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交叉和边缘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充分渗透美育知识,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完善全面发展的人格素养。
关键词 美育 旅游地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旅游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
(二)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锻炼旅游地理教学语言美
(一)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在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旅游地理景观、规律、原理的名诗佳句,用富有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庐山风景区时,可以用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思考,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要怎样观赏自然景观?学生的审美注意迅速被唤醒,思维被激活,很快学生从诗句中得出,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这样就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下,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
(二)将音乐融入教学中。好的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讲到长江时,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这样不仅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而且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增加旅游地理教学手段艺术美
(一)风景图片美。有很多风景图片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比如报纸中的,杂志中的,邮票中的等等,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欣赏这些风景图片,可以张贴在教室内供大家欣赏。
(二)多媒体艺术美。随着这些年来,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和外界紧密接触的课程,许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的巧舌如簧,学生还是会感到百闻不如一见。比如讲到长城时,不仅要讲它的地理位置,更要讲它悠久的历史,还要講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再配上多媒体教学手段,长城的各种美感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利用课外活动加强美育教育
课外活动是旅游地理教学应该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它是旅游地理学科审美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实践美、延伸美、创造美的重要场所。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旅游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把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使审美教育有封闭转变成开放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发挥,自身提升了审美能力。在学生体验到愉快的美感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的地理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发展,更大能量来扑捉更新鲜的地理事物,来挖掘美、创造美。
总之,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科特点又要结合美育特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来揭示其中的美,使美育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
[1]叶学良,查有梁.大学美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法.美育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淑华,田逢军.旅游地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黄京鸿.新课程地理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丁锦宏.教育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振华,女,1985.7.8——,汉,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
关键词 美育 旅游地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旅游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
(二)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锻炼旅游地理教学语言美
(一)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在我国浩瀚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旅游地理景观、规律、原理的名诗佳句,用富有情趣的诗词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庐山风景区时,可以用苏东坡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让学生思考,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要怎样观赏自然景观?学生的审美注意迅速被唤醒,思维被激活,很快学生从诗句中得出,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这样就在学生的浓厚兴趣下,自然而然的进入新课。
(二)将音乐融入教学中。好的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讲到长江时,播放歌曲《长江之歌》,这样不仅增加教学内容的感染力,而且加深对祖国风光美的感受,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三、增加旅游地理教学手段艺术美
(一)风景图片美。有很多风景图片存在于我们生活中,比如报纸中的,杂志中的,邮票中的等等,学生要学会收集和欣赏这些风景图片,可以张贴在教室内供大家欣赏。
(二)多媒体艺术美。随着这些年来,多媒体走进课堂,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越来越越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旅游地理学作为一门和外界紧密接触的课程,许多教学内容仅凭教师的巧舌如簧,学生还是会感到百闻不如一见。比如讲到长城时,不仅要讲它的地理位置,更要讲它悠久的历史,还要講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再配上多媒体教学手段,长城的各种美感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利用课外活动加强美育教育
课外活动是旅游地理教学应该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它是旅游地理学科审美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实践美、延伸美、创造美的重要场所。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旅游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不可缺少的。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把校内和校外、课内和课外、学科与学科、学习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使审美教育有封闭转变成开放的教育。这样不仅可以更加扩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得以实现,个性得以发挥,自身提升了审美能力。在学生体验到愉快的美感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的地理审美鉴赏能力进一步发展,更大能量来扑捉更新鲜的地理事物,来挖掘美、创造美。
总之,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科特点又要结合美育特征,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方法来揭示其中的美,使美育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
[1]叶学良,查有梁.大学美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2]张法.美育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冯淑华,田逢军.旅游地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4]黄京鸿.新课程地理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李家清.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6]丁锦宏.教育学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刘振华,女,1985.7.8——,汉,贵州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