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来源 :知与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fe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理工科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令人担忧,培育贫困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是理工科高校提高其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可依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监督来推进。人力资本分为知识资本和能力资本:知识资本的提高应结合“树立先进典型、去除性别刻板印象”和“建立学业规划档案”的方法进行;能力资本的提升可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和“专业实习”来提升。社会资本包括“强关系”和“弱关系”,社会资本的提高应依托就业创业机构的资源关系和沟通平台,如整合就业资源、拓展就业途径、搭建网络无形就业市场,将贫困女大学生与资源相对接。心理资本包括“乐观”“希望”“自信”“韧性”,心理资本的提高应依托心理健康中心的团体辅导和个案咨询,如用“每日冥想”和“认知重建”提升乐观精神、用“职业规划”和“生命故事”提升希望感、用“体验成功”和“克服挑战”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用“同伴支持系统”和“野外生存训练”重塑抗逆力。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能力;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
  [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3-0092-04
  自2009年起,全国女大学生人数连续4年超过男生,宋秀岩在中国妇女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当前在校女大学生的比例达到51.4%。据麦可思调查显示:女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少于男大学生、录用标准高于男大学生、职业层次低于男大学生、就业质量差于男生[1]。和普通女大学生相比,理工科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方面存在物质基础和人脉关系薄弱问题;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多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专业认知上存在刻板印象,对传统性别角色分工采取默认态度等问题。
  目前关于提升理工科高校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研究文献较多,但通常都停留在呼吁社会性别平等和增强女性自身维权意识方面,对提升贫困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缺乏具体对策探讨。专业强、基础厚、理论强、技能精是每个雇主的用人标准,通过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来提升其就业能力是最佳途径。就业能力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技能、通用技能(人际沟通、团队协作、组织领导)和个人品质(诚信、正直、奉献)[2]。要想提升理工科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依托提升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及“心理资本”来突破。
  一、依托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引导和行为监督,提升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体拥有的,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因素的总和,人力资本包括“知识资本”与“能力资本”两个维度。[3]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更具竞争力。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3] 。高校是大学生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场所,具体包括“学业因素、课外实践、工作实习”三种途径[4]。然而目前,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维度过于广泛,甚至把学校排名和专业发展等因素全部考虑在内。对如何改善人力资本缺乏的现状,本文从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知识资本”和“能力资本”两个维度出发,提出具体解决途径。
  (一)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去除性别刻板印象”和“建立学业规划档案”提升知识资本
  第一,树立先进典型,去除性别刻板印象。以先进典型为榜样、以先进事迹为范例、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事是提高人的思想意识和思想觉悟的重要方法。据调查,85%以上的理工科女大学生认为学习理工类专业的女性在就业竞争力上远不如男性[5]。高校辅导员应通过开展“性别VS专业”主题班会或辩论会,鼓励贫困女大学生丢掉性别刻板印象,与男大学生同台竞技,使理工科女大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与性别无关,从而认真学习、乐于动手、突破创新。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应在贫困女大学生中设置自强自立先进个人、学习标兵、实践达人等各种奖项,通过典型事迹引领更多学生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提升个人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第二,建立学业规划档案。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之所以自卑,原因之一是她们看不到自我努力、自我奋斗的价值和意义,而记录学生成长中的点滴会让学生有目标感、成就感和紧迫感。因此,高校辅导员应为每一名贫困女大学生规划大学生活,建立学业规划档案,使其养成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二)通过搭建“课外实践”和“专业实习”平台提升能力资本
  课外实践包括参加下乡支教的志愿者经历、暑期社会实践、产品促销等内容。课外实践经历是提升贫困女大学生通用技能的重要渠道。理工科高校应依托大学科技园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使其具有创新思想和创业理念;依托校团委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尤其应该鼓励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回馈家乡,奉献所学。另外,实习情况包括实习过的单位多少、实习时间长短和实习收获多大等几个因素。大学生就业中的经验歧视现象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中的新瓶颈。经验歧视即用人单位对因缺乏社会支持和人脉关系而缺乏实习机会的毕业生所具有的排斥心理。多方研究表明: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和社会实习经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人力资本和双性化人格具有显著影响,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本中的实习维度对大学生活动录取通知书个数、就业满意度和工作适应度均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力。因此,高校应依托专业教研室提供专业实习场所,加强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第三课堂”。
  二、依托就业创业机构的资源关系和沟通平台,提升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内涵是社会关系网络,这种网络作为一种资源而存在,这种资源不直接为个体所占用,而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关系获取,拥有此种资源可以使个体更好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社会资本包括“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在关系类型上是指亲戚,在熟悉程度上是指非常熟悉或熟悉;弱关系在关系类型上是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在熟悉程度上是指一般、不太熟悉或很不熟悉[6]。家庭是大学生社会资本中“强关系”的主要来源。据调查,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普遍高于来自农村、城镇的大学生。格兰诺维特认为,强关系构成的网络是闭合的,弱关系构成的网络是开放的。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信息桥的弱关系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目前,关于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状况的研究还停留在证明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满意度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上,而关于如何提升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女大学生的社会资本具体途径方面,还略显单薄。   (一)通过整合就业资源、拓展就业途径提升“弱关系”
  1.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库。我国的就业信息市场还处于地区分割的状态,就业信息的沟通与分享做得不到位,对于各地的招聘信息与职位空缺信息也没有统一的共享平台来发布。工作搜寻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告诉我们,在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上,谁拥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谁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可见改善就业信息不对称将直接影响到就业质量。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社会资本可以帮助收集和筛选信息,有助于降低劳动力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从而帮助个人获得就业信息与就业机会。网络内后天强关系越多,越有可能通过关系获得工作。因此,理工科高校应建立信息筛选库,将和贫困女大学生需求相关的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需求者,达到供需平衡。
  2.搭建和拓展实践平台。理工科高校应搭建“围绕社会化”“整合项目化”“落实基地化”“形式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形成“长期与短期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技能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校地合作、校产合作、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产业集群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二)通过搭建网络就业市场、促进资源对接提升“弱关系”
  1.建立“先进典型资源库”。调查显示,最佳求职渠道多是熟人推荐的。贫困女大学生因缺乏“强关系”而在熟人推荐中处于弱势。因此,理工科高校应承担起作为贫困女大学生求职中的“熟人”角色的责任,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就业资源优势,将贫困女大学生推荐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而要想建立可信度较高的信息网络,必须保证贫困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培养贫困女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是保证被推荐贫困女大学生质量的最佳途径。
  2.建立“乡土人情库”及“爱心奉献库”。所谓乡土人情库即将上一届贫困女大学生按就业地域分类统计,与下一届计划去该地区就业的贫困女生组成互助小组。所谓“教师、家长、校友爱心奉献库”即充分利用专业课教师社会资本、学生家长社会资本及企业杰出校友社会资本,从而整合资源、共同助力贫困女大学生成功就业。
  三、依托心理健康中心的团体辅导和个案咨询,提升心理资本
  贫困女大学生多来自“老、少、边、穷”地区,成长环境相对落后封闭,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卑心理突出、自我认知偏差、人际交往困难、家庭期望过高等。调查显示,理工科女大学生普遍成就意识淡薄、自我期望值低、心灵敏感脆弱、面对压力常常采取逃避心理。心理资本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对待任务、绩效的一种积极状态,并能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工作满意度和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7]卢桑斯认为心理资本包括“自信”“乐观”“希望”“韧性”四个维度。心理资本对就业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工作绩效均有独立的增量效应。强大的心理资本有助于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研究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心理资本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贫困大学生和非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后者的心理资本水平明显高于前者。目前,关于心理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资本的分类上,对于提升心理资本的具体对策还不多见。因为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心理状态的集中表现,是可以开发和管理的,理工科高校应通过如下途径提升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资本:
  (一)用“每日冥想”和“认知重建”提升乐观精神
  乐观指怀抱一种强烈的期望,尽管会遇到挫折和阻挠,但相信事情总会好起来。[8]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用人们如何解释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乐观,即乐观的人把失败视为可以改变的东西,而悲观的人将其视为一成不变、无法抗拒的东西。培养乐观的方式有认知重建和冥想两种方式。认知重建,即学习乐观的诠释事情,悲观者从每一个机会中看到困难,乐观者从每一个困难中看到机会。积极的认识会带来积极的体验,从而表现出积极的就业态度和就业行为。理工科高校应鼓励贫困女大学生打破性别壁垒、超越性别意识、从积极的角度认知自我与就业形势;应激发贫困女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其焕发应有的生命活力和创造力,体会到创造的快乐和成就;应开展“培育积极心理,拥有乐观心态”工作坊,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从积极的角度认知当前的就业形势,从而对就业中遇到的障碍作积极的归因。冥想,即鼓励贫困女大学生想象自己努力拼搏、面对失败、重新站起,不仅想象结果,还要想象过程,想象经由怎样的努力取得成功。
  (二)用“职业规划”和“生命故事”提升希望感
  希望是一种个体对目标达成的认真思考过程,在这一思考过程中,个体将设定有意义且明确的目标,并根据先前所设定的目标产生动机与相关的策略,最终促使目标得以实现。[8]堪萨斯大学心理学家C.R.斯奈德说:“希望就是无论目标是什么,都相信自己有决心、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希望可以显著预测个体的学习成绩。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学生会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而且清楚该如何努力实现目标。研究表明,目标设计和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不仅实现目标能让人幸福,拥有目标同样能让人幸福。应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尽早设计职业生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从而缩短个人期望与就业需求的差距。如开展“规划人生、导航希望”工作坊,指导贫困女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设计,从而使其在就业中充满希望。应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基于短期目标制定计划、采取行动。应开展体验式教育、分层分类辅导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的辅导,引导贫困女大学生讲生命故事,使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历程,从而接纳过去、珍惜当下、拥抱未来。
  (三)用“体验成功”和“克服挑战”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自信也就是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任务的判断和信心程度,会影响到个体的抱负水平、对目标的选择以及在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有动机的维持作用(Bandura1982)。[8]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相信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创造自己的人生从而直面挑战。自我效能感的建立离不开个体直接行为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生理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在理工科方面自我效能感低,贫困女大学生在形象气质方面自我效能感低,增加自我认同和成功体验有利于提升自信心。首先,应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参与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增强其社会化技能和社会实践方面的成功体验。其次,应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引导贫困女大学生乐观思考人生。最后,应开展“提升自我效能,拥有自信人生”工作坊,使贫困女大学生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进行自我肯定训练,从而有信心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四)用“同伴支持系统”和“野外生存训练”重塑抗逆力
  韧性,台湾学者称其为“复原力”,香港学者称其为“抗逆力”,大陆学者称其为“心理弹性”。韧性就是个人在面对生活困境及重大生活压力时的良好适应,也就是个人面对挫折时的反弹能力,即能够从痛苦的经历中恢复、甚至获得力量和成长的能力。[8]韧性训练能够让学生意识到逆境和危机有可能带来问题,但也有可能激活生命的潜能,推动生命走向更高的发展。当前,90后大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弱,需要提升面对挫折的勇气、战胜挫折的信念以及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因“专业背景”“家庭经济”和“个人性别”方面的多重压力,已不堪重负,亟须了解如何认知挫折、防御挫折、应对挫折、战胜挫折,从而树立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人生信念,养成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品格。因此,理工科高校应从“理论引导”和“情境演练”两个角度构建知、情、意三维挫折教育模式。 首先应构建同伴支持系统,陪伴挫折中的学生感受关爱;其次应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把困难当机遇,创设适当的挫折情境,在“人为挫折”中磨炼意志;最后应注重教育示范,用教师在挫折中的表现激发学生战胜挫折的信心和勇气。
  四、结论
  理工科贫困女大学生因背负“专业背景”“家庭出身”和“个人性别”的三重压力在就业中屡屡受挫,如何提升其就业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要想提升贫困女大学生就业质量,理工科高校必须依托提升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来进行突破。
  [参 考 文 献]
  [1] 武毅英,杨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差异分析——基于社会性别的视野[J].大学教育科学,2013,(1):92—99.
  [2] 罗莹.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4,(9):85.
  [3] 高耀,等.人力资本对高校学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影响——基于2012年网络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4):77—85.
  [4] 乔志宏,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与中国大学生就业的相关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4):24—28.
  [5] 女大学生招聘中性别歧视调查研究报告[R].陕西:陕西省妇女联合会,2011.
  [6] 薛在兴.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述评[J].中国青年研究,2009,(11):76—81.
  [7] 柯江林.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创业意向影响的实证研究[J].青年研究,2013,(3):40—49.
  [8] 彭燕.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3,(5):94—97.
  〔责任编辑:徐雪野〕
其他文献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电视新闻改革,使得人本主义精神和电视媒介传播逐渐融合,电视新闻报道的选题角度和表达方式也开始有了变化,民生新闻的随即出现并得到迅猛发展。民生新闻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元素,但是国内学术界对于民生新闻的研究尚属刚刚起步,缺乏深层次的、内质性的探讨,也鲜有学术著作对民生新闻与民众日常生活的关联进行深入挖掘。刘萍教授所著《日常生活批判与民生新闻表达》一书从文化哲
期刊
[摘要]学界对刑法保护机能的概念尽管在表述上不尽一致,但实质上应该是指刑法保护社会秩序的机能。《刑法修正案》(九)对刑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刑法所调整与保护的社会关系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有一定的拓展,因此,这些修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刑法保护机能扩张的发展趋势。刑法保护机能扩张的立法范式,主要包括共犯中的组织行为、帮助行为等共犯行为单独设罪,预备行为单独设罪,增加持有型犯罪,危害行为的扩张,作为义务来
期刊
[摘要]在涉农职务犯罪中对于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应如何定性,无论是司法实践抑或刑法理论都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观点。身份犯决定说及主犯决定论等学说存在着诸多缺陷,而其理论根基犯罪共同说亦有不妥之处。行为共同说主张共同犯罪乃行为之共同反应了共同犯罪的本质,对于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之定性,应以行为共同说为出发,以正犯的行为为核心,接而通过与正犯的法益侵害行为是否具有因果关系来确定共犯。正犯的实行
期刊
[摘 要] 在文化哲学视域下,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形成的把握需要通过两条路径进行研究:一是从客观成因对“信仰危机”的形成进行把握,在这一范畴内可以将成因划分为经济发展的物化泛化,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以及政治环境变革进而产生的信仰动摇;二是从主体成因对“信仰危机”进行分析,需要从社会主体对马克思主义的本真内涵的严重误读和误解,进而产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排斥心理这两方面为切入点进
期刊
[摘 要]全球化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文化普遍交往使民族文化受到严峻挑战,促使我们无法不去思考民族文化如何生存和发展这一问题。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与异族文化碰撞中,因其封闭的地理环境、久远的宗教传统、多元的社会结构、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使印度文化打上了极为独特的烙印。印度文化包容性、宗教性、连续性的特征,使印度文化在与全球化互动中,畅通了从古至今的文化生命,激活了其内在
期刊
[摘要]中国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通俗化表达,集中体现了我党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中国梦折射出中国人民对绵延不绝、自强不息的五千年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坚守;中国梦折射出在当代全球化压力下,中国人民对自身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自信与自豪,它有别于华盛顿共识所对应的普世梦,即西方强加给世界的一个虚假的梦;中国梦折射出中国
期刊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产粮最多的省份之一,农业发展方式能否成功转型是黑龙江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一要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摈除单纯数量观点,走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发展道路;二要加快农业经营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和水平;三要加快土地适度规模化,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四要创新农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资本进入农业,为农业发展方式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五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
期刊
[摘 要]影响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和政治赋权的因素是多元的,既包括个人因素、经济因素,也包含社会文化因素和公共政策因素。黑龙江省农村妇女参与村庄治理的路径与行为方式、参选动机与成功原因,履职中面临的障碍及挑战等都与农村男性有所不同。相比男性而言,农村妇女参选路径狭窄、职业和晋升空间有限,制度性障碍及传统性别文化的阻滞作用十分明显。进一步实现农村妇女政治赋权,需要在经济、文化等领域消除制约机制,为农村妇
期刊
[摘 要]瓦伊达的法西斯主义批判理论是瓦伊达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法对法西斯主义的一次研究。在瓦伊达的法西斯主义批判理论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在比较视域下分析法西斯主义的差异性。瓦伊达分别从意大利和德国的政治、经济、历史背景入手,深入分析和阐述两国法西斯主义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并对法西斯主义与波拿巴主义的差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瓦伊达;法西斯主义;波拿巴主义;差异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7月26日出席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以十八大以来我党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绩为现实依据,科学阐释了引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吹响了全党上下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号角,是全体党员干部必须深刻领会、认真学习、积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