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工作的“四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一家权威报纸报道:一位男生,因不满老师制止其破坏课堂纪律的行为,竟然当众扇了老师一记耳光,还举凳冲向讲台,欲砸老师……
  掩卷沉思,扼腕叹息之余,不由无限感慨……学校发生学生殴打教师事件,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在责怪学生的同时,更应冷静审视我们的教育——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应注意什么问题?对此,我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顺应形势发展,转变观念,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
  
  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的观念也要随之变化。感性的讲,学生打老师是让人难以容忍的。然而,在无奈和愤慨中,我们往往忽视了打老师的是一些什么样的学生。根据笔者的调查,这些学生多数是班级非正式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在学生中间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在性格上比较外向,好表现,易冲动,处于教育心理学中的“断乳期”,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一方面,自认为已经长大成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意识,渴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尊重。另一方面,受知识水平、生活阅历的限制,他们的是非观念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甚至会以丑为美。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注意心理疏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宽容、关爱和赏识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学生。
  再者,要彻底摒弃“德育就是靠灌输”的观念。德育并不是把外在的规范告诉给受教育者之后,就会变为他的美德。现行德育的弊端之一,就是教育者忽视了只有在特定情境下,受教育者方可将道德理念内化为道德行为这一规律。人们总是习惯于在远离受教育者极其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隔靴搔痒式的说教,这必然会使德育步入歧途。
  第三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平等、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它极大地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迫切要求我们变革旧的师生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的友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从而实现师生的相互关爱,相互促进,最终达到教学相长。
  
  二、科学构建德育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性地把中小学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虚幻境界中。有些德育目标与中小学生的认识视野及其道德倾向性差异太大,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如有的把德育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小学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初中进行社会主义信念教育,高中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这样安排完全脱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命内在要求,直接导致了德育目标指向的负载过重、过空、过高,进而导致德育内容的大而无当,宽而无边,并最终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多次强调,培养“四有”新人是学校德育教育目标。为造就“四有”新人,当前中小学最为要紧的是将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生存”作为办学思想,并将这一思想作为德育教育的总纲,号召全体教职工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只有这样准确地构建起学校的育人目标,才能为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指明方向。
  
  三、讲究方法,培养能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一开展主题活动,鼓励自主参与,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如,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党旗在我心中”主题活动、“青春现象”大讨论,礼仪教育等。
   第二鼓励自主管理,突出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任何教育和管理,只有把制度和要求化为学生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自觉的行为。如:在全校推行班级干部聘任制,或是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制定《文明班级评比细则》以班级为单位,在学习、劳动、生活、文明行为等方面开展竞赛,参评项目每日检查公布,每月总评,颁发流动红旗等。
   第三赞许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培养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发挥社区作用,构建“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的协作性
  
   为了进一步改善育人环境,增强德育工作效果,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显得尤为重要。要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工厂,去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学习、了解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增强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意识。利用双休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父母单位去实践,这都大大增强了他们接触社会的机会。
  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教材料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家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作为学校,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构建起自主性教育框架,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能力,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营造起德育教育的大环境,德育教育定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学生暴力”事件将不再重现。
其他文献
21世纪将是日新月异、百舸争流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的潮流中,谁能坚持创新、勇于实践,谁就能迎接未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
浙江大学多年来积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围绕着“网络建设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目的”,目前已经基本构建完成了一张提供流量分层控制的、支持大规模组播的、双栈式教学科研网络。该网
2006年10月推出的《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办公管理系统的标准部分主要分为公文流转、会议管理和日常办公三大部分。公文流转部分是2002版的升级,而会议管理和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作为人类社会科
投影幻灯、电视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系统是目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它们的视、听、说并通过人与机双向交流为教学提供逼真的表现效果,使学生通过各种灵活方便的交互界面如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来操纵控制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以下运用:    一、 辅助化学实验    我国大班级授课体制虽提高了教育效率,但在某些化学实验等课堂教学中也会由于人多而影响学生对客观事物及现象的观察和认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内容的丰富性,特别是在许多无法用实物教学的课程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多媒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学生的情绪,活
"问题导教法"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贯彻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将"嚼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通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