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4年2月8日至1905年9月5日,日本与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资源,打起了“日俄战争”。清朝政府宣布中立。战区内,2万无辜中国人死于战火,财产损失折算成白银约6900万两。日本获胜,占领南满铁路。为“保护”南满铁路畅通,日本关东军进入中国东北,由此拉开入侵中国的序幕。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日军自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所为,进攻北大营。因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有令,面对日军挑衅,不得抵抗,驻扎8000名守军的北大营,不到8个小时,即被300名日军攻陷,伤亡300余人,日军仅伤亡24人。此后不到半年,总兵力超过20万的东北军被2万多日军击溃,撤回关内,东北全境沦陷。
清朝政府的“中立”,民国政府的“不得抵抗”,让日本人产生了错觉,仿佛取中国犹如探囊取物。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崩溃,日军正呵呵大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声怒吼: “还我河山!”日本人的噩梦开始了。
东北抗联与日军战斗了14年,英雄辈出,比如杨靖宇、赵尚志,比如本刊上期推出的赵一曼,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感动中国的“八女投江”。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意欲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三个月之后,中国军队却还在抵抗,且越战越勇。日军发狠了,灭亡中国,从灭亡东北抗联开始。
1937年冬,日军调集重兵,实施“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欲一举消灭活跃在北满和吉东的东北抗联。抗联面临严峻考验,决定突出日军包围圈,向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西征队伍兵分三路:杨靖宇将军率领第一路军,周保中将军率领第二路军,李兆麟将军率领第三路军。
第二路军所辖5军有个妇女团,鼎盛时期有300多人,分为三个大队,冷云是其中一个大队的指导员。
在密林深处的抗联营地,妇女团成员主要在医院和被服厂做后勤工作,西征路上,不分男女,个个是战士,妇女团姐妹更成了全能战士,步兵、骑兵、侦察兵、通讯兵都能看到女兵的身影,还能抱着机枪扫射。
西征是抗联最艰苦的岁月。一是没有吃的,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牺牲时,日军奇怪他为什么能这么勇猛,剖开他的肚子,要看他吃的是什么,看到的是野菜、树皮、棉花;二是没有住的,寒冬腊月,将士们露宿野外,不敢睡觉,只能坐着烤火,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写了首《露营之歌》,其中有一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我不会唱这首歌,但这一句读来都让人唏嘘。
在这样饥寒交迫为国尽忠,牺牲了可能无人掩埋,连名字都不能留下的情况下,有些人越想越害怕,悄悄溜了,甚至叛变投敌。但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说,抗联的女兵,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死,她们没有一个人逃跑,更没有一个人叛变,个个都是好样的。
冷云和她率领的妇女团女兵,印证了周保中将军的话。
1938年10月中下旬的一天傍晚,冷云与众女兵跟随第二路军5军1师,来到了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老道沟。经过大半年血与火的洗礼,部队减员严重,只剩下100多人,出发时,女兵有20多人,现在只剩下8个人。
他们准备渡过乌斯浑河,去寻找大部队。秋冬季节,河水浅,挽起裤腿就能过去,但抗联部队到来的前半个月,林口县一带连日暴雨,致使乌斯浑河涨水,增加了渡河难度,而且,天快黑了,渡河后衣服湿淋淋的过夜,很麻烦。所以,师领导决定,且在西岸歇一宿,天明再渡河,打湿了衣服,走走就干了。
黑龙江的10月,夜晚寒冷,草丛上、树梢上,能悄悄结上冰挂。为了驱寒,抗联战士燃起了篝火。在战争状态下,露营野外,抽烟都是不可以的,只怕暴露行踪,但如前所述,万般无奈,抗联战士露营只能燃篝火御寒。
當时,抗联八军某师有个副官叫葛海禄,不堪征战之苦,叛变投敌。成了汉奸,葛海禄时刻在寻找机会,升官发财。这天晚上,葛海禄外出会情人,无意看到了林中闪烁的篝火,以他在抗联待过的经验,他断定,这一定是过路的抗联战士,立即前往样子沟村,报告了日军小队长桥木,桥木又立即报告了上司熊谷大佐。
第二天一大早,抗联战士准备渡河。
一个战士下河探路,八个女兵来到河边,紧盯着探路的战友,她们将第一批渡河,看到水深的地方能没过头顶,不免嘀咕,她们都不会游泳,没有会游泳的男兵帮忙,只怕过不去。
就在这时,背后传来枪声。
熊谷带领的一千多日伪军杀过来了。
抗联战士且战且退,退向柞木岗。
冷云带领女兵隐蔽在河岸边的柳树丛里,她们若不动,等日军冲过去,就能安全脱身。
可是,日军来势汹汹,抗联战士猝不及防,很可能被死死咬住,全军覆灭。
冷云来不及多想,减一声“打”。
顿时,八条枪一齐开火,手榴弹东一颗西一颗,甩向日军。
日军被打懵了,只以为中了埋伏,一时间惊慌失措。
抗联部队趁机撤退到山上。回头一看,八位女兵已被日军围住,他们又杀下山来,想把女兵救上山。无奈日军火力太猛,他们两次冲锋都被日军压住。
八位女兵知道自己不可能脱身了,不想战友们作无谓的牺牲,一边朝敌人开火,一边大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
日军人数10倍于抗联部队,且火力强大,再纠缠下去,也是徒劳,还可能全军覆灭,师首长含泪下令:“撤!”
八位女兵打光了子弹,甩光了手榴弹。
日军此时才发现,让他们乱了阵脚的,居然只是几个女兵,就停止射击,狞笑着逼上来,喊叫:“抓活的!”
落入日军手中,必然受尽侮辱。
中国女人,就像中国主权,不可侵犯。
不约而同,八位姐妹手挽手,踏入身后的乌斯浑河。 追到岸边的日军大喊:“你们的回来,大大的优待!”
八女的回复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军乱枪齐射。
日军指挥官熊谷眼看着乌斯浑河的波浪吞没八女,一声叹息,中国女人都征服不了,看来,征服中国之梦,不可能实现了。
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演绎“八女投江”故事的电影《中华女儿》在会议期间献映。1950年7月,在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上,《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1957年,《中华女儿》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电影的推广,让“八女投江”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然而,在《中华女儿》拍摄之时,因为原始资料的缺失,没有人能说得清“八女”都是谁,甚至说不清她们殉国的准确时间、地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整理出完整的“八女”名单,故事也慢慢清晰。
冷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桦川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指导员。原名郑香芝,上学后改名为郑致民,加入抗联后,化名冷云。毕业于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加入抗联,在抗日战场上与吉乃臣结为夫妻。1938年夏,冷云生下女儿,丈夫吉乃臣牺牲在战场上。抗联西征时,冷云把女儿托付给老乡照顾。冷云牺牲后,女儿下落不明。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出生,黑龙江省穆棱市人。中共党员。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4军被服厂厂长。
黄桂清: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李凤善:1918年10月31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
胡秀芝:1918年12月30日出生,黑龍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班长。胆大心细,曾带领两名战士潜行至敌人眼皮底下,用手榴弹炸毁日军据点。
杨贵珍:1920年12月22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副小队长。杨贵珍17岁出嫁,丈夫不久便暴病身亡,婆家准备把她卖掉,她出逃加入抗联。杨贵珍牺牲二十多年后,其父杨景春才知道,女儿是“八女”投江英雄之一,流泪说,女儿死得值,有骨气。
郭桂琴: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黑龙江勃利县人,在林口县外婆家长大,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郭桂琴牺牲前不久,与抗联五军教导团分队长冯文礼订婚。冯文礼在西征路上被打散,未能归队,直到六十多年后,他才获悉未婚妻郭桂琴已牺牲,系“八女”投江烈士之一。
王惠民: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王惠民11岁即随父亲参加抗日联军(父亲先于王惠民牺牲),是个“娃娃兵”,晚上需抱着战友的胳膊才能睡着。
冷云、安顺福、黄桂清、李凤善、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王惠民,她们出生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因为抗日救国走到一起,同时于1938年10月20日上午,投入乌斯浑河,为国捐躯。其时,她们分别是23岁、23岁、20岁、20岁、20岁、18岁、18岁或17岁、13岁。
“八女”投江后半个月,周保中将军在日记里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竖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黑龙江省长陈雷手书碑文:“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距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日军自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诬称中国军队所为,进攻北大营。因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有令,面对日军挑衅,不得抵抗,驻扎8000名守军的北大营,不到8个小时,即被300名日军攻陷,伤亡300余人,日军仅伤亡24人。此后不到半年,总兵力超过20万的东北军被2万多日军击溃,撤回关内,东北全境沦陷。
清朝政府的“中立”,民国政府的“不得抵抗”,让日本人产生了错觉,仿佛取中国犹如探囊取物。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崩溃,日军正呵呵大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一声怒吼: “还我河山!”日本人的噩梦开始了。
东北抗联与日军战斗了14年,英雄辈出,比如杨靖宇、赵尚志,比如本刊上期推出的赵一曼,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感动中国的“八女投江”。
1
1937年7月7日,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意欲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三个月之后,中国军队却还在抵抗,且越战越勇。日军发狠了,灭亡中国,从灭亡东北抗联开始。
1937年冬,日军调集重兵,实施“满洲国三年治安肃正计划”,欲一举消灭活跃在北满和吉东的东北抗联。抗联面临严峻考验,决定突出日军包围圈,向西进军,开辟新的根据地。西征队伍兵分三路:杨靖宇将军率领第一路军,周保中将军率领第二路军,李兆麟将军率领第三路军。
第二路军所辖5军有个妇女团,鼎盛时期有300多人,分为三个大队,冷云是其中一个大队的指导员。
在密林深处的抗联营地,妇女团成员主要在医院和被服厂做后勤工作,西征路上,不分男女,个个是战士,妇女团姐妹更成了全能战士,步兵、骑兵、侦察兵、通讯兵都能看到女兵的身影,还能抱着机枪扫射。
西征是抗联最艰苦的岁月。一是没有吃的,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将军牺牲时,日军奇怪他为什么能这么勇猛,剖开他的肚子,要看他吃的是什么,看到的是野菜、树皮、棉花;二是没有住的,寒冬腊月,将士们露宿野外,不敢睡觉,只能坐着烤火,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写了首《露营之歌》,其中有一句“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我不会唱这首歌,但这一句读来都让人唏嘘。
在这样饥寒交迫为国尽忠,牺牲了可能无人掩埋,连名字都不能留下的情况下,有些人越想越害怕,悄悄溜了,甚至叛变投敌。但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说,抗联的女兵,不怕苦不怕累也不怕死,她们没有一个人逃跑,更没有一个人叛变,个个都是好样的。
冷云和她率领的妇女团女兵,印证了周保中将军的话。
2
1938年10月中下旬的一天傍晚,冷云与众女兵跟随第二路军5军1师,来到了林口县乌斯浑河西岸柞木岗山下的老道沟。经过大半年血与火的洗礼,部队减员严重,只剩下100多人,出发时,女兵有20多人,现在只剩下8个人。
他们准备渡过乌斯浑河,去寻找大部队。秋冬季节,河水浅,挽起裤腿就能过去,但抗联部队到来的前半个月,林口县一带连日暴雨,致使乌斯浑河涨水,增加了渡河难度,而且,天快黑了,渡河后衣服湿淋淋的过夜,很麻烦。所以,师领导决定,且在西岸歇一宿,天明再渡河,打湿了衣服,走走就干了。
黑龙江的10月,夜晚寒冷,草丛上、树梢上,能悄悄结上冰挂。为了驱寒,抗联战士燃起了篝火。在战争状态下,露营野外,抽烟都是不可以的,只怕暴露行踪,但如前所述,万般无奈,抗联战士露营只能燃篝火御寒。
當时,抗联八军某师有个副官叫葛海禄,不堪征战之苦,叛变投敌。成了汉奸,葛海禄时刻在寻找机会,升官发财。这天晚上,葛海禄外出会情人,无意看到了林中闪烁的篝火,以他在抗联待过的经验,他断定,这一定是过路的抗联战士,立即前往样子沟村,报告了日军小队长桥木,桥木又立即报告了上司熊谷大佐。
第二天一大早,抗联战士准备渡河。
一个战士下河探路,八个女兵来到河边,紧盯着探路的战友,她们将第一批渡河,看到水深的地方能没过头顶,不免嘀咕,她们都不会游泳,没有会游泳的男兵帮忙,只怕过不去。
就在这时,背后传来枪声。
熊谷带领的一千多日伪军杀过来了。
抗联战士且战且退,退向柞木岗。
冷云带领女兵隐蔽在河岸边的柳树丛里,她们若不动,等日军冲过去,就能安全脱身。
可是,日军来势汹汹,抗联战士猝不及防,很可能被死死咬住,全军覆灭。
冷云来不及多想,减一声“打”。
顿时,八条枪一齐开火,手榴弹东一颗西一颗,甩向日军。
日军被打懵了,只以为中了埋伏,一时间惊慌失措。
抗联部队趁机撤退到山上。回头一看,八位女兵已被日军围住,他们又杀下山来,想把女兵救上山。无奈日军火力太猛,他们两次冲锋都被日军压住。
八位女兵知道自己不可能脱身了,不想战友们作无谓的牺牲,一边朝敌人开火,一边大喊:“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冲出去!”“保住手中枪,抗日到底!”
日军人数10倍于抗联部队,且火力强大,再纠缠下去,也是徒劳,还可能全军覆灭,师首长含泪下令:“撤!”
八位女兵打光了子弹,甩光了手榴弹。
日军此时才发现,让他们乱了阵脚的,居然只是几个女兵,就停止射击,狞笑着逼上来,喊叫:“抓活的!”
落入日军手中,必然受尽侮辱。
中国女人,就像中国主权,不可侵犯。
不约而同,八位姐妹手挽手,踏入身后的乌斯浑河。 追到岸边的日军大喊:“你们的回来,大大的优待!”
八女的回复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日军乱枪齐射。
日军指挥官熊谷眼看着乌斯浑河的波浪吞没八女,一声叹息,中国女人都征服不了,看来,征服中国之梦,不可能实现了。
3
1949年12月10日至16日,亚洲妇女代表会议在北京举行,演绎“八女投江”故事的电影《中华女儿》在会议期间献映。1950年7月,在卡罗维发利第五届国际电影节上,《中华女儿》获“自由斗争奖”。1957年,《中华女儿》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奖。
电影的推广,让“八女投江”成了中国家喻户晓的英雄故事,然而,在《中华女儿》拍摄之时,因为原始资料的缺失,没有人能说得清“八女”都是谁,甚至说不清她们殉国的准确时间、地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整理出完整的“八女”名单,故事也慢慢清晰。
冷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桦川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指导员。原名郑香芝,上学后改名为郑致民,加入抗联后,化名冷云。毕业于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1937年加入抗联,在抗日战场上与吉乃臣结为夫妻。1938年夏,冷云生下女儿,丈夫吉乃臣牺牲在战场上。抗联西征时,冷云把女儿托付给老乡照顾。冷云牺牲后,女儿下落不明。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出生,黑龙江省穆棱市人。中共党员。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4军被服厂厂长。
黄桂清: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
李凤善:1918年10月31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朝鲜族,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
胡秀芝:1918年12月30日出生,黑龍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班长。胆大心细,曾带领两名战士潜行至敌人眼皮底下,用手榴弹炸毁日军据点。
杨贵珍:1920年12月22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副小队长。杨贵珍17岁出嫁,丈夫不久便暴病身亡,婆家准备把她卖掉,她出逃加入抗联。杨贵珍牺牲二十多年后,其父杨景春才知道,女儿是“八女”投江英雄之一,流泪说,女儿死得值,有骨气。
郭桂琴: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黑龙江勃利县人,在林口县外婆家长大,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郭桂琴牺牲前不久,与抗联五军教导团分队长冯文礼订婚。冯文礼在西征路上被打散,未能归队,直到六十多年后,他才获悉未婚妻郭桂琴已牺牲,系“八女”投江烈士之一。
王惠民: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东北抗日联军5军妇女团战士。王惠民11岁即随父亲参加抗日联军(父亲先于王惠民牺牲),是个“娃娃兵”,晚上需抱着战友的胳膊才能睡着。
冷云、安顺福、黄桂清、李凤善、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王惠民,她们出生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因为抗日救国走到一起,同时于1938年10月20日上午,投入乌斯浑河,为国捐躯。其时,她们分别是23岁、23岁、20岁、20岁、20岁、18岁、18岁或17岁、13岁。
“八女”投江后半个月,周保中将军在日记里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竖起了“八女投江纪念碑”,黑龙江省长陈雷手书碑文:“八女英魂,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