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资本聚焦我国年轻艺术家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艺术品收藏市场一片火爆,其中增值空间较大的年轻艺术家作品尤其受到广泛关注,年轻艺术家受到过度宠爱既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增添了活力,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
  
  据《纽约时报》消息称,英国著名收藏家查尔斯·萨奇(Charles Saatchi)名下的萨奇画廊已经开通了简体中文网站。该网站主要针对那些尚未被画廊发现的中国年轻艺术家,网站一开通,便创下了每天至少六百万的点击率,中国年轻艺术家的受关注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而在国内,年轻艺术家资源争夺战更是硝烟弥漫,去年的秋季拍卖,北京保利、华辰、匡时国际等拍卖公司纷纷开设年轻艺术家专场,以向京、熊宇、章剑、李继开为代表的年轻艺术家迅速在艺术市场中崭露头角,其较高的上涨空间成为各画廊、收藏家青睐的主要原因。
  世纪翰墨画廊的负责人林松认为,年轻艺术家的市场成为将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必然的事情,因为现在市场中高端的后89艺术群体也是从年轻人的时候走过来的,艺术史从来都是由年轻、不成熟走向成熟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就他参与的纽约佳士得拍卖现场来看,“在场的好多购买中国当代艺术的都是外国人,他们是发自真心的喜欢,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他喜欢中国当代艺术,他认为有些中国当代艺术和安迪·沃霍尔应该是平等的,无论是从市场价位还是学术地位。”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困惑再也不是来自生存的压力,而是对画商订单的疲于应付,以及无暇思考自己创作本身的问题。还有许多人还未毕业便已经与画廊签约合作,在获得了一份温饱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创作的最大自由,进而影响到了作品的创造力。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副馆长秦思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应该再勇敢一些,目前中国艺术市场过度商业化导致了一些艺术家在创作上不思进取,缺少实验精神。
  而此前不久秦思源参与策划了“余震:英国当代艺术展1990—2006”,展示了在英国进行创作的概念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装置艺术群体,他们因为一些出人意料的作品以及展览方式而闻名,是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年轻艺术家创作状态的典型代表。
  青年英国艺术家的创造活力和实验性,更像上世纪80年代中国85′新潮时期的创作状态,而非现在。
  对于目前的艺术市场,独立策展人朱其认为目前年轻艺术家的市场是经过了多年的前代铺垫之后迎来的爆发,当然里面有些泡沫的成分,比如现在成群结队的画廊老板飞去重庆直接去找还没有毕业的四川美术学院的年轻人谈商业合作,这里面有很多非理性的暗礁存在。他认为现在已经获得认可的这批年轻艺术家的起步和市场没有太大关系,因为市场好才是近3年左右的事情。在这之前大家其实都是在一种挣扎的状态中坚持了好多年。
  而去年一年的拍卖中明星拍品的水准有所下降, 其中有部分原因就在于市场的热火导致了部分艺术家创作速度的加快,这自然会影响质量。“一个艺术家要是一年画20到30件作品是正常的,要是超过这个数字过多恐怕就会影响质量,何况现在有些艺术家作品热销后就开始变相生产,比如把自己平面的东西变成雕塑又是一种形式。”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凝溶胶蛋白(GSN)、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及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根本,在企业的生命力中,技术更新为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通过不断地技术投入、技术研发,用新的技术成果来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