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搜神记》作为魏晋六朝志怪小说的代表和巅峰,不光是干宝对志怪故事的辑佚,更多的是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在其中,主要有:原始鬼神崇拜思想,儒家、佛家思想以及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道教长生的渴望思想三个方面。
关键词:干宝;搜神记;思想
干宝,字令升,为东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小说家。宝少勤学,博览群书,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后撰《晋纪》三十卷,直而能婉,咸称良史。而他更以其小说家的身份为人熟知,那就是撰写了代表志怪小说巅峰的《搜神记》,人称“鬼之董狐”。《搜神记》的材料来源大约有三个:一是直录他书;二是利用他书加工重述;三是记述本人的“耳目所受”。之前许多学者认为《搜神记》只是干宝的搜集整理,其实魏晋志怪小说都是受到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思潮影响的,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在内,《搜神记》也不例外。《搜神记》中所体现的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原始鬼神崇拜思想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中国原始社会即有“万物有灵”思想,认为人死后也会化成鬼魂而具有一定的超能力,从而产生对鬼魂的崇拜,时至魏晋也延续了上古鬼魂崇拜的遗风。与此对应的是,魏晋时人对于神灵的崇拜也不必鬼魂少,“性好阴阳术数,尝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记》二十卷。”可见,对于父亲侍婢和哥哥的死而复生,干宝将其归因为神灵的帮助,加上当时社会对神灵的崇拜,干宝对神灵深信不疑。鬼神思想在《搜神记》中时常出现。如《胡母班》篇言胡母班入阴间为明府传递信件,见父亲的亡灵后,胡母班之子却随之死亡,原来阴间的父亲酒食充足,念及子孙“召而食之”,可见人死后在阴间也能过着阳间一样的生活,只是阴阳间还是有界限的。此为人入阴间的故事,还有鬼上阳间之例,如《赵公明参佐》篇言鬼将军赵公明参佐率鬼兵入阳间取人,感王祐清廉重孝道,不仅没有带走他,还治好了他的重病,并赠予赤笔,让其帮助了更多的人。
此外,人与鬼神的恋爱也是《搜神记》表达鬼神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神恋爱如《天上玉女》言弦超与仙女相恋,后被发现不得不分别,后又重逢的凄婉爱情;人鬼恋爱如《紫玉》篇,吴王夫差小女紫玉生前与韩重相恋,因夫差反对气结身亡,韩重求学归来,闻爱人已死,伤痛地在伊人坟前哀哭,于是紫玉魂魄与韩重相见,并邀请其入坟,尽夫妇之礼。类似鬼神崇拜思想在《搜神记》中还有许多。
二、儒、释思想的渗透
“玄风独振”、“佛学东渐”等文化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文化确实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并未取代儒学地位,仅仅是形成了多种思想并存的新格局,儒家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从未断层,他在魏晋六朝仍然是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在社会生活上,儒家的“忠”、“孝”等思想亦是深深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这些伦理道德仍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势必也影响了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在《搜神记》中也有儒家不少“忠”“孝”等思想的反映,如《邛都老姥》篇,故事类似《神异传》中一篇《由卷县》,但老人收养了一条小蛇,后来被县令冤杀,小蛇为报养育之恩,将全县淹没,表现了对老姥的忠心。如《董永》篇,董永无钱葬父,自卖为奴,此行感动天帝,遂派织女解救;《东海孝妇》言孝妇周青“养姑甚谨”,其姑自缢亡后,太守欲杀之,狱吏于公劝说:“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徹,必不杀也。”此即儒家“孝”的思想。
虽然两晋时期佛教并不如南北朝时期那么繁盛,但自从两汉时期“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时至魏晋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很大程度上渗透到志怪小说中。虽《搜神记》不是《观世音应验记》《佛图澄别传》那样专门宣扬佛教的“释氏教辅之书”,但也一定程度上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即是“因果报应”和“地狱轮回”思想。如《阴生》中阴生乞儿常在市中行乞,市人厌恶,“以粪攫之”,结果“攫之者家室屋自坏,杀十余人”,作恶者遭报应。佛家认为人有三世:前世、今生和来世,“这三世是轮回转生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加之干宝亲眼见父婢和兄长起死回生,所以《搜神记》中颇多类似故事。如《河间郡男女》把佛家的死而复生说法运用到百姓的爱情故事中,男子从征,女方父母迫其改嫁,却郁郁而终,男子回乡后,发其坟墓,女子复活,这里用死而复生的佛教说法表达人们一种美好愿望。
三、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道教长生的渴望
干宝早年曾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他亲眼目睹了人们遭受的巨大灾难,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有了深切的感受。”人们在苦难的夹缝中生存,特别向往那种和平、自由的生活状态,因此志怪小说家们借助鬼神灵异的假象,创造出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使人们在玄妙奇幻的世界里得到解脱。《搜神记》中许多这种篇目。如《韩凭夫妇》篇,宋康王夺取了韩凭的美妻何氏,凭郁郁自杀,其妻随后亦自尽,死后化为相思树永久在一起,表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
干宝年少时即好阴阳术数,对道教颇感兴趣,认为仙人真的存在,因此《搜神记》中出现大量关于神仙的篇章,如《葛玄》写葛玄以符求雨和其他一些神仙道术,颇为灵异;《华佗》中神医华佗已不再是历史上那个形象,而是完全被神化,治病手段十分神异;《丁姑》写丁姑死后变为民间神,用法力惩恶扬善,等等。道教无论炼丹或尸解都是为了追求长生,而《搜神记》亦有道家长生思想的倾向,这其实也是对自由生命追求的一种升华。如《嫦娥》、《偓佺》都是吃仙药而得长生,偓佺更是“能飞行逮走马”;《彭祖》中彭祖是“圻剖而产焉”,长寿至七百岁;鹤是道家长生的象征,如《丁令威》中丁令威学仙化鹤,《兰岩双鹤》中夫妇二人隐居成仙化为双鹤等等。这些都显露了《搜神记》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长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22.24.
[3]李建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2.
[4]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复旦学报.2002(2).126.
[5]魏世民.魏晋南北朝小说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74.
作者简介:
刘伟(1990.04~ ),男,山東济宁人,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方向。
关键词:干宝;搜神记;思想
干宝,字令升,为东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小说家。宝少勤学,博览群书,以才器召为佐著作郎,后撰《晋纪》三十卷,直而能婉,咸称良史。而他更以其小说家的身份为人熟知,那就是撰写了代表志怪小说巅峰的《搜神记》,人称“鬼之董狐”。《搜神记》的材料来源大约有三个:一是直录他书;二是利用他书加工重述;三是记述本人的“耳目所受”。之前许多学者认为《搜神记》只是干宝的搜集整理,其实魏晋志怪小说都是受到当时社会生活和宗教思潮影响的,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作者的思想在内,《搜神记》也不例外。《搜神记》中所体现的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原始鬼神崇拜思想
鲁迅先生曾言:“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中国原始社会即有“万物有灵”思想,认为人死后也会化成鬼魂而具有一定的超能力,从而产生对鬼魂的崇拜,时至魏晋也延续了上古鬼魂崇拜的遗风。与此对应的是,魏晋时人对于神灵的崇拜也不必鬼魂少,“性好阴阳术数,尝感于其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自言见天神事,乃撰《搜神记》二十卷。”可见,对于父亲侍婢和哥哥的死而复生,干宝将其归因为神灵的帮助,加上当时社会对神灵的崇拜,干宝对神灵深信不疑。鬼神思想在《搜神记》中时常出现。如《胡母班》篇言胡母班入阴间为明府传递信件,见父亲的亡灵后,胡母班之子却随之死亡,原来阴间的父亲酒食充足,念及子孙“召而食之”,可见人死后在阴间也能过着阳间一样的生活,只是阴阳间还是有界限的。此为人入阴间的故事,还有鬼上阳间之例,如《赵公明参佐》篇言鬼将军赵公明参佐率鬼兵入阳间取人,感王祐清廉重孝道,不仅没有带走他,还治好了他的重病,并赠予赤笔,让其帮助了更多的人。
此外,人与鬼神的恋爱也是《搜神记》表达鬼神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神恋爱如《天上玉女》言弦超与仙女相恋,后被发现不得不分别,后又重逢的凄婉爱情;人鬼恋爱如《紫玉》篇,吴王夫差小女紫玉生前与韩重相恋,因夫差反对气结身亡,韩重求学归来,闻爱人已死,伤痛地在伊人坟前哀哭,于是紫玉魂魄与韩重相见,并邀请其入坟,尽夫妇之礼。类似鬼神崇拜思想在《搜神记》中还有许多。
二、儒、释思想的渗透
“玄风独振”、“佛学东渐”等文化现象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家文化确实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并未取代儒学地位,仅仅是形成了多种思想并存的新格局,儒家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从未断层,他在魏晋六朝仍然是统治者治国的指导思想。在社会生活上,儒家的“忠”、“孝”等思想亦是深深影响了百姓的生活,这些伦理道德仍被视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势必也影响了魏晋志怪小说的创作。在《搜神记》中也有儒家不少“忠”“孝”等思想的反映,如《邛都老姥》篇,故事类似《神异传》中一篇《由卷县》,但老人收养了一条小蛇,后来被县令冤杀,小蛇为报养育之恩,将全县淹没,表现了对老姥的忠心。如《董永》篇,董永无钱葬父,自卖为奴,此行感动天帝,遂派织女解救;《东海孝妇》言孝妇周青“养姑甚谨”,其姑自缢亡后,太守欲杀之,狱吏于公劝说:“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徹,必不杀也。”此即儒家“孝”的思想。
虽然两晋时期佛教并不如南北朝时期那么繁盛,但自从两汉时期“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时至魏晋佛教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也很大程度上渗透到志怪小说中。虽《搜神记》不是《观世音应验记》《佛图澄别传》那样专门宣扬佛教的“释氏教辅之书”,但也一定程度上受了佛家思想的影响,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即是“因果报应”和“地狱轮回”思想。如《阴生》中阴生乞儿常在市中行乞,市人厌恶,“以粪攫之”,结果“攫之者家室屋自坏,杀十余人”,作恶者遭报应。佛家认为人有三世:前世、今生和来世,“这三世是轮回转生的,生而复死,死而复生”,加之干宝亲眼见父婢和兄长起死回生,所以《搜神记》中颇多类似故事。如《河间郡男女》把佛家的死而复生说法运用到百姓的爱情故事中,男子从征,女方父母迫其改嫁,却郁郁而终,男子回乡后,发其坟墓,女子复活,这里用死而复生的佛教说法表达人们一种美好愿望。
三、对自由生命的追求和道教长生的渴望
干宝早年曾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他亲眼目睹了人们遭受的巨大灾难,这使得他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易逝有了深切的感受。”人们在苦难的夹缝中生存,特别向往那种和平、自由的生活状态,因此志怪小说家们借助鬼神灵异的假象,创造出一个与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使人们在玄妙奇幻的世界里得到解脱。《搜神记》中许多这种篇目。如《韩凭夫妇》篇,宋康王夺取了韩凭的美妻何氏,凭郁郁自杀,其妻随后亦自尽,死后化为相思树永久在一起,表现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黑暗势力的反抗。
干宝年少时即好阴阳术数,对道教颇感兴趣,认为仙人真的存在,因此《搜神记》中出现大量关于神仙的篇章,如《葛玄》写葛玄以符求雨和其他一些神仙道术,颇为灵异;《华佗》中神医华佗已不再是历史上那个形象,而是完全被神化,治病手段十分神异;《丁姑》写丁姑死后变为民间神,用法力惩恶扬善,等等。道教无论炼丹或尸解都是为了追求长生,而《搜神记》亦有道家长生思想的倾向,这其实也是对自由生命追求的一种升华。如《嫦娥》、《偓佺》都是吃仙药而得长生,偓佺更是“能飞行逮走马”;《彭祖》中彭祖是“圻剖而产焉”,长寿至七百岁;鹤是道家长生的象征,如《丁令威》中丁令威学仙化鹤,《兰岩双鹤》中夫妇二人隐居成仙化为双鹤等等。这些都显露了《搜神记》中对自由的向往和对长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22.24.
[3]李建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42.
[4]普慧.佛教对六朝志怪小说的影响[J].复旦学报.2002(2).126.
[5]魏世民.魏晋南北朝小说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174.
作者简介:
刘伟(1990.04~ ),男,山東济宁人,聊城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