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生命教育的学校文化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m_197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因为有了绿色而变得生机勃勃。绿色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实践为手段,通过师生共同亲近自然,聆听生命物语;感知生命,体验生命历程;对话生命,感悟生命价值;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实践活动。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认为不能把绿色生命教育仅仅视为一门学科课程,定位于课堂上,也不能把绿色生命教育作为一项活动,定位于德育层面,而应把绿色生命教育作为引领学校文化建设的“纲”,全面带动学校教育工作。打造绿色生命教育的学校文化,是绿色生命教育的要义,也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我校自2005年以来,就努力把绿色生命教育作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以思考和实践,认真探索切合本校实际的绿色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物质载体
  ——浸润绿色生命教育文化的质感
  
  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学校的价值追求,重视物质校园和精神家园同构共建,形成与“绿色生命教育”相匹配的和谐的人文环境,让每个进入学校的人感受到学校就像个绿色生态园,走到哪儿眼前总显现着那抹绿。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的室外环境与师生携手创造的室内绿色环境相互辉映,浓浓的“绿色”氛围,不仅给学校贴上了鲜明的文化标记,且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着绿色生命的质感,从而彰显着教育的灵性。
  
  二、精神载体
  ——形成独特的绿色生命教育风格
  
  1.构建生态课堂
  课堂是小学生绿色生命教育的重要场所。生态课堂即是一个“自然、真实、和谐”的生态性学习环境,它强调学生本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把课程、教师、学生、环境视为一体,让学生实践、体验、反思和创造,使课堂成为展示才能,体现绿色生命力量的地方。
  肖川教授这样描绘理想课堂: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着生命的温暖。这样的课堂是生命与生命对话的课堂。教师每天都带着“让课堂成为学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意识,上好每一节课,课后做好自我反思,记录自己在构建生态课堂中的点点思考与实践。
  学校每年举办“尝试杯”生态课堂赛课活动。活动以构建“生态课堂”为主题,旨在希望我校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其面对的问题。为了强化生态课堂的建设,我们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作出调整,强调以学生呈现的状况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课堂上学生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3种状态,即参与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学习达成状态,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与绿色生命教育的融合点,让绿色生命教育融入学科教育。
  2.形成特色的绿色生命教育校本课程
  我校结合绿色生命教育编写了校本教材《生命如花》。六册教材以“生命与自然、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关怀、生命与责任、生命与志向”为横坐标,以“绿色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感恩、珍爱生命、地域性生命文化”为纵向系列交叉结合而形成立体结构,呈螺旋上升的结构体系。我们就教材的编排和实施充分听取了全体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家长对学校开设绿色生命教育课程大加赞赏,寄予厚望。
  3.以礼仪教育为切入口
  我校一改以往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刚性的要求多,柔性的引导少”的特点,注重把礼仪教育作为切入口,与学生常规管理相结合开展绿色生命教育。通过礼仪讲座、板报宣传等手段,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既是自我生命价值和自尊的体现,又是对其他生命个体的尊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调节自己、完善自己。
  4.开展绿色生命教育的专题实践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充分利用班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专题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医院产房、婴儿室、手术室等,让学生认识生命的宝贵、体验生命的喜悦、理解生命的尊严;读书节指导学生阅读人物传记,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等专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等。
  
  三、人的载体——提升人文素养
  
  1.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为每一位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是我校始终坚守的办学理念,也是我们的绿色生命教育意识。人的成长总是从自然生命走向精神存在。生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发展也各有千秋,要允许和宽容生命的个性发展。从生命意识的角度说,学校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唤醒生命”,而不仅在于传递知识。
  精神文化应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心灵的感动中得到教育。近年来,我校不少班级把绿色生命教育与班级文化有机结合,如以“走好成长每一步”为班级文化,通过“学会选择”、“笑面挫折”、“勇于超越”等阶段活动,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完善自我,彩绘亮丽人生;有的班级以“关爱”为班级文化主题,开展一系列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生命、学会人文关怀,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的班级以“自信、自立、自强”为班级文化主题,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建立自尊、自信,做生活的强者。
  2.实现教师职业生命价值
  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在载体实施过程中得到改变。绿色生命教育要求教育更直接地作用于“生命”,要求教师将着眼点从生命之外的“物”转回到生命本体,去关注生命存在和生命成长,而不是仅将希望寄予外界的各种虚幻和诱惑。通过绿色生命教育的践行,教师与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师生关系,还是伙伴和亲人。
  每位教师的目光都追随着学生,不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善于赏识悦纳、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不同的方式与每个学生交流沟通,用爱心温暖、感染学生的心灵,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信任;教师重视每个学生的潜能,重视其活动的积极性,给他们承担任务的机会与信心,让学生在自信的环境中发展。无论什么活动,都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去感受、去发现,在活动中给予科学合理的建议,完善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成长。尽管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但生命意识却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把研究学生的生命成长、透析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教师职责的第一要务,都可以变成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位教师的教育行为,从而实现教师的职业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枫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颖)
其他文献
英国不少家长都鼓励孩子学一种或者多种乐器,政府也非常鼓励学生学习音乐,认为对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帮助,可是,要成功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并不容易。据2008年10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现在,英国一套成功推行的新理论说,与其“逼”孩子练乐器,不如激发他们自身对音乐的兴趣。  这种让学生们像摇滚乐手一样“玩音乐”的全新音乐教学法,让参加普通中等教育证书(GCSE)音乐类考试的学生人数剧增。由于激情强劲
对能进入高中学习的大多数初中毕业生而言,高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他们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学校应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一、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后面临的主要问题    初中毕业生进入高中,在一个新的环境里,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每个学生所面对的问题可能也会有一定的差异。以下是学生普遍面临的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进入高中初期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升管理水平既是党和国家治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高等学校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实际需要。文章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在绩效管理工作开展中存在
江苏省南京市程桥中学结合本校实际,在全校实施了“阳光高效课堂”,这一教改新举措的关键之处在于“导学案”的编制。所谓“导学案”,就是把教学内容经过处理以问题化、练习化和过程化的方式来呈现。学生能够利用“导学案”完成预习、复习、练习等全套学习过程,以取得明显效果。用“导学案”教学,既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能培养学生自学、探究和创新能力。但是我们在精心设计“导学案”、充分有效利用“导学案”的同时,也要
一、个性化教育的条件    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我们承认,教师对学生“一对一”的教育比班级教育更有针对性,那么最有效的教育就应该是个性化教育。如家庭教师从事的教育所呈现出来的明显特征就是“针对性”,一般而言,在教师和学生同等水平的情况下,这种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的指向上更直接、更功利,因而也更有效。这种相对简单的操作方式推广到学校,既可以受到一定的启
[摘 要] 服务学习是美国中小学改善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服务学习过程渗透品格教育成为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本文简要论述服务学习与品格教育的内涵,主要介绍服务学习过程中的品格教育以及两者的相互支持。  [关键词] 服务学习;品格教育;公民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1-0040-03    在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
文学类作品阅读分层赋分题将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热点和重点。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实施一课一写、一课一问、一课一拓展的策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从而提升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