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反硝化滤池外碳源投加控制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ngw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反硝化滤池外碳源过量投加导致的出水总碳超标与碳源浪费问题,利用实际污水与小试装置研究了最适外碳源投加量的影响因素,并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外碳源投加模型与脱氮效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进水总氮负荷与碳氮生化反应计量守恒而进行的外碳源投加可缓解碳源浪费与污染问题,但脱氮效果缺乏稳定性,可考虑通过进水ORP、p H值、DO与温度的综合影响来进行改进。应用自适应学习速率动量梯度下降法建立了输入为5项进水指标、输出为最适投加量的外碳源投加模型,相关系数为0. 964 8,表明模型中进水参数与最适投加量
其他文献
合肥经开区污水处理厂现有3座脱水机房,2座采用带式浓缩机,1座采用离心机,出泥含水率均为80%。根据规划要求,该污水处理厂出泥含水率需调整为60%,拟采用浓缩+调质+板框压滤工艺。对于污泥浓缩段,经充分比选,最终采用新建方案。同时结合合肥市及本工程实际情况,调质段采用PAM+PAC调质的方式。经试运行,出泥含水率能够达到设计要求。本工程可为类似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针对污泥含水率的提标改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南方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后,排放标准从一级B提高至一级A标准和广东省地标两者之严者。总氮、氨氮、总磷的排放值分别比原标准降低了25%、37. 5%、50%,而该厂提标后的主体工艺仍然为改良AAO氧化沟,这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提出很大挑战。通过污泥硝化速率分析,总氮、总磷成分检测,精确加药,跌水复氧分析及改造等措施优化工艺运行后,运行效率明显提升,在确保水质稳定达标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对同类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