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木垒县人民医院,新疆,木垒,831900)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S884.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51-01
有机磷农药中毒属常见中毒急诊抢救病例之一,由于病人中毒势头猛、发展快、变化大,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2002~2007年我院门诊急诊室共抢救有机磷中毒者52例,其中,重度中毒44例,轻度中毒4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达92%。通过实践,我们对有机鳞农药中毒抢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有机鳞农药中毒的机制
人体内神经传导主要靠乙酰胆碱作为传导介质,正常人体主要靠乙酰胆碱酶分解乙酰胆碱,以维持人体内平衡,而有机磷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当中毒时,机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减低分解减少,造成乙酰胆碱积蓄过多而发生机体中毒反应。
2临床表现
重型患者表现:神志恍惚或呈昏迷状,口流涎,烦躁,瞳孔缩小,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肌颤,肌无力或软瘫。抽搐伴大小便失禁。继而发生肺水肿等。
轻型患者表现:以上症状不严重,病人只感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但如不及时抢救,以上症状可加重最后造成死亡。
3抢救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观点,分秒必争,抢救中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忙而不乱。具体抢救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3.1迅速切断毒源,彻底清洗毒物凡病人接触毒物部分,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清洗已被污染的皮肤及头发。口服毒物者,应迅速洗胃。如属昏迷病人应立即采用开口器准确插入胃管,进行反复彻底的洗胃。常用洗胃液有2%苏打水或清水。一般洗胃液每次达1~3万毫升,直到洗出液体无药味为止,洗胃时必须采用导管法。因其疗效确实可靠。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对某些患者因喉头痉挛或水肿而致插管困难的,更要耐心细致的操作,力争一次插管成功。在洗胃过程中,要防止大量液体进入胃内而吐出较少,这样反而将大量毒液冲入小肠,使其无法排出,再次造成毒物吸收。有的病人为了防止胃管插入深度不够或胃管盘绕在后咽部及口腔内,这就达不到洗胃的目的,因次正确的洗胃方法应是插入胃管后先将胃内残液尽量抽吸干净,然后再把少量洗胃液约200~300ml反复多次灌洗直到洗出液体无药味为止。
3.2密切配合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在洗胃同时,必须立即为患者建立靜脉输液通道,在医生未到之前,马上将液体输上,并按中毒症状轻重加入各种解毒药物。确保液体及早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药有解磷定、阿托品等。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心率、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及口干等变化。阿托品总量最少为2毫克,最多达几百毫克,一般首次量为30~40mg,每5~10分钟静推一次,使之 达到阿托平化,然后再根据病情改为10~20mg每30分钟一次。解磷定总量最少为1g,最多为9g,一般首次量为0.8~1g加入5%GS40ml内静推,还可用1~1.5g加入10%GS500ml内静滴。另外如病情严重者可加用激素及甘露醇,速尿,碳酸氢钠,能量合剂,抗生素等药物。用药中要注意解磷定不能和碳酸氢钠合用,以免生成氢化钠发生中毒。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度中毒病人应作好各种抢救准备,迅速准确执行医嘱,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对频繁呕吐及腹泻者应给补液,详细记录出入量,送检各种化验。
3.4几种特殊情况的护理
3.4.1昏迷病人的护理重度中毒病人多呈昏迷状,伴抽搐,大小便失禁,抢救时须专人护理,严格床头交接班。对有恶心呕吐的病人应将其头转向一侧,对有抽搐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应及时加强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大小便失禁者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定时翻身,防止并发症发生。
3.4.2呼吸困难的护理发现有呼吸困难的病人,应立即给氧,必要时给湿化氧气吸入,以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糜烂,利于分泌物排出。
3.4.3高热的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常因脑水肿出现体温高热,对此必须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浴,冰袋,冷敷等,并按医嘱给予解热药。
3.4.4尿潴溜病人的护理中毒病人大部分伴有尿潴留,故应上保留导尿管,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尿袋,以防上行感染。保留尿管一般持续到病人神志清醒能自行排尿时方可拔出。
3.4.5肺水钟的护理中毒病人如出现肺水肿,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给氧时最好在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氧流量不宜过大,以防止冲破肺泡。
3.4.6躁动不安的护理此症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常有的表现,一旦出现,应注意观察是否与用阿托品药物有关,对极度烦躁不安患者,可给予镇静剂或作其它处理。
据四年来的统计,我院急诊科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52例,由于全体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因此大大提高了抢救成活率,使许多重危病人转危为安。
(收稿日期:2008.12.18)
【关键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S884.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51-01
有机磷农药中毒属常见中毒急诊抢救病例之一,由于病人中毒势头猛、发展快、变化大,因此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医护人员的共同责任。2002~2007年我院门诊急诊室共抢救有机磷中毒者52例,其中,重度中毒44例,轻度中毒4例,死亡4例。抢救成功率达92%。通过实践,我们对有机鳞农药中毒抢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有机鳞农药中毒的机制
人体内神经传导主要靠乙酰胆碱作为传导介质,正常人体主要靠乙酰胆碱酶分解乙酰胆碱,以维持人体内平衡,而有机磷能抑制胆碱脂酶的活性,当中毒时,机体内的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减低分解减少,造成乙酰胆碱积蓄过多而发生机体中毒反应。
2临床表现
重型患者表现:神志恍惚或呈昏迷状,口流涎,烦躁,瞳孔缩小,发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肌颤,肌无力或软瘫。抽搐伴大小便失禁。继而发生肺水肿等。
轻型患者表现:以上症状不严重,病人只感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但如不及时抢救,以上症状可加重最后造成死亡。
3抢救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要具有时间就是生命的观点,分秒必争,抢救中要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忙而不乱。具体抢救护理措施有以下几点:
3.1迅速切断毒源,彻底清洗毒物凡病人接触毒物部分,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清洗已被污染的皮肤及头发。口服毒物者,应迅速洗胃。如属昏迷病人应立即采用开口器准确插入胃管,进行反复彻底的洗胃。常用洗胃液有2%苏打水或清水。一般洗胃液每次达1~3万毫升,直到洗出液体无药味为止,洗胃时必须采用导管法。因其疗效确实可靠。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对某些患者因喉头痉挛或水肿而致插管困难的,更要耐心细致的操作,力争一次插管成功。在洗胃过程中,要防止大量液体进入胃内而吐出较少,这样反而将大量毒液冲入小肠,使其无法排出,再次造成毒物吸收。有的病人为了防止胃管插入深度不够或胃管盘绕在后咽部及口腔内,这就达不到洗胃的目的,因次正确的洗胃方法应是插入胃管后先将胃内残液尽量抽吸干净,然后再把少量洗胃液约200~300ml反复多次灌洗直到洗出液体无药味为止。
3.2密切配合治疗观察用药后反应在洗胃同时,必须立即为患者建立靜脉输液通道,在医生未到之前,马上将液体输上,并按中毒症状轻重加入各种解毒药物。确保液体及早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药有解磷定、阿托品等。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心率、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以及呼吸道分泌物及口干等变化。阿托品总量最少为2毫克,最多达几百毫克,一般首次量为30~40mg,每5~10分钟静推一次,使之 达到阿托平化,然后再根据病情改为10~20mg每30分钟一次。解磷定总量最少为1g,最多为9g,一般首次量为0.8~1g加入5%GS40ml内静推,还可用1~1.5g加入10%GS500ml内静滴。另外如病情严重者可加用激素及甘露醇,速尿,碳酸氢钠,能量合剂,抗生素等药物。用药中要注意解磷定不能和碳酸氢钠合用,以免生成氢化钠发生中毒。
3.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度中毒病人应作好各种抢救准备,迅速准确执行医嘱,每15~30分钟观察记录血压、脉搏、瞳孔等变化一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值班医生。对频繁呕吐及腹泻者应给补液,详细记录出入量,送检各种化验。
3.4几种特殊情况的护理
3.4.1昏迷病人的护理重度中毒病人多呈昏迷状,伴抽搐,大小便失禁,抢救时须专人护理,严格床头交接班。对有恶心呕吐的病人应将其头转向一侧,对有抽搐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者,应及时加强护理,防止意外伤害。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大小便失禁者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定时翻身,防止并发症发生。
3.4.2呼吸困难的护理发现有呼吸困难的病人,应立即给氧,必要时给湿化氧气吸入,以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糜烂,利于分泌物排出。
3.4.3高热的护理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常因脑水肿出现体温高热,对此必须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根据病情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如酒精浴,冰袋,冷敷等,并按医嘱给予解热药。
3.4.4尿潴溜病人的护理中毒病人大部分伴有尿潴留,故应上保留导尿管,按无菌操作原则更换尿袋,以防上行感染。保留尿管一般持续到病人神志清醒能自行排尿时方可拔出。
3.4.5肺水钟的护理中毒病人如出现肺水肿,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给氧时最好在湿化瓶内加入50%酒精,氧流量不宜过大,以防止冲破肺泡。
3.4.6躁动不安的护理此症状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常有的表现,一旦出现,应注意观察是否与用阿托品药物有关,对极度烦躁不安患者,可给予镇静剂或作其它处理。
据四年来的统计,我院急诊科共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52例,由于全体医护人员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因此大大提高了抢救成活率,使许多重危病人转危为安。
(收稿日期: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