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号:G40(2012)22-02-01
作者:古力皮亚·艾麦提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去实施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要做到尽力挖掘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例如八年级课程讲到法律的特征,其中一个“法律的平等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好中学生对“港台偶像”比较感兴趣,我就引用了香港曾经哄动一时的“谢霆锋顶包案”作为例子,果然,例子一出,立即引起同学的高度兴趣,唧唧喳喳,讨论得不可开交。我趁机引导:你是谢的歌迷,影迷吗?你是否认同他的行为,为什么?他身为名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这体现了书本上哪个观点?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当问题解决后,书本观点也深深印入学生心中。趁此机会我还跟学生探讨了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问题,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要在课堂上引入令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事例,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找到与书本观点相适应的例子,还要注意恰当拓展,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技能,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立品做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授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风风雨》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一日不小心掉进庭院中的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救驴子出来,但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这位农夫想到驴子年纪已大,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并决定放弃。不过这口枯井还是要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铲,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境遇时,刚开始还烦躁不安、痛苦地哀嚎着,一会儿这头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原以为井中的驴子已被泥土覆盖而死去,于是农夫便探头朝井下望去,出现在眼前的现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到驴子身上时,它就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泥土上面……这样,很快这头驴子便上升到井口,枯井填了,驴子也随之得救了!
最后师生经过讨论得出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中不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那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探讨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用生活事例丰富教学活动,内化学生的行为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事例,基于生活,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教学。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启发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从生活事例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鲁教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上册第10课《为了集体的发展》时,我利用我们班这周优秀班级落选这一素材,课上给学生出示了三组关键词:一、团结和困难。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而后又将这三组关键词变成了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一、团结和困难的关系是什么?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什么?三、如何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三组关键词和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说出如何改变我们班存在的问题,最后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想办法争着为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献计献策,起到了良好效果。
这节课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入了课堂教学,总体感觉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地参与讨论,在讨论自己班级的问题时有话可说,说自己的事情总比举事例来得生动、实际。学生通过探究,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用生活事例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空理论而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
体验和感悟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总结出知识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学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时,课前发一份问卷调查表给学生填写,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独自在家时、家中发生煤气意外泄露、上学路上、雷雨天在室外、路遇陌生人要求跟他一起走、看见窃贼行窃、上网交友、遭遇绑架等情况,学生遇到过其中哪几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是怎样进行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通过调查报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意外侵害,以及应该怎样做好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这样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心生活,善于收集和积累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让德育在生活中闪光!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六中841000)
作者:古力皮亚·艾麦提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那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去实施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体会。
一、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身边的事例
新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德育生活化,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要做到尽力挖掘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围绕学生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对他所面对的世界进行不断的感悟和理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例如八年级课程讲到法律的特征,其中一个“法律的平等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正好中学生对“港台偶像”比较感兴趣,我就引用了香港曾经哄动一时的“谢霆锋顶包案”作为例子,果然,例子一出,立即引起同学的高度兴趣,唧唧喳喳,讨论得不可开交。我趁机引导:你是谢的歌迷,影迷吗?你是否认同他的行为,为什么?他身为名人需要负法律责任吗?这体现了书本上哪个观点? 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做 ……当问题解决后,书本观点也深深印入学生心中。趁此机会我还跟学生探讨了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问题,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要在课堂上引入令学生感兴趣的社会事例,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找到与书本观点相适应的例子,还要注意恰当拓展,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展技能,特别要注意引导学生立品做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用生活事例导入新课。如我在讲授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生活中的风风雨》一课时我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一日不小心掉进庭院中的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救驴子出来,但几个小时过去了,还是未能如愿以偿。这位农夫想到驴子年纪已大,不值得大费周折把它救出来,并决定放弃。不过这口枯井还是要填起来,于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铲,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境遇时,刚开始还烦躁不安、痛苦地哀嚎着,一会儿这头驴就安静了下来,人们原以为井中的驴子已被泥土覆盖而死去,于是农夫便探头朝井下望去,出现在眼前的现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到驴子身上时,它就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在泥土上面……这样,很快这头驴子便上升到井口,枯井填了,驴子也随之得救了!
最后师生经过讨论得出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生活中不总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心想事成,但那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探讨学习效果会更好。
三、用生活事例丰富教学活动,内化学生的行为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事例,基于生活,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教学。美国教育界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启发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从生活事例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鲁教版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上册第10课《为了集体的发展》时,我利用我们班这周优秀班级落选这一素材,课上给学生出示了三组关键词:一、团结和困难。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而后又将这三组关键词变成了三个问题呈现给学生:一、团结和困难的关系是什么?二、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什么?三、如何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整节课都围绕着这三组关键词和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说出如何改变我们班存在的问题,最后全班同学集思广益想办法争着为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献计献策,起到了良好效果。
这节课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带入了课堂教学,总体感觉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地参与讨论,在讨论自己班级的问题时有话可说,说自己的事情总比举事例来得生动、实际。学生通过探究,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用生活事例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课不是空理论而是一门实用的学科。
四、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发现
体验和感悟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课外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总结出知识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学鲁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时,课前发一份问卷调查表给学生填写,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独自在家时、家中发生煤气意外泄露、上学路上、雷雨天在室外、路遇陌生人要求跟他一起走、看见窃贼行窃、上网交友、遭遇绑架等情况,学生遇到过其中哪几种情况,在这些情况下是怎样进行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的。通过调查报告,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意外侵害,以及应该怎样做好自我防范和自我保护。这样的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和感悟中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我们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关心生活,善于收集和积累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让生活在课堂中再现,让课堂在生活中生动,让德育在生活中闪光!
(作者单位:新疆库尔勒六中8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