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各个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今后的其它计算机课程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跃上新台阶,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将其设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同时,要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体现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几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中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大幅提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要求免修。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该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在各大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使学生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呢?笔者做出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生层次差异大,影响教学效果
刚入校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大,来自城市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已经非常熟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地区学生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也存在部分学生学过一点但不熟。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班级,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同学又感觉学习吃力,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虽然现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只是注重教的过程,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3.实验和教学不能配合紧密,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在实际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着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进行,结果造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知识,是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针对教育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人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学科,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做好的演示文稿,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是怎样制作出来吗?”这样启发讨论,活跃气氛,顺势引入教学内容。在Word排版学习中,拿一些不同样式的报刊,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不同的报刊不同的格式是如何利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再让学生自己下载资料,搜索图片,发挥想象,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版面。
3.注重上机实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机实习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课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在安排理论和实验课时时,最好一堂理论一堂实验,使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
每次上机,教师要首先布置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步骤,下课前要求学生上交本次实验结果,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就不会无所事事了。另外,在学生操作过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制能力差,素质参差不齐,实验课中玩游戏、随意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要时刻巡逻、辅导,制止玩游戏现象,努力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正确引导。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的计算机入门课程,但同时又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扎扎实实地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振华.浅谈微机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M].科技信息,2006(3).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促进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跃上新台阶,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都将其设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充分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应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实现教育与科研的有效结合。同时,要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体现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通过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近几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中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比例大幅提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甚至要求免修。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该采取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现在各大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使学生成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如何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呢?笔者做出以下分析和建议: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1.学生层次差异大,影响教学效果
刚入校的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差异大,来自城市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已经非常熟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偏远地区学生对计算机一无所知,也存在部分学生学过一点但不熟。把这些学生放在同一班级,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丧失学习积极性;基础差的同学又感觉学习吃力,丧失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式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虽然现在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是以教师为中心,更多的只是注重教的过程,学生仍然是被动地听、看,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产生了很大的不良影响。
3.实验和教学不能配合紧密,教学效果难尽人意
在实际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些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有着重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倾向,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进行,结果造成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积极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高职院校办学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机知识,是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法上应该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1.针对教育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新生入学时计算机的基础不同,教学中可采取分层次教学。具体做法是:新生人学时,先进行计算机水平的摸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避免教师在同一个班教学中难于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局面;针对不同专业,适当开设相关计算机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所教学科,坚持贯彻“教书育人”的方针,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我们可以先给学生展示做好的演示文稿,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是怎样制作出来吗?”这样启发讨论,活跃气氛,顺势引入教学内容。在Word排版学习中,拿一些不同样式的报刊,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不同的报刊不同的格式是如何利用Word软件制作出来的,再让学生自己下载资料,搜索图片,发挥想象,制作出一个内容丰富的主题版面。
3.注重上机实习,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实践教学是计算机课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上机实习的目的就在于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通过学生亲自感受、体验,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实验课比理论课更为重要。在安排理论和实验课时时,最好一堂理论一堂实验,使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
每次上机,教师要首先布置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步骤,下课前要求学生上交本次实验结果,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就不会无所事事了。另外,在学生操作过程,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自制能力差,素质参差不齐,实验课中玩游戏、随意缺课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要时刻巡逻、辅导,制止玩游戏现象,努力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正确引导。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的计算机入门课程,但同时又是一门内容不断更新的课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日后步入社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将计算机基础教学扎扎实实地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徐振华.浅谈微机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M].科技信息,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