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惠州的外来文化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惠州地处粤东门户,具有1700多年历史,是客家、广府、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岭南名郡”之称。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惠民之州建设,惠州人民在享受惠州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丰富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同时,外来文化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传统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
  
  一、惠州外来文化基本现状
  
  为尽可能把握惠州外来文化全面性和真实性,我们采取四种举措。一是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到有效问卷579份;二是开展访谈,共举办座谈会四次, 访谈人数120人;三是参阅资料,收集有关单位信息进行研究;四是网络调查,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初步得出如下结果:
  1. 影视文化。影视文化成为惠州人吸纳域外文化,丰富现代文化生活方式之一。调查表明,韩国电视剧、港台影视节目、美国的电影深受欢迎,按照喜欢程度依次为33.5%、23.4%、19.1%,而国产影视剧占24%。根据反映, 韩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大致相同,境洁清幽,加上剧中美女与俊男和平民化理想浪漫的故事情节,所以容易获得群众认同。香港影视以动作快感的武打动作及惊悚恐怖情节和搞笑娱乐活动最受青少年所喜好,台湾影视大多以情意绵绵的爱情感动年轻人。美剧跌宕起伏的剧情,加上个性十足和丰满的人物角色,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制作精巧、气势宏大、特技惊人、回味无穷,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惠州人所偏好,他们对西欧影视片也情有独钟。在惠州人看来,国内电视剧粗制滥造,过度营造舆论氛围,造成了外国电视剧在惠州大受欢迎 。
  2. 图书文化。国外图书的销售量逐步在提高,在图书零售市场所占比例为8.2%。首先是经典的外国文学名著,像《简·爱》《茶花女》《鲁宾孙漂流记》《巴黎圣母院》等,它们都是世界文学史上大浪淘沙后留下的真正经典,是喜欢阅读经典作品的惠州读者的必读书。其次,是国外的获奖文学作品,尤其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如君特·格拉斯《铁皮鼓》、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等国外的流行读物,近几年在惠州市场越来越受到欢迎,年增长率约在20%以上。第三是奥地利托马斯布热齐纳的少儿书和韩国的青春读物也在惠州市场占有较大份额,日本的卡通、连环画、武侠、言情口袋书在青少年中也很流行。近年来,外来图书领域呈现新的特点。随着《谁动了我的奶酪》在惠州畅销,财经、少儿、建筑类图书销售增长较快,计算机类图书则有较大下降。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外来心理自助类图书的销售量增长30%。调查发现,美、英、日国家是惠州外来图书主要来源,占外来图书总数的80%以上。
  3. 节日文化。这几年,国外的情人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圣诞节等“洋节日” 在惠州越来越多受到人们青睐。调查表明,63%的市民表示有过洋节日的经历, 特别是圣诞节,节日气氛丝毫不亚于我国的传统节日。现在工作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加, 人们需要找机会放松放松紧张的神经。“洋节日”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这种心态,人们借此可以聚一聚,玩一玩,乐一乐。与此同时,每逢过节,商家都会借机大力宣扬,极力炒作,达到促销目的。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下,很多人就会受其影响。年轻人思想尚未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稳定,缺乏信仰,喜欢新鲜刺激的生活,过洋节日对于他们尤其具有吸引力。很多人盲目跟风,推波助浪,掀起过洋节日的热潮。
  4. 网络文化。 在外来网络文化面前,惠州人表现极为活跃。以电影、文学和游戏三项内容进行调查显示,32.3%惠州网民通过网络观看国外电影,美国电影新片以非常短的时间内就传到网上,网络收看率处于前列。26.5%惠州网民阅读和欣赏外来的文学作品或相关信息以及国外音乐、美术等。不少网民沉迷网络游戏,有22.9%的人喜爱战争暴力游戏。其游戏制作地的选择比例,分别为日本71.3%,美国20.1%。根据了解,由于受到外语水平限制, 惠州网民欣赏网上原著的为极少数,大都是译著。据网民反映,国外文学和电影作品尽管翻译有其语言上的特点,但语言上与他们的欣赏习惯差别很大,难以享受到原著的精华,导致欣赏外来文化时不得不受到限制。尽管如此,外来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力还是越来越大。
  5. 餐饮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惠州人对快捷、方便、营养的国外饮食也逐渐认可。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日韩料理、棒约翰、巴西烤肉等在惠州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男女老少大多有品尝的经验,青少年更是消费主流。调查显示,56%的中小学生承认自己非常喜欢吃洋快餐,33%的中小学生比较喜欢吃洋快餐,而不太喜欢和很不喜欢吃洋快餐的学生仅有11%。究竟他们最热衷于哪类快餐,调查表明:42%回答喜欢西式快餐,32%回答喜欢日韩式餐馆。人们对国外饮食的认同,首先是其良好的饮食环境,洋快餐店十分注重店内整洁干净,装修典雅大方,让人们觉得饮食是一种享受;其次是食品较卫生安全,上述各种洋快餐店都是国际大牌,生产和管理标准化、流程化,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性强;再次服务态度好,洋品牌注重员工服务的培训,保证其员工有较高的服务质素,店里经常开展多种活动,拉进与消费者的距离,设法为顾客提供细微服务。
  6. 服饰文化。国外品牌已成为一种时尚,在对惠州人人乐、天虹、丽日等几家大型超市和服装店调查发现:外国品牌占39%,崇尚国外名牌服饰的惠州人占31.6%。年轻人尤其喜欢外国运动品牌,前三个受欢迎的品牌分别是耐克(35.8%)、阿迪达斯(30.3%)、乔丹(26.9%)。国外品牌服饰主要有以下四个来源:一是正品、二是贴牌品、第三类是挂牌品、四是假洋品。
  
  二、 惠州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及对策
  
  外来文化对惠州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正产生着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1. 侵蚀人们的思想。在外来文化大交融背景下,惠州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和格局。诚然,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给这个城市带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扩大开放,充满激情,增强创新,积极向上的活力。但是,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低学历者较多地持推崇态度,高学历者则失却原有激情。国外的节日、餐饮、服饰具有时尚性、娱乐性、消费性的特点,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感官享受。商家通过包装,借助传播媒介进行商业炒作,动不动冠之以“文化”的头衔,使之流行于市井,满足人们尤其青少年猎奇、追求刺激、张扬个性的心理,使他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被同化,过度追求享乐主义,放纵,崇尚自我,不愿承担社会责任,动摇理想信念。更有甚者,外来影像、图书、网络传播文化垃圾,充满色情淫秽和暴力,甚至别具用心地宣扬反社会、反人类、反科学的价值观念。这些外来文化传递的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容易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所吸引、模仿,并逐步由感性的欣赏变为内在的理性追求,从而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思想上对主流文化、主流道德观、价值观构成了威胁。。
  2. 鼓励崇洋媚外的生活方式。外来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一,生活上唯洋是图。一些人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均已“洋化”, 吃的是洋快餐,穿的是洋服饰,喝的是洋酒,饮的是洋可乐,读的是洋图书,看的是洋影视,唱的是洋歌,听的是洋曲,学的是洋文,玩的是洋游戏,追求的是洋婚姻、洋文凭、洋资质、洋证书,追捧的是洋产品、洋技术、洋方法、洋规则、洋民主。其二,消费上“享乐主义”。在外来文化影响下,一些人崇尚的是“超前消费”,讲究享受,花钱无度,把自由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作为生活标准,置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他人利益不顾。其三,学习上照搬照抄。人们喜欢的一些流行乐大多是抄袭国外音乐,大多受美国、日韩等地的影响,歌曲旋律、歌词也基本是洋文化的味道。还有的盲目学习国外,迷信洋货,冠冕堂皇地进行“招商引资”,花费大量钱财,引进国外设备,结果发现引入的就是一堆废铜烂铁。这些都是崇洋媚外、照搬照抄带来的祸患。
  3. 挑战惠州本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惠州所传承的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城市品位、城市个性和城市精神。名山、名水、名人、名文是惠州文化的灵魂,“四东”文化是惠州文化的核心。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的交汇地。惠州名人志士多,名人事迹、故事多,这些都是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惠州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文化在历史文化的积淀、文化的整体认同以及文化精神等方面有着其区域的独特性。然而目前受外来文化环境不断地变异,惠州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不少惠州人更容易喜欢肯德鸡、美国好莱坞大片、耐克服装、西洋音乐。而对惠州的客家菜、客家山歌渔歌、本土广播电视声屏、传统节日越来越淡薄。比如,客家餐饮很难形成影响,有的还掺杂着洋快餐的元素,丢失了其原有的特色;惠州富绅等服装尽管在全国都占有一席之地,可相当部分惠州人却是热衷于外国品牌。在“贸易自由”名义下外来文化不断扩张和渗透,惠州本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为减少外来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的不良影响,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 加强思想修养,提高鉴赏能力。一方面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主旋律,加强思想文化修养,促进了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强化惠州人对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树立传承意识。此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发挥科学技术对文化的强大促进作用,努力传播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觉抵制各种反科学、反文明、反现代化的愚昧迷信意识的能力,从而在与外来文化频繁接触过程中,提高人们的判断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同时,用一个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它们,积极引导人们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强化对国家民族和爱国主义的认同,自觉地维护传统文化。
  2. 监管文化市场,抵制低俗之风。针对西方流行音乐、美国影视、国外电子游戏及因特网等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警惕敌对势力“西化”战略图谋,建立校园、家庭、社会、政府四为一体防范体系,实行统一、规范的文化市场管理, 有效地控制外来文化传播,积极引导人们有关外来文化的开放意识和交流观念,科学制定对外文化交流政策, 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辩证的关系,引进种类均衡、品质上乘的优秀外来文化产品,对品位和质量低劣的文化产品要坚决打击。通过开展一系列外来文化产品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外来腐朽文化,坚决抵制淫秽色情和格调低下的不正之风,运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文化市场监督长效机制,确保外来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干净的文化消费环境。
  3. 推进文化创新, 提升竞争水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进文化创新,发展先进文化,支持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 提升竞争水平。当前,对传统文化和惠州文化应放眼向前看,着力创新发展。内容上既要保持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要有国际视野;文化艺术形式和题材、体裁丰富多彩,以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成果来丰富全人类的文化宝库等;体制方面,采用新的创造手段,充分发挥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潜力,以强大的创新机制和高度的应变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为此,根据惠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对传统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要进一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凝聚力;进一步以建设和谐文化为重点,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向心力;进一步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引导力;进一步以打造精品文化工程为龙头,增强文化建设的竞争力;进一步以推进群众性文艺活动为载体,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亲和力;进一步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增强文化建设的创新力。总之,推进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和惠州本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重要力量。外来文化产生的不良影响关系到国家发展和未来,对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捍卫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因此,开展惠州外来文化的研究,积极做好外来文化的引导,竭力减少不良影响,弘扬惠州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出贡献,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为《惠州外来文化研究》06XL-09惠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邱丽
其他文献
在高中生物必修I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光合作用和有丝分裂进行了绘图教学的尝试,对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有一定的效果。这里所说的绘图教学,基本思路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对相关内容有一定认识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生物图,如概念图、结构图和生理过程图等,并利用所绘制的图进行设问,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图形和知识点。  1. 围绕教学目标和生物图设置学习提纲  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慎重考虑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全文按“现实——幻想——现实”的结构叙述故事的情节,全文划分为三部分,分两课时教学。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着重理解课文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