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并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梯的发展过程。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和时期,德育要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重实效,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和提高。
一、第一阶段: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不会做人,何谈爱国,更不用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呢?当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德育课题之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学生做人的基本標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循序渐进,分段进行。第一阶段重在“熟知”;第二阶段重在“矫正”;第三阶段重在“严格”;第四阶段重在“自律”,使学生从认识、感悟到养成。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讲《规范》的内容,使学生熟悉基本条文,懂得《规范》是中小学生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并努力遵守;然后要建立各种监督管理机制。学校在班级考核中应设立班级学生违规行为考核项目,班级根据《规范》的条文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校、班级考核结果作为班级评优、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为辅。通过这些方式,可使学生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总之,在养成教育中,要坚持全面灌输、点滴渗透、重点矫正、贵在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使教育训练经常化。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在祖先的遗产中有许多做人的历史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可利用这些“做人”的历史典范在学生中间展开辩论,使他们感悟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使学生学会共处
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人生观和集体观形成的基础,是实施品德教育的内在因素,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在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具有自我表现、强烈的平等、自主交往的意识,而不喜欢来自老师、父母对其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的干预。那么如何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不良的倾向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方面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活动,如: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书画比赛、黑板报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同时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管理工作,如:考勤、卫生检查、各种比赛的评比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确信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体会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如学习奖、进步奖、卫生奖、纪律奖、劳动奖、文明奖等等,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意识,自觉地去寻找榜样,确定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参与衣自我管理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克服不良倾向。
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集体生活和实践中才能完善起来。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和发挥的同时,应加强群体意识的培养。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通过彼此交往和共同活动而集合起来的集合体或共同体。集体是群众发展的高级阶段。
培养学生的群众意识,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共处,使自我意识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受到群体意识的约束,使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在群体中得到发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校应重视这些集体的建设,增强这些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集体的力t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群体意识”,形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教育集体,让学生在这些群体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树立“主人翁”精神,自觉形成团结友爱、守纪进步、助人为乐、舍已为公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第三阶段:培养学生企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的根本观点。它反映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使人生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在当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
1、讲政治。在学校要营造政治学习氛围,利用班会、政治课、团队课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学习,不能只讲形式,要重实效。可以通过看书、座谈、演讲、理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循序渐进、生动活拨地开展。2、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课内、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发掘爱国主义题材,使教育生动、活泼,效果显著。规范升国旗仪式及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特别是要重视每周的升国旗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满腔热情,使学生树立优患意识和使命感。3、劳动观点教育。针对当前学生家庭条件好、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机会少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的教育,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期间参加劳动锻炼,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每学期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4;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校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奉献的活动,重视“雷锋月”活动的开展。要利用现实中的榜样去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分段进行。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并为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德育是一个多层次、多阶梯的发展过程。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文化层次和时期,德育要求的目标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重实效,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逐步培养和提高。
一、第一阶段:教学生学会做人
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不会做人,何谈爱国,更不用说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如何教会学生做人呢?当然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
加强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德育课题之一,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行为规范》规定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学生做人的基本標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应循序渐进,分段进行。第一阶段重在“熟知”;第二阶段重在“矫正”;第三阶段重在“严格”;第四阶段重在“自律”,使学生从认识、感悟到养成。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讲《规范》的内容,使学生熟悉基本条文,懂得《规范》是中小学生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并努力遵守;然后要建立各种监督管理机制。学校在班级考核中应设立班级学生违规行为考核项目,班级根据《规范》的条文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标准,定期对学生进行量化考核。学校、班级考核结果作为班级评优、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违规行为要及时纠正,坚持以说服教育为主,必要的、适当的惩罚为辅。通过这些方式,可使学生经常检点自己的行为。总之,在养成教育中,要坚持全面灌输、点滴渗透、重点矫正、贵在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使教育训练经常化。
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被世人称为礼仪之邦,在祖先的遗产中有许多做人的历史典范,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可利用这些“做人”的历史典范在学生中间展开辩论,使他们感悟出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
二、第二阶段: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使学生学会共处
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培养,是学生人生观和集体观形成的基础,是实施品德教育的内在因素,对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
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及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自我意识是在与人交往、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新时期,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具有自我表现、强烈的平等、自主交往的意识,而不喜欢来自老师、父母对其交往对象和交往方式的干预。那么如何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不良的倾向呢?我认为,在中学阶段一方面应尽可能多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我发挥、自我表现的活动,如:各种知识竞赛、文艺比赛、体育比赛、书画比赛、黑板报比赛、手工制作比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同时让学生多参加一些管理工作,如:考勤、卫生检查、各种比赛的评比等,让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去体验、去发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确信自己的能力,激发自己内在的潜力,体会社会、学校家庭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全面建立各种激励机制,如学习奖、进步奖、卫生奖、纪律奖、劳动奖、文明奖等等,让学生产生竞争的意识,自觉地去寻找榜样,确定奋斗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自我参与衣自我管理的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克服不良倾向。
人的智慧和才能,只有在社会集体生活和实践中才能完善起来。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和发挥的同时,应加强群体意识的培养。群体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通过彼此交往和共同活动而集合起来的集合体或共同体。集体是群众发展的高级阶段。
培养学生的群众意识,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共处,使自我意识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受到群体意识的约束,使自我意识中的积极因素在群体中得到发挥,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校应重视这些集体的建设,增强这些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用集体的力t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逐步树立“群体意识”,形成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的教育集体,让学生在这些群体中去感受集体的温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树立“主人翁”精神,自觉形成团结友爱、守纪进步、助人为乐、舍已为公的集体主义思想。
三、第三阶段:培养学生企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人生态度的根本观点。它反映的是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使人生更有意义等重要问题。在当前,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如何排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呢?
1、讲政治。在学校要营造政治学习氛围,利用班会、政治课、团队课组织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政治学习,不能只讲形式,要重实效。可以通过看书、座谈、演讲、理论知识竞赛等形式循序渐进、生动活拨地开展。2、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做到课内、课外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和发掘爱国主义题材,使教育生动、活泼,效果显著。规范升国旗仪式及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特别是要重视每周的升国旗活动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通过这些方式激发学生的满腔热情,使学生树立优患意识和使命感。3、劳动观点教育。针对当前学生家庭条件好、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机会少的实际情况,加强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的教育,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期间参加劳动锻炼,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每学期适当安排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4;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学校大力开展学先进、比奉献的活动,重视“雷锋月”活动的开展。要利用现实中的榜样去激励学生,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总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分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