跟踪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会计证书考试的内容,整体上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财税软件,通过校内仿真实训突破专业实践瓶颈,为后续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
(二)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加大管理会计的课时,根据核心课程建设内容,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及职业应用能力为重心,同时以融合“1+X”证书和初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编写能够体现本专业改革成果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的建设坚持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走出和引进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学习,增强实践技能;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会计职称的考试。
(四)加快实训基地建设
会计工作对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积累要求很高,这也是高校的财会毕业生很难找到对口实习单位和工作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大多还是限于仿真实训。但是在调研过程中,企业反馈真实的会计和税务实操与学校理论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到岗后很难适应岗位需求适应。企业希望学校能够将目前财会教学中的“假账真做”变为“真账真做”。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加快财会实训基地建设,在学校日常教学中,与企业加强联系,使学生能够提早接触企业真实财税场景和操作,进一步提高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的拟合度。
参考文献:
[1] 谈礼彦.“课证融通”视角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236-238.
[2] 张娟.智能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财会学习,2019(34):211-212.
[3] 涂小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1):90-93.
[4] 魏国建,李谦,张婷婷,张光明.“互联网+”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河北职业教育,2019,3(04):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