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某油气田MDEA胺液脱硫系统运行10个月后各典型流程节点中胺液取样为例,进行胺液外观观察、黏度测定、pH值测定、电导率测定以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脱硫节点胺液中有7种热稳定盐生成,热稳定盐总量按照节点排序为:闪蒸罐>吸收塔>换热器>再生塔>重沸器,且每个脱硫节点的热稳定盐总量都达到4% ~9%,与国际推荐控制值相比,均处于超标状态,尤其是甲酸根、乙酸根、硫酸根三者浓度超标严重.MDEA脱硫胺液的基本理化指标与脱硫节点特征对应关系紧密,且受热稳定盐含量和酸气的吸附状态影响较大,总体来说,节点中热稳定盐
【机 构】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提高采收率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新疆乌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油气田MDEA胺液脱硫系统运行10个月后各典型流程节点中胺液取样为例,进行胺液外观观察、黏度测定、pH值测定、电导率测定以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脱硫节点胺液中有7种热稳定盐生成,热稳定盐总量按照节点排序为:闪蒸罐>吸收塔>换热器>再生塔>重沸器,且每个脱硫节点的热稳定盐总量都达到4% ~9%,与国际推荐控制值相比,均处于超标状态,尤其是甲酸根、乙酸根、硫酸根三者浓度超标严重.MDEA脱硫胺液的基本理化指标与脱硫节点特征对应关系紧密,且受热稳定盐含量和酸气的吸附状态影响较大,总体来说,节点中热稳定盐含量越高,则胺液黏度、电导率越大而pH值则越低.
其他文献
针对塔里木油田注水井堵塞及欠注因素,使用盐酸混合多元酸酸化体系,新型缓速多元酸酸化体系作为主体酸,并使用主体酸与盐酸混合获得前置酸(土酸),确定了适合岩性段的储层特点的酸性液体体系,考察了不同影响因素下储层及注水井酸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多元酸缓速性能较强,溶蚀率符合酸化溶蚀规定,完整保留储层胶结物;0.25% ~0.35% 多氢酸酸化注水井溶蚀最好;该多元酸具有良好的二次抑制性能,实际应用工程中能够获得显著增注效果.
以L-羟基脯氨酸为原料,经氨基保护、氧化及酰胺化反应制得替格列汀中间体(2 S)-4-氧代-2-(3-噻唑烷基羰基)-1-吡咯烷羧酸叔丁酯.优化的反应条件为:氨基保护,n(L-羟基脯氨酸):n((BOC)2 O)=1:1.2、反应时间8 h、反应温度20~25℃,收率为96.1%;氧化反应,n(Boc-L-羟基脯氨酸):n(NaClO)=1:1.1,反应温度5~10℃,反应时间1~2 h,收率为90.0%;酰胺化反应,反应温度小于10℃,反应时间1 h,收率96.1%.产物结构经FT-IR,LC-MS和1
制备了无氟超疏水性油水分离的膜材料.先在铜网表面形成氢氧化铜纳米线的阵列结构,然后采用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与氢氧化铜纳米线进行配位反应,在纳米线的表面形成HKUST-1 MOFs晶体,在铜网表面得到了微观形貌更为复杂的微纳结构,最后还对铜网表面进行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沉积以保护微纳结构来达到油水分离的效果.所制备的超疏水膜接触角约170°,对多种油水混合物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重复性.
为提高低渗透油藏的采收率,利用室内驱油实验来研究已了CQ-Ⅲ剂的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CQ-Ⅲ剂具有良好的驱油效果,其采收率提高幅度在1.50% ~10.23%,最佳注入工艺参数为:30000 mg/L低矿化度、分数0.3%、60℃及0.3 PV注入量.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室内驱油实验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实验真实值与模型预测值近似相等,且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室内驱油实验.
报道了钙盐沉淀法与埃洛石吸附协同处理工艺对天然气净化厂联合装置检修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钙化学沉淀除磷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氧化钙投加量1 g/L,体系pH值为9.8,反应30 min,总磷质量浓度由256 mg/L降至1.83 mg/L,去除率达99.28%.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埃洛石吸附处理检修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埃洛石吸附剂的投加量为1.25 g/L、吸附60 min条件下,总磷浓度由1.83 mg/L降至0.31 mg/L,符合GB 8978—1996《废水综合排放标准》总磷
双峰型HDPE树脂常添加氟弹性体用于改善其加工性能,在对其进行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 FR)测试时常会出现测试结果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而增大的情况.通过对HDPE树脂粉料添加不同比例的氟弹性体进行造粒,并连续测试其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发现氟弹性体会吸附、聚集在熔融指数仪口模内表面形成一种微观的润滑膜,从而导致随着测试次数的增加,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不断增大,且氟弹性体含量越大,这种效应越明显.使用未添加任何润滑剂的HDPE可以清洗在口模内表面积累的氟弹性体,确保测试准确.
为解决渤海油田生产水处理面临的难题,开展了涡流三相混合气浮水处理小型试验研究,以节约海上平台占地面积和减少质量.分析了涡流三相混合气浮工艺原理及设备结构,针对某渤海油田海上平台进行现场调研,提出试验设备连接方案和试验方案,开展了海上平台现场小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装置在添加药剂2后除油效果显著,处理指标能够满足该平台生产水处理需求.根据试验结果结合渤海海上平台生产水处理需求,提出了优化改进措施.
在无水乙醇介质中,以邻苯二酚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超声波辐射下合成类辣椒素N-(3,4-二羟基-6-丙烯酰胺甲基苄基)丙烯酰胺.利用IR和1 H NM R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原料摩尔比、超声波辐射功率及时间、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辐射下,对甲苯磺酸对该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邻苯二酚11.0 g(0.1 mol),n(邻苯二酚):n(N-羟甲基丙烯酰胺)=1:2.4,对甲苯磺酸用量为邻苯二酚质量的4.09%
针对调配的残渣燃料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沥青质组分聚集沉淀的问题,制备了一种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羧酸沥青分散剂,并通过红外光谱确证了聚醚羧酸产物的化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目标产物的较佳合成条件为:n(NP-4):n(CEA):n(NaOH)=1:2:3、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4 h,n(丙酮):n(NP-4)=6:1,在该条件下,产物产率可达到86.2%.结合沥青质分子结构模型,分析了该聚醚羧酸型沥青分散剂的作用机理.总潜在沉淀物(热过滤法)测定试验表明,添加该剂0.3%(质量分数)的燃料油总潜在沉淀物降至0
为验证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加氢制乙醇的可行性,并为相关实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采用HSC Chemistry软件对CO和CO2加氢制乙醇反应进行热力学分析,考察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和氢碳摩尔比对原料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反应在最佳条件压力3 M Pa、温度150℃、氢碳摩尔比3:1(CO/CO2比1/1)时,乙醇选择性为60.87%,甲醇选择性26.33%,氢气转化率50%,CO2转化率100%,CO转化率100%.实验表明:乙醇选择性与热力学理论值还存在差距,后续对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