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构建了多元智能化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期望能为今后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40-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15 年度我国旅游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 2020 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调整人才结构,扩大人才发展规模,提高整体人才素质,进一步扩大管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人才的全面发展”。这说明旅游业飞速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雷同,仅从形式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构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方案不合理,这种现状导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致使其整体资质不高,无法满足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尽快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用人才的全方位智能培育,完善多元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解决旅游供需求脱节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1 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于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旅游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2 培养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专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基本训练,拥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获得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备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旅游行业发展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方法调研方法,如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具有初级科研能力;掌握创业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2.3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用培养模式
延安大学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尚处于较初级的状态,主要以专业实习和见习为主,仅在专业课程中有少量的软件和实训内容,虽有产学研合作基地,但尚未有效利用起来。
2.4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延安大学的旅游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学生人数较多,青年教师较多,骨干教师较少,并且教师到企业挂职、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尚未建成完善合理的教师结构,也并未形成多元化的师资结构。
3 多元智能化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培养目标
根据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在今后的培养目标设定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整体素质进行考量,使这三个维度能够合理化共同增长。
1) 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要想培养出多元智能化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人才的价值发挥得到保障。
2) 合理协调的能力结构
对于应用型的旅游本科人才来说,能力具有多元化和多维度的特点。实践方面,学生应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迅速提高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工作中寻求大胆创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3) 素质结构多维度
旅游本科人才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等,应设立明确的目标,使人才培养过程和内容得到规范。
3.2 教学过程
1) 课程设置
进一步弱化教师因素,提升学生实践的自主能动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总体设置上,可以进行模块化设置,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档案袋的研究方法,给每个学生建立智能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以智能进步和完善、多元化程度等进行课程设置,为每个学生进行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
2)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需要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师在教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学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教学实施
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观察者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間内完成与职业工作的对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
4) 评价方法
建设档案袋时,需注明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期望,设计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学习目标。在评价方法上,需要实施阶段性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总结双管齐下的方式,做到多阶段、多维度、多角度的考核,关注智能优势学生,拉动智能落后学生,创造独立学习的良好环境。
3.3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应该做到量度适中,不宜忽略课堂讲授的主导地位,在巩固基础知识、综合素质、潜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发挥实践教学的升华作用;在实习过程中,需要科学监督,杜绝阴阳实习报告;合理安排就业指导,在高质量实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及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
3.4 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培养出多元智能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教师智能的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旅游专业教师应在抓紧理论研究不放松的基础上,多多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学习旅游前沿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行业前沿动态与教学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知识及实践技能指导。
【通联编辑:李雅琪】
关键词:多元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10-0140-02
1 引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015 年度我国旅游业已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到 2020 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调整人才结构,扩大人才发展规模,提高整体人才素质,进一步扩大管理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人才的全面发展”。这说明旅游业飞速发展不仅需要研究型人才,更需要研究与应用相结合的多层次人才。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雷同,仅从形式上培养应用型人才,结构不深入,层次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方案不合理,这种现状导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致使其整体资质不高,无法满足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尽快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应用人才的全方位智能培育,完善多元智能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本科教育的迫切任务,也是解决旅游供需求脱节问题的关键所在。
2 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2.1 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于旅游行业发展需要,需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系统完善的专业知识,可以在旅游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从事经营、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人才。
2.2 培养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专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基本训练,拥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获得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备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旅游行业发展方针、政策、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掌握基本方法调研方法,如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等,具有初级科研能力;掌握创业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较高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实操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2.3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应用培养模式
延安大学本科生的专业实践尚处于较初级的状态,主要以专业实习和见习为主,仅在专业课程中有少量的软件和实训内容,虽有产学研合作基地,但尚未有效利用起来。
2.4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团队建设情况
延安大学的旅游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学生人数较多,青年教师较多,骨干教师较少,并且教师到企业挂职、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所以尚未建成完善合理的教师结构,也并未形成多元化的师资结构。
3 多元智能化本科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3.1 培养目标
根据延安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现状,在今后的培养目标设定中,一定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整体素质进行考量,使这三个维度能够合理化共同增长。
1) 深厚扎实的知识基础
要想培养出多元智能化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知识基础,这样才能使人才的价值发挥得到保障。
2) 合理协调的能力结构
对于应用型的旅游本科人才来说,能力具有多元化和多维度的特点。实践方面,学生应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并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弥补不足,迅速提高实践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工作中寻求大胆创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提升职业素质。
3) 素质结构多维度
旅游本科人才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等,应设立明确的目标,使人才培养过程和内容得到规范。
3.2 教学过程
1) 课程设置
进一步弱化教师因素,提升学生实践的自主能动性,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总体设置上,可以进行模块化设置,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采用档案袋的研究方法,给每个学生建立智能档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以智能进步和完善、多元化程度等进行课程设置,为每个学生进行量身定制的课程安排。
2)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需要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教师在教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学的情况以及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3) 教学实施
需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人际关系、自我认知以及观察者智能的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間内完成与职业工作的对接,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
4) 评价方法
建设档案袋时,需注明每个学生和老师的期望,设计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学习目标。在评价方法上,需要实施阶段性学生自我总结和教师总结双管齐下的方式,做到多阶段、多维度、多角度的考核,关注智能优势学生,拉动智能落后学生,创造独立学习的良好环境。
3.3 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中,应该做到量度适中,不宜忽略课堂讲授的主导地位,在巩固基础知识、综合素质、潜在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发挥实践教学的升华作用;在实习过程中,需要科学监督,杜绝阴阳实习报告;合理安排就业指导,在高质量实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及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
3.4 师资队伍建设
要想培养出多元智能化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教师智能的多元化是必不可少的。旅游专业教师应在抓紧理论研究不放松的基础上,多多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学习旅游前沿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行业前沿动态与教学理论研究有机结合,更好地完成对学生的知识及实践技能指导。
【通联编辑:李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