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推进进程的日益深入,初中学校对于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养的培养力度也不断加强。从宏观角度上分析,管理育人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会遵守规范,構建规则意识,而是要保证学生在参与管理以及自主管理实践活动中,能够获得较为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念以及态度,健全价值观。基于此,本文即围绕管理育人展开研究,探寻了管理育人的主要路径,以期相关人员可以借鉴。
【关键词】管理;全员育人;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31-01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初中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也逐渐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将德育教育工作要求融入到学校管理机制的每一个细节中。但是,由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系统,只是依照一堂课或者一名教师,根本无法完成。因而,为了可以进一步对管理育人的实效性进行提升,需要加大对全员育人理念的利用力度,合理构建管理系统。
一、在学校内部达成立德树人的共识
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校的大背景下,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踏入中学的大门开始,学生见到的门卫、教辅人员等,都会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并且,这些人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对管理育人工作进行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管理实效性,应该对以往“班主任才是负责管理育人工作的主要人员”这一错误观念进行摒弃,要让学校的所有教师以及职工都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本职工作对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入思考应该怎样处理好每一个为教育细节,以便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强化育人环境的创建
为保证育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科学,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学校自身的角度出发,在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化校园育人环境的创建。
第一,创建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而课堂环境则是育人的关键。因而,在育人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可以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先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习学习主动性。并且,在考试方法上,可以以往传统应试方式进行改变,采取口试h与笔试相结合的办法,或者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融合的手段,还可以利用智育与德育考评相结合的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切实提升育人水平。
第二,强化校园育人的魅力。在对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主要是指对校园建筑以及文化设施等进行合理创建,其是育人环境构建的基础工程,对育人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促进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合理的对校园区域进行布局,科学划分。并且,将先进的理念以及校风、校训、学风等写在学校最为醒目的位置。
第三,创建良好文化环境。在育人管理中,针对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紧抓“四风”建设,即学风、校风、教风、班风。同时,抓好校报、校刊、广播等教育阵地的建设,从多个途径以及多个视角来对先进人物实际进行传播,并借助各种典型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干扰,有效的学生进行熏陶,保证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素养,进而促进育人管理效果的提高。
三、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育人管理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如若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最终不仅不会对管理效率进行提升,还会导致育人目标无法达成,让学生在管理期间产生一种消极的感受,负面情绪较为严重。而如果能够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参与到学校管理以及各项规章制定中,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有效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强化对管理育人水平的提升,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在育人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而对于“将教室以及班级交还给学生”这种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能够着重分析学生的需求以及想法,关注学生的独立人格,保证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合理且科学。
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针对育人管理而言,其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会遵守各项规范,建立规则意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管理活动中,自我约束,并从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进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管理实践中,要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的反思和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在重要的活动节点上,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价值观能够得到正确树立。
比如:为了可以让学生养成讲文明以及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以开展类似“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活动,根据以往传统的手段,教师可以找一些讲文明、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正面案例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要求学生制作创意文明警示牌。在开展活动期间,很多同学对于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只是一笑而过,不能深刻的理解文明的含义。所以,教师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摒弃以往“言传”教学方法,应该利用“身教”的方式,弯腰捡起校园中的纸屑、塑料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会纷纷融入到捡垃圾的队伍中。当活动结束,可以对同学说:“通过弯腰捡垃圾的行为可以发现,不仅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干净、清洁,还可以提高个人的价值。”
结束语
综合而言,德育教育的渗透,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加大重视,强化对全员育人理念的利用,并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将其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保证在对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秦岩.管理育人应体现在每个细节中[J].中国德育,2018,237(21):133-134.
[2]迟希新.管理育人应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构建全员育人理念下的学校管理[J].中国德育,2018,000(021):P.31-34.
[3]孟勤.在学校发展中应重视细节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8,24(12):197-197.
【关键词】管理;全员育人;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31-01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初中学校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也逐渐强化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将德育教育工作要求融入到学校管理机制的每一个细节中。但是,由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较为系统,只是依照一堂课或者一名教师,根本无法完成。因而,为了可以进一步对管理育人的实效性进行提升,需要加大对全员育人理念的利用力度,合理构建管理系统。
一、在学校内部达成立德树人的共识
无论是在班级中,还是在学校的大背景下,学生与周围的人、事物都有着紧密的关联。从踏入中学的大门开始,学生见到的门卫、教辅人员等,都会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并且,这些人与学生的交往方式,对学生的态度,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所以,在对管理育人工作进行开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管理实效性,应该对以往“班主任才是负责管理育人工作的主要人员”这一错误观念进行摒弃,要让学校的所有教师以及职工都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本职工作对学校整体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入思考应该怎样处理好每一个为教育细节,以便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强化育人环境的创建
为保证育人管理工作开展的更加科学,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从学校自身的角度出发,在遵循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强化校园育人环境的创建。
第一,创建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而课堂环境则是育人的关键。因而,在育人管理工作开展期间,可以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创新教学方法,借助先进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升学习学习主动性。并且,在考试方法上,可以以往传统应试方式进行改变,采取口试h与笔试相结合的办法,或者平时考试与期末考试相融合的手段,还可以利用智育与德育考评相结合的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切实提升育人水平。
第二,强化校园育人的魅力。在对校园文化创建过程中,主要是指对校园建筑以及文化设施等进行合理创建,其是育人环境构建的基础工程,对育人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很大促进意义。因此,在工作中,可以合理的对校园区域进行布局,科学划分。并且,将先进的理念以及校风、校训、学风等写在学校最为醒目的位置。
第三,创建良好文化环境。在育人管理中,针对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紧抓“四风”建设,即学风、校风、教风、班风。同时,抓好校报、校刊、广播等教育阵地的建设,从多个途径以及多个视角来对先进人物实际进行传播,并借助各种典型的实例来对学生进行干扰,有效的学生进行熏陶,保证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素养,进而促进育人管理效果的提高。
三、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在育人管理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如若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动的位置,不能够主动的融入到学校管理的决策中,最终不仅不会对管理效率进行提升,还会导致育人目标无法达成,让学生在管理期间产生一种消极的感受,负面情绪较为严重。而如果能够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参与到学校管理以及各项规章制定中,则可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考量,有效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进行调动,强化对管理育人水平的提升,切实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在育人管理中,学生自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而对于“将教室以及班级交还给学生”这种理念,其核心就是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凸显,能够着重分析学生的需求以及想法,关注学生的独立人格,保证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合理且科学。
四、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宏观的角度上分析,针对育人管理而言,其最终的目标并不是要让学生学会遵守各项规范,建立规则意识,而是要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管理活动中,自我约束,并从实践中获得深刻的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明辨是非,进而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管理实践中,要强化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的反思和体验。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的将自身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在重要的活动节点上,要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提升学生的认识,让学生的价值观能够得到正确树立。
比如:为了可以让学生养成讲文明以及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学校可以开展类似“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活动,根据以往传统的手段,教师可以找一些讲文明、讲卫生、爱护环境的正面案例讲解给学生听,并且要求学生制作创意文明警示牌。在开展活动期间,很多同学对于不讲卫生、不爱护环境的行为只是一笑而过,不能深刻的理解文明的含义。所以,教师需要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摒弃以往“言传”教学方法,应该利用“身教”的方式,弯腰捡起校园中的纸屑、塑料袋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也会纷纷融入到捡垃圾的队伍中。当活动结束,可以对同学说:“通过弯腰捡垃圾的行为可以发现,不仅能保证校园环境的干净、清洁,还可以提高个人的价值。”
结束语
综合而言,德育教育的渗透,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管理过程中,教育人员应该加大重视,强化对全员育人理念的利用,并借助相对科学的办法,将其贯穿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保证在对管理水平进行全面提升的同时,还能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秦岩.管理育人应体现在每个细节中[J].中国德育,2018,237(21):133-134.
[2]迟希新.管理育人应体现在每个细节中构建全员育人理念下的学校管理[J].中国德育,2018,000(021):P.31-34.
[3]孟勤.在学校发展中应重视细节管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8,24(12):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