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以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湖南省娄底市2014年6月19—20日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揭示这次强降水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500 hPa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中纬度高空多波动,西安到重庆有低槽东移,影响娄底市西部发生较强降水;850 hPa切变线和低空急流之间对应强降水落区,其维持是造成强降水天气的主要原因;数值模式预报与实况有一些差异,对于19日的强降水落区和强度,主要表现为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预报偏小,T639模式预报偏大,对于湘中一线的强降水落区仅T639模式预报准确,但对湘北的预报出现明显空报现象;20日强降水的强度和落区预报,ECMWF模式无论是强度还是落区上都是吻合的,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强度相对也吻合,但落区上有偏差,较实况偏东偏南。
关键词 强降水;环流形势;模式检验;成因
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9-0192-04
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属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全年降水多集中在4—7月。暴雨是娄底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城市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均影响较大。因此,暴雨预报的准确与否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成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湖南省的暴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且多是基于同化资料、卫星及雷达资料对暴雨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深度分析,但对气象业务所使用的数值模式资料的检验较少。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多家数值模式资料,对2014年6月19—20日娄底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对ECMWF、T639及JAPAN等数值模式形势场进行对比检验,并探讨各家模式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以期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1 天气实况
1.1 降水实况
19日08:00—21日11:00全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总降雨量分别为娄底59.9 mm、新化60.2 mm、冷水江81.9 mm、涟源87.4 mm、双峰81.1 mm,均达到暴雨标准。据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双峰东南部,共100 个乡镇降雨量超过50.0 mm,其中 32 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0 mm,涟源有12个区域乡镇超过100.0 mm,双峰有10个乡镇超过100.0 mm,双峰荷叶降水量最大,为195.3 mm。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有2个强降水阶段:第1阶段为19日12:00—14:00,2 h降雨量达中雨(10.0~24.9 mm)有11站,大雨(25.0~49.9 mm)有4站,主要在新化西部,最大降雨量为半山水库的34.9 mm;第2阶段为20日01:00—05:00,4 h降雨量达大雨(25.0~49.9 mm)有10站,暴雨(50.0~99.9 mm)有4站,大暴雨(100.0~199.9 mm)有4站,主要在双峰东南部,最大降雨量为双峰荷叶的150.9 mm。
1.2 灾情
截至21日08:00,新化县受灾人口20 000人,紧急转移12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00 hm2,绝收40 hm2,倒塌房屋26间,损坏151间,直接经济损失13 00万元;双峰县62 000人不同程度受灾,强暴雨及山体滑坡造成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5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530人,受灾农作物640 hm2,部分农作物被淹没,其中绝收面积78 hm2,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58间,户数73户,一般损坏房屋85间,受损户数46户,直接经济损失5 000万元。
2 大尺度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2.1 500 hPa环流形势
6月19日08:00 500 hPa(图1a),西太平洋副高位于南海,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分别处于乌拉尔山脉和贝加尔湖以北地区,且中纬度高空多波动,西安到重庆有低槽东移,影响娄底市西部发生较强降水。19日20:00,副高中心略有南退,华西低槽在副高顶托下逐渐变浅,但槽后有明显冷舌,娄底市处于槽前,伴随冷空气的进入,该市降水进一步加强,造成娄底市东南部的强降水。20日08:00(图1b),副高进一步减弱东撤至台湾以东,湘西仍有浅槽存在,娄底市降水持续。到20:0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再次加强,但娄底市逐渐转为槽后偏北气流,强降水逐渐减弱。
2.2 700和850 hPa环流形势
由图2可见,19日08:00中低层西南气流较为旺盛,急流风速达12~14 m/s,有风速辐合,重庆到贵阳一线有低槽,到20:00低槽略有东移,并在低槽东北侧沿吉首—常德—岳阳一线形成一切变线,娄底市处于切变线上,降水也主要集中发生在这一阶段;到20日08:00,低涡移至娄底市附近,随着能量进一步释放,急流已经不明显,但700 hPa仍有低涡存在,850 hPa低槽切变明显南压,娄底市降水开始逐渐减弱;20日20:00中低层低槽切变东移全部南压,降水缓慢移出娄底市。
2.3 地面气压场
由图3可见,从19日开始,我国秦岭以北有冷空气聚积,20:00冷空气前锋过秦岭进入武汉—长沙—贵阳一线,并与南部暖湿空气结合形成准静止锋,娄底市处于均压场控制当中,20日20:00又有冷空气补充南下,锋面进一步南压,娄底市气温略有下降。
3 模式检验与对比分析
3.1 模式形势对比
分别对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的24 h 500 hPa形势场预报与实况(19日08:00、20日08:00)进行对比检验发现(图4),19日08:00,3家模式中ECMWF预报模式与实况吻合度最高,T639模式与JAPAN模式对南北系统的预报上各有优缺点;对于北支两槽一脊位置的预报而言,ECMWF模式和T639模式的预报极为吻合,而JAPAN模式完全没有反映;对于中纬度环流及副高位置的预报,ECMWF和JAPAN的预报与实况较吻合,而T639模式与实况对比差异较大,尤其是副高位置预报明显偏东。 20日08:00,对中高纬的天气系统把握最准确的仍然是ECMWF模式和T639模式,JAPAN模式最差;对于中纬度环流的预报ECMWF最吻合,其次是T639模式、JAPAN模式;对于副高位置的预报,T639较前期有较大的调整,3家模式与实况对比均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对于2个时次3家模式的预报,ECMWF模式吻合度最高,其次是T639模式,JAPAN模式最差;而对副高位置预报方面,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吻合度较高,T639模式较差。
3.2 模式降水产品对比
分别对ECMWF模式、T639模式以及JAPAN模式的24 h降水量预报[4]与实况(19日08:00—20日08:00和20日08:00—21日08:00)进行对比检验发现(图5),19日08:00—20日08:00强降水沿湘中一线贯穿湖南东西,在怀化中部、吉首南部、邵阳、常德西北部、长沙东部、株洲南部、衡阳北部及湘潭南部等地普降暴雨,其中,怀化中部及邵阳西北部普降大暴雨。3家模式对应时段24 h降水预报中,ECMWF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位于湘中以北地区,较实况位置偏北,强度偏弱,大暴雨落区漏报;T639模式对强降水落区预报的范围明显大于实况,预报张家界南部、怀化北部、常德西南部、邵阳中部及永州北部为大范围大暴雨区,因此,无论是对强降水落区还是强度方面均偏大和偏强;JAPAN模式对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上较实况偏小和偏弱,大暴雨全部漏报。随着中低层切变的东移南压,19日08:00—20日08:00湘西地区的强降水减弱趋于结束,主要强降水分布在湘东、湘西南及湘南,强度较前期减弱,3家模式的预报强度较实况偏强,强降水落区均反映出了东移南压的趋势,ECMWF模式较吻合,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的强降水落区预报位置偏东偏南。由此可见,在强降水强度预报上,T639模式较ECMWF和JAPAN模式偏强,与实况较为吻合;而强降水落区预报上,ECMWF模式前期位置偏北,后期吻合,T639模式前期准确预报出湘中地区强降水,但同时也造成湘北大范围的空报区,后期强降水落区位置偏东偏南;JAPAN模式前期强降水明显漏报,后期强降水落区位置偏南。
4 小结
(1)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低层西南气流较为旺盛,急流风速达12~14 m/s,有风速辐合,重庆到贵阳一线切变东移,地面冷空气南下,并与南部暖湿空气结合在武汉—长沙—贵阳一线形成准静止锋,均是导致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2)此次过程对19日的预报有些偏弱,20日预报准确,导致19日预报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主要有:数值模式预报与实况有一些差异,对于19日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主要表现为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预报偏小、T639模式预报偏大,对于湘中一线的强降水落区仅T639模式预报准确,但对湘北的预报出现明显空报现象;20日强降水的强度和落区预报,ECMWF模式无论是强度还是落区上均是吻合的,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强度相对也吻合,但落区上有偏差,较实况偏东偏南。
参考文献
[1] 蔡海朝,毛文书,杨群,等.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综合诊断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26(2):215-222.
[2] 黄小玉,陈媛,顾松山,等.湖南地区暴雨的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5):635-643.
[3] 彭双姿,刘从省,李文明,等.湖南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1):15-17.
[4] 肖红茹,王灿伟,周秋雪,等.T639、ECMWF细网格模式对2012年5~8月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天气学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3(1):80-85.
关键词 强降水;环流形势;模式检验;成因
中图分类号 S1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29-0192-04
娄底市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既具季风性,又兼具大陆性,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属云贵高原向江浙丘陵递降的过渡带,全年降水多集中在4—7月。暴雨是娄底市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城市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均影响较大。因此,暴雨预报的准确与否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成败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气象工作者对湖南省的暴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3],且多是基于同化资料、卫星及雷达资料对暴雨过程中的特征进行了深度分析,但对气象业务所使用的数值模式资料的检验较少。笔者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与多家数值模式资料,对2014年6月19—20日娄底市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进行分析,对ECMWF、T639及JAPAN等数值模式形势场进行对比检验,并探讨各家模式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以期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依据。
1 天气实况
1.1 降水实况
19日08:00—21日11:00全市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总降雨量分别为娄底59.9 mm、新化60.2 mm、冷水江81.9 mm、涟源87.4 mm、双峰81.1 mm,均达到暴雨标准。据区域自动站资料显示,强降雨主要集中在双峰东南部,共100 个乡镇降雨量超过50.0 mm,其中 32 个乡镇降雨量超过100.0 mm,涟源有12个区域乡镇超过100.0 mm,双峰有10个乡镇超过100.0 mm,双峰荷叶降水量最大,为195.3 mm。
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主要有2个强降水阶段:第1阶段为19日12:00—14:00,2 h降雨量达中雨(10.0~24.9 mm)有11站,大雨(25.0~49.9 mm)有4站,主要在新化西部,最大降雨量为半山水库的34.9 mm;第2阶段为20日01:00—05:00,4 h降雨量达大雨(25.0~49.9 mm)有10站,暴雨(50.0~99.9 mm)有4站,大暴雨(100.0~199.9 mm)有4站,主要在双峰东南部,最大降雨量为双峰荷叶的150.9 mm。
1.2 灾情
截至21日08:00,新化县受灾人口20 000人,紧急转移12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00 hm2,绝收40 hm2,倒塌房屋26间,损坏151间,直接经济损失13 00万元;双峰县62 000人不同程度受灾,强暴雨及山体滑坡造成紧急转移安置人口65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人口530人,受灾农作物640 hm2,部分农作物被淹没,其中绝收面积78 hm2,房屋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158间,户数73户,一般损坏房屋85间,受损户数46户,直接经济损失5 000万元。
2 大尺度环流演变特征分析
2.1 500 hPa环流形势
6月19日08:00 500 hPa(图1a),西太平洋副高位于南海,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形势,分别处于乌拉尔山脉和贝加尔湖以北地区,且中纬度高空多波动,西安到重庆有低槽东移,影响娄底市西部发生较强降水。19日20:00,副高中心略有南退,华西低槽在副高顶托下逐渐变浅,但槽后有明显冷舌,娄底市处于槽前,伴随冷空气的进入,该市降水进一步加强,造成娄底市东南部的强降水。20日08:00(图1b),副高进一步减弱东撤至台湾以东,湘西仍有浅槽存在,娄底市降水持续。到20:00,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再次加强,但娄底市逐渐转为槽后偏北气流,强降水逐渐减弱。
2.2 700和850 hPa环流形势
由图2可见,19日08:00中低层西南气流较为旺盛,急流风速达12~14 m/s,有风速辐合,重庆到贵阳一线有低槽,到20:00低槽略有东移,并在低槽东北侧沿吉首—常德—岳阳一线形成一切变线,娄底市处于切变线上,降水也主要集中发生在这一阶段;到20日08:00,低涡移至娄底市附近,随着能量进一步释放,急流已经不明显,但700 hPa仍有低涡存在,850 hPa低槽切变明显南压,娄底市降水开始逐渐减弱;20日20:00中低层低槽切变东移全部南压,降水缓慢移出娄底市。
2.3 地面气压场
由图3可见,从19日开始,我国秦岭以北有冷空气聚积,20:00冷空气前锋过秦岭进入武汉—长沙—贵阳一线,并与南部暖湿空气结合形成准静止锋,娄底市处于均压场控制当中,20日20:00又有冷空气补充南下,锋面进一步南压,娄底市气温略有下降。
3 模式检验与对比分析
3.1 模式形势对比
分别对ECMWF模式、T639模式、JAPAN模式的24 h 500 hPa形势场预报与实况(19日08:00、20日08:00)进行对比检验发现(图4),19日08:00,3家模式中ECMWF预报模式与实况吻合度最高,T639模式与JAPAN模式对南北系统的预报上各有优缺点;对于北支两槽一脊位置的预报而言,ECMWF模式和T639模式的预报极为吻合,而JAPAN模式完全没有反映;对于中纬度环流及副高位置的预报,ECMWF和JAPAN的预报与实况较吻合,而T639模式与实况对比差异较大,尤其是副高位置预报明显偏东。 20日08:00,对中高纬的天气系统把握最准确的仍然是ECMWF模式和T639模式,JAPAN模式最差;对于中纬度环流的预报ECMWF最吻合,其次是T639模式、JAPAN模式;对于副高位置的预报,T639较前期有较大的调整,3家模式与实况对比均十分吻合。由此可见,对于2个时次3家模式的预报,ECMWF模式吻合度最高,其次是T639模式,JAPAN模式最差;而对副高位置预报方面,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吻合度较高,T639模式较差。
3.2 模式降水产品对比
分别对ECMWF模式、T639模式以及JAPAN模式的24 h降水量预报[4]与实况(19日08:00—20日08:00和20日08:00—21日08:00)进行对比检验发现(图5),19日08:00—20日08:00强降水沿湘中一线贯穿湖南东西,在怀化中部、吉首南部、邵阳、常德西北部、长沙东部、株洲南部、衡阳北部及湘潭南部等地普降暴雨,其中,怀化中部及邵阳西北部普降大暴雨。3家模式对应时段24 h降水预报中,ECMWF模式预报强降水落区位于湘中以北地区,较实况位置偏北,强度偏弱,大暴雨落区漏报;T639模式对强降水落区预报的范围明显大于实况,预报张家界南部、怀化北部、常德西南部、邵阳中部及永州北部为大范围大暴雨区,因此,无论是对强降水落区还是强度方面均偏大和偏强;JAPAN模式对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上较实况偏小和偏弱,大暴雨全部漏报。随着中低层切变的东移南压,19日08:00—20日08:00湘西地区的强降水减弱趋于结束,主要强降水分布在湘东、湘西南及湘南,强度较前期减弱,3家模式的预报强度较实况偏强,强降水落区均反映出了东移南压的趋势,ECMWF模式较吻合,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的强降水落区预报位置偏东偏南。由此可见,在强降水强度预报上,T639模式较ECMWF和JAPAN模式偏强,与实况较为吻合;而强降水落区预报上,ECMWF模式前期位置偏北,后期吻合,T639模式前期准确预报出湘中地区强降水,但同时也造成湘北大范围的空报区,后期强降水落区位置偏东偏南;JAPAN模式前期强降水明显漏报,后期强降水落区位置偏南。
4 小结
(1)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亚欧中高纬为一槽一脊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中低层西南气流较为旺盛,急流风速达12~14 m/s,有风速辐合,重庆到贵阳一线切变东移,地面冷空气南下,并与南部暖湿空气结合在武汉—长沙—贵阳一线形成准静止锋,均是导致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直接原因。
(2)此次过程对19日的预报有些偏弱,20日预报准确,导致19日预报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主要有:数值模式预报与实况有一些差异,对于19日强降水的落区和强度主要表现为ECMWF模式和JAPAN模式预报偏小、T639模式预报偏大,对于湘中一线的强降水落区仅T639模式预报准确,但对湘北的预报出现明显空报现象;20日强降水的强度和落区预报,ECMWF模式无论是强度还是落区上均是吻合的,而T639模式和JAPAN模式强度相对也吻合,但落区上有偏差,较实况偏东偏南。
参考文献
[1] 蔡海朝,毛文书,杨群,等.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综合诊断分析[J].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26(2):215-222.
[2] 黄小玉,陈媛,顾松山,等.湖南地区暴雨的分类及回波特征分析[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5):635-643.
[3] 彭双姿,刘从省,李文明,等.湖南湘中一次大暴雨天气的螺旋度分析[J].贵州气象,2008,32(1):15-17.
[4] 肖红茹,王灿伟,周秋雪,等.T639、ECMWF细网格模式对2012年5~8月四川盆地降水预报的天气学检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3,33(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