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联合康复训练在卒中后偏瘫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和平衡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结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7例中晚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m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2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1.82%(36/44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水平和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
目的:观察复方益肝灵联合葡醛内酯在预防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129例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防肝损伤方案不同分为A组、B组和C组,各43例。三组均给予2HRZE/4HR抗结核治疗方案,A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预防肝损伤,B组给予葡醛内酯预防肝损伤,C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益肝灵预防肝损伤,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肝损伤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
目的:比较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与琥珀酸亚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予以琥珀酸亚铁片治疗,观察组予以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和铁蛋白(SF)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294/300),高于对照组的88.00%(264/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和SF水
目的了解国内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的日常使用及管理现状。方法经过查阅文献、专家咨询和多次讨论后制定调查问卷,内容涉及院内FSMP的应用及管理情况。以全国二级及以上综合或专科医院为调查对象,由各省质控中心指导各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填写问卷。结果共有592家医院参与了调查,涉及全国30个省/直辖市。患者获取医院开具的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曲马多对卵巢囊肿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术后寒战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术后给予曲马多,观察组术后给予布托啡诺。比较两组给药后5、15、30 min寒战发生率,术后6、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镇静评分标准(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给药后5、15、30 min,两组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在促进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8例胃肠道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穴位贴敷可缩短胃肠道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