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四磨汤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19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为99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甜度相似于四磨汤的红糖水,均20ml/d,2次/d,5d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术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除恶心呕吐,其他各症状比较均有有统计学意义。四磨汤对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结论:四磨汤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首选药物,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肠粘连症状的产生。
【关键词】四磨汤;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刺激、麻醉及腹部炎症等因素,常会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出现,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1]。四磨汤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胃肠功能,可尽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手术效果与预后有直接影响[2]。因此,笔者对本院19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四磨汤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9例,男性52例,女性4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4±6.4岁,其中胆囊手术29例,阑尾手术39例,疝气手术26例,脾切除术5例;对照组99例,男性53例,女性4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44±6.6岁,其中胆囊手术30例,阑尾手术34例,疝气手术32例,脾切除术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全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分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四磨汤口服液,20ml/d,2次/d,给予一个疗程(5d);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甜度相似于四磨汤的红糖水(安慰剂),20ml/d,2次/d,给予一个疗程(5d)。给予药后2h/次记录患者的肠鸣音及肠蠕动恢复,同时对肠鸣音副作用观察,并每天进行电解质检测。对患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腹部听诊,每区听诊1min/次,肠鸣音最早恢复时间为2个区肠鸣音≥4次/min,患者主诉最早肛门排气时间为肛门排气时间。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观察。
1.3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72h内,肠鸣音恢复、肠蠕动恢复、无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
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治疗后72h内,肠鸣音及肠蠕动仍未恢复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χ2=45.987,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情况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χ2=9.887,p<0.05,肛门排气时间比较χ2=12.896,p<0.05,排便时间比较比较χ2=12.764,p<0.05,组间均由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h)
2.3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各症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腹痛、腹胀、纳差症状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比较, p>0.05,无显著差异性。
表3两组患者各种症状情况结果
2.4 两组术后有肠粘连并发症出现,其中治疗组为9例,对照组为38例,两组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四磨汤对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3 讨论
四磨汤口服液是根据明代《痘疹金镜录》的四磨汤研制的,主要成分为木香、枳壳、乌药、槟榔四种药物,方中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可刺激胃肠促进胃肠蠕动及分泌,胃肠动力增强,对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可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度与收缩功能,使肠道非生理性收缩被有效抑制。乌药调畅中焦气机,对胃肠平滑肌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功能,消化腺分泌功能增强,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3]。槟榔行气导滞、行水消肿,可增大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可有效的改善食欲功能。所以四磨汤对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有双向调节功能,既能促进肠蠕动,又能对肠痉挛有效缓解。腹部术后会对人体元气造成损伤,气虚血瘀造成气机不畅血脉瘀阻等,或正常运行的气机可能会由手术对其破坏,造成升降功能紊乱、腑气下行不畅等,出现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等多种原因导致腹部术后肠麻痹及肠功能障碍[4]。四磨汤对术后肠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切中病机,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术后胃肠功能的抑制时间一般可维持48~72h,抑制时间的延长,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在围手术期的重要问题是术后如何尽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腹部手术常常会由术中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腹胀及肠麻痹等肠道功能紊乱,所以术后肠粘连,甚至腹腔脓肿时常发生,尤其是合并腹膜炎的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现象更为常见。
结果显示,治疗后72h内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四磨汤在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四磨汤恢复患者的肠功能时间明显缩短,疗效值得肯定。在术后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腹痛、腹胀、纳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组均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恶心呕吐却无明显差异性,p>0.05, 可能原因是手术麻醉导致,因为手术麻醉也存在恶心呕吐症状,对术后症状造成干扰。
综上所诉,四磨汤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首选药物,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肠粘连症状的产生。四磨汤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温和及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符合腹部术后患者的治疗要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川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 43.
[2]孙新两,乔娜,刘进鸽,等.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 2010,32(12):1892-1893.
[3]邰圣城,范祎,於裕福.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1,30(10):114.
[4]王红瑾.四磨汤联合开塞露纳肛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1,16(5):69.
【关键词】四磨汤;腹部外科手术;胃肠功能
腹部手术患者由于手术刺激、麻醉及腹部炎症等因素,常会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出现,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障碍等[1]。四磨汤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胃肠功能,可尽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对手术效果与预后有直接影响[2]。因此,笔者对本院198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观察四磨汤对腹部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2月行腹部外科手术患者1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9例,男性52例,女性4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4±6.4岁,其中胆囊手术29例,阑尾手术39例,疝气手术26例,脾切除术5例;对照组99例,男性53例,女性46例,年龄36~76岁,平均年龄44±6.6岁,其中胆囊手术30例,阑尾手术34例,疝气手术32例,脾切除术3例.所有患者均在气管内全麻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进行手术。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分类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四磨汤口服液,20ml/d,2次/d,给予一个疗程(5d);对照组患者在术后12h给予甜度相似于四磨汤的红糖水(安慰剂),20ml/d,2次/d,给予一个疗程(5d)。给予药后2h/次记录患者的肠鸣音及肠蠕动恢复,同时对肠鸣音副作用观察,并每天进行电解质检测。对患者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腹部听诊,每区听诊1min/次,肠鸣音最早恢复时间为2个区肠鸣音≥4次/min,患者主诉最早肛门排气时间为肛门排气时间。术前后对患者进行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观察。
1.3 疗效标准
有效:治疗后72h内,肠鸣音恢复、肠蠕动恢复、无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
无效或效果不显著:治疗后72h内,肠鸣音及肠蠕动仍未恢复者。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χ2=45.987,p<0.05,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2.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情况见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比较χ2=9.887,p<0.05,肛门排气时间比较χ2=12.896,p<0.05,排便时间比较比较χ2=12.764,p<0.05,组间均由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h)
2.3 两组患者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结果见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前各症状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腹痛、腹胀、纳差症状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恶心呕吐比较, p>0.05,无显著差异性。
表3两组患者各种症状情况结果
2.4 两组术后有肠粘连并发症出现,其中治疗组为9例,对照组为38例,两组比较p<0.05,有明显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四磨汤对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可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3 讨论
四磨汤口服液是根据明代《痘疹金镜录》的四磨汤研制的,主要成分为木香、枳壳、乌药、槟榔四种药物,方中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可刺激胃肠促进胃肠蠕动及分泌,胃肠动力增强,对小肠平滑肌有解痉作用。枳壳理气宽中、行气消胀,可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度与收缩功能,使肠道非生理性收缩被有效抑制。乌药调畅中焦气机,对胃肠平滑肌既有兴奋作用,又有抑制功能,消化腺分泌功能增强,使脾胃运化功能正常[3]。槟榔行气导滞、行水消肿,可增大胃肠平滑肌张力,促进肠蠕动及消化腺分泌,可有效的改善食欲功能。所以四磨汤对腹部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有双向调节功能,既能促进肠蠕动,又能对肠痉挛有效缓解。腹部术后会对人体元气造成损伤,气虚血瘀造成气机不畅血脉瘀阻等,或正常运行的气机可能会由手术对其破坏,造成升降功能紊乱、腑气下行不畅等,出现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肛门排气、排便停止等多种原因导致腹部术后肠麻痹及肠功能障碍[4]。四磨汤对术后肠功能障碍的根本原因切中病机,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术后胃肠功能的抑制时间一般可维持48~72h,抑制时间的延长,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吻合口瘘等,导致手术失败。所以在围手术期的重要问题是术后如何尽快的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腹部手术常常会由术中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腹胀及肠麻痹等肠道功能紊乱,所以术后肠粘连,甚至腹腔脓肿时常发生,尤其是合并腹膜炎的腹部手术,术后肠粘连现象更为常见。
结果显示,治疗后72h内治疗组胃肠功能恢复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四磨汤在腹部术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四磨汤恢复患者的肠功能时间明显缩短,疗效值得肯定。在术后腹痛、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腹痛、腹胀、纳差明显优于对照组,各组均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恶心呕吐却无明显差异性,p>0.05, 可能原因是手术麻醉导致,因为手术麻醉也存在恶心呕吐症状,对术后症状造成干扰。
综上所诉,四磨汤为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首选药物,可有效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预防肠粘连症状的产生。四磨汤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温和及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符合腹部术后患者的治疗要求,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余川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肠梗阻32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0): 43.
[2]孙新两,乔娜,刘进鸽,等.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干预[J].河北中医, 2010,32(12):1892-1893.
[3]邰圣城,范祎,於裕福.四磨汤口服液对开腹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 2011,30(10):114.
[4]王红瑾.四磨汤联合开塞露纳肛预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工程, 2011,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