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近三年的实验与探索,笔者所主持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取得了斐然的成绩。课题成果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局面。
一、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上看,课题组教师积极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出诸多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当前教学,已开始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但是,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仍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教室的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课题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挖掘开发: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 “语文教材”。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语文,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语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和语文亲密接触,在接触中获得的这些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印象深刻的。课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性,感受语文的现实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教学时善加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以生活为依托重组教材。
我们利用现有教材,按照不同主题重新组合,配合生活中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如按动物、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来归类识字,进行识字比赛,借此提高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
(三)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结合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人说:“教师走进教室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面,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果把语文课与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通过具有生活化的导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淡化了教育痕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日常生活的隔阂。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将烟台的海浪录像播放给孩子们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带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大海的无穷力量。看着潮水,读着《烟台的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化成了精彩的语言流淌而出,融入了激情澎湃的朗读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
2.创设真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寻找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体验、掂量、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到语言的质地、味道、色彩,实现语言的内化。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
(四)倡导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完归类识字后说:“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奥妙”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二、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学生由怕语文到爱语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课堂气氛比以前更活跃、轻松,课堂教学形式也日益多样,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距离更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我们增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习得更精彩。生活化课堂的营造,发扬了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所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生活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说说、演演、练练等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信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提高了,能积极向校刊《恩来红小报》投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增强了语言的实践性、创造性、拓展性。许多学生的知识丰富,作文优秀,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了一、二等奖;在淮安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参赛学生获团体一等奖。在课题研究课程中,我们还在《淮海晚报》刊发了学生生活化作文选。
三、从教师这个层面上看,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锤炼出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
三年多来的研究和实验,对推动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素质,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验,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定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和反思,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逐步建立了一种大课程观、大学科观,能从本课题研究出发,思考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逐步建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学生观、自身发展观。
在实验中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和随机的不断学习成了教师自发的内在需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的传统观念被“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长流水”的观念所代替。学习成了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阅览室里教育理论书籍常常供不应求。
(二)通过研究和实验,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展开教学科研,撰写了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编辑 薛小琴
一、从语文教学这个层面上看,课题组教师积极实践、不断研究,探索出诸多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当前教学,已开始关注教学环境的创设。但是,要更好地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我们仍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大到校园环境的规划还是小到教室的布置,都必须更多地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和浓浓的童真童趣。
(二)挖掘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和基础,语文教学的内容理应以课本为原点,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由封闭走向开放。我们课题组主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挖掘开发:
1.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实生活蕴藏着取之不尽的 “语文教材”。每一位学生并非上学后才接触语文,也不仅仅是在学校中才接触语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就和语文亲密接触,在接触中获得的这些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但对学生来说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印象深刻的。课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性,感受语文的现实意义。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立足课本,将学生引向更广泛的生活天地,挖掘语文学习的内容。
2.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中的生活气息愈来愈浓,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其中的生活元素,教学时善加利用,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以生活为依托重组教材。
我们利用现有教材,按照不同主题重新组合,配合生活中的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开发性地利用了教材,如按动物、蔬菜、水果、花草树木等来归类识字,进行识字比赛,借此提高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自主学习中,学生的识字量自然大大增加了。
(三)打造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1.结合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有人说:“教师走进教室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学生生活在一个立体的空间里面,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如果把语文课与与多彩的生活事件结合起来,通过具有生活化的导入,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整个教学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淡化了教育痕迹,打通了书本世界和日常生活的隔阂。如:教学《烟台的海》一文时,教师将烟台的海浪录像播放给孩子们看,那气势磅礴的景象带给了学生深深的震撼,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大海的无穷力量。看着潮水,读着《烟台的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化成了精彩的语言流淌而出,融入了激情澎湃的朗读之中。这样的语文教学,生动直观,让学生记忆深刻。
2.创设真实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寻找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能真正地深入到课文的世界,体验、掂量、揣摩课文的语言,感受到语言的质地、味道、色彩,实现语言的内化。如:在识字教学中,我们通过实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形式有“自我介绍”、“最美的名字”、“我的名片”等姓名识字;绘画、手工制作识字;商标、贴标签识字;给玩具起名字,编故事识字……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氛围引导学生轻松有趣地学习汉字。
(四)倡导生活化的学习方式。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让学生深入生活,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及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养成时时学语文、处处用语文,培养语文能力的好习惯。如:一年级老师在教完归类识字后说:“你们身边也有很多汉字,星期天,请爸爸妈妈带你们到超市里“找汉字”,看谁的收获大。”星期一,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大家都有很多收获,诸如“早餐派”洽洽食品、“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奥妙”洗衣粉、“亲亲”八宝粥……当学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这些汉字时,是多么兴奋啊!这时,教师又鼓励学生进一步留意生活,如招牌、路牌、广告等,鼓励学生通过儿童节目、新闻报道、课外读物等多种途径识字,这样的识字教学既联系了生活,又拓宽了识字渠道,扩大了识字量。
二、从学生这个层面来看,学生由怕语文到爱语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语文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提高。
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了,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课堂气氛比以前更活跃、轻松,课堂教学形式也日益多样,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距离更近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生活化的课堂里,我们增近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生活,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学习得更精彩。生活化课堂的营造,发扬了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氛围,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
(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所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生活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都得到了发展。在课题研究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动手实践操作、说说、演演、练练等活动,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信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提高了,能积极向校刊《恩来红小报》投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升,增强了语言的实践性、创造性、拓展性。许多学生的知识丰富,作文优秀,成绩普遍得到了提高。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多名学生获得了一、二等奖;在淮安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中,我校参赛学生获团体一等奖。在课题研究课程中,我们还在《淮海晚报》刊发了学生生活化作文选。
三、从教师这个层面上看,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教师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锤炼出了一批教学骨干教师。
三年多来的研究和实验,对推动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素质,特别是年轻教师的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作用,所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
(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验,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定期的理论学习和研究活动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较大提高,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和反思,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逐步建立了一种大课程观、大学科观,能从本课题研究出发,思考研究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教师逐步建立了科学的质量观、学生观、自身发展观。
在实验中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和随机的不断学习成了教师自发的内在需求,“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杯水”的传统观念被“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有长流水”的观念所代替。学习成了教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阅览室里教育理论书籍常常供不应求。
(二)通过研究和实验,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展开教学科研,撰写了多篇论文在省市级杂志发表,或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中获奖。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
编辑 薛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