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绿釉舂米坊模型,该模型是迄今发现的最系统、最先进的反映我国汉代谷物加工作业的明器,尤其是作坊内的水碓(残)、风扇车的结构对研究汉代物质文化史,特别是汉代农业史、机械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香港文化博物馆 舂米坊 水碓 风扇车
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徐(展堂)氏艺术基金捐赠的汉代绿釉舂米坊模型,编号为1997.97.189。该馆对此模型的介绍为:
自东汉随葬器物内容不断丰富,且多有以现实生活中事物为题材,如亭台、水榭、仓库、井、灶、鸡、犬、牛、豕等等。此作坊模型内有碓磨等器物。这些随葬器物形象地展示了汉代农民生活的一些轮廓。
史晓雷曾撰文指出,该明器为我国仅存的两件汉代水碓作坊模型之一(另一件藏中国农业博物馆)。这与东汉时期有关水碓的文献相印证,表明我国至晚在东汉已经出现了水碓,而且还是一部立式水轮驱动多个碓头的连机碓。香港文化博物馆这件明器比中国农业博物馆那件更复杂,它不是单纯的水碓作业,而是兼有磨、风扇车联合作业的粮食加工作坊。可以说,该明器是目前发现的反映我国汉代谷物加工作业中最系统、最先进的模型。下面就这两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说它是最系统的谷物加工作坊,是指它的加工器具种类齐全,在汉代出土的作坊中非常罕见。具体而言,是说作坊内同时拥有脱壳用的碓、清选用的风扇车、粉碎用的磨。该作坊内的器具分布如图1所示。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就有“碓硙扇颓舂簸扬 ”的句子,其中“硙”即磨,“颓”是风扇车的风道。可见,该作坊形象反映了“碓硙扇颓”的加工场景,只是在汉代人力的踏碓更常见。过去考古发掘的汉代粮食加工作坊明器多是碓和风扇车或碓和磨组合,前者比如河南济源泗涧沟出土的西汉晚期的陶米碓、陶风(扇)车模型,洛阳东关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陶风(扇)车、陶米碓模型;后者如河南灵宝张湾5号墓绿釉陶磨坊。1987年山西芮城城南村出土的东汉墓葬明器中,2号磨坊与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器类似,同时拥有碓(芮城出土的为踏碓)、风扇车、磨三种加工器具,但是香港这件另有瓢状盛具和短柄扫帚(与作坊地面连体烧制),用途是从碓窝中转移谷物到风扇车上方的高槛中进行清选。这样,去壳、清选、磨粉连续作业可以同在作坊内完成,因此可以说它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系统、器具最完备的作坊模型。
其次说它是汉代最先进的模型,是指它加工谷物的技术水平最高,这主要反映在作坊内的水碓与风扇车上。该陶明器与农业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同是我国最早的水力机械的实物证据。过去只是从文献知道我国最早利用水轮的机械是水碓,但究竟汉代是否出现了连机碓无从知晓,这两件明器把我国连机碓出现的历史从元代提前到了汉代。尽管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模型已经丢失了作坊后左侧的立式水轮以及横贯左侧的卧轴,但其引水渠的双水闸系统清晰可见(见图2)。它是水碓作业的控制系统,当与水轮轮轴平行的主水闸关闭后,垂直向的辅助水闸打开后,水轮将停止转动。中国农业博物馆那件作坊也有水碓,但是没有水闸系统。另外,作坊内的风扇车也别具一格。从形态上看,它与洛阳东关出土的那件类似,盛装粮食的高槛比较硕大。但又有不同,洛阳东关那具风扇车的高槛是四面皆高,呈方斗状。香港这件是三面高、一面留口——显然这样更便于向高槛内倾倒谷物。还有,在作坊右小角(正门右侧)有一突出的矩形建筑物,它是风扇车清选谷物后糠秕所在,这使得作坊内免遭糠秕尘屑飞扬的侵扰。
总之,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绿釉舂米坊模型是汉代谷物加工作业场景的真实反映,为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史,特别是农业史、机械史提供了宝贵、生动的资料。
【关键词】香港文化博物馆 舂米坊 水碓 风扇车
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徐(展堂)氏艺术基金捐赠的汉代绿釉舂米坊模型,编号为1997.97.189。该馆对此模型的介绍为:
自东汉随葬器物内容不断丰富,且多有以现实生活中事物为题材,如亭台、水榭、仓库、井、灶、鸡、犬、牛、豕等等。此作坊模型内有碓磨等器物。这些随葬器物形象地展示了汉代农民生活的一些轮廓。
史晓雷曾撰文指出,该明器为我国仅存的两件汉代水碓作坊模型之一(另一件藏中国农业博物馆)。这与东汉时期有关水碓的文献相印证,表明我国至晚在东汉已经出现了水碓,而且还是一部立式水轮驱动多个碓头的连机碓。香港文化博物馆这件明器比中国农业博物馆那件更复杂,它不是单纯的水碓作业,而是兼有磨、风扇车联合作业的粮食加工作坊。可以说,该明器是目前发现的反映我国汉代谷物加工作业中最系统、最先进的模型。下面就这两方面展开分析。
首先说它是最系统的谷物加工作坊,是指它的加工器具种类齐全,在汉代出土的作坊中非常罕见。具体而言,是说作坊内同时拥有脱壳用的碓、清选用的风扇车、粉碎用的磨。该作坊内的器具分布如图1所示。西汉史游的《急就篇》就有“碓硙扇颓舂簸扬 ”的句子,其中“硙”即磨,“颓”是风扇车的风道。可见,该作坊形象反映了“碓硙扇颓”的加工场景,只是在汉代人力的踏碓更常见。过去考古发掘的汉代粮食加工作坊明器多是碓和风扇车或碓和磨组合,前者比如河南济源泗涧沟出土的西汉晚期的陶米碓、陶风(扇)车模型,洛阳东关出土的东汉时期的陶风(扇)车、陶米碓模型;后者如河南灵宝张湾5号墓绿釉陶磨坊。1987年山西芮城城南村出土的东汉墓葬明器中,2号磨坊与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明器类似,同时拥有碓(芮城出土的为踏碓)、风扇车、磨三种加工器具,但是香港这件另有瓢状盛具和短柄扫帚(与作坊地面连体烧制),用途是从碓窝中转移谷物到风扇车上方的高槛中进行清选。这样,去壳、清选、磨粉连续作业可以同在作坊内完成,因此可以说它是迄今发现的汉代最系统、器具最完备的作坊模型。
其次说它是汉代最先进的模型,是指它加工谷物的技术水平最高,这主要反映在作坊内的水碓与风扇车上。该陶明器与农业博物馆收藏的那件同是我国最早的水力机械的实物证据。过去只是从文献知道我国最早利用水轮的机械是水碓,但究竟汉代是否出现了连机碓无从知晓,这两件明器把我国连机碓出现的历史从元代提前到了汉代。尽管香港文化博物馆的模型已经丢失了作坊后左侧的立式水轮以及横贯左侧的卧轴,但其引水渠的双水闸系统清晰可见(见图2)。它是水碓作业的控制系统,当与水轮轮轴平行的主水闸关闭后,垂直向的辅助水闸打开后,水轮将停止转动。中国农业博物馆那件作坊也有水碓,但是没有水闸系统。另外,作坊内的风扇车也别具一格。从形态上看,它与洛阳东关出土的那件类似,盛装粮食的高槛比较硕大。但又有不同,洛阳东关那具风扇车的高槛是四面皆高,呈方斗状。香港这件是三面高、一面留口——显然这样更便于向高槛内倾倒谷物。还有,在作坊右小角(正门右侧)有一突出的矩形建筑物,它是风扇车清选谷物后糠秕所在,这使得作坊内免遭糠秕尘屑飞扬的侵扰。
总之,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的这件绿釉舂米坊模型是汉代谷物加工作业场景的真实反映,为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史,特别是农业史、机械史提供了宝贵、生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