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品德课程中,历史题材课文在教材中占据了较大的部分。教师教学这类课文时有困难,其中一个困难就是缺乏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那么,品德课历史题材课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开发好教材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材。正确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项。巧妙运用教材中的图例、表格,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处理教材的留白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好办法。
比如《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有各种图片、文字资料,它涵盖了汉字的产生、演变以及它神奇的魅力。一位教师在讲解文字的起源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师:在文字发明以前,古人常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事。出示结绳图。你能根据图中的结绳,想想它表达的不同意思吗?
生:发生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师: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方法有什么局限吗?
生:如果在绳上打了很多的结,时间长了,恐怕 要想起原来的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结绳记事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不可靠。
师:结绳记事,有它的缺陷。古人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又开创了图画记事。图画记事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表达思想。文字从图画中来,象形文字就是从图画记事演变而来的。汉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随着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思考,文字的起源便豁然开朗。
以上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最关键的是读懂教材,了解每一种材料在教材中的作用。同时,选择好材料以后,必须用足用好,或观察、或阅读、或思考、或讨论,切忌浮于表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运用好现实资源 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充分运用好现实资源,能很好地实行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好历史,培育品德。只要做个有心人,课程资源就会进入我们的眼中,进入我们的课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南湖游船》一课中的第一课时《小船上诞生的大党》这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如一位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注重从学生的身边、现实的生活中寻找材料,充实课堂,建立概念、丰富情感。
这是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这个概念时的一个片段:
师:老师从你们胸前佩戴的红领巾就可以知道你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少先队员;而我除了老师、母亲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那么,你们知道少先队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什么吗?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学生稍加思索回答)。
师:有谁知道共产党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
师:老师告诉你,共产党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
以上的教学中,这位教师巧用了学生身边的材料,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弄清楚共产党员和共产党这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它的宗旨则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步步得到明确。
这位教师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情感时,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场景。
首先教师将事先拍摄的学生生活中的画面搬进课堂,其中有家乡武进城市新貌、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还有免费敞开公园中市民的休闲场面。学生从这些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幸福,体会到了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接着,教师分别出示了学生的书簿本、学生的公交卡及爷爷奶奶的农村医保卡。学生从这一个个的具体实物中知道,从2008年起,我们常州市的小学生、初中生上学不仅不需要缴纳学杂费,而且课本、作业本也免单。这是我们学生乘车用的公交卡,学生每人每次刷卡只要3角钱。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这是农村医保卡,到目前为止,常州市农民的医疗参保率达到99.44%,农民看病得到了保障。学生再一次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最后,教师又把四川汶川地震时的凄惨画面和震后我们地区援建四川金花镇重建后的美景搬上屏幕;把我国2011年3月份成功从利比亚撤侨的画面进行回放。学生再一次从一个个重大事件中,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勇气和力量。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以上的教学环节,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身边的材料不仅仅是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而且在材料展示的过程中也是由面到点,讲究层次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具体感受中,体验一次次在丰富,情感一次次在升华,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搜集好史实材料 历史题材课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讲清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得做个有心人,积极搜集相关史实材料。如一位教师为了教好《鸦片的背后》一课,把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进行了材料的搜集、学习、消化和理解。教师为了教好这类历史题材的课文,都得做好相关史实材料的搜集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就能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同时,这个过程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开发好教材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离不开教材。正确认识教材,使用教材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首项。巧妙运用教材中的图例、表格,灵活地选择教学内容,精心处理教材的留白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好办法。
比如《千年不衰的汉字》一课有各种图片、文字资料,它涵盖了汉字的产生、演变以及它神奇的魅力。一位教师在讲解文字的起源时,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师:在文字发明以前,古人常用结绳的方法帮助记事。出示结绳图。你能根据图中的结绳,想想它表达的不同意思吗?
生:发生一件事打一个结。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
师: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方法有什么局限吗?
生:如果在绳上打了很多的结,时间长了,恐怕 要想起原来的事情就不那么容易了。结绳记事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不可靠。
师:结绳记事,有它的缺陷。古人在结绳记事的基础上,又开创了图画记事。图画记事不仅能帮助记忆,还能表达思想。文字从图画中来,象形文字就是从图画记事演变而来的。汉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
随着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思考,文字的起源便豁然开朗。
以上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最关键的是读懂教材,了解每一种材料在教材中的作用。同时,选择好材料以后,必须用足用好,或观察、或阅读、或思考、或讨论,切忌浮于表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运用好现实资源 现实生活中的资源,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充分运用好现实资源,能很好地实行历史与现实的对接,帮助学生进一步学好历史,培育品德。只要做个有心人,课程资源就会进入我们的眼中,进入我们的课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南湖游船》一课中的第一课时《小船上诞生的大党》这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如一位教师为了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注重从学生的身边、现实的生活中寻找材料,充实课堂,建立概念、丰富情感。
这是一位教师在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这个概念时的一个片段:
师:老师从你们胸前佩戴的红领巾就可以知道你们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少先队员;而我除了老师、母亲身份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共产党员。那么,你们知道少先队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什么吗?
生:中国少年先锋队(学生稍加思索回答)。
师:有谁知道共产党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什么?(学生回答不出)
师:老师告诉你,共产党员相对应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
以上的教学中,这位教师巧用了学生身边的材料,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弄清楚共产党员和共产党这个组织之间的关系。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和它的宗旨则在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一步步得到明确。
这位教师在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情感时,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场景。
首先教师将事先拍摄的学生生活中的画面搬进课堂,其中有家乡武进城市新貌、纵横交错的道路网络、还有免费敞开公园中市民的休闲场面。学生从这些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多么幸福,体会到了给人民带来幸福的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接着,教师分别出示了学生的书簿本、学生的公交卡及爷爷奶奶的农村医保卡。学生从这一个个的具体实物中知道,从2008年起,我们常州市的小学生、初中生上学不仅不需要缴纳学杂费,而且课本、作业本也免单。这是我们学生乘车用的公交卡,学生每人每次刷卡只要3角钱。而7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这是农村医保卡,到目前为止,常州市农民的医疗参保率达到99.44%,农民看病得到了保障。学生再一次从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最后,教师又把四川汶川地震时的凄惨画面和震后我们地区援建四川金花镇重建后的美景搬上屏幕;把我国2011年3月份成功从利比亚撤侨的画面进行回放。学生再一次从一个个重大事件中,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展示出来的勇气和力量。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以上的教学环节,不难看出,教师对学生身边的材料不仅仅是用一双慧眼去发现,而且在材料展示的过程中也是由面到点,讲究层次的。学生在一次次的具体感受中,体验一次次在丰富,情感一次次在升华,较好地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搜集好史实材料 历史题材课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讲清历史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得做个有心人,积极搜集相关史实材料。如一位教师为了教好《鸦片的背后》一课,把鸦片战争的这段历史进行了材料的搜集、学习、消化和理解。教师为了教好这类历史题材的课文,都得做好相关史实材料的搜集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就能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拥有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游刃有余。同时,这个过程对教师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