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服务外包概念
中国商务部(2006)给出服务外包的定义是:企业(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营销等非实体性环节,以及金融、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服务,通过FDI或以合同形式提供给第三方经营。其业务类型分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0)。ITO包括基础技术、IT服务、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以及管理整合;BPO包括业务改造、业务流程服务、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达国家继制造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后,服务业开始大规模向外转移,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比重超过60%,服务外包是其转移的重要方式。这种服务业务转移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重大突破,具有革命性,使得传统意义上难以进行贸易的服务业也变得可以跨国界贸易,这就是国际服务外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全球化扩张趋势日益明显,而离岸服务外包则是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服务外包的发展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全球服务离岸的潜在市场规模已达4650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规模估计可增长到6000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呈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拓宽、参与群体迅速增多的趋势。中国应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既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兴起,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推动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加速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软件外包是热点,据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软件外包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
服务外包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为美国、英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
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
(一)我国服务外包的需求状况
1、从需求总量看,市场空间巨大。首先,国际市场日趋看好中国;其次,中国有庞大的潜在国内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支持、现场安装服务、生产流程控制咨询等原先隶属于制造业的辅助业务,正在从制造业独立出来,并以外包的形式实现;一大批传统的制造商,如耐克、戴尔等已经转型成为真正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由此带来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使中国外包服务公司藉此发展壮大,避免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与印度公司直接交锋。
2、从需求者区位分布看,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近岸区位,加上文化、价值观等相近,是中国的有利条件。以软件外包为例,日本软件企业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主要发包方。日本市场占全球外包业务量仅为10%,而在外包主导市场——美国和欧盟,中国的市场份额极为有限,这两个市场分别被印度、爱尔兰牢牢占领。随着科技部支持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的顺利进行,各大软件外包商都在迅速拓展对欧美市场的业务规模。
3、从需求内容看,对中国服务外包的需求集中在IT02:BP0较少;集中于价值链低端服务上,高端服务少。欧美市场一般要求软件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开发完整的应用系统,但考虑技术实力和缺乏基于信任的客户渠道,一般只对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发包,对我国的直接需求不多。
(二)我国服务外包的供给能力
1、从供给规模看,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市场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基数较小,但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规模扩张迅速。
2、从供给者实力看,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但大型服务外包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
3、从供给内容和层次看,低端服务占据主导地位,但服务外包层次不断提升,价值链开始向中高端转移,利润率也有所提升。四、加快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
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商务部实施的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在全国建设11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为实现该目标,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创新体制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商务部对服务外包的范围界定,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从产业发展方向、资金倾斜、重点扶持、需求引导、市场管理、人才、国际合作政策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部门、地区和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关系。调整优化各地地方扶持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年提高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资金比例;对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给予资金扶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专向信贷额度;为大型服务外包项目提供项目信贷保险服务等。此外,对入驻服务外包园区的中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在购地、建设、买房租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今后还应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在资产重组、兼并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企业到国外进行推介和接单,建设服务外包网站,并通过专项资金对服务外包企业购买大型设备、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
改变传统观念,纠正服务外包领域的认知偏颇,在拓展境外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本土内需型的服务外包。较强的制造业是我国发展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我国部分制造企业率先建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平台。这些制造企业将研发、设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上述类似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需求也必将日趋旺盛。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业务还包括:供应链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资性租赁、第三方品质检验、第三方产品测试、产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设计加工制造)等。这些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加大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培训。由于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此,可以通过由政府提供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包括设立专项资金为开展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低消耗、低污染、人力资本密集、高附加值的国际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中国承接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一定会像当年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能力那样,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也可以成为世界服务业的加工中心,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世界办公室”。对世界来说,“中国服务”这一概念虽仍显得陌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创造力一定会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飞跃,“中国服务”一定会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标志。(作者单位:上海豫园商城进出口有限公司)
中国商务部(2006)给出服务外包的定义是:企业(发包商)将信息系统构架、应用管理和业务流程优化等业务,发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服务提供者(承接商),以降低成本、优化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服务外包主要包括研发、设计、营销等非实体性环节,以及金融、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服务,通过FDI或以合同形式提供给第三方经营。其业务类型分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0)。ITO包括基础技术、IT服务、软件开发设计、技术研发、基础技术平台整合以及管理整合;BPO包括业务改造、业务流程服务、应用管理和应用服务等商业应用程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发达国家继制造业大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之后,服务业开始大规模向外转移,全球跨国直接投资中服务业比重超过60%,服务外包是其转移的重要方式。这种服务业务转移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的重大突破,具有革命性,使得传统意义上难以进行贸易的服务业也变得可以跨国界贸易,这就是国际服务外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业全球化扩张趋势日益明显,而离岸服务外包则是服务业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服务外包的发展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发展。据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全球服务离岸的潜在市场规模已达4650亿美元,到2010年这一规模估计可增长到6000亿美元。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呈现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拓宽、参与群体迅速增多的趋势。中国应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既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融入全球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贸易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
二、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兴起,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国际直接投资的重点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这推动了离岸服务外包的加速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中软件外包是热点,据GARTNER预测未来几年软件外包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
服务外包市场格局基本形成。服务外包的发包方主要为美国、英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爱尔兰等国家。
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现状
(一)我国服务外包的需求状况
1、从需求总量看,市场空间巨大。首先,国际市场日趋看好中国;其次,中国有庞大的潜在国内市场需求。同时,技术支持、现场安装服务、生产流程控制咨询等原先隶属于制造业的辅助业务,正在从制造业独立出来,并以外包的形式实现;一大批传统的制造商,如耐克、戴尔等已经转型成为真正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由此带来的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使中国外包服务公司藉此发展壮大,避免在欧洲和北美市场与印度公司直接交锋。
2、从需求者区位分布看,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近岸区位,加上文化、价值观等相近,是中国的有利条件。以软件外包为例,日本软件企业是中国软件外包企业的主要发包方。日本市场占全球外包业务量仅为10%,而在外包主导市场——美国和欧盟,中国的市场份额极为有限,这两个市场分别被印度、爱尔兰牢牢占领。随着科技部支持的“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的顺利进行,各大软件外包商都在迅速拓展对欧美市场的业务规模。
3、从需求内容看,对中国服务外包的需求集中在IT02:BP0较少;集中于价值链低端服务上,高端服务少。欧美市场一般要求软件商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开发完整的应用系统,但考虑技术实力和缺乏基于信任的客户渠道,一般只对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发包,对我国的直接需求不多。
(二)我国服务外包的供给能力
1、从供给规模看,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在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分布中,我国所占市场份额还比较小,市场规模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基数较小,但中国服务外包市场发展速度很快,规模扩张迅速。
2、从供给者实力看,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但大型服务外包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
3、从供给内容和层次看,低端服务占据主导地位,但服务外包层次不断提升,价值链开始向中高端转移,利润率也有所提升。四、加快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对策
大力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设若干服务业外包基地,有序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商务部实施的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在全国建设11个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推动100家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将其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业务转移到我国,培育1000家取得国际资质的大中型服务外包企业,创造有利条件,全方位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不断提升服务价值,实现2010年服务外包出口额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两番。
为实现该目标,政府在制定规划、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拓展空间、创新体制等方面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商务部对服务外包的范围界定,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认定,经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享受相关鼓励和扶持政策。从产业发展方向、资金倾斜、重点扶持、需求引导、市场管理、人才、国际合作政策上,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部门、地区和服务外包企业间的关系。调整优化各地地方扶持专项资金支出结构,逐年提高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发展的资金比例;对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给予资金扶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设立专向信贷额度;为大型服务外包项目提供项目信贷保险服务等。此外,对入驻服务外包园区的中外著名服务业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在购地、建设、买房租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今后还应通过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在资产重组、兼并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政府还可以组织企业到国外进行推介和接单,建设服务外包网站,并通过专项资金对服务外包企业购买大型设备、自主创新、建设自主品牌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或奖励。
改变传统观念,纠正服务外包领域的认知偏颇,在拓展境外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本土内需型的服务外包。较强的制造业是我国发展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有力支撑。我国部分制造企业率先建立了创意产业中心和设计创意中心,建立了包括模具设计、软件设计、工程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设计平台。这些制造企业将研发、设计外置,取别人所长,补自己所短,取得了巨大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将上述类似的非核心生产环节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需求也必将日趋旺盛。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的业务还包括:供应链与物流、装备制造业融资性租赁、第三方品质检验、第三方产品测试、产品OEM(委托加工制造)、ODM(委托设计加工制造)等。这些内需型生产性服务外包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加大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培训。由于我国对服务外包高端人才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对此,可以通过由政府提供培训等方式加以解决,包括设立专项资金为开展服务外包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低消耗、低污染、人力资本密集、高附加值的国际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新的增长点。可以预见,中国承接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一定会像当年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能力那样,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中国可以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加工中心,也可以成为世界服务业的加工中心,而且有可能会成为“世界办公室”。对世界来说,“中国服务”这一概念虽仍显得陌生,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创造力一定会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飞跃,“中国服务”一定会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标志。(作者单位:上海豫园商城进出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