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其信息量大、资源丰富的特征,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利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了生动鲜活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品尝学习的乐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采用传统方法——个别点评,启发全体。这种课堂,学生参与少,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而多媒体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可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缩小学生写作与生活的差距,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作文点评师生互动,会使课堂灵光四射。
一、展现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习作有兴趣,才会乐于写作,才能在习作中体验成功。如果我们在作文课堂上能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媒体的强大功能,让生活中的情、景、事、物走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有媒体相伴的作文课堂。比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补充写话的环节:“你还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写。”可是在实施时却遇到了难题: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感知的并不多,记忆里没留下太深的印象,怎样将学生脑海里不深刻的内容展现出来?我想到了多媒体。我收集了许多关于秋的景、物和人:咧嘴笑的石榴,红彤彤的高粱,绽放的菊花,南飞的大雁,轰鸣的收割机……五彩缤纷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深深吸引着他们,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浓郁的作文兴趣。学生不再“谈作色变”,而是把写作视为乐事。
二、创设情境,培养写作能力
学生对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确”,这是一直以来困惑学生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题。首先,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直观地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提高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如让学生写题目为“可爱的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通过电脑播放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从部分到整体逐一呈现,也可以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重播等功能引导学生多观察,然后让学生描述小白兔的外形及特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小白兔。相比以前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生动地表现出学生所写的“物”,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还是以刚才的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学生仔细观察小白兔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大自然里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再借助屏幕显示出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借机让大家选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仔细观察。最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向大家介绍。可以通过评选“我是小小优秀讲解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的方法,大家相互交流,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创新模式,提高评改效率
习作评改,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批改。其结果往往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在意义。“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一批资深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多媒体技术却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作文批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课堂上,批改方式由个人转向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把作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示范改,再师生互改,或多人“接力”改等。虽为口头评改,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问题,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例如:在评改《秋天》的作文时,先选两篇对比讲评,然后多媒体出示。一篇写道:“秋天到了,一朵朵菊花开了,有红的、白的、粉的。”另一篇写道:“秋天到了,一丛丛菊花竞相开放,像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微风中,朵朵菊花迎风舞蹈,仿佛在开音乐会。”让学生讨论这两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感受等。让学生体会文章怎样写、怎样修改。这样的评讲为师生提供了具体的例文,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解决问题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再创作的机会,一举两得。
总之,多媒体与作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更“活”。巧运媒体于教学之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优化评改途径,让作文教学起“死”回“生”。
参考文献:
吴亚西,张国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培养兴趣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采用传统方法——个别点评,启发全体。这种课堂,学生参与少,不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效果不佳。而多媒体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可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缩小学生写作与生活的差距,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作文点评师生互动,会使课堂灵光四射。
一、展现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习作有兴趣,才会乐于写作,才能在习作中体验成功。如果我们在作文课堂上能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媒体的强大功能,让生活中的情、景、事、物走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提供丰富的习作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写作,学生就会不知不觉地爱上有媒体相伴的作文课堂。比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补充写话的环节:“你还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学着作者的样子来写写。”可是在实施时却遇到了难题: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感知的并不多,记忆里没留下太深的印象,怎样将学生脑海里不深刻的内容展现出来?我想到了多媒体。我收集了许多关于秋的景、物和人:咧嘴笑的石榴,红彤彤的高粱,绽放的菊花,南飞的大雁,轰鸣的收割机……五彩缤纷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深深吸引着他们,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激活了他们的思维,使学生产生了浓郁的作文兴趣。学生不再“谈作色变”,而是把写作视为乐事。
二、创设情境,培养写作能力
学生对作文感到最苦恼的是“不知道写什么”,“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确”,这是一直以来困惑学生的问题。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题。首先,多媒体可以将文字、声音、图像等直观地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提高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如让学生写题目为“可爱的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通过电脑播放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从部分到整体逐一呈现,也可以利用特写镜头、慢镜头、重播等功能引导学生多观察,然后让学生描述小白兔的外形及特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了小白兔。相比以前的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更生动地表现出学生所写的“物”,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还是以刚才的写“可爱的小动物”为例,学生仔细观察小白兔后,教师可以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大自然里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再借助屏幕显示出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借机让大家选出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仔细观察。最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结果向大家介绍。可以通过评选“我是小小优秀讲解员”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的方法,大家相互交流,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创新模式,提高评改效率
习作评改,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包写作,教师包批改。其结果往往是教师疲于奔命而学生收效甚微,失去了作文教学的实在意义。“把批改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一批资深的语文教师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和探索中所形成的共识。多媒体技术却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作文批改方式由纸上转到多媒体课堂上,批改方式由个人转向集体,师生共改,集思广益。学生完成作文后,教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把作文投影在银幕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示范改,再师生互改,或多人“接力”改等。虽为口头评改,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无论是肯定作文的成功之处,还是纠正有代表性的问题,均能做到视听结合,集体受益。例如:在评改《秋天》的作文时,先选两篇对比讲评,然后多媒体出示。一篇写道:“秋天到了,一朵朵菊花开了,有红的、白的、粉的。”另一篇写道:“秋天到了,一丛丛菊花竞相开放,像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红的似火,白的像雪,粉的如霞。微风中,朵朵菊花迎风舞蹈,仿佛在开音乐会。”让学生讨论这两篇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感受等。让学生体会文章怎样写、怎样修改。这样的评讲为师生提供了具体的例文,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解决问题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再创作的机会,一举两得。
总之,多媒体与作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化了作文教学的过程,使作文教学更“活”。巧运媒体于教学之中,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时效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优化评改途径,让作文教学起“死”回“生”。
参考文献:
吴亚西,张国华.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