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军事课在普通中学的地位与作用,主要针对新时期国防教育对青年学生教育的特点及重要意义。军事课在普通中学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未来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军事课;普通中学国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40-03
学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作为高级中学为高校输送人才和接轨,军事教育安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地步。
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青少年学生表现出政治上积极上进,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丰富多彩的主流精神风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社会越来越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做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另外,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也仍然存在,这些都必然影响青少年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不落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重智轻德、重课堂轻实践等倾向十分严重;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一部分学校忽视思想教育工作,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一部分地区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起着负面导向作用,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其实,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回答应该是清楚的。早些时候原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例如,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实施素质教育既需要解决“令行”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禁止”的问题,禁止是对背离、干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行为的禁止。“令行”与“禁止”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约束机制尽管着眼于“禁止”,其实是为了“令行”。是为了在社区内产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和共同的风尚习俗,造成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心理压力和动力,在行为上进行自我控制。可见。必要的约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约束包括法规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等形式。就法规约束和组织约束而言,也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1)决策环节,这是对约束的方向、内容、力度等作出决定的过程。例如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0年1月3日),规定的若干个“不得”,同时规定:“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违纪事件,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制定了《约法三章》《十不准》等规范性文件,包括对违反行为的惩罚规定。这些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正确决策。
(2)实施环节,这是落实约束手段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约束与反约束的矛盾、冲突过程,既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需要执行者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执法必严的气势,以利于维护决策权威,保证其真正落实。
(3)监控环节。这是指决策机构对实施环节和约束对象进行监督、核察和调控的过程,也是对越轨行为施以惩罚的过程。
(4)反馈环节。有关的约束决策是否正确。约束是否收到预期效果,整个约束过程能否良性运转,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反馈环节获得确切信息,以便对决策、实施、监控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
党和政府是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党的十五大也发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号召。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年,我们国家抓住世界总体趋于和平、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大好时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埋头苦干,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我们的国防意识相对淡漠了,国防教育放松了。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长在红旗下.远离炮火和硝烟,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殊不知,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恰恰是我们祖国拥有强大的国防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撞击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一些青少年热衷 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而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弱化了。近年来极少数人逃避兵役、不参加民兵训练、不关心国防建设、不愿意报考军事院校等问题,都是国防观念淡化的具体表现。
社会需要是素质教育运行的动力源。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既是个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一个地区而言,提高人的素质,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满足社区发展各种需求。符合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现实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数学校和家长误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抵触情绪,因而,建立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首先就是要将阻力变为动力。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事力量.但它还包括与国防相关的非军事力量,如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此外,它不仅依靠国家的现实实力,还依靠国家的潜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实力的能力,如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如何充分运用本国所具有的各种条件,并在战时尽快而有效地使其转化为战争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
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巩固国防,只有国防巩固了,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也才能安居乐业。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局势动荡,该国就得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别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由此可见,现代国防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谁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缪,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相反,就如法兰西共和国一样,普法战争后.他们念念不忘复仇,不断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不断强化国防和国防观念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结果在一战爆发后,不仅挡住了德国的进攻,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凡尔赛条约签定后,放松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加上国防策略的失误,认为天下太平,敌人已不存在了,于是,歌舞升平,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在1941年德国的闪击战面前法兰西共和国张惶失措,不堪一击,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兰西陆军被一直在厉兵秣马的德国军队所消灭,从而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的失败,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我国周边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从东南亚到南亚以至中亚,它们国内的矛盾有时往往会上升为国家矛盾,到那时.它们的领导人为了摆脱危机,会不择手段的解决问题,甚至会铤而走险进行武力扩张!还有像日本一类的国家。随着经济强国的建立和自己实力的增长。它们不甘心在国际无舞台上当配角,它们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挑衅和扩张(包括武力)。再加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我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对我们虎视耽耽,它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我国正处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经济上,我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因此,一些城乡役龄青年有时不能自觉自愿地为国防建设尽应尽的义务。在政治上,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这种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一些人还缺乏为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我国保证国防建设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一些人还不习惯于按照法制的规定履行包括国防在内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但一些人的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一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和缺乏民族自尊自信,甚至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也会对国防意识产生着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也将导致一些人丧失应有的警觉性。缺乏应有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人国家利益淡化,战备观念不强,缺乏保密意识,有的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因此,结合新特点。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国民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强烈的国家自尊心,积极的国家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它的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离开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爱国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新时期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综上所述,我们要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军事课;普通中学国防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6-040-03
学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我们认为作为高级中学为高校输送人才和接轨,军事教育安排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地步。
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青少年学生表现出政治上积极上进,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丰富多彩的主流精神风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社会越来越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做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另外,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也仍然存在,这些都必然影响青少年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不落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重智轻德、重课堂轻实践等倾向十分严重;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一部分学校忽视思想教育工作,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一部分地区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起着负面导向作用,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其实,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回答应该是清楚的。早些时候原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例如,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实施素质教育既需要解决“令行”的问题,也需要解决“禁止”的问题,禁止是对背离、干扰、阻碍素质教育实施的行为的禁止。“令行”与“禁止”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约束机制尽管着眼于“禁止”,其实是为了“令行”。是为了在社区内产生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舆论和共同的风尚习俗,造成使个体行为从众化的心理压力和动力,在行为上进行自我控制。可见。必要的约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素质教育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的约束包括法规约束、组织约束和文化约束等形式。就法规约束和组织约束而言,也可以分为四个环节。
(1)决策环节,这是对约束的方向、内容、力度等作出决定的过程。例如国家教育部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2000年1月3日),规定的若干个“不得”,同时规定:“对加重学生负担的违纪事件,一经核实,必须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有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分别制定了《约法三章》《十不准》等规范性文件,包括对违反行为的惩罚规定。这些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正确决策。
(2)实施环节,这是落实约束手段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约束与反约束的矛盾、冲突过程,既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也需要执行者坚定不移的决心和执法必严的气势,以利于维护决策权威,保证其真正落实。
(3)监控环节。这是指决策机构对实施环节和约束对象进行监督、核察和调控的过程,也是对越轨行为施以惩罚的过程。
(4)反馈环节。有关的约束决策是否正确。约束是否收到预期效果,整个约束过程能否良性运转,对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反馈环节获得确切信息,以便对决策、实施、监控等环节作进一步调整。
党和政府是历来重视国防教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各级各类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国防教育的内容”。党的十五大也发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的号召。加强对中小学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落实国防法的重要举措。在广大中小学生中树立居安思危、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就会在他们中间形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些年,我们国家抓住世界总体趋于和平、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的大好时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埋头苦干,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我们的国防意识相对淡漠了,国防教育放松了。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长在红旗下.远离炮火和硝烟,生活在幸福甜蜜之中。殊不知,能有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恰恰是我们祖国拥有强大的国防所致。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机遇和利益的同时,也极大地撞击着每一位青少年的心灵,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一些青少年热衷 于追求时尚、追求金钱,而民族自强意识和保家卫国的观念在他们的心中弱化了。近年来极少数人逃避兵役、不参加民兵训练、不关心国防建设、不愿意报考军事院校等问题,都是国防观念淡化的具体表现。
社会需要是素质教育运行的动力源。提高人的素质既是生存的需要,又是发展的需要;既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既是个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一个地区而言,提高人的素质,能有效地促进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满足社区发展各种需求。符合包括学生及其家长在内的所有人的共同的根本利益,这是实施素质教育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十分现实的,关键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尚未被充分揭示,少数学校和家长误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产生某种抵触情绪,因而,建立素质教育的动力机制,首先就是要将阻力变为动力。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事力量.但它还包括与国防相关的非军事力量,如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此外,它不仅依靠国家的现实实力,还依靠国家的潜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实力的能力,如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如何充分运用本国所具有的各种条件,并在战时尽快而有效地使其转化为战争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
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巩固国防,只有国防巩固了,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也才能安居乐业。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涉及国防的方方面面。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局势动荡,该国就得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别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由此可见,现代国防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谁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缪,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这些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相反,就如法兰西共和国一样,普法战争后.他们念念不忘复仇,不断强化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不断强化国防和国防观念在民众心中的地位,结果在一战爆发后,不仅挡住了德国的进攻,而且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在凡尔赛条约签定后,放松国防和国防观念的教育,加上国防策略的失误,认为天下太平,敌人已不存在了,于是,歌舞升平,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结果在1941年德国的闪击战面前法兰西共和国张惶失措,不堪一击,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号称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兰西陆军被一直在厉兵秣马的德国军队所消灭,从而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蒙受了不应有的耻辱的失败,教训是何等的深刻啊!重视国防则国存国安,轻视国防则国危国亡,这既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呼声。
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我国周边国家的政局不是很稳定.从东南亚到南亚以至中亚,它们国内的矛盾有时往往会上升为国家矛盾,到那时.它们的领导人为了摆脱危机,会不择手段的解决问题,甚至会铤而走险进行武力扩张!还有像日本一类的国家。随着经济强国的建立和自己实力的增长。它们不甘心在国际无舞台上当配角,它们会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方式的挑衅和扩张(包括武力)。再加上由于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我国是仅存的社会主义大国.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对我们虎视耽耽,它们会利用一切机会对我国进行颠覆活动。我国正处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在经济上,我国存在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为主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济成分,这就决定了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利益差别。因此,一些城乡役龄青年有时不能自觉自愿地为国防建设尽应尽的义务。在政治上,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但这种民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因此,一些人还缺乏为国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和应有的责任感,我国保证国防建设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一些人还不习惯于按照法制的规定履行包括国防在内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在文化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但一些人的封建意识、小生产意识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一些闭关自守、夜郎自大和缺乏民族自尊自信,甚至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也会对国防意识产生着消极影响。在国际上。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政策的推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也将导致一些人丧失应有的警觉性。缺乏应有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一些人国家利益淡化,战备观念不强,缺乏保密意识,有的甚至不惜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因此,结合新特点。大力开展国防教育,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提高全民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加强中小学的国防教育对增强国民爱国主义精神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意识和国防知识的全民性教育,启发公民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履行各项国防义务。国防教育实际是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教育,是唤起人民忧患意识和民族危机感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别是学校,国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教育,是国家安全、民族利益的灵魂,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提高公民国防素质的基础工程和中心环节。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深刻的国家认同感,强烈的国家自尊心,积极的国家自豪感,自觉的爱国义务感,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它的本质就在于对国家利益的深刻关注。离开了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关注,爱国主义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国防意识所反映的对国家利益的关注,是构成爱国主义精神的基本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既是国防意识的核心内容,又是形成和强化国防意识的思想基础。新时期强化全民国防意识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只有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才能使人们不致因和平环境而丧失应有的警觉,才能引导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服从国家的安全需要。积极投身于国防的现代化建设活动。综上所述,我们要必须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这是巩固国防、抵御侵略的需要,是培养新世纪合格国防后备人才的需要。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泰才能民安,这是被历史证实的真理。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不仅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也是综合国力乃至民族凝聚力的较量。今天的中小学生无疑是明天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因而,在和平的条件下,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钢铁长城的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国防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