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毒”农的忏悔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5df45sd6546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2日,合肥市农业局在周谷堆批发市场对豇豆进行抽检时,发现了来自海南的“毒豇豆”。此后,湖北、广东等地农贸市场检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这些反季节蔬菜究竟怎么了?辽宁省抚顺市农民徐元清,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黑幕……
  
  我今年36岁,来自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平顶山镇的一个村子。除了先天近视戴了一副眼镜外,我满是老茧的大手、朴素的衣衫、憨厚的举止都带着土地的气息。但我的内心却忐忑不安,我一个农民,种菜、养猪都不知道害了多少人。
  
  毒晕人的农药
  我原是一个本分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乡告诉我反季节蔬菜特别好卖,特别能挣钱,因为现在的人喜欢吃新鲜的。
  于是,我跟着村子里的人种反季节白菜。正常的白菜是第二个伏天种,白菜长出来时,天气渐渐转凉,害虫越来越少,病菌也越来越少,秋后就不用打农药了。而我种的反季节白菜则不同,它春天种、夏天收,盛夏最热的时候,害虫和病菌特别厉害,尤其是快要成熟的时候,白菜让虫子吃得全是一些窟窿眼儿。卖相不好,自然影响出售。
  为了维持反季节白菜的卖相,我只能打药。赶上连日晴天,害虫一多,就打杀虫剂;如果阴雨天比较多,病菌又比较多,就打一些抗病菌类的药物。白菜快要成熟的时候,特别爱从心里往外烂,并且传染,几天不及时打药,周边的菜越烂越多,这样就得一个礼拜打两次药。从种到收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最少一个星期打一次药,两个月下来最少也得打十几次农药。
  频繁用药下,自然会增大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但我最在意的却是增加了生产成本。于是,我将目光瞄向禁用的高毒农药,比如氧化乐果、水胺硫磷。它的成本仅为常规农药的六分之一,杀灭害虫立刻见效,而常规农药需要2~3天。
  高毒农药非常毒,打药时得戴上手套、口罩,早、晚时间打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有一回,我媳妇打药就中毒了,幸亏发现得早。说明书上说,收获前一个月就不能用药了,但就是要成熟的时候菜才得病,不得不打。这时候有来买菜的,我就得卖,根本不管农药残留不残留。那菜是一万多斤,每斤多卖一毛钱就多赚一千块钱。
  种植了两年反季节白菜后,我挣了一些钱。后来,国家加大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反季节菜不好进入菜市场了,我就不再种植,村里种植反季节白菜的比以前少了百分之八十多。没有想到,今年市场上又查出很多反季“毒■豆”。
  
  自杀的鸡
  2007年,我开始养猪。我想让它们快点长大卖钱,就学着养猪场那样,按比例往玉米面、糠里掺加饲料。从猪小的时候就开始喂,时间长了猪吃惯那个口味,不加饲料根本就不爱吃。过去养猪最少得一年才能出栏,现在养猪一般四个月就可以卖。为什么长那么快?都是饲料催大的。
  按照饲料说明书上最后一条,“本饲料含有药物添加剂,出栏前7天停用”。但猪养到四个来月、200多斤快出栏的时候,买猪的人特别多,出价八九块钱一斤。我当时也想到饲料7天前停用的问题了,但当时价钱挺高,猪价起伏这么大,7天后掉价的话,我不赔钱了么?
  当时,我绝不是惟一一个用饲料“催长”的,村里人都这样做,所以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2009年8月份,在邻村的两三个养鸡场,我竟然发现有自杀的鸡,用我们当地的话,叫“蹦死的”。这种通常是又肥又壮的鸡,在鸡群里,忽然就跳起来,之后拍着翅膀“嘎嘎”地叫,蹦几次之后,倒在地上挣扎,几分钟就死亡了,像自杀似的。逼着鸡“自杀”的原因,是营养过剩,每个养鸡场主都屯了药,一两万元的药,让鸡吃了,逼着鸡长大。小鸡正常地长成大鸡要一年的时间,现在四五十天就出栏了,最少的只需要35天。长得这么快,难保不出问题。
  后来,我问一个认识的卖鸡饲料的店主,这样的鸡肉里有没有对人有害的东西?店主说,他是兽医,也卖饲料、卖兽药,但他从来都不吃鸡肉。
  
  回头是岸
  我养猪挣了七千元钱,不久就花了,因为我的母亲患了重病。老太太心脏不好、高血压,还有静脉炎,后来突然手脚发麻,晚上睡不着觉。医生说,老人得少吃肉,特别是猪肉,否则可能发展成脑血栓。可母亲最爱吃的就是猪肉。
  我想到自己养猪,出栏前7天照样喂有化学成分的饲料,大家都这么干,那猪肉里不都有毒吗?即使是遵守7天停用的规定,表面上检测不出来,但一直用化学饲料喂大的猪难保没毒,而我的亲人就吃着这样的猪肉。母亲的病,让我第一次开始警醒,我种的菜、养的猪,都有“毒”,那我不是一个“毒”农了么?
  2008年,我偶然听到一名老教授讲传统文化,使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道德,按自然规律做事、生活才是有道德。2009年10月,我开始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原主持人陈大惠组织的公民德行教育论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忏悔,希望更多像我这样的“毒”农,能够警醒。
  
  编辑 曾晓娜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人物档案:  姓名:刘绪明  年龄:42岁  籍贯:山东蓬莱  职务:武汉小蓬莱海鲜馆馆长      武汉又称“江城”,地处内陆,是长江边的一座繁华都市,与大海无缘。18年前,山东蓬莱的一个小伙子,凭着满腔创业激情,硬是将山东的海鲜长途贩运到江城,当起了江城海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回忆起创业往事,刘绪明自我评价说:“那时,我就是一个爱‘吃独食’的小生意人,巴不得世上的钱让我一个人赚了。”刘绪明当年为
期刊
店名:狂派  地址:上海龙华国际汽车汽配港内  主营:个性车贴    特色::在汽车用品城,“狂派”可以说是其中最个性最张扬的商铺之一,五颜六色的漆面纸在门头堆砌出立体感颇强的造型。推门而入,映入眼帘的就是超过百款的车贴。各种风味的车贴有的是幽默风趣的图案,有的是俱乐部的标识,还有的是寓意深刻的文字,大有演绎汽车时尚的趋势。在店主的车贴图库内,可以进行制作的车贴图案超过一万多套,加上排列组合,可以
期刊
教育玩具,寓教于乐  教育玩具是将娱乐与开发智力融为一体的新型儿童玩具,教育玩具超市聚集了各种学习需要、课外娱乐、科学益智等功能的教育玩具,如九连环、孔明锁、智力魔方、三维拼图等。在中国玩具市场快速成长时,教育玩具是最受家长欢迎的类型之一。重庆的杨小姐在经营教育玩具超市时,还不定期地举办“创意大赛”,吸引了很多小孩和家长。目前她每月的销售纯利润有1万元。    “农民生活体验课程”在日本兴起  在
期刊
环保节能防水涂料  项目商白铁林研发投产的专利乳白色环保防水涂料今年年初已经在郑州投产,并被相关部门作为“河南省建设新产品新技术”推广。  与传统的防水处理方法相比,这项专利技术的特点就在于不仅节能环保,而且施工造价较低。白色屋顶可以反射60%以上的阳光,帮助降低建筑物温度,进而减少空调的使用,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如果那座建筑有空调,那么它的温度将会再降低很多,能节省10%或15%的电力。  传统建
期刊
双头阅读灯  这款阅读灯通过AAA电池获取能源支持,柔和的双头LED灯照亮所阅读的书页,灯座被设计成了书报夹的样子,不论是软皮书还是精装硬壳书,阅读灯都能固定在书本上。如此一来,晚上看书能方便许多。    水果即时贴  来自日本的“水果”即时贴,红的苹果青的梨,仿佛被人用刀完美地切成了很多片。其制作工艺非常精细,每一个都穿着可爱的同色网眼外套,有着逼真的柄和核,而且纸张的材质似乎也有所讲究,给人一
期刊
◎回答  小妖去饭店吃饭,忘记带钱。服务员威胁他:“5分钟之内,你再不付钱,我就叫警察了。”  小妖严肃地说:“笑话!你以为警察来了会替我付钱么?做梦去吧!”    ◎醉鬼  一醉鬼喝多了,踉踉跄跄走来,问正走过他身边的一个少女:“我的头上有几个包?”  少女吓坏了,连忙说:“有3个包。”  醉鬼说:“哦,再经过第4个电线杆就到家了!”    ◎告示  “你头上那个肿块是怎么回事?”某人问他朋友。
期刊
农民开网店,本不算新鲜事,当一个乡镇上千农民开网店,且一年销售收入达5000万之多,就不能不令人咋舌了!那么,这些农民是如何开店的,靠什么赚钱,我们不妨去看看——    江苏徐州睢宁县沙集镇,一群农民正盯着屏幕上闪动的对话框,用两根手指“戳”着键盘和城里的客户谈生意。据睢宁县统计,该镇约500户农民开了网店,出售木制家居用品,年销售额约为5000万。    三人掀起网店热潮  在沙集镇,村民们谈起
期刊
在全国水产界,不知道毕文彩的人,怕是不多。  毕文彩被誉为全国著名的“龟鳖王”。从农民到高工,许多人说,毕文彩真是个谜!    一  毕文彩第一次尝试特种水产养殖,就挨了一记闷棍。  1975年夏天,年近不惑的毕文彩苦于生活的窘困,大胆决定走特种水产养殖之路。为此,他毅然辞去了镇水管站水管员的铁饭碗,卷铺盖回到他那“风扫地,月点灯”的三间破草房,当起了农民。  当时的形势不允许个人搞养殖,时常有人
期刊
西湖边,闹市区,钻进一条古旧的小巷,大男人陆定燊做的绣花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记者见到陆定燊,他像变魔术般从缝纫机后面的缝隙里、床底下、阳台角落掏出一双双绣花鞋:一些鞋子鞋尖翘卷、鞋底贼高,感觉就像回到古代鞋坊,另一些色彩鲜艳,手感极好,很想把脚伸进去试试。“这些是为戏团供的,所以只能欣赏,我现在也自己设计一些适合平时穿的鞋和靴,回头率很高的。”小陆指着一双鞋面有花却用鞋带绑得高高的靴子说,这是他
期刊
永康里从“上海市中心最脏最乱的街区”到“具有海派风格的时尚街区”,再到商家经营惨淡纷纷撤出,各界人士众说纷纭,招商方、商户、消费者各执其意。然而,一个不可掩盖的事实是——永康里创意园的小老板们已濒临“死亡”!    2010年2月23日下午4时,永康里一家服装店外,28岁的店主姚惠娟坐在矮凳上发呆。街道两旁冷冷清清,偶尔有一两个人,却只是过路。姚惠娟想起去年永康里商业街隆重上市时,曾被冠以“徐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