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对策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研究背景
  毕业论文作为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能够起到检验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体现的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的依据。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本文作者结合所任教的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求能对以后的教学起到改进作用,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2.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首先面临的是认识方面的问题,很多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缺少严谨的态度,认为论文写作就是完成学校布置给的任务而已,没有意识到毕业论文是对3年来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更没有意识到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提高自己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身认识方面有偏差,因而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之毕业论文的写作需要在校外实习的过程中完成,平时忙于实习工作,部分学生甚至将毕业论文的写作看成了一种负担,消极应对,等到临近五月份的毕业论文答辩,才匆忙的东拼西凑赶时间写论文。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严重影响着所撰写的论文的质量。
  2.2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
  学生在论文选题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选题较为空泛。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方面的要求是结合自身所实习的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出企业的问题,并给出自己的建议和对策。换言之,学校对学生论文的要求是紧密联系所实习的企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实习的企业解决问题。而学生在选题方面经常出现“我国”以及“某某企业集团存在问题分析”等字样,选题过于空泛,没有落实在某个具体的点上,部分学生所实习的单位是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并未从子公司着手,而是从集团公司的角度来着手写作,这种选题远远超出了专科学生的能力范围,导致写出的论文空泛没有具体的实例支撑。
  另外,在论文的逻辑结构方面构架较为混乱。通常论文的写作是先提出问题,接着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1]。部分学生的论文写作没有遵循这个思路,论文逻辑架构混乱,例如在分析某个问题的时候,对问题的分析浅尝辄止,分析不到位,重点落在了表述解决问题的对策上,使得解决问题的对策部分没有内容可写,又重复了前面分析问题部分的内容。逻辑结构混乱。
  2.3论文格式安排不当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格式方面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概况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图表方面。对于文章中的出现的图和表均要有正确的标识,图标一般出现在所绘制的图的正下方。可用“图1-1 XXX”或“图1 XXX”等字样表示,学生往往有图但是无图标,另外虽然有图标,但是只标出了“图1-1”或“图1”等字样,没有将图的内容标识出来;对于表也存在着表的表头标识不恰当的问题,表的表头一般放在表的正上方,用“表1-1 XXX”或“表1 XXX”等字样来表示,学生大都缺少表头或是表头不全。除过图和表的标识问题,图和表的绘制也不够美观,跟周围的文字极不协调,缺少美感。
  其次表现在论文排版方面,学生毕业论文排版中存在着字体不统一,段落间距不统一,字符缩进不统一,字符底纹不统一等问题,另外错别字也是频频出现。这些问题反映出了学生对word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不够熟悉,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在论文的排版方面投入的精力不多,做的不够细致。
  再次表现在论文的参考文献的格式标识方面,每种类型的参考文献都有特定的英文字母来标识,例如书籍专著类用M标识,期刊文献用J标识,学位论文用D标识等,学生往往将不同类型的参考文献的标识混淆,导致标注错误。另外在参考文献的排列方面,一般先是作者名称,接着是专著名称或者文章名称,再下来分别是出版社以及出版日期等。例如“[1]董向红,汪丽.第三方物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7”。学生由于疏忽不熟悉此排序,导致排序出错。
  2.4论文措辞用语不当
  毕业论文的人称必须用第三人称表述,不能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表述[2]。而学生在论文中经常会出现诸如“我们公司”或者“我们的产品”等字样,不符合论文的人称规范,同时多数没有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进行遣词造句,而是口语化、网络用语以及感叹句或疑问句频出,例如某同学在描述仓储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出现了“一大群老鼠在仓库里流窜”等口语化字样。以上都是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常出现的不当之处。
  3.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加以解决。
  3.1在平时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论文的写作训练
  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一般在每学期都安排有时间跨度不等的实践实训教学。在实践实训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恰当的安排给学生一篇小论文的作业,要求学生将实践实训中的所得撰写成小论文,并计入实训总成绩中。经过平时的多次的小论文的撰写以及老师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為将来的大三毕业论文做好铺垫。
  3.2开设针对毕业论文写作的专门的课程或讲座
  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针对即将离开学校去企业实习的大三学生仅进行一次实习动员,其中顺带的介绍下毕业论文写作的大概要求,而不是专门开设课程或讲座对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指导。致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面临诸多问题。学校可以考虑针对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开设关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课程或是讲座,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论文的格式要求、论文的遣词造句直至排版设计等进行详细的指导和介绍,以此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的写作能力。
  3.3加强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在毕业论文的指导和写作中,学院应对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对论文各阶段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例如在论文的准备阶段,先是确定论文的选题和方向,进而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对学生上交的开题报告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应进行全检或抽检,并做记录。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指导记录以及学生论文的进展同样的要上交材料,这样可以有效的监督,虽然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有此措施,但大都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常见的情况是在(下转第180页)(上接第175页)答辩之前仍有部分学生论文只写了一小部分甚至未开始写作,匆忙的从网络上复制他人的论文成果粘贴到自己的论文中。所以加强监督和管理力度,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平时不写作,临时突击论文的情况发生[3]。
  在最后的论文答辩环节,学校应要求学生上交第三方的论文相似度检测报告,这样可以杜绝论文随意抄袭现象。另外在答辩的过程中,答辩组的老师要严格把关,给出论文的答辩成绩。对于答辩不合格的学生,要求其对论文进行修改直至合格然后才可安排其进行二次答辩。
  4.小结
  高等院校学生的毕业论文反应的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隶属于高等院校的高职高专院校当然也不例外。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存在的问题从对毕业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论文选题空泛、逻辑结构混乱;论文格式安排不当以及论文措辞用语不当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学生提高毕业论文写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学以致用,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科]
  【参考文献】
  [1]曹光求.物流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3(8):125-126.
  [2]包学雄.指导文科类高校毕业论文的几点认识[J].广西高等教育,2002(4):70-77.
  [3]江平.论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监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150-151.
其他文献
电力系统中的局部放电现象会对其造成绝缘损伤,长期的局部放电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保证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对局部放电进行在线监测并准确定位。以脉冲电流法、超高频检测法为代表的传统局部放电检测法往往系统搭建复杂,价格昂贵,有的还需在停电的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维护,无疑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与经济损失。光纤传感器凭借其灵敏度高、结构紧凑、价格便宜、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结合光纤传感器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金膜的外腔式法布里珀罗干涉仪(External Fabry-Perot Inter
基于拉曼效应的分布式温度传感(Raman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RDTS)技术是分布式温度监测最常用的技术之一。本论文将分布式拉曼温度传感技术与准分布光栅传感技术结合,系统地研究了RDTS系统和光栅传感融合系统的结构,并实验验证了该融合系统对多参量传感的性能,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分析了RDTS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分布式温度传感的发展,分析了目前该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学者为了提升测量范围、温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性能所做的相关工作,
随着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微波通信技术已不能满足各种移动终端日益增长的数据交换需求。自由空间光通信(FSOC)具有速率高、终端体积小和保密性强的特点,因此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FSOC中光信号无法通过中继放大,因此需要高灵敏度的光接收机和大孔径的光学天线。相干光接收机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但是结构复杂,功耗大,难以满足移动终端对体积、重量和功耗(SWaP)的要求。近来提出了一种简化的相干光接收机(SCR),可以采用单个光探测器实现信号光场的相干检测,具备传统相干光接收机高灵敏度,以及更低的复杂度和功耗。同
激光无线通信相比于光纤通信、微波通信等方式具有保密性强、组网灵活等优点,在跨江、跨海等不便于铺设光纤的应用场景下优势显著,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目前,激光无线通信的相关技术已得到较快发展,相关产品已可应用于卫星通信、军事应用等场景。但对于小型化工业光端机设备来说,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其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问题是:系统搭建时如何实现光路的快速捕获对准,以及如何在大气信道质量受湍流影响下保证通信的持续稳定。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套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点对点激光无线通信端机硬件设备,同时在软件算法上做出创新
折射率这一基本物理属性,可以反应溶液中溶质浓度信息,如海水盐度和其它密度、浓度等信息。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为降低人工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对折射率测量装置提出了实时、准确、在线自动化的要求。本论文从自动化折射率测量仪这一需求出发,完成了基于线阵CCD的折射率测量系统设计,并采用数据处理算法对线阵CCD采集的数据分析,实现折射率测量。在测量分辨率方向上,设计了相应的亚像素算法,使用图像处理技术提高了系统装置的分辨率。
  论文首先讨论了折射率的测量方法,在比较和归纳现有技术上,同时基于自动化测量技术的需
作为一种理想的全光纤器件,光纤光栅具有体积小、轻便、稳定等优点,同时其在不破坏光纤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传光和控制光信号的功能,避免了传统的分立式器件对准直模块的需求,有利于提高系统集成度、增强结构稳定性。而45度倾斜光纤光栅除了具备传统光纤光栅的优点外,其特殊的倾斜结构使其可以将纤芯中S偏振态的纤芯模高效地耦合成辐射模,并使不同波长的辐射模以不同的辐射角出射,是一种理想的偏振相关衍射器件,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大量基于45度倾斜光纤光栅起偏特性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开展针对45度倾斜光纤光栅辐射模特性的理论和实
在航空航天、地质勘探、矿产开发和电力传输等领域,实时精确地探测获取地震波、重力场、电磁场等矢量场参数信息,对于系统安全的保障、环境状态的评估和建筑的健康检测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光纤矢量传感器凭借其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已经广泛应用于上述各个领域。但是现有的大多传感器方案有着制作工艺复杂、重复性不高、机械强度不强、传感性能不稳定等缺陷,亟需开发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适用性强的光纤矢量传感的新方案。本文研究提出了大角度倾斜光纤光栅(Excessively Tilted Fiber Grat
在超快纳米光子学中,在固体表面得到局部强场进而提高非线性效率成为可能方案表面。表面等离极化激元是一种在金属和电介质界面上的电磁振荡,可以将场局域在亚波长尺度内,具有显著的局域场增强效应。但是使用单束入射光难以对其直接激发,一般需要棱镜、光栅或纳米球等额外结构来满足动量匹配。这些激发方式对工艺要求较高,并且一般针对特定问题要使用特定制造方案,缺乏灵活性,极大地提高了成本。
  本论文将非线性光学与表面等离极化激元相结合,基于四波混频中的多光子过程,对在金属和电介质单一界面上激发表面等离极化激元进行了基
偏振是波动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参数,如光学、地震学、无线电和微波领域,对激光、雷达、无线和光纤通信等技术的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偏振光可以认为是一种振动纯净的电磁波,只在一个固定平面内振荡。自然界中的光大多数是非偏振光,为了实现或操纵偏振光,需要在光学系统中使用起偏器。目前在光纤通信和光纤传感领域中,多数起偏器为光纤-体偏振器件-光纤结构的混合式光纤输入输出器件,存在插入损耗高和耦合效率低等缺点。现有报道的全光纤偏振器件,如高双折射光纤、手性光纤光栅、宽带石墨烯偏振器、基于微纳光纤耦合器的偏振器等,具有良好
光纤通信系统容量需求日益剧增,传统单模光纤的传输容量已接近其理论极限,光纤通信容量危机正在逼近,模分复用是解决当前光纤传输容量危机的优选方案之一。论文面向模分复用光传输关键光纤及光纤器件开展研究,旨在应对当前模分复用光传输系统应用推广中所面临的挑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阐述了少模光纤的模式特性、光子灯笼工作机理及少模光纤和光子灯笼的设计流程,为论文中少模光纤和光子灯笼的设计与制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仿真设计软件ComsolMultiphysics进行特种少模光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