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既是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在生活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生活准则。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往往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标杆。
【关键词】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事实表明,许多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就是从生活作风上一些“小节”上被打开缺口的。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进而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一、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其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既是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在生活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生活准则。在社会生活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着特殊的示范作用。人民群众总是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的党。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团结亿万人民群众,在一定意义上说,一是靠真理的呼唤,二是靠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的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有直接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一条就是“和谐”。党员干部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带头人。良好的生活作风首先有利于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问题,群众往往把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党的形象联系起来。其次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不良的生活作风一方面会加深党员干部自身的腐败,另一方面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和谐,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三,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社会交往中奉行实用主义,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和组建利益同盟,这样的关系和社交圈实质上是对正常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
3.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军级以上高官人数已经突破140名,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从已经查处的案件和掌握的问题线索来看,一些腐败分子贪腐数额之大、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一再告诫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没有被困难压倒,但却倒在糖衣炮弹面前。党中央严查大案要案,震慑了腐败分子,增强了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不正又与腐败滋生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党风建设,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抓好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着手,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部分党员干部不良生活作风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主要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功利化。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加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二是生活方式享乐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于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去追求舒适与享乐。有的借工作之机巧立名目、游山玩水,有的借工作之名挥霍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借工作之时讲排场比阔气、攀比成风。
三是人际关系庸俗化。一些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把手中的权利作为获取回报的筹码。有的上下级之间搞人身依附的裙带关系,有的热衷于建立非正常的同学、战友、老乡等社会圈子,讲哥们义气,官商相傍,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庸俗化;
四是精神生活消极化。在新旧体制转轨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导致思想空虚,意志消沉,情趣低下。有的找“三陪”、包“二奶”寻求刺激,有的搓麻将、打牌、赌博成性,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求神拜佛、算命占卦。
五是对身边人员放纵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队对身边工作人员重使用、轻管教,有的通过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施加影响,还有的默许家庭成员收受与其职务影响有关的礼品、礼金等。
2.原因分析
(一)社會转型导致价值观错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制度重建的滞后、体制的缝隙等原因,为权力介入社会生产和分配,并在资源配置中为其他利益集团的寻租创造了条件,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重构的滞后,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追逐个人利益,贪图安逸享乐。
(二)不良环境致使道德防线崩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总会、洗脚城、发廊、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地方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不仅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也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灵魂。
(三)教育监管不力难以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们党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的监管体制独立性、权威性不强,在实施时受到的干扰和阻力大,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往往是等到出了重大问题才发现,而这些人的腐败堕落多始于不良的生活作风。 (四)理想信念丧失。一些党员干部受错误和不良思想影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淡漠、丧失。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变为竭力追求和满足个人的利益。
(五)忽视学习放纵自我。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在生活作风上出现问题,进而坠入堕落腐败的深渊。
三、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不仅要纳入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更要从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坚持常抓不懈。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不良作风的五大倾向,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构筑“五道防线”,切实把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抓紧抓好。
1.加强思想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教育是加强生活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时时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常修为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辨别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情趣爱好并不仅仅属于个人生活小事,也不是每一种情趣爱好都是有益的,应该善于辨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个人的情趣爱好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风尚的提高,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情趣爱好而损公肥私,甚至违法乱纪。
2.建立健全制度,构筑约束防线
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要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具有超前性、切实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比如建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承诺制、党员干部形象评议制度,將党员干部的生活态度、生活作风纳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3.完善监督机制,构筑监督防线
一要强化组织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关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监督部门要在八小时之外构筑一条拒腐防变的“纠察线”,对领导干部的社会交往圈进行跟踪了解;二要强化社会监督。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聘请群众监督员,介入各种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及时获得有效信息,防患于未然;三要强化舆论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与新闻媒体的情况通报制度,采用开辟专栏等方式,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批评和纠正党员干部的不检点行为,让警钟长鸣。
4.强化家德家风,构筑后方防线
家庭是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第一道关口,家庭风气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腐败的歧途,往往与其家人的怂恿和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注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庭开展“廉内助”教育,让家庭成为党员干部生活的优良港湾,成为影响和监督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生活作风的后方基地。
5.加大查处力度,构筑惩戒防线
各级党组织要严明纪律、强化惩戒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发挥惩戒的巨大威慑力。对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典型,要进行公开曝光,使那些沾染了不良生活作风的党员干部有“伸手必被捉“的巨大心理压力,从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总之,全党上下要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才能够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曾涛(1986年12月—),男,贵州晴隆人,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现任中共晴隆县委党校讲师、教研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关键词】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要“自觉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事实表明,许多党员干部之所以走上了违纪违法道路,就是从生活作风上一些“小节”上被打开缺口的。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到个人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进而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
一、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是其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是其思想品质、道德观念、文化素养和行为方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综合反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政党的精神风貌,与学风、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等一起构成党的整体形象。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
党员干部保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既是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践行群众路线在生活方面的具体要求,是党员干部必须坚守的生活准则。在社会生活中,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有着特殊的示范作用。人民群众总是从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认识和评价我们的党。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能够团结亿万人民群众,在一定意义上说,一是靠真理的呼唤,二是靠党员干部的人格力量。现在,有些党员干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形象不好,同他们的道德操守不佳、人格力量不强有直接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一条就是“和谐”。党员干部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更是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带头人。良好的生活作风首先有利于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因为它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问题,群众往往把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党的形象联系起来。其次有利于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不良的生活作风一方面会加深党员干部自身的腐败,另一方面会严重破坏家庭的和谐,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第三,有利于社会关系的和谐。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在社会交往中奉行实用主义,热衷于编织“关系网”和组建利益同盟,这样的关系和社交圈实质上是对正常社会人际关系的异化,为良好的社会关系增添了不和谐的音符。
3.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十八大以来落马的省部军级以上高官人数已经突破140名,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反腐力度,预示着中共反腐正进入“新常态”。从已经查处的案件和掌握的问题线索来看,一些腐败分子贪腐数额之大、时间之长、情节之恶劣,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一再告诫我们:一些党员干部没有被困难压倒,但却倒在糖衣炮弹面前。党中央严查大案要案,震慑了腐败分子,增强了干部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同时也让我们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党员干部生活作风不正又与腐败滋生息息相关,因此,加强党风建设,遏制腐败现象,必须从抓好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着手,这是我们党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部分党员干部不良生活作风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1.主要表现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价值取向功利化。新旧体制的转轨、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再加上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很大冲击,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利益。
二是生活方式享乐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于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去追求舒适与享乐。有的借工作之机巧立名目、游山玩水,有的借工作之名挥霍公款、吃喝玩乐,有的借工作之时讲排场比阔气、攀比成风。
三是人际关系庸俗化。一些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把手中的权利作为获取回报的筹码。有的上下级之间搞人身依附的裙带关系,有的热衷于建立非正常的同学、战友、老乡等社会圈子,讲哥们义气,官商相傍,使正常的人际关系庸俗化;
四是精神生活消极化。在新旧体制转轨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导致思想空虚,意志消沉,情趣低下。有的找“三陪”、包“二奶”寻求刺激,有的搓麻将、打牌、赌博成性,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求神拜佛、算命占卦。
五是对身边人员放纵化。有的党员领导干部队对身边工作人员重使用、轻管教,有的通过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为亲属经商办企业施加影响,还有的默许家庭成员收受与其职务影响有关的礼品、礼金等。
2.原因分析
(一)社會转型导致价值观错位。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由于制度重建的滞后、体制的缝隙等原因,为权力介入社会生产和分配,并在资源配置中为其他利益集团的寻租创造了条件,导致一些党员干部权力和价值的本位化、私有化和功利化。同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重构的滞后,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追逐个人利益,贪图安逸享乐。
(二)不良环境致使道德防线崩溃。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总会、洗脚城、发廊、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这些地方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场所,不仅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也腐蚀了一些党员干部的灵魂。
(三)教育监管不力难以防患于未然。近年来,我们党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力度,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的监管体制独立性、权威性不强,在实施时受到的干扰和阻力大,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往往是等到出了重大问题才发现,而这些人的腐败堕落多始于不良的生活作风。 (四)理想信念丧失。一些党员干部受错误和不良思想影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渐淡漠、丧失。把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变为竭力追求和满足个人的利益。
(五)忽视学习放纵自我。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一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在生活作风上出现问题,进而坠入堕落腐败的深渊。
三、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不仅要纳入党的作风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更要从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坚持常抓不懈。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不良作风的五大倾向,必须抓住关键环节,构筑“五道防线”,切实把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抓紧抓好。
1.加强思想教育,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思想教育是加强生活作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时时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常修为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省自身之过,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辨别能力,培养健康生活情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情趣爱好并不仅仅属于个人生活小事,也不是每一种情趣爱好都是有益的,应该善于辨别良莠,择其善者而从之。个人的情趣爱好要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风尚的提高,决不能因为自己的情趣爱好而损公肥私,甚至违法乱纪。
2.建立健全制度,构筑约束防线
不仅要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作出明确的规定,而且要尽快建立健全一整套具有超前性、切实管用、有约束力的制度。比如建立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承诺制、党员干部形象评议制度,將党员干部的生活态度、生活作风纳入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考核内容,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3.完善监督机制,构筑监督防线
一要强化组织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关注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业余生活,监督部门要在八小时之外构筑一条拒腐防变的“纠察线”,对领导干部的社会交往圈进行跟踪了解;二要强化社会监督。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聘请群众监督员,介入各种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及时获得有效信息,防患于未然;三要强化舆论监督。各级党组织要建立与新闻媒体的情况通报制度,采用开辟专栏等方式,加强舆论监督,及时批评和纠正党员干部的不检点行为,让警钟长鸣。
4.强化家德家风,构筑后方防线
家庭是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第一道关口,家庭风气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生活作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会走上腐败的歧途,往往与其家人的怂恿和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注重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家庭开展“廉内助”教育,让家庭成为党员干部生活的优良港湾,成为影响和监督党员干部养成良好生活作风的后方基地。
5.加大查处力度,构筑惩戒防线
各级党组织要严明纪律、强化惩戒机制、加大查处力度,发挥惩戒的巨大威慑力。对党员干部腐化堕落的典型,要进行公开曝光,使那些沾染了不良生活作风的党员干部有“伸手必被捉“的巨大心理压力,从而悬崖勒马,改邪归正。
总之,全党上下要深刻认识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的重要性,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把加强党员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工作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样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才能够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曾涛(1986年12月—),男,贵州晴隆人,毕业于武汉工业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现任中共晴隆县委党校讲师、教研室负责人,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