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价值性、实用性知识的传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切实有效地推动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营造高效的教学课堂,“三个关注”不可忽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数学;教学策略;学生发展;有效教学;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31-01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关键在于价值性、实用性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判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判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收获。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发展性教学目标的引导,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此基础上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动手,参与课堂实践,学会交流与合作,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方面注重学生当前的课堂表现与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及思考,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贯彻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三个关注”。
一、生活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实践促进课堂教学
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带动课堂教学,但是生活与课堂教学又不等同,两者相互影响,离开了生活实践,数学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教学的活力与灵感,相反如果没有数学课堂的指导,生活实践也很难正确开展。因此,加强生活实践与数学课堂的结合与联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教学策略,提升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常听老师们抱怨,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时不少,学生却掌握不好……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建构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数学建构能力,在实施时要充分了解当前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实际的建构能力。
便提问:“有谁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吗?请举手。几乎一半的学生都举手示意自己知道,接着教师追问大家获取其关系的途径,有的学生回答说从已有的数学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获取,有的学生回答从父母长辈那里获取。接着教师继续追问大家知道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或者父母长辈是如何得出周长与直接的关系的,有谁知道具体的推导过程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引出了课堂学习的疑问,教师在疑问设置下做好引导,既然大家不知道规律怎么得出的,但是又很想知道,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了解其是如何得出的,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于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进行交流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当然该过程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绕线法或者滚动法尝试不同圆的测量与计算,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对比关系,学生在探究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3倍关系,教师在课堂开展到现在引入圆周率概念,也就是3倍关系的定义转化,最后完成课堂教学的最终结论:圆周长是直径与圆周率的乘积,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对学生原始认知的利用,以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随着疑问的提出,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最终得出有效的学习结论,完成了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
三、关注学生主体,做好以人为本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课堂参与与互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这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数学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技能的掌握,只有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教学水平真正的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思学生所思,疑学生所疑,惑学生所惑,实现数学思维方式、数学解题方法与数学认知的综合与交融,才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2015年4月杭州“千课万人”上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一课,在这节课中,徐长青老师采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辅助形象化的表情与动作,引导学生去探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秘,课堂讲授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思维渗透的过程。①师用手势引导学生齐读:“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②要求学生用手势比划,边比边说“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③赠宝仪式,把法宝接回去,学生用动作(双手捧)把法宝装进脑袋。④回顾法宝,“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通过“齐读—比划—接回—回顾”这一系列环节,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活跃思维的内在动力,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魅力!在结束课堂教学后,徐长青老师说,其实课堂教学更注重对数学方法的引导,掌握了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疑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建构与开展,积极关注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注重课堂中教学疑难的引导,始终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小)
关键词:课堂教学;生活数学;教学策略;学生发展;有效教学;终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5-0031-01
我国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关键在于价值性、实用性知识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考能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何判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通过数学课堂的学习,判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收获。真正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发展性教学目标的引导,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此基础上发挥课堂主体的作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动手,参与课堂实践,学会交流与合作,理解数学的思维方式及思想,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方法,提高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一方面注重学生当前的课堂表现与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对未来世界的探索及思考,实现教学对生活的贯彻性。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三个关注”。
一、生活与数学课堂的结合,实践促进课堂教学
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中,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重视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的习惯。教学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与数学课堂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带动课堂教学,但是生活与课堂教学又不等同,两者相互影响,离开了生活实践,数学课堂教学就失去了教学的活力与灵感,相反如果没有数学课堂的指导,生活实践也很难正确开展。因此,加强生活实践与数学课堂的结合与联系,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教学策略,提升有效教学
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常听老师们抱怨,一节课40分钟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课时不少,学生却掌握不好……因此我们需要选择有效教学策略,要追求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起点也是基点。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建构应该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数学建构能力,在实施时要充分了解当前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及实际的建构能力。
便提问:“有谁知道周长与直径关系吗?请举手。几乎一半的学生都举手示意自己知道,接着教师追问大家获取其关系的途径,有的学生回答说从已有的数学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获取,有的学生回答从父母长辈那里获取。接着教师继续追问大家知道课本上或者课外读物上或者父母长辈是如何得出周长与直接的关系的,有谁知道具体的推导过程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不知道,引出了课堂学习的疑问,教师在疑问设置下做好引导,既然大家不知道规律怎么得出的,但是又很想知道,那么今天我们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了解其是如何得出的,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被有效地调动起来,于是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进行交流讨论由小组代表发言,当然该过程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绕线法或者滚动法尝试不同圆的测量与计算,并巧妙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与直径的对比关系,学生在探究中不难发现,圆周长与直径有3倍关系,教师在课堂开展到现在引入圆周率概念,也就是3倍关系的定义转化,最后完成课堂教学的最终结论:圆周长是直径与圆周率的乘积,在该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关注对学生原始认知的利用,以此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随着疑问的提出,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加深,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最终得出有效的学习结论,完成了高效数学课堂的建构。
三、关注学生主体,做好以人为本
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原有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课堂参与与互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主动性,这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数学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技能的掌握,只有能够做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才是教学水平真正的提高,才是真正的高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思学生所思,疑学生所疑,惑学生所惑,实现数学思维方式、数学解题方法与数学认知的综合与交融,才能培养学生更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在2015年4月杭州“千课万人”上执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退”中的数学》一课,在这节课中,徐长青老师采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辅助形象化的表情与动作,引导学生去探寻数学学习的乐趣与奥秘,课堂讲授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学思维渗透的过程。①师用手势引导学生齐读:“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②要求学生用手势比划,边比边说“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③赠宝仪式,把法宝接回去,学生用动作(双手捧)把法宝装进脑袋。④回顾法宝,“退退退,进进进,回头看,找规律。”通过“齐读—比划—接回—回顾”这一系列环节,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活跃思维的内在动力,让数学课堂彰显生命的魅力!在结束课堂教学后,徐长青老师说,其实课堂教学更注重对数学方法的引导,掌握了正确的数学解题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探究问题,解决疑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想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建构与开展,积极关注教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注重课堂中教学疑难的引导,始终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用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面对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终生发展。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第二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