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的全新变更,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在整体的教学效果上得以体现。有效教学的开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唯一途径,对于提升课程实施的意义影响深远。初中生物课程强调以实验为基础,在观察、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生物课程的探究式学习。生物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的宗旨。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生物课程有效教学策略作了细致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有效教学;实验效果;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97-02
生物课程强调教学的实验效果,在反复观察、实际操作及深入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生物课程满足了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知心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塑造学生个性心理、完善自我人格的有效路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物课程的潜在优势,使得课程本身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学生实践意识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思维扩展空间。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可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实验教学的演示以及课堂提问技巧的完善三个方面得以体现,这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也是对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
有效教学狭义上来讲更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坚守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也是对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和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极其复杂,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动态过程。无论是教学策略中的自主探究还是团队交流,目的都在于激活教学主体,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关于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笔者拟从生物课程的备课环节、实验环节以及提问环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生物课程备课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1.1生物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上,在透彻分析生物教学大纲之后分别确立各阶段的生物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可大致分为各模块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总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完整化、科学化,力求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1.2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形成,对于知识的习得也绝非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之外的学习资源也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经验与知识水平,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1.3充分挖掘、合理组织现有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面对的最为直接的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对于课程的开发与理解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仔细推敲教材中的内容,划分好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选取学生最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又是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内容确定后,教师还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组织,理清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必然联系,调整好教学顺序。
1.4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备课的价值。
备课不是生物教学程序化的步骤,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与补充。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课程备课的价值,突出备课中涉及的教学重难点,无论是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实验的设计还是整体课时的安排都应该有提前规划。
2生物课程实验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2.1关于实验的导入。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实验有着无比强烈的好奇心,这也正是生物教学的优势所在。不少生物课程的重难点都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得以解决的。因此,创设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实验教学的组织设计,对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导入环节是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2.2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的开展目的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具备指向作用的生物教学策略。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在实验操作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有效观察的同时理解实验操作的重点,进而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此外,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3关于实验的总结与反馈。
无论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何复杂,其最终的结论都是唯一的,这一结果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学生惊奇于实验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自然对产生这诸多变化的原因甚为关心。因此,实验完结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实验的结论,并将这一结论反馈到同类实验当中,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实现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
3生物课程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3.1生物课程课堂提问的技巧。
生物教学的课堂提问也是需要一些特殊技巧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活化教学内容,剖析教学重难点。相反,没有意义的问题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类似"对吗""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则属于后者范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3.2注重问题设置的科学性。
生物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因此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也应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完善问题的提出,力求引发学生的集体思考。科学的提问不仅是生物教学成果取得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3.3问题的提出应在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生物课程提问的价值还应表现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问题提出之后通过自身的思考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并针对这样的问题促进自身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问题的提出应充分考虑到整体学生的接受水平,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出路。教师也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不断斟酌和完善。
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教学的巨大魅力。对于初中生物课程而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课程发展的理念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分析生物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在有效备课、有效实验、有效提问的基础上实现生物课程的有效教学。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领悟世间万物的生存奥秘,这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有效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秋菊.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07).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09).
[3]王予锋.有效教学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程;有效教学;实验效果;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197-02
生物课程强调教学的实验效果,在反复观察、实际操作及深入探讨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客观规律。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下,生物课程满足了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知心理,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塑造学生个性心理、完善自我人格的有效路径。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挖掘生物课程的潜在优势,使得课程本身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学生实践意识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思维扩展空间。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可从教学方案的设计、实验教学的演示以及课堂提问技巧的完善三个方面得以体现,这在突出学科特色的同时也是对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
有效教学狭义上来讲更像是一种教学策略,在坚守自身教学理念的同时也是对于日常教学工作的一种反思和探索。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极其复杂,每一节课都是一个丰富而完整的动态过程。无论是教学策略中的自主探究还是团队交流,目的都在于激活教学主体,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发现和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关于有效教学的具体实施,笔者拟从生物课程的备课环节、实验环节以及提问环节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生物课程备课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1.1生物教学目标的确立。
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之上,在透彻分析生物教学大纲之后分别确立各阶段的生物教学目标,这一目标可大致分为各模块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及总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应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完整化、科学化,力求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
1.2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
中学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已经形成,对于知识的习得也绝非仅仅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课堂之外的学习资源也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经验与知识水平,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1.3充分挖掘、合理组织现有的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面对的最为直接的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对于课程的开发与理解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应仔细推敲教材中的内容,划分好课程教学的重难点,选取学生最易接受和理解同时又是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内容确定后,教师还应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组织,理清不同教学模块之间的必然联系,调整好教学顺序。
1.4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备课的价值。
备课不是生物教学程序化的步骤,而应该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准备与补充。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体现课程备课的价值,突出备课中涉及的教学重难点,无论是教学用具的准备、教学实验的设计还是整体课时的安排都应该有提前规划。
2生物课程实验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2.1关于实验的导入。
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实验有着无比强烈的好奇心,这也正是生物教学的优势所在。不少生物课程的重难点都是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得以解决的。因此,创设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完善实验教学的组织设计,对于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其中,导入环节是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途径。
2.2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
实验的开展目的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具备指向作用的生物教学策略。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在实验操作的同时向学生讲解其中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在有效观察的同时理解实验操作的重点,进而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此外,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2.3关于实验的总结与反馈。
无论实验的操作过程如何复杂,其最终的结论都是唯一的,这一结果也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内容。学生惊奇于实验中发生的各种变化,自然对产生这诸多变化的原因甚为关心。因此,实验完结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总结实验的结论,并将这一结论反馈到同类实验当中,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实现实验课程的有效教学。
3生物课程提问环节的有效性分析
3.1生物课程课堂提问的技巧。
生物教学的课堂提问也是需要一些特殊技巧的。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活化教学内容,剖析教学重难点。相反,没有意义的问题则会起到画蛇添足的负面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类似"对吗""是不是"这样的问题则属于后者范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层次拓展。
3.2注重问题设置的科学性。
生物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因此在进行问题设置时也应从科学规范的角度完善问题的提出,力求引发学生的集体思考。科学的提问不仅是生物教学成果取得的关键,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积极向上的生物课堂教学氛围。
3.3问题的提出应在大多数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
生物课程提问的价值还应表现为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在问题提出之后通过自身的思考寻找到问题解决的答案,并针对这样的问题促进自身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问题的提出应充分考虑到整体学生的接受水平,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寻问题解决的出路。教师也应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问题的设计不断斟酌和完善。
新课程改革侧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教学的巨大魅力。对于初中生物课程而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课程发展的理念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切实分析生物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在有效备课、有效实验、有效提问的基础上实现生物课程的有效教学。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是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领悟世间万物的生存奥秘,这是生物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有效教学模式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陈秋菊.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1,(07).
[2]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09).
[3]王予锋.有效教学及其基本特征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