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想离开这个班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x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五十年来,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心理咨询提出了时间更短、效果更佳的新需求,因此,短程心理咨询应运而生且发展迅猛,已然成为美国临床心理学界的主流发展趋势之一。另外,大量临床心理咨询中发现,乔治.L.恩格尔医生提出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适用于各种常见的心理困扰和疾病,且能更全面地评估来访者状况,更有效地给予帮助。本案例正是采用了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成功干预了一例人际交往不良的高中女生,有效改善了她的情绪状态、自我认知及人际关系。
  〔关键词〕整合式短程心理咨询;人际交往;高中生;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2-0036-04
  一、案例描述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敏儿(化名),16岁,高一女生,身体状况良好,个子矮小,穿着朴素。家住农村,经济条件很差,自小被养父母领养。初中时得知自己被领养,亲生父母住在同村。养父母年龄都比较大,再婚。养母有一个儿子,正读大学,因家庭条件太差,被送给亲戚抚养。养父母身体较差,均没有读过书,家庭收入微薄。
  敏儿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在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也名列前茅。学期中开始出现在寝室无人与她说话,在班级中常因一些小事与同学矛盾频发的状况;同学关系较差,几乎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也退到了班级中下水平;她多次向班主任哭诉同学们针对她,提出换班的申请。同学们反映:敏儿有时候的言谈有些奇怪,一群人一起聊天,她常说一些与话题不相干的话,或做一些和当时的场合不符的举动;另外,她有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的毛病,让人很不舒服。
  (二)案例评估
  本案例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进行综合性评估,初步判断为人际交往障碍。
  1.生物。来访者表现出心境低落,郁郁寡欢。经来访者同意,做SCL-90自評测试,量表九个因子得分情况:躯体化:0.3;强迫症状:0.6;人际关系敏感:2.6;抑郁:2.4;焦虑:1.5;敌对:1.0;恐怖:0.2;偏执:1.5;精神病性:0.1。存在轻微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症状,但未达到诊断标准,不需要用药。
  2.心理。来访者在班级及寝室中人际关系紧张,并且认为是他人针对自己,显然存在认知偏差。来访者家境贫困,存在明显的自卑心理,在人际交往中较为敏感,经常将小事情放大成为对自己贬低性的评价。缺乏人际交往技能,因此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常常做出与场合不符的行为或说出让人费解的话语。青春期学生普遍注重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不良、班级归属感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敏儿的学习及情绪。
  3.社会。来访者来自于非常贫困的家庭,早期经历了遗弃,且知道自己被遗弃,还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亲生父母的家庭条件良好,因此她心生怨恨与不满。养父母对子女在学习成绩上期待颇高,希望子女考上本科,但她所在学校的大多数学生只能考上专科,来访者感到压力倍增。养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多为唠叨和诉苦,养母更是常常诉说自己养育孩子有多么不易,使来访者感到厌烦。
  二、个案干预方案
  (一)生物干预:运动辅助
  因来访者未达到心理疾病诊断标准,因此不需用药干预,抑郁情绪可以通过每天持续地运动来进行调整。咨询师建议敏儿每天持续运动30分钟,有助于宣泄抑郁情绪。咨询师希望敏儿通过自己坚持运动一事,看到自己的优点,自我效能感能够得到提升,从而增强自信心。
  (二)心理干预:短程认知行为疗法
  首先,给予敏儿关爱,让来访者感受到平等、民主,建立起信任关系;然后,针对敏儿的某些有偏差的想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她觉察及改变,构建合理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行为训练增强她的人际交往技能,改善人际关系。
  (三)社会干预:改善社会支持系统
  首先,与班主任沟通,将敏儿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希望他多关心敏儿,让敏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其次,与敏儿的家长沟通,使家长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给她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调整教育方式。
  三、个案辅导过程
  第一次咨询:让来访者尽情宣泄
  敏儿几乎是冲进了我的辅导室,一只手挡着半张脸,哭得泣不成声。我急忙让她坐下,静静地陪她坐着。一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足足15分钟后,她的哭声渐渐止住了。
  我给她倒了杯温水,示意她喝口水。
  她感激地说了声“谢谢”,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说:“老师,不好意思,失礼了,我实在是太伤心了。班主任不让我换班,还说都是我的错……我不知道我错在哪里……”她一边说一边哽噎。
  我认真地注视着她,说:“你刚才说你想换班,是吗?”
  她渐渐平复,说:“嗯,我觉得这个班容不下我,我也不喜欢这个班的同学,他们经常针对我,我也没做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针对我?”
  我同情地望着她:“这个班级你非常不喜欢,同学也总是针对你,能具体说说吗?他们是怎样针对你的呢?”
  这一问,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开始长达半小时的诉说,从寝室同学之间阴阳怪气地说话,到同桌有意无意地躲避;从原本同行而今陌路的好朋友小李,到期中考试失利受到老师严厉的指责;从当小组长收作业难,到学习委员的有意刁难;最让她伤心难过的是现在和同桌一句话都不说了。她觉得每天在班里仿佛空气都是凝固的,特别难受。
  说完之后,敏儿似乎轻松多了,嘴角有了一丝笑意。告别的时候,她还是为换班的事发愁,她觉得只要换了班,一切都解决了。我告诉她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解决,并与她约定下次辅导的时间。
  第二次咨询:综合性评估
  我依次询问敏儿的睡眠饮食、情绪、日常行为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状况,收集了其生理、心理、社会信息,并在经她同意的情况下做了SCL-90的测试,做出了初步的评估——人际交往不良。   结束咨询时,我向敏儿说明了她之所以心情不好,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与班级同学关系不良;家庭带来的学习压力过大;青春期阶段本就有重视人际交往的特点,比较敏感也很正常,但是它影响到情绪和学习,就需要去调整了。我建议敏儿每天运动30分钟并做好记录,养成合理宣泄情绪的习惯。
  第三次咨询:寻找不合理认知
  敏儿准时来到我的办公室,还没落座,她便急着告诉我这个礼拜她每天都坚持跑步30分钟,有时候一天三次,有时候一天两次。她觉得跑步的时候心情很平静,可一回到班里就觉得压抑。
  我肯定了她的进步:“看得出你对作业很上心,而且你能每天坚持,真有毅力。班里的事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你能做到现在这样,已经很不容易了。”
  听了我的话,敏儿反而不是很高兴,说:“我觉得换班就可以解决问题,不知道为什么班主任就是不同意,我就是想快点解决问题呀。”
  “是啊,班主任为什么不同意呢?”
  “班主任说学校不允许啊,如果我一个人换了,别的学生看到了也可能会换班,学校管理就乱套了。”
  “那你觉得班主任说的有道理吗?”
  “也有一定的道理吧,可是我觉得也要人性化一点儿嘛!”
  “你那么想换班,是想快点解决自己现在的烦恼,是吧?”
  “是啊,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班过得太累了,每天都很难熬。”她面露痛苦的表情。
  “假如你成功换班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呢?”
  “那我就可以重新开始了啊,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整个班的同学一个都不理我,我一定会有自己的好朋友,心情会好起来,成绩也会好起来。”她说着眼睛放起光来。
  “换了班之后,你有没有想过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呢?”
  她思考了好一会儿,说:“可能会找不到好朋友,因为现在已经是学期中了,同学们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朋友……”
  “假如有办法让你既不用换班,又可以在现在的班里交到好朋友,你愿意吗?”
  “这样似乎也可以吧。”她犹豫着。
  “那就把这个当作是我们的咨询目标吧!”我信心满满地说。
  “嗯,那就试试看吧。”她似乎受了我的感染,也有点儿底气了。
  接下来,我让她回忆最近发生的一件让她觉得不舒服的事件,她回忆说:“前两天在寝室里晚熄灯前大家都纷纷在洗漱,我在水池里洗袜子,我把袜子放在水池里,出去拿肥皂,回来的时候袜子被挪到了水池的角落里。我看了看大家的表情,谁都没说什么,也没有人跟我解释一下,她们一定是有意的。”
  我提出了我的看法:“你的想法是别人有意针对你,而且你觉得别人有必要跟你解释一下。可如果我是你,我可能会想是不是我的袜子放在那里让别人没法洗漱了,所以被移到了别处,我反而会觉得不好意思呢!”
  “哦?是吗?那为什么我不这么想呢?”她疑惑地看着我。
  我向她解释了ABC理论,让她明白导致情绪变化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一个人对事件的看法越多元化,说明心理越有弹性。
  我指着小茶几上的绿萝盆栽说:“从我这个角度看,这盆盆栽是没有长长的枝条的,而从你那个角度看,就有一根长长的枝条。这就好比对一件事情,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A解释是对的,我认为B解释才是对的,可是我们都没有看到事情的全貌。如果你走到我这边看一看,你会发现,原来我说的也有道理,我走到你那边看看,原来你说的也有道理。所以,对于同一件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和认知。”
  敏儿很快就明白了我所说的:“好像是这样的,我以前常常和同桌会对某件事情有不同的解释,我常常会把对方往坏的方向想,而同桌就会往好的方向想。我以前觉得是她不理解我,现在看来,我也不理解她。其实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是吧?”
  “你能够领悟到这些,还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真不错,领悟力很好。你和同桌之间发生过什么事,能说说吗?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
  通过对事件的陈述和分析,我们共同发现了敏儿的不合理认知:認为每个人都要对她好;不理解她的想法意味着不懂她,就不是好朋友;不能够随意评价他人,否则就是不顾他人的感受。
  结束本次咨询前,我肯定敏儿在这次咨询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并布置她需要完成的作业:每天坚持跑步30分钟;记录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及是如何进行解释的(即不合理的认知),还要列举至少两个其他的可能解释。
  第四次咨询:接纳真实的自己
  经过三次咨询,敏儿已经对我有了充分的信任,她在小本子上事无巨细地记录着这一周的事件与所做的解释,作业完成得相当认真。我们就作业探讨着更多可能的解释,以巩固她的合理认知。
  接着,我提起了前一次咨询中的一个细节:当我肯定她、夸奖她时,她完全没有在意,而是一直在想自己苦恼的事。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她发现自己在与人交往时常常会出现类似的状况,有些反应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我继续向她反聩部分同学对她的评价:他们有的说敏儿是个认真的人,就是比较较真,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有的说敏儿是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不太听别人的意见;有的说敏儿是个勤奋的人;也有的说敏儿在生活中不太讲卫生……敏儿听到这些来自同学的反馈时,不再哭泣,而是有些惊讶。正如我所料,敏儿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同学们所说的缺点上,忽视了优点——认真、勤奋等。我指出,这是她的一种心理反应模式,也许和她的家庭、经历有关。
  敏儿对我说起了她的身世,我才知道她并非现在的爸爸妈妈的亲生女儿,亲生父母是同村的另一户人家,他们生了女儿,想再生儿子,便把女儿送给了现在的父母。她是初中时知道这些事的,因为养父母觉得她迟早会知道,与其从别人口中听到,不如亲口告诉她。养父母家很贫穷,住着低矮的泥房子,房间局促,她和妈妈挤一张小床。相比较,亲生父母家条件挺不错的,她既羡慕,又对那一家人心生恨意。   她说:“有时候,我觉得万一我养父母也不要我了怎么办,亲生父母都会把我抛弃,更何况是养父母呢?我觉得谁都靠不住,只能相信自己。”
  我相信,得知自己被抱养的消息时的巨大的心理冲击,对一个当时只有13岁的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他人建立起来的安全感轰然倒塌。
  “你爸爸妈妈对你怎么样?”
  “爸爸妈妈都挺关心我的,只是经常唠叨我,经常说他们多么没有用,要我努力考本科。可能他们也没有什么别的方法吧。”
  父母与敏儿谈话的内容多是家务和学习成绩,敏儿很少获得爸妈的认可,经常是批评居多。
  “你觉得自己有什么优点吗?”
  被我一问,敏儿突然一愣,说:“好像没什么优点吧。”
  咨询已经接近尾声,我把找优点作为一项作业留给了敏儿,并约定了下次咨询的时间。
  第五次咨询:重塑全新的自我
  敏儿如期完成了作业,一如既往地认真,写了二十几个优点,她有些不好意思夸自己,连连问我:“这算优点吗?”
  “当然是了,能写出这么多已经很厉害了。当你看到这些优点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敏儿笑着说:“我觉得说的好像不是我,哈哈。”
  “还有点开心,对不对呀?其实,之前你没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是它们不存在,而是你对自己的认知不够客观、不够全面。还记得我们之前说的不合理的认知吗?你对自己也存在不合理的认知,希望你以后多看到自己的优点,好吗?
  “在人际交往中,合理的认知很重要,人际交往的技能同样重要。很多时候别人是一面镜子,照的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模样。老师想以好朋友的身份,谈一谈这几次与你接触时的感受,你准备好了吗?”
  看着敏儿淡定的模样,我将我与她互动时的感受如实地告诉了她,让她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技能,如自信的步态,如何倾听、回应,如何夸赞别人等。我和她一起模拟了几个场景,训练她的步态和倾听、回应及夸赞的技巧,做完之后她感到非常有意思,也表示以后会在生活中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
  此次咨询就此告一段落。
  咨询室外的工作
  改变源自于内在,而外在的支持能够使这种改变更持久。因此,我在每次咨询之后都会与班主任沟通,将敏儿的情况反馈给班主任,及时跟进敏儿在班级中的情况,希望他多关心敏儿,让敏儿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此外,我也与敏儿的家长取得了联系,让家长明白孩子现在的状况,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会给她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做出调整。
  四、效果与反思
  (一)辅导效果
  一個月后,我在校园中遇到敏儿,她的心情开朗了许多。她告诉我她开始享受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的体验。和班里的同学关系更好了,尤其是与同桌的关系大有改善,同桌还常常会与她分享好吃的,学习成绩也上升到了班级前列。爸爸妈妈也经常关心她,很少叨唠她了。她觉得虽然养父母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但对她很好,这让她觉得很幸福。
  (二)辅导反思
  1.全面了解来访者的情况,用“生物—心理—社会”综合评价学生的状况,并结合“生物—心理—社会”三方面来做干预,效果更佳。
  2.在咨询中积极倾听,与来访者充分共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辅导的关键。
  3.在咨询过程中把握好咨询节奏,先跟后带,与来访者一起深入探索自我。
  4.认知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全力支持当事人利用自己的头脑思维并改进的过程。
  5.作为咨询师,咨询中更重要的工作是发掘来访者自身的力量,顺势而为,让她自己做自己的咨询师,为未来储备更多的智慧与能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江山市第五中学,江山,324111)
  编辑/于 洪 终校/杜文姬
其他文献
提 要:甲骨文、金文、简帛等出土先秦两汉文献里有一些反映避讳心理和人名避讳的材料,它们可以用来进行文史考证。但由于秦汉时期避讳不严、传抄等原因,在利用避讳字考证时还需其他相关材料印证,进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以确证。如果找不到其他材料验证、仅有避讳字材料时,也可“大胆立论,慢慢求证”。即使不严整的“此避彼不避”之文字避讳,对文本断代也有价值。分析出土文献中的避讳材料,结合传世文献,我们认为,俗讳(畏惧
〔关键词〕个案辅导;潜意识;异性交往;条件性情绪反射;杠杆解  一、小博的苦恼  17岁的小博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好、思想上进、体育很棒,还是班长,平时关心同学,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里,小博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学生。可是最近老师发现这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阳光开朗了,而是经常心事重重的,对待同学也不像以往那么热情了。老师和小博的妈妈进行了一次谈话,这才知道小博近期的苦恼。原来小
摘要: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拥有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校本课程的开发,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能促进学校特色形成。  关键词: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    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是指以某所学校基地而开发的课程。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的课程。  从我国目前
人是通过概念认知世界的,概念就是我们感知这个世界的精神之镜。概念大多从肯定性角度进行构思,如人、树、政治、法律等等,这些概念在传统逻辑学中被称作“肯定性概念”(positive concept),因为定义此类概念就是对所指之物事拥有某种属性做出肯定性判断。然而,世界是复杂的,有些物事并不是以拥有而是以不存在某种属性作为自己的本质特性,或者说对某种属性的否定就是其属性。其中,又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可以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焦虑;心理咨询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女,15岁,初三学生。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情绪波动,易激惹。因近期学习状态不佳,有时情绪烦躁,常与同学、老师发生冲突,有时在水池边哭泣,经语文老师推荐来到咨询室,后能主动求助,定期来访。无躯体症状。没有做心理测试。  主诉进入初三下学期,情绪变得容易烦躁。每天看到作业就烦,不想写;听到老师上课不停地强调知识点就焦躁
摘要:结合“当前教育形势”说明“小班化教育”势在必行。从三方面总结归纳“小班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小班化;等距教学;零距师生;情感教育    小班化教学是当今世界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的有机结合,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
据说罗马帝国就亡于酒,因为贪嗜过度,“酒器上的铝制成份终于瓦解了整个元老院的智力”,这个结论我总觉得还是对酒偏爱者作的,他把祸害归于“器”而非酒的本身。其实这种杯中物,无须借助他力,自己就足以消解人的智能了。有时候我想,这么一种活法(或可称死法)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当初罗马元老院的诸公,一定倦于智力游戏的寻常方式了,遂寻新途:沉溺于浓酒。在毁灭自己的同时也毁灭了一个帝国,这样历史才产生新的可能。 
〔摘要〕心理健康是每一个人感受幸福的基础条件。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学生的心理培育作为学校重要研讨内容,通过“三横一纵,三个面向一则专栏”的多维联动心理培育网络,努力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育的桥梁,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管理体制;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19-0070-0
“织”党旗  江苏省连云港市大路口社区举办“不忘党恩情”主题活动,活动参与者一起用鲜花“织”党旗。备战  为做好迎战北江大堤特大洪水等灾害的防汛抢险应急准备,广州市三防总指挥部开展了北江大堤防汛抢险综合演练。国潮展  “有间国潮馆”主题快闪活动在北京举行,展览内容对应文化、健康、科技和消费四大领域。彩虹村  广东省江门市江海区横坑村曾经“脏乱差”,当地使用环保涂料将全村居民楼粉刷一新,城中村变网红
摘要:“语文难教”,中职语文教师多有此感,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已经全面展开。学生何以如此懒惰?课堂气氛为何如此沉闷?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课堂?寻找结症,抓住关键,找到对策,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分析现状入手,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教师善调,学生善动,课堂活跃,师生互乐,笔者认为这就是理想的中职语文课堂。   关键词: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