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经典的漫长历史告诉我们,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必然有它独特的方面。在网络文学的语境中,我们所要做的是抽取出经典中适合现代社会和现代文学发展规律的精华部分,让这部分在网络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开拓,以此来加深对经典的阐释.
关键词:网络文学;兴起;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0-02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如何评价它的价值意义,当前研究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不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网络文学是不失其现实价值的。为什么说网络文学在文化产业中有着一定的价值地位呢?如果注意到它和电子游戏、电视连续剧、动画等文化产业有着很强的潜在的互动关系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一
当前的网络文学实可承担起文化产业链基础的角色,它的庞大数量的原创文本能够成为各文化创意产业天然的原创文学脚本资源库。
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界来说,网络文学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不论评论界如何臧否,网络原创文学的阅读事实上已成为时下最重要的文学消费形式之一。网络文学庞大的作品数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催生了大量的文本。仍以起点为例,到今天它推出与介绍的网络原创作品已近9万种。
当然,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根本缺陷也需关注。从思想内容来说,不少作品低俗、偏执;从形式上看,作者多缺乏写作经验,使得他们在开篇之时穷极其妍,但在故事情节展开时却显得难以为继了。大体而言,网络文学目前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还相当幼稚。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
伊格尔顿曾经提议考察艺术的"生产工具"。对于文学说来,书写工具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从龟甲、钟鼎、竹简、缣帛到纸张,新型的文学生产资料不断地改变书写者与阅读者的范围。这不仅派生出种种特殊的文体,同时还不断地重建文学社会学。如同人们的历史考察所发现的那样,书写工具的日益廉价导致了持续的文化民主。书写工具摆脱了权贵阶层的政治、经济垄断之后,文化归还了大众。大众的通俗语言赢得了文字的记载,甚至赢得了刊印的权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事件;这时常还意味了某些发不出声音的匿名阶层开始浮出文化地平线。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生产工具以及文化传播体系的改变时常是缔造一个新型社会的重要条件。根据安德森的观点,印刷技术的发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安德森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他概括说:"资本主义和印刷技术通过作用于人类语言的不可避免的多样性的命运,使一种新形式的想象的共同体成为可能,这种共同体的基本形态为现代民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作為人类文学活动的结晶,文学经典已经超越了一切文本,具有了相当的稳定性与神圣性。而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原因说白了就是由于它们是那个时代里特定知识阶层或精英集体价值观念的显现。文学经典是在文学史上经受住历史考验,被普遍认可的重要文学作品。而所谓经典,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除去时代、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外在原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文学经典必须有滋养人们的精神价值。纵观历史,从为后来人展现先秦文化的《诗经》一直到近代鲁迅笔下唤醒国人的《呐喊》,历史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哲学、经典文学等,都能够向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并且具有教化功能,其教化功能通过历史流传物自身蕴含的人性的、普遍精神的张力而实现。经典文学在流传过程中,新的理解不断地被融合到其中去,丰富着这些历史流传物。因此不难发现,文学经典对于人们精神的滋养是其他文化形式不可替代的。
网络的发明骤然增添了文学两端的张力。一方面,文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文学撤消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化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敞开。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学似乎返回了文学的原始状态:人人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利用文学形式抒情言志,或者叙述种种白日梦。
二
一直以来网络文学就在我们的左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许多素材都来自网络文学,网络上的许多写手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其中,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指以多媒体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网络文学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其实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类型的作品样式由于深受网络传播影响。其实最主要的是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与此同时,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勃兴。其中,网络文学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如电脑小说《背叛》,以及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等。据了解,国内的网络书屋大致是在1997后出现的,网易等公司提供的免费空间,为初期书站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个全民办网的时代,有很多喜欢读书的网民都开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1998年3月,“文学城”问世,该站点目前月页面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邮件订阅人数达到一万人次。初期的网络书站主要以转载为主,版权意识薄弱。部分网站是通过将武侠、言情等实体书扫描到网上来充实网站内容,而更多的网站则是直接从别的站转载。在这种情况下,各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我觉得现在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萃”、“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近一年来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有《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著)、《小妖的网》(周洁茹著)、《告别薇安》(安妮宝贝著)、《旧同居时代》(张建等)、《智圣东方朔》(龙吟著),《点击1999》顾湘著,“网络之星”。有评论形容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现在,网络文学中也存在一些与传统文学体裁类似的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但由于与网络相结合,这些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不少网络小说就是在作者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中完成的。新的文学体裁。新文学体裁的划分,虽未被广泛认同,但确实存在着。论坛里有些通过接龙创造出来的故事,以及利用“队形”达到特殊效果,就可以被认为是新的文学形式。 有些文学爱好者为获得更多认同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以小说为主,但可以看到一些很好的诗和散文。其中大多写手的创作目的首先是出于爱好,但也抱着一定的功利性。作品中小说占了绝大多数。虽首发于网络,却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板。作品也大多是小说。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感情而在网上写的作品。大多文学性较弱。体裁比较多样。据资料显示,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初,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迈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步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了中文诗歌网。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1992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中国留学生在Usenet上建立第一个了使用GB-HZ编码的中文新闻组,中文网络文学开始在全球的互联网上传播,1993年3月诗阳开始通过电邮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此后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一年,“博客教父”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1995年3月诗阳、鲁鸣等人创办第一份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网的女性作者创办了第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1995年中国的网吧开始陆续出现,但仅限于少数用户。1996年之后,中国的网吧开始在各大城市飞速发展,此时对中国网络文学产生影响的还是海外的留学生作家,如散宜生、图雅等网络名家。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论坛里发表了一篇名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几乎传遍了整个网络。这是网络文学初次在传统媒体上比较有影响的登台亮相。发展到1998年,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由于这篇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栏上多次辗转张贴,原作者據说为邢育森。此外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莫仁的《星战英雄》也风靡一时,文学门户网站如黄金书屋以及各种各样的个人网络书屋纷纷而起1999年开始,更多的文学网站如榕树下、收费文学网站博库等大量成立。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阅读和写作;文学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兼并,以及其他困难和波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文学本身也出现了分化,2000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传》、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林长治的《沙僧日记》、2005年邓安东的《有个流氓爱过我》和2008年的《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等优秀的作品不断出现。此后的几年里,个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断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的写作运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不求(也没有注意到)名利的,而且也往往受传统所控制,是网络文学的理想时代;但是网络的不健全,读者的增多,维护费用的增加造成了理想时代的破灭。
我觉得当代网络文学走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吸引了大量的网友读者的眼球,更多的好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在文学路上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我觉得:(1)网络传播快,受众群广;(2)时尚感强,网络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在人们喜欢和热衷的东西;(3)通俗易懂,简单明了;(4)便宜甚至不用花钱,而且方便(不用去书店挑书,也不用买书了)。所以网络文学比较受欢迎。
三
历史的发展总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态随之发展和改变,同时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着机遇。当计算机网络从文学地平线上升起时,它以其快捷的信息处理、自由的虚拟空间,很快吸引了文学的目光,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
所谓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结缘,成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逐渐衍生出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网络歌曲、个人博客(Blog)等新兴文学艺术形式。因此,网络文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文学的存在方式、人们的艺术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
计算机及其网络改变着世界文明的面貌。网络数字化的生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概念对人类自由活动的束缚,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跨越地理障碍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语言的开发,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误读问题,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网络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联系到一起,打破学科的界限和区域,加强彼此的了解与合作。自由的写作、阅读、交流,正是文学在网络空间里得以缘起的吸引力。电子数码信息图像以及Flash动漫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作者简介,王亚美,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关键词:网络文学;兴起;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10-02
网络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学现象。如何评价它的价值意义,当前研究界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不过,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网络文学是不失其现实价值的。为什么说网络文学在文化产业中有着一定的价值地位呢?如果注意到它和电子游戏、电视连续剧、动画等文化产业有着很强的潜在的互动关系就不难明白这一点。
一
当前的网络文学实可承担起文化产业链基础的角色,它的庞大数量的原创文本能够成为各文化创意产业天然的原创文学脚本资源库。
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界来说,网络文学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不论评论界如何臧否,网络原创文学的阅读事实上已成为时下最重要的文学消费形式之一。网络文学庞大的作品数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网络文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催生了大量的文本。仍以起点为例,到今天它推出与介绍的网络原创作品已近9万种。
当然,当前网络文学创作中的一些根本缺陷也需关注。从思想内容来说,不少作品低俗、偏执;从形式上看,作者多缺乏写作经验,使得他们在开篇之时穷极其妍,但在故事情节展开时却显得难以为继了。大体而言,网络文学目前处在自发、随意的创始过程中,还难以与传统的纸上文学相抗衡,许多作品还相当幼稚。但不少网络文学作者认为,当网络成为人们更习惯和熟悉的媒体时,网络文学将成为文学流通的重要方式。
伊格尔顿曾经提议考察艺术的"生产工具"。对于文学说来,书写工具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之间的互动关系。从龟甲、钟鼎、竹简、缣帛到纸张,新型的文学生产资料不断地改变书写者与阅读者的范围。这不仅派生出种种特殊的文体,同时还不断地重建文学社会学。如同人们的历史考察所发现的那样,书写工具的日益廉价导致了持续的文化民主。书写工具摆脱了权贵阶层的政治、经济垄断之后,文化归还了大众。大众的通俗语言赢得了文字的记载,甚至赢得了刊印的权利。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化事件;这时常还意味了某些发不出声音的匿名阶层开始浮出文化地平线。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化生产工具以及文化传播体系的改变时常是缔造一个新型社会的重要条件。根据安德森的观点,印刷技术的发明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安德森称之为"印刷资本主义"。他概括说:"资本主义和印刷技术通过作用于人类语言的不可避免的多样性的命运,使一种新形式的想象的共同体成为可能,这种共同体的基本形态为现代民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作為人类文学活动的结晶,文学经典已经超越了一切文本,具有了相当的稳定性与神圣性。而一部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原因说白了就是由于它们是那个时代里特定知识阶层或精英集体价值观念的显现。文学经典是在文学史上经受住历史考验,被普遍认可的重要文学作品。而所谓经典,它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除去时代、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等外在原因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便是文学经典必须有滋养人们的精神价值。纵观历史,从为后来人展现先秦文化的《诗经》一直到近代鲁迅笔下唤醒国人的《呐喊》,历史流传下来的这些传统哲学、经典文学等,都能够向我们传递一些信息,并且具有教化功能,其教化功能通过历史流传物自身蕴含的人性的、普遍精神的张力而实现。经典文学在流传过程中,新的理解不断地被融合到其中去,丰富着这些历史流传物。因此不难发现,文学经典对于人们精神的滋养是其他文化形式不可替代的。
网络的发明骤然增添了文学两端的张力。一方面,文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另一方面,文学撤消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化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敞开。某种意义上说,网络文学似乎返回了文学的原始状态:人人都可以无拘无束地利用文学形式抒情言志,或者叙述种种白日梦。
二
一直以来网络文学就在我们的左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许多素材都来自网络文学,网络上的许多写手也深受读者的欢迎,其中,网络文学是一种文学样式,它是指以多媒体为发表平台和传播媒介,借助超文本链接和多媒体演绎手段来表现主题。在网上发表供网民阅读的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一部分网络文学的网络艺术品,其中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文学其实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创作和传播的文学作品。这种类型的作品样式由于深受网络传播影响。其实最主要的是它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互联网络为上亿网民提供了多如恒沙的各类文学资料信息,与此同时,一种以这种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手段,以网民为接受对象,具有不同于传统文学特点的网络文学悄然勃兴。其中,网络文学分为三类样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一类是直接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创作或通过有关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学作品进入互联网络,如电脑小说《背叛》,以及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几位作家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等。据了解,国内的网络书屋大致是在1997后出现的,网易等公司提供的免费空间,为初期书站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那个全民办网的时代,有很多喜欢读书的网民都开办了自己的个人网站。1998年3月,“文学城”问世,该站点目前月页面浏览人数已超过100万人次,邮件订阅人数达到一万人次。初期的网络书站主要以转载为主,版权意识薄弱。部分网站是通过将武侠、言情等实体书扫描到网上来充实网站内容,而更多的网站则是直接从别的站转载。在这种情况下,各站的内容都大同小异。
我觉得现在较有影响的文学网站有“文学城”、“榕树下”、“中文网络文学精萃”、“黄金书屋”、“碧海银沙”、“莽昆仑“等网站。近一年来出版的较有影响的网络文学作品有《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蔡智恒著)、《小妖的网》(周洁茹著)、《告别薇安》(安妮宝贝著)、《旧同居时代》(张建等)、《智圣东方朔》(龙吟著),《点击1999》顾湘著,“网络之星”。有评论形容图书市场将由“读图时代”进入“读网时代”。现在,网络文学中也存在一些与传统文学体裁类似的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但由于与网络相结合,这些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不少网络小说就是在作者与读者的即时互动中完成的。新的文学体裁。新文学体裁的划分,虽未被广泛认同,但确实存在着。论坛里有些通过接龙创造出来的故事,以及利用“队形”达到特殊效果,就可以被认为是新的文学形式。 有些文学爱好者为获得更多认同而创作的作品。作品以小说为主,但可以看到一些很好的诗和散文。其中大多写手的创作目的首先是出于爱好,但也抱着一定的功利性。作品中小说占了绝大多数。虽首发于网络,却以网络平台作为进入传统媒体的跳板。作品也大多是小说。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感情而在网上写的作品。大多文学性较弱。体裁比较多样。据资料显示,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初,1987年9月14日,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中国人完成了对互联网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触碰。1990年11月28日,中国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开通了使用中国顶级域名CN的国际电子邮件服务,迈出了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步1991年王笑飞在海外创办了中文诗歌网。中国留美网络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网络上发表《奋斗与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网络小说。1992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中国留学生在Usenet上建立第一个了使用GB-HZ编码的中文新闻组,中文网络文学开始在全球的互联网上传播,1993年3月诗阳开始通过电邮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此后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1994年4月20日,互联网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在这一年,“博客教父”方兴东,首次在北大发出电子邮件。1995年3月诗阳、鲁鸣等人创办第一份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1995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网的女性作者创办了第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1995年中国的网吧开始陆续出现,但仅限于少数用户。1996年之后,中国的网吧开始在各大城市飞速发展,此时对中国网络文学产生影响的还是海外的留学生作家,如散宜生、图雅等网络名家。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论坛里发表了一篇名为“10.3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几乎传遍了整个网络。这是网络文学初次在传统媒体上比较有影响的登台亮相。发展到1998年,电子公告栏(BBS)上出现了蔡智恒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由于这篇网络小说在电子公告栏上多次辗转张贴,原作者據说为邢育森。此外黄易的《大唐双龙传》、莫仁的《星战英雄》也风靡一时,文学门户网站如黄金书屋以及各种各样的个人网络书屋纷纷而起1999年开始,更多的文学网站如榕树下、收费文学网站博库等大量成立。从2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阅读和写作;文学网站在经历了发展,整合,兼并,以及其他困难和波折之后,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网络技术基础上走向成熟,网络文学本身也出现了分化,2000年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传》、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和林长治的《沙僧日记》、2005年邓安东的《有个流氓爱过我》和2008年的《不够时间好好来爱你》等优秀的作品不断出现。此后的几年里,个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断壮大更是掀起了一场全民的写作运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不求(也没有注意到)名利的,而且也往往受传统所控制,是网络文学的理想时代;但是网络的不健全,读者的增多,维护费用的增加造成了理想时代的破灭。
我觉得当代网络文学走红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吸引了大量的网友读者的眼球,更多的好作品出现在人们的眼中,在文学路上的分量越来越重,而且我觉得:(1)网络传播快,受众群广;(2)时尚感强,网络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在人们喜欢和热衷的东西;(3)通俗易懂,简单明了;(4)便宜甚至不用花钱,而且方便(不用去书店挑书,也不用买书了)。所以网络文学比较受欢迎。
三
历史的发展总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态随之发展和改变,同时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着机遇。当计算机网络从文学地平线上升起时,它以其快捷的信息处理、自由的虚拟空间,很快吸引了文学的目光,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网络文学。
所谓文学,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最早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结缘,成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网络文学背靠“网络”,面朝“文学”,逐渐衍生出强国论坛、发展论坛、网络歌曲、个人博客(Blog)等新兴文学艺术形式。因此,网络文学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文学的存在方式、人们的艺术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
计算机及其网络改变着世界文明的面貌。网络数字化的生活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概念对人类自由活动的束缚,使得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跨越地理障碍进行交流;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语言的开发,不同文化语言之间的转换以及由此带来的误读问题,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网络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联系到一起,打破学科的界限和区域,加强彼此的了解与合作。自由的写作、阅读、交流,正是文学在网络空间里得以缘起的吸引力。电子数码信息图像以及Flash动漫的应用,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为各民族文学艺术的相互融合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作者简介,王亚美,辽宁理工学院(原渤海大学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