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符合强民、强国的时代潮流,对完成我国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浅要分析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概述了当前我国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23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行各业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当今社会“富贵病”蔓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三高”发病人群数量和范围不断增大,而健康的身体是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的前提,为了培养出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在高校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手段。
一、 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
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多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终身教育”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先进教育思潮,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主题,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一个人在一生中不但要不断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而且要不断接受体育教育,使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其次,体育意识是主导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内在性、能动性等特点,同时受到历史条件、社会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能力的制约;最后,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意识的终身化,是终身体育行为的动力源,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体育认知,坚持不懈的体育意志以及良好的体育情感才能使人们更加持久、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终身体育根据适用人群的年龄和环境可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即校园体育中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对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
高等院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能否持续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相关教育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影响,将终身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 终身体育认知不够
体育认知是体育意识的源泉和基础,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离不开正确、全面的终身体育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5%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有着比较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大部分学生仅仅知道或是听说过终身体育的概念,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对终身体育一无所知,此外,对大学生认知体育的渠道的调查显示,媒体是大学生了解体育的主要渠道,而学校体育课程教育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政策未能在各高校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 体育情感和体育动机不纯粹
良好的体育情感和纯粹的体育动机是维系体育活动持久进行的保障,一方面,体育锻炼不但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可以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大多停留在体育技巧和体育常识的教学上,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体育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发产生的,这种情感比较懵懂且并不稳固,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育活动的间断,就很难继续维系;另一方面,据调查,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校中进行体育活动的动机并不纯粹,有些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有些则将体育运动作为社交手段,更有些女生仅仅为了取得学分才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不纯粹的动机无法作为终身体育的保障,一旦这些目的达成,如学分达到之后或有了更喜爱的课余活动,体育锻炼便会终止,不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 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激发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中等教育阶段培养了体育运动的习惯,而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这种观念是极为片面的,高等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站,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应该是以令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仍能在工作之余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为目的,其教学效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巧的提升程度为依据,而是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程度,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大纲的范畴上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理念。
(二) 丰富课程内容,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的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结构,体育课程亦是如此,目前,各高校的体育课程重心仍然在体育运动技巧的教学方面,大多数体育课程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由训练的模式,过于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的教学,虽然使学生的体育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丰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要根据学校的师资、硬件等条件,开设多方面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爱好的需求,更要加大理论课程的比例,教导学生科学的体育观念,一方面通过对体育战术、体育时事的研究和探讨,开拓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对体育运动精神、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运动急救等方面的知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其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要求,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教学一直不受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特别是在中等教育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根本不开设体育课或是将体育课改为其他学科的自习课,而学校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至关重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其特点,开发集趣味性、娱乐性、高雅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大胆引进外国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材,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落实到实处。
(四)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仅靠体育课程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不但比课程教学更受学生的认可,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体育项目如跑步、自行车骑行等也不适合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而学生的体育兴趣却不尽相同,体育社团的自愿加入原则给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提供了机会;其次,体育社团同样可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社团内部自发组织的比赛、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天性,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体育理念;最后,体育社团是由许多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社会团体,加入其中的学生更易受其他学生的带动引发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因此,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培养了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而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现代高职院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国荣.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2]王鹏 回丽.谈普通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09) .
[3]李斌.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的的形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
[4]李桂娟.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0-0233-0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行各业的机械化程度也不断提高,这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当今社会“富贵病”蔓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的“三高”发病人群数量和范围不断增大,而健康的身体是高效率的完成工作的前提,为了培养出具备良好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在高校教育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其养成勤于锻炼的良好习惯,是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手段。
一、 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
终身体育意识具有多个方面的内涵,首先,“终身教育”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先进教育思潮,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主题,而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一个人在一生中不但要不断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体育锻炼来强身健体,而且要不断接受体育教育,使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其次,体育意识是主导人们进行体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包括体育认知、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内在性、能动性等特点,同时受到历史条件、社会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能力的制约;最后,终身体育意识是体育意识的终身化,是终身体育行为的动力源,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体育认知,坚持不懈的体育意志以及良好的体育情感才能使人们更加持久、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增强国民的身体素质。终身体育根据适用人群的年龄和环境可分为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方面,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即校园体育中完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对在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现状
高等院校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进入社会以后能否持续地、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而相关教育部门也逐渐认识到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一个人人生的重要影响,将终身体育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状况不容乐观,在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 终身体育认知不够
体育认知是体育意识的源泉和基础,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离不开正确、全面的终身体育认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不到15%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有着比较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大部分学生仅仅知道或是听说过终身体育的概念,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对终身体育一无所知,此外,对大学生认知体育的渠道的调查显示,媒体是大学生了解体育的主要渠道,而学校体育课程教育起到的作用较为有限,由此可见,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重视终身体育教育的政策未能在各高校得到较好的实施。
(二) 体育情感和体育动机不纯粹
良好的体育情感和纯粹的体育动机是维系体育活动持久进行的保障,一方面,体育锻炼不但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可以释放压力、愉悦身心,当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大多停留在体育技巧和体育常识的教学上,对学生的体育情感并没有过多的关注,体育情感的培养主要是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发产生的,这种情感比较懵懂且并不稳固,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育活动的间断,就很难继续维系;另一方面,据调查,许多大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校中进行体育活动的动机并不纯粹,有些是为了丰富课余生活,有些则将体育运动作为社交手段,更有些女生仅仅为了取得学分才参加体育活动,这些不纯粹的动机无法作为终身体育的保障,一旦这些目的达成,如学分达到之后或有了更喜爱的课余活动,体育锻炼便会终止,不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 高职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认为学生在初等教育阶段激发了体育运动的兴趣,在中等教育阶段培养了体育运动的习惯,而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教学,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巧,这种观念是极为片面的,高等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前的最后一站,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更多的应该是以令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仍能在工作之余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为目的,其教学效果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巧的提升程度为依据,而是要综合考虑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程度,因此,在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必须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教学大纲的范畴上树立终身体育思想的教学理念。
(二) 丰富课程内容,做到“理实一体化”教学
课程内容的安排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结构,体育课程亦是如此,目前,各高校的体育课程重心仍然在体育运动技巧的教学方面,大多数体育课程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自由训练的模式,过于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的教学,虽然使学生的体育技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没有太大帮助,因此,丰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要根据学校的师资、硬件等条件,开设多方面的体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学生不同爱好的需求,更要加大理论课程的比例,教导学生科学的体育观念,一方面通过对体育战术、体育时事的研究和探讨,开拓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对体育运动精神、体育锻炼的意义、体育运动急救等方面的知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其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要求,而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体育课程教学一直不受教育管理者的重视,特别是在中等教育阶段,有些学校甚至根本不开设体育课或是将体育课改为其他学科的自习课,而学校教育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黄金时期,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影响至关重要,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一方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根据其特点,开发集趣味性、娱乐性、高雅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大胆引进外国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教材,使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新颖、科学、实用,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落实到实处。
(四)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社团的积极作用
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仅靠体育课程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大学生体育社团不但比课程教学更受学生的认可,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首先,由于体育运动的多样性,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体育项目如跑步、自行车骑行等也不适合开设专门的体育课程进行教学,而学生的体育兴趣却不尽相同,体育社团的自愿加入原则给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进行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提供了机会;其次,体育社团同样可以进行体育理论知识的宣传和教育,社团内部自发组织的比赛、活动,解放了学生的天性,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体育理念;最后,体育社团是由许多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社会团体,加入其中的学生更易受其他学生的带动引发自己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因此,高校体育社团的建设对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培养了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而高等教育阶段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阶段,现代高职院校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郑国荣.从“终身体育”视角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2).
[2]王鹏 回丽.谈普通高校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09) .
[3]李斌.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目的的形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08) .
[4]李桂娟.试论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