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饮食营养行为误区对公众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需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目标状况,定应对方案,建立正确的建康信念模式,掌握饮食搭配和互换细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障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饮食营养误区分析纠正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17【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95-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公众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随之显著变化,质量增强,但同时有营养过剩或缺乏部问题出现,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口素质,诱导多项基础疾病发生,对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饮食行为误区展开分析,行针对性纠正,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合理选择平衡膳食的途径。本文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再论述如下。
1我国饮食结构及现存问题
1.1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即有未科学食用、挑选不当或食物品种短缺、单调造成的营养缺乏病,如缺钙、缺维生素A、缺铁;也有膳食成分未合理搭配,诱导营养成分平均引发的营养失调,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超体重和肥胖也为严峻的营养问题[1]。
1.2居民营养现存问题。依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观点,食物与营养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贫困农村面临着营养攻坚任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并存;慢性病发展迅速;需高度重视婴幼儿营养;公众普遍存在营养知识缺乏情况。
1.3饮食营养行为误区。具体包括:①米越白,质量越高:精白米长期食用,以缺乏维生素B1、B2;②蔬菜营养不及鱼肉蛋:人体所需营养素需均衡全面,避免只偏重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而忽视矿物质和维生素;③水果代替蔬菜:食物需合理、科学搭配,蔬菜不可用水果代替,会影像营养的均衡性;④肉骨头汤补钙:钙成人需要量为800mg/d,若针对骨折患者,有更多需要量,骨头汤补钙无法达所需量,应用钙制剂补钙或牛奶补钙;⑤肾结石患者不能补钙:分析肾结石形成机制,为在消化道内钙结合草酸诱导草酸钙形成所致。故草酸的吸收在减少的情况下,可降低肾结石率;⑥无鳞的鱼胆固醇高:并非无鳞的鱼均含较高胆固醇,如带鱼经检测示,含胆固醇量与有鳞的鲈鱼、草鱼等相似;⑦多吃素油,少吃荤油:摄入素油不宜过多,成人摄入量需20-25g/d,对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进行选择,如茶油、橄榄油,效果较佳;⑧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越少越好:需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摄入,并非越少越好;⑨晚餐不吃饭仅只菜肴可减肥:菜肴过多食入,可增加脂肪摄入量,使能量增高,无法达到减肥效果,且导致营养素摄入不均;⑩只胡萝卜里含胡萝卜素:除胡萝卜含较高胡萝卜素外,其它如番茄、油菜等黄绿蔬菜均含有;老年人摄入牛奶会引发白内障:诱导白内障形成的因素较多,并非单纯饮牛奶所致。老年人受机体各项机能衰退影响,有较低的抗氧化能力,可取如维生素C、叶黄素、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进行补充,以对老年性白内障起到预防作用;冬令补蛋白粉:分析我国居民蛋白质在膳食结构中的供给量,呈充足显示,一般人群无需对蛋白质再行补充,补充蛋白质过多,易使肾脏、肝脏负担增加,使钙的排出增多,出现缺钙现象,故通常情况下不行蛋白质补充;靠服药解决便秘:日常生活中,便秘为常见病,多为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肠蠕动功能降低所致。依靠服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应取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每日新鲜蔬菜摄入500g,对肠内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也可增加体育锻炼,行腹部按摩,对肠蠕动加以促进。通过自身锻炼和膳食调整,加之排便习惯正确,可从根本上对便秘问题解决;维生素C的补充,会引发肾结石:补充维生素C,摄入量<1000mg/d,即不会诱导肾结石发生。
2饮食误区纠正措施概括
2.1合理搭配食物 食物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在不同食物间存有差异,除母乳外,任一天然食物无法向人体提供全部的所需营养素。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可使人体营养需要得以满足,达到促进健康、合理营养的目的,故公众广泛食用多样食物。
2.2膳食结构需合理 国家预防医学科学院将我国膳食结构归纳为“金字塔”形成,可具体指导人们饮食结构,直观的對食物分类的概念进行告知,并指出各类食物每日需吃的数量和摄入食物的种类,便于公众采用。平衡膳食宝塔对理想的膳食模式进行提供,其所建议食的量,尤其是豆类和奶类食物的量与大部分人们目前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贫困地区可能有更大距离,但为使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改善,可作用努力目标。
2.3膳食调配 人们吃多样的食物,除确保营养均衡外,还需满足口服,若每日均大豆40g,肉50g,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无法合理营养。宝塔所含的每类食物品种均较多,虽每一种食物与其它不相同,但同类中所含营养成分相近,可相互替换。取平衡膳食宝塔应用,可将美味与营养结合,依据多种多样、同类互换原则,对一日三餐进行调配。同类互换为以肉换肉、以豆换豆、以糖换良,如可用杂糖、面粉代替大米,可用相应量面包、烙饼、面条代替馒头,可用相应量的杂豆或豆制品代替大豆;可用等量的鸭、鸡代替瘦猪肉;可用虾等代替鱼;根粉、酸奶等代替牛奶。
多种多样即对口感、品种、形态多样的食物进行选择,使烹调方法变换,如每日食豆制品及豆类50g,依据多样互换原则,可有多种吃法,完成全量互换,如调整为相当量的熏干或豆浆,也可分量互换,如1/3豆腐、1/3腐竹、1/3豆浆。分早、中、晚应用。
2.4三餐食量合理分配。多数地区为一日三餐,食物量的间隔时间及分配与劳动状况和作息时间一致。通常早餐30%,中餐40%,晚餐30%为佳,依据需要可相应调整,上午一般学习和工作较紧张,所摄入的营养不足,易对工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故早餐应引起重视,除主食外,还需包括肉、蛋、豆、奶的一种,且搭配适量水果或蔬菜[2]。
2.5善于利用地域资源。我国土地面积较广,资源丰富,各地物产及饮食习惯均有差异,对当时资源充分利用,因地制宜,才可获得均衡营养,如牧区有丰富奶类资源,奶类摄取量可适当提高;渔区可适当提高摄取水产品和鱼类量;农村山区可以核桃、瓜子、花生、山羊奶等为主要摄入食物资源。在一些情况下,因物产、经济、地域所限,同类互换无法进行,可暂用豆类代替肉类、乳类;用蛋类代替肉、鱼;不得已时,可取坚果代替奶、鱼、肉等动物性食物[3]。
2.6食物合理烹饪。食物营养素含量多指烹饪前,多数食物经烹饪、贮存、加工会使营养成分损失一部分,故除需对食物合理选择外,还需科学保存,有效加工,以使营养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食品经烹饪处理,可起到杀菌作用,且使食品味、香、色增强,易于吸收、消化,又味美,使人体利用营养素率提高。但食品在烹饪过程中有些化学、物理变化发生,损害了部分营养素,故需利用有利因素,尽量提高烹饪过程中的营养,促消化吸收,同时,对不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营养素损失度。
3小结
饮食营养行为误区对公众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需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目标状况,定应对方案,建立正确的建康信念模式,掌握饮食搭配和互换细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障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怎样用好平衡膳食宝塔[J].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116
[2]张艳.城镇居民饮食健康与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5).
[3]刘秀红.直观又完整的“膳食宝塔”[J].长寿,2005,(1)
关键词:饮食营养误区分析纠正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17【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195-01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公众生活水平随之不断提高,膳食结构也随之显著变化,质量增强,但同时有营养过剩或缺乏部问题出现,对人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口素质,诱导多项基础疾病发生,对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饮食行为误区展开分析,行针对性纠正,是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建立、合理选择平衡膳食的途径。本文就上述内容展开探讨,再论述如下。
1我国饮食结构及现存问题
1.1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即有未科学食用、挑选不当或食物品种短缺、单调造成的营养缺乏病,如缺钙、缺维生素A、缺铁;也有膳食成分未合理搭配,诱导营养成分平均引发的营养失调,如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超体重和肥胖也为严峻的营养问题[1]。
1.2居民营养现存问题。依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观点,食物与营养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存在以下问题:贫困农村面临着营养攻坚任务;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并存;慢性病发展迅速;需高度重视婴幼儿营养;公众普遍存在营养知识缺乏情况。
1.3饮食营养行为误区。具体包括:①米越白,质量越高:精白米长期食用,以缺乏维生素B1、B2;②蔬菜营养不及鱼肉蛋:人体所需营养素需均衡全面,避免只偏重摄入脂肪和蛋白质,而忽视矿物质和维生素;③水果代替蔬菜:食物需合理、科学搭配,蔬菜不可用水果代替,会影像营养的均衡性;④肉骨头汤补钙:钙成人需要量为800mg/d,若针对骨折患者,有更多需要量,骨头汤补钙无法达所需量,应用钙制剂补钙或牛奶补钙;⑤肾结石患者不能补钙:分析肾结石形成机制,为在消化道内钙结合草酸诱导草酸钙形成所致。故草酸的吸收在减少的情况下,可降低肾结石率;⑥无鳞的鱼胆固醇高:并非无鳞的鱼均含较高胆固醇,如带鱼经检测示,含胆固醇量与有鳞的鲈鱼、草鱼等相似;⑦多吃素油,少吃荤油:摄入素油不宜过多,成人摄入量需20-25g/d,对含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进行选择,如茶油、橄榄油,效果较佳;⑧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越少越好:需合理安排碳水化合物摄入,并非越少越好;⑨晚餐不吃饭仅只菜肴可减肥:菜肴过多食入,可增加脂肪摄入量,使能量增高,无法达到减肥效果,且导致营养素摄入不均;⑩只胡萝卜里含胡萝卜素:除胡萝卜含较高胡萝卜素外,其它如番茄、油菜等黄绿蔬菜均含有;老年人摄入牛奶会引发白内障:诱导白内障形成的因素较多,并非单纯饮牛奶所致。老年人受机体各项机能衰退影响,有较低的抗氧化能力,可取如维生素C、叶黄素、维生素E、微量元素硒等抗氧化营养素进行补充,以对老年性白内障起到预防作用;冬令补蛋白粉:分析我国居民蛋白质在膳食结构中的供给量,呈充足显示,一般人群无需对蛋白质再行补充,补充蛋白质过多,易使肾脏、肝脏负担增加,使钙的排出增多,出现缺钙现象,故通常情况下不行蛋白质补充;靠服药解决便秘:日常生活中,便秘为常见病,多为摄入膳食纤维过少,肠蠕动功能降低所致。依靠服药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应取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每日新鲜蔬菜摄入500g,对肠内血液循环有促进作用,也可增加体育锻炼,行腹部按摩,对肠蠕动加以促进。通过自身锻炼和膳食调整,加之排便习惯正确,可从根本上对便秘问题解决;维生素C的补充,会引发肾结石:补充维生素C,摄入量<1000mg/d,即不会诱导肾结石发生。
2饮食误区纠正措施概括
2.1合理搭配食物 食物种类繁多,营养成分在不同食物间存有差异,除母乳外,任一天然食物无法向人体提供全部的所需营养素。由多种食物组成的平衡膳食,才可使人体营养需要得以满足,达到促进健康、合理营养的目的,故公众广泛食用多样食物。
2.2膳食结构需合理 国家预防医学科学院将我国膳食结构归纳为“金字塔”形成,可具体指导人们饮食结构,直观的對食物分类的概念进行告知,并指出各类食物每日需吃的数量和摄入食物的种类,便于公众采用。平衡膳食宝塔对理想的膳食模式进行提供,其所建议食的量,尤其是豆类和奶类食物的量与大部分人们目前实际膳食还有一定距离,贫困地区可能有更大距离,但为使中国居民营养状况改善,可作用努力目标。
2.3膳食调配 人们吃多样的食物,除确保营养均衡外,还需满足口服,若每日均大豆40g,肉50g,易产生厌烦情绪,故无法合理营养。宝塔所含的每类食物品种均较多,虽每一种食物与其它不相同,但同类中所含营养成分相近,可相互替换。取平衡膳食宝塔应用,可将美味与营养结合,依据多种多样、同类互换原则,对一日三餐进行调配。同类互换为以肉换肉、以豆换豆、以糖换良,如可用杂糖、面粉代替大米,可用相应量面包、烙饼、面条代替馒头,可用相应量的杂豆或豆制品代替大豆;可用等量的鸭、鸡代替瘦猪肉;可用虾等代替鱼;根粉、酸奶等代替牛奶。
多种多样即对口感、品种、形态多样的食物进行选择,使烹调方法变换,如每日食豆制品及豆类50g,依据多样互换原则,可有多种吃法,完成全量互换,如调整为相当量的熏干或豆浆,也可分量互换,如1/3豆腐、1/3腐竹、1/3豆浆。分早、中、晚应用。
2.4三餐食量合理分配。多数地区为一日三餐,食物量的间隔时间及分配与劳动状况和作息时间一致。通常早餐30%,中餐40%,晚餐30%为佳,依据需要可相应调整,上午一般学习和工作较紧张,所摄入的营养不足,易对工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故早餐应引起重视,除主食外,还需包括肉、蛋、豆、奶的一种,且搭配适量水果或蔬菜[2]。
2.5善于利用地域资源。我国土地面积较广,资源丰富,各地物产及饮食习惯均有差异,对当时资源充分利用,因地制宜,才可获得均衡营养,如牧区有丰富奶类资源,奶类摄取量可适当提高;渔区可适当提高摄取水产品和鱼类量;农村山区可以核桃、瓜子、花生、山羊奶等为主要摄入食物资源。在一些情况下,因物产、经济、地域所限,同类互换无法进行,可暂用豆类代替肉类、乳类;用蛋类代替肉、鱼;不得已时,可取坚果代替奶、鱼、肉等动物性食物[3]。
2.6食物合理烹饪。食物营养素含量多指烹饪前,多数食物经烹饪、贮存、加工会使营养成分损失一部分,故除需对食物合理选择外,还需科学保存,有效加工,以使营养素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食品经烹饪处理,可起到杀菌作用,且使食品味、香、色增强,易于吸收、消化,又味美,使人体利用营养素率提高。但食品在烹饪过程中有些化学、物理变化发生,损害了部分营养素,故需利用有利因素,尽量提高烹饪过程中的营养,促消化吸收,同时,对不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营养素损失度。
3小结
饮食营养行为误区对公众健康状况造成了不良影响,需分析误区形成的原因、目标状况,定应对方案,建立正确的建康信念模式,掌握饮食搭配和互换细则,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障建立良好生活方式、促进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关键。参考文献
[1]中国营养学会.怎样用好平衡膳食宝塔[J].当代生态农业,2004,13(2):116
[2]张艳.城镇居民饮食健康与对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8,29(5).
[3]刘秀红.直观又完整的“膳食宝塔”[J].长寿,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