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对中职生教学与管理方面中提出四点建议:(1)加强学校纪律的严肃性;(2)丰富学生活动;(3)合理运用奖惩制度;(4)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正确归因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角色,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其接纳的学生多数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一方面使他们获取信息多样化、思想活跃,同时也造成其是非标准不清晰,思想道德观念淡化。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的特点,进而探讨如何做好中职生教育管理工作。
1.当代中职生的特点
1.1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功利化倾向明显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教育筛选下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特别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紧张,学校为生存保证生源,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的程度,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呈现出基础文化素质薄弱的现状。这些学生大多数对基础课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认真。尤其是,学习的功利化倾向明显,认为只要学好技能课能上岗工作即可,其他课程都不重要。而实际情况是,基础课学不想学,专业课学不会,因学不会而不想学,慢慢的就厌学。
1.2是非标准不清晰,思想观念多元化,理想道德淡化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受多方面影响,形成是非标准不清晰的现状。他们的年龄阶层正处于身心发展动荡期,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网络上的信息,往往不加筛选、不分是非真假的呈现给他们,潜在的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近年来,随着“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词语不断在公众面前出现,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其理想道德淡化。
1.3自卑感严重,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认识不清。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人把上中职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这使得中职生自卑感严重,自觉其前途渺茫。而且,当今的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的关爱过多,造成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考虑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別人宽容,却又不懂得对别人宽容。在生活中为引起关注,往往在衣着打扮以及行为方式上追求标新立异,更甚者通过逃课、顶撞老师等违纪现象显示自己的“特别”、“勇敢”等不同,以获得同学们的“仰慕”。其实,这只是自我意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
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在中职学习之前的教育中,由于成绩差等因素,往往成为被老师忽略的群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严重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交织下,对自己认识不清,有时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一旦遇事儿,又感到自己什么都不会,自暴自弃。
1.4自觉性差,相对封闭,容易沉迷网络
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数属于家长都难管的学生。再加上多数职业教育的纪律环境相对宽松,使其纪律性差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少数学生无视老师的督促检查和劝说教育。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具有自闭心理,不愿与他人交谈,而喜欢利用网络与陌生人交流,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由于在生活中得不到认同,转而希望在网络中获得认可,让自己逃离现实,把网络交流当做生活的全部,这就更容易使其形成网瘾,荒废学业。
2.中职生教学和管理建议
2.1加强纪律的严肃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纪律的严肃性,决不能因为生源的问题,对于违纪学生过于迁就。目前有很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做出违法事件,这与学校纪律不严应该不无关系。试想:一个纪律不严的学校,往往给予违纪学生可以避免处罚的侥幸心理,认为即便犯再大的错误也能被摆平。这种惯性思维,不但使其纪律感涣散,还往往会使其映射到对法律的认识上,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即便知道法律后果,也不会真正的放到心上,遇事冲动时更不可能考虑法律后果。
由于中职生的自觉性差,不良现象很容易以点到面的方式被快速的传播,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少数不良现象,任其发展就会形成不良风气。不良的学风会使一些原本有意求学的或者处于徘徊期的学生受到影响,荒废学业。因此严肃的校纪,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良好学风的带动下,促进后进学生投入学习状态,以形成加强学风的良性循环。
2.2丰富学生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基于中职生大部分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广泛存在厌学心理,学习上往往不被认可,同时,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严重的自卑感,很容易使其寻求其他方式释放情绪、寻求认同感。目前,网络的交流方式多样,一般都看不到对方容貌,不知对方的详细情况,因此可以不用顾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情的释放自我。这就使其沉迷于网络世界,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满足感、被认同感。
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增加更多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压力,在学习之外获得及时的缓解,同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他人的认可,找到被认同的感觉,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不至于使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不但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感情,还可以使老师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诉求和心理趋向,尽快对教学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应对能力,提高其团队意识,使其身心皆能得到健康发展。
2.3合理运用奖惩制度,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习和生活中,奖惩代表着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引导性。奖励可以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惩罚可以降低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良性的引导。
从中职生的入学动机调查来看,学生以往被家长和老师否定的情况占多数,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适当的给予奖励,使其获得对自己肯定的信息多一些,进而形成相应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奖励也不能乱用,美国心理学家摩根认为,个体如何看待奖励非常重要,当个体把奖励视为目标时,内部动机就会受损;而当奖励被看作是提供有关成功或自我效能的信息时,内部动机则会提高。因此在使用奖励时要更注重荣誉性而不是物质性,注重提高学生获得奖励的内部动机。有奖当然就要有罚,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外,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让学生知道犯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才能使其而产生改正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4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正确归因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使学生获得被关注、被肯定的感受。平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尽量做到所布置的任务,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学生每次完成任务,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慢慢使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心理学归因理论中提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现在不只学生就连很多社会上很多人,都会不时的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看到别人成就,就认为人家有背景,“官二代”、“富二代”。总是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久而久之,就形成遇事找借口、爱抱怨、自暴自弃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进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万玉环.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河南农业,2010,3.
[2]冀未来,郭国旗.心里健康与心理健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角色,其社会地位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其接纳的学生多数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一方面使他们获取信息多样化、思想活跃,同时也造成其是非标准不清晰,思想道德观念淡化。本文通过分析中职生的特点,进而探讨如何做好中职生教育管理工作。
1.当代中职生的特点
1.1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学习功利化倾向明显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普通教育筛选下来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特别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紧张,学校为生存保证生源,招生几乎达到来者不拒的程度,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呈现出基础文化素质薄弱的现状。这些学生大多数对基础课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认真。尤其是,学习的功利化倾向明显,认为只要学好技能课能上岗工作即可,其他课程都不重要。而实际情况是,基础课学不想学,专业课学不会,因学不会而不想学,慢慢的就厌学。
1.2是非标准不清晰,思想观念多元化,理想道德淡化
中职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受多方面影响,形成是非标准不清晰的现状。他们的年龄阶层正处于身心发展动荡期,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网络上的信息,往往不加筛选、不分是非真假的呈现给他们,潜在的影响着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近年来,随着“金钱至上”、“读书无用”等词语不断在公众面前出现,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其理想道德淡化。
1.3自卑感严重,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认识不清。
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很多人把上中职学校作为无奈的选择。这使得中职生自卑感严重,自觉其前途渺茫。而且,当今的90后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的关爱过多,造成他们的自我意识过于强烈,考虑事情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希望得到別人宽容,却又不懂得对别人宽容。在生活中为引起关注,往往在衣着打扮以及行为方式上追求标新立异,更甚者通过逃课、顶撞老师等违纪现象显示自己的“特别”、“勇敢”等不同,以获得同学们的“仰慕”。其实,这只是自我意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
另外,由于学生年龄小,在中职学习之前的教育中,由于成绩差等因素,往往成为被老师忽略的群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水平。在严重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我意识交织下,对自己认识不清,有时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一旦遇事儿,又感到自己什么都不会,自暴自弃。
1.4自觉性差,相对封闭,容易沉迷网络
由于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数属于家长都难管的学生。再加上多数职业教育的纪律环境相对宽松,使其纪律性差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甚至出现少数学生无视老师的督促检查和劝说教育。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具有自闭心理,不愿与他人交谈,而喜欢利用网络与陌生人交流,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他们由于在生活中得不到认同,转而希望在网络中获得认可,让自己逃离现实,把网络交流当做生活的全部,这就更容易使其形成网瘾,荒废学业。
2.中职生教学和管理建议
2.1加强纪律的严肃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中职学校必须加强纪律的严肃性,决不能因为生源的问题,对于违纪学生过于迁就。目前有很多中职学生在校期间,做出违法事件,这与学校纪律不严应该不无关系。试想:一个纪律不严的学校,往往给予违纪学生可以避免处罚的侥幸心理,认为即便犯再大的错误也能被摆平。这种惯性思维,不但使其纪律感涣散,还往往会使其映射到对法律的认识上,造成法律意识淡薄,即便知道法律后果,也不会真正的放到心上,遇事冲动时更不可能考虑法律后果。
由于中职生的自觉性差,不良现象很容易以点到面的方式被快速的传播,如果不能及时遏制少数不良现象,任其发展就会形成不良风气。不良的学风会使一些原本有意求学的或者处于徘徊期的学生受到影响,荒废学业。因此严肃的校纪,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在良好学风的带动下,促进后进学生投入学习状态,以形成加强学风的良性循环。
2.2丰富学生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
基于中职生大部分基础文化素质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广泛存在厌学心理,学习上往往不被认可,同时,较强的自我意识和严重的自卑感,很容易使其寻求其他方式释放情绪、寻求认同感。目前,网络的交流方式多样,一般都看不到对方容貌,不知对方的详细情况,因此可以不用顾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尽情的释放自我。这就使其沉迷于网络世界,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满足感、被认同感。
如果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够增加更多的学生活动,使学生的思想压力,在学习之外获得及时的缓解,同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他人的认可,找到被认同的感觉,分散其注意力,从而不至于使其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可自拔。开展丰富的学生活动,不但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彼此间的感情,还可以使老师及时的了解到学生的诉求和心理趋向,尽快对教学管理工作作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应对能力,提高其团队意识,使其身心皆能得到健康发展。
2.3合理运用奖惩制度,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习和生活中,奖惩代表着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引导性。奖励可以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惩罚可以降低某种行为的可能性,正确运用奖惩制度有利于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良性的引导。
从中职生的入学动机调查来看,学生以往被家长和老师否定的情况占多数,因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适当的给予奖励,使其获得对自己肯定的信息多一些,进而形成相应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奖励也不能乱用,美国心理学家摩根认为,个体如何看待奖励非常重要,当个体把奖励视为目标时,内部动机就会受损;而当奖励被看作是提供有关成功或自我效能的信息时,内部动机则会提高。因此在使用奖励时要更注重荣誉性而不是物质性,注重提高学生获得奖励的内部动机。有奖当然就要有罚,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除了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外,还应给予相应的惩罚,只有让学生知道犯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才能使其而产生改正不良行为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4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信心和正确归因观念。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使学生获得被关注、被肯定的感受。平时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尽量做到所布置的任务,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完成,使学生每次完成任务,都能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慢慢使其建立良好的自信心。
心理学归因理论中提到: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现在不只学生就连很多社会上很多人,都会不时的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看到别人成就,就认为人家有背景,“官二代”、“富二代”。总是将自己的不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而不认为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久而久之,就形成遇事找借口、爱抱怨、自暴自弃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进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万玉环.激发中职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J].河南农业,2010,3.
[2]冀未来,郭国旗.心里健康与心理健康[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机电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