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前沿生物技术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的整合应用

来源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long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如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以及青光眼等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视网膜各级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性异常,最终造成患者视力的不可逆性损害,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自适应光学技术以及人工视觉给上述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能。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相关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类对疾病的本质认识带来了新的革命,也为疾病的分子分型、生物诊断及基因水平的治疗都带来了新的动力。人们对眼病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治疗方案在基因替代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了细胞因子治疗以及光遗传学治疗等。基因治疗技术在眼科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不能阻止某些有功能的细胞进一步凋亡,这就需要我们联合一类可以挽救细胞凋亡的基因共同移植,要么需要采用细胞替代治疗,将有功能的细胞代替损伤的细胞,从而恢复其功能。由于干细胞无限的增生能力和多向的分化潜能,成为了细胞替代治疗的新希望。通过视网膜干细胞移植,使其整合入视网膜各层并且分化为目标细胞,以重建视网膜功能,给不可逆性盲眼患者带来了曙光。神经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多分化潜能,使得其非常适合与细胞移植;而机体内广泛存在的神经干细胞加上体外培养扩增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细胞源。但干细胞的眼部移植后细胞存在移行能力、存活效率以及向目的细胞的分化能力等难点,而基因治疗技术和纳米生物学材料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更进一步的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有望实现各种眼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人工视觉解决临床上某些严重致盲眼病无有效治疗方法的问题,是医学生物工程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学及视觉科学等多学科联合研发的产物。相信在相关领域研究者的不断努力及合作下,一定能够研制出可为患者提供视觉功能的人工视觉假体。
其他文献
<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责任重于泰山。然而,总有少数无良商人在不断制造食品安全事件,如地沟油、毒奶粉、镉大米、瘦肉精、人
在全国高校本科教学改革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背景下,以《微观经济学》课程为例,结合新兴的教学资源,构建"慕课+翻转课堂"的多元教学模式。通过评价机制改革、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类学科,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时代性、创新性,涉及到社会、人文、科技等诸多方面,体现了艺术设计者的表现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文
践行低碳经济需要巨大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作为保障,以面对低碳经济中巨大的风险。碳金融是低碳经济的核心手段,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碳金融体系的理论基础与构建
文章介绍腹膜透析患者饮食管理的重要性及饮食干预的相关进展,分析饮食管理的难题。提出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由营养师、医师和护士组成的营养支持团队,同时应加大对慢性肾病饮
<正>桑椹也称桑枣、桑实、葚子等,是荨麻目桑科植物桑的成熟果实。颜色多为深紫色、红棕色,是由多个小果聚合而成的果实,大部分呈长约3 cm,直径1.5 cm的椭圆状。桑树我国从南
设计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营造出既能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又能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建筑融合的一个重要方向。基此,文章探究了当代传统建筑
[目的]分析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地区胆囊癌的发病与死亡情况。[方法]对全国347个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3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共255个登记处的数据入选,计算胆囊癌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