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徽省“十二五”规划中将黄山市作为三个旅游中心城市之一进行建设。黄山市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世界遗产观光、徽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旅游产品为品牌,以国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体系为大通道,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建设方向,带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一体化,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和中国旅游的标志性城市。可见黄山市旅游的地位不仅仅在安徽省范围内很重要,也是全国旅游空间布局的重要的节点。本文对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阐述,对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研,旨在优化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可持续发展;黄山市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一方面使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得到必要的保护,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使潜在的资源变为现实的资源,增强资源吸引力和竞争力,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山市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世界遗产观光、徽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旅游产品为品牌,以国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体系为大通道,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方向,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抢占泛长三角旅游分工领先位置,带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一体化,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和中国旅游的标志性城市。可见黄山市旅游的地位不仅仅在安徽省范围内很显著,对于全国旅游空间布局也是重要的节点。
一、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
黄山市,位于安徽最南部新安江上游,东北与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相接;西北与池州市的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地处华东腹地,东临上海、杭州、宁波,西临南昌、九江,北靠合肥、南京,南至福州、厦门。
黄山市山水秀美、文化灿烂,实习内容丰富。市域内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遞宏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齐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花山谜窟-渐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平湖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山水画廊”新安江等等,宛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公园。
黄山市开发建设始于唐宋,延续到20世纪早期,这个阶段与宗教密切相关,同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赋诗作画,流传后世。1934成立的黄山建设委员会,标志着政府作为主要力量参与黄山开发,期间政府等单位接待游客数占较大份额。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高瞻远瞩地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自此,黄山旅游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8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成立,1996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黄山市旅游委员会数据资料获悉,2013年,黄山市旅游总接待373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入境游客160.5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同比增长3.82%,创汇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齐云山等重点景区的发展速度更令人瞩目。
二、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
(一)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旅游资源是黄山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现在和未来的开发规模、开发质量和开发方式决定了黄山市旅游业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奇岸雄伟的山地风光,丰富多样的生态物种,历史悠久的徽州文化,使得黄山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黄山市旅游资源的丰富不仅见之于景观的多样性,更表现在环境的秀美与神奇。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无一不让人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正是如此,脆弱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旅游资源如果过度损耗,则将大大影响游客观赏的满意度与回头率,客源市场的损耗度就随之增大,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小,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更好发展,因此掠夺式的开发模式需要摒弃,把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持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保住环境承载力这一开发底线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目的地环境的现存状态结构组合下不发生明显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的强度。这一强度包括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旅游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效应主要决定于环境的潜在承载力。黄山市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效益,使其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承载量,必然会破坏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最终制约旅游业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遵循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原则,在不超过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以开发促环保,以环境保护提高开发的综合效益的良胜循环。
(三)经济和环境互利共生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旅游与生态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给予生态建设形一定的经济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美化反过来又对旅游有强大的促进作用。黄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且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正在积极迈向国际化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更应注意到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利用黄山的优势,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利共生。
三、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在制定旅游规划注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入手,组织相应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做好旅游资源的科学论证和全面调查,制定相应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与保护的总体规划,注重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相统一。规划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整个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特点,科学构建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切忌盲目开发。要具有统筹全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科学根据黄山市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确定开发利用强度和限度及容量,组织有计划的游览活动。旅游风景区内部及外围地带的各项建设,都必须与景观协调一致,切忌过于人工化的造景,尽可能地保护好黄山市风景区的自然性,如此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可持续原则
黄山市的旅游开发应在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本运营、市场运作等模式,实现多方筹资,加大开发力度,同时注重开发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在这过程中始终坚持“合理保护、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暂缓开发,
切忌进行掠夺性开发,注重保护和利用资源,突出重点项目,注重培养拳头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走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带动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的力度
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为出发点,在旅游规划制定过程中就要建立起监测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利用监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正完善。以避免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浪费。通过监测所反馈的信息,可以充分认识到旅游管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环保措施,防止人为破坏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完善旅游立法工作,加快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制订,在游客中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普及相应的环保知识,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体系,把黄山市旅游区建设成真正的生态示范区。
(四)坚持以系统观念发展旅游业
树立各行各业协同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实现黄山市经济社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改革旅游管理体制,以此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五)推出适应市场特色旅游项目
“回归自然,融入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反映了当代大众的需求变化,也决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黄山市是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但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优势产业时,必须遵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优质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为特色,突出生态主题,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做到有重点的逐步开发。
(六)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全国旅游人才调查安徽分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黄山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新业态的人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总体来说,黄山市的旅游人才就业主要是在传统的旅游部门,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局、旅游景区等,但旅游新业态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二是,旅游人才的学历层次偏低。总体看来,黄山市的旅游人才以大专学历为主,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较低。三是,旅游的支撑行业人才不足,大多数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行业和部门,比如旅行社、饭店、景区。四是,旅游人才的职称层次较低,未评定等级人员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同时,从技能的等级看,高级工(技师)人员较少。五是,旅游人才的专业性不夠强。六是,旅游人才中,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数较少,仅有1/3。且其他小语种语言少有人掌握。因此,从黄山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应该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
结语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还走上了可持续化的绿色发展道路。为此黄山旅游资源开发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玲.多因素影响下的山岳型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福建浦城浮盖山为例[J].住宅科技,2020,40(09):72-78.
[2]范贤坤,肖波.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主体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20(25):35-36.
[3]徐沁.文旅融合视角下兰溪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79-80.
[4]丁玉圆,房蕊,刘国庆.沂蒙山红色旅游带山地户外休闲运动旅游资源开发SWOT-PEST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4):29-33.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可持续发展;黄山市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一方面使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得到必要的保护,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另一方面使潜在的资源变为现实的资源,增强资源吸引力和竞争力,使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黄山市以黄山风景区、西递、宏村等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世界遗产观光、徽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体育运动等旅游产品为品牌,以国际机场、高铁、高速公路体系为大通道,以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方向,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抢占泛长三角旅游分工领先位置,带动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一体化,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和中国旅游的标志性城市。可见黄山市旅游的地位不仅仅在安徽省范围内很显著,对于全国旅游空间布局也是重要的节点。
一、黄山市旅游资源开发
黄山市,位于安徽最南部新安江上游,东北与宣城市的绩溪县、旌德县、泾县相接;西北与池州市的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连;西南与江西省的景德镇市、婺源县为邻,东南与浙江省的开化县、淳安县、临安县交界。地处华东腹地,东临上海、杭州、宁波,西临南昌、九江,北靠合肥、南京,南至福州、厦门。
黄山市山水秀美、文化灿烂,实习内容丰富。市域内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西遞宏村;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齐云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花山谜窟-渐江;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平湖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山水画廊”新安江等等,宛如一座巨大的天然公园。
黄山市开发建设始于唐宋,延续到20世纪早期,这个阶段与宗教密切相关,同时吸引众多文人雅士,赋诗作画,流传后世。1934成立的黄山建设委员会,标志着政府作为主要力量参与黄山开发,期间政府等单位接待游客数占较大份额。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高瞻远瞩地指出:“黄山是发展旅游的好地方,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自此,黄山旅游开始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88年12月黄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成立,1996年黄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从黄山市旅游委员会数据资料获悉,2013年,黄山市旅游总接待3732.5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其中入境游客160.59万人次,同比增长0.2%;旅游总收入314.54亿元,同比增长3.82%,创汇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其中黄山风景区、太平湖、齐云山等重点景区的发展速度更令人瞩目。
二、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
(一)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旅游资源是黄山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基础,现在和未来的开发规模、开发质量和开发方式决定了黄山市旅游业能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奇岸雄伟的山地风光,丰富多样的生态物种,历史悠久的徽州文化,使得黄山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这种独特的生态系统是黄山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黄山市旅游资源的丰富不仅见之于景观的多样性,更表现在环境的秀美与神奇。奇松、怪石、云海、冬雪无一不让人称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正是如此,脆弱的自然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恢复。旅游资源如果过度损耗,则将大大影响游客观赏的满意度与回头率,客源市场的损耗度就随之增大,从而使旅游资源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小,如此旅游业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更好发展,因此掠夺式的开发模式需要摒弃,把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以保持旅游业持续发展。
(二)保住环境承载力这一开发底线
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旅游目的地环境的现存状态结构组合下不发生明显有害变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地承受的旅游活动的强度。这一强度包括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旅游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效应主要决定于环境的潜在承载力。黄山市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必须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效益,使其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如果超过了一定的承载量,必然会破坏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最终制约旅游业发展。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遵循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原则,在不超过自然环境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实现以开发促环保,以环境保护提高开发的综合效益的良胜循环。
(三)经济和环境互利共生
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密切相关的,选择旅游与生态的共同发展,一方面给予生态建设形一定的经济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的美化反过来又对旅游有强大的促进作用。黄山市地理位置优越,且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正在积极迈向国际化市场,前景广阔,但同时,更应注意到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思想,合理利用黄山的优势,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利共生。
三、黄山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在制定旅游规划注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导向
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旅游资源,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入手,组织相应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等,做好旅游资源的科学论证和全面调查,制定相应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管理与保护的总体规划,注重与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相统一。规划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整个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特点,科学构建区域旅游网络体系,切忌盲目开发。要具有统筹全局和长远的战略眼光,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科学根据黄山市旅游景区生态保护和环境容量的要求,确定开发利用强度和限度及容量,组织有计划的游览活动。旅游风景区内部及外围地带的各项建设,都必须与景观协调一致,切忌过于人工化的造景,尽可能地保护好黄山市风景区的自然性,如此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使旅游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可持续原则
黄山市的旅游开发应在走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企业的资本运营、市场运作等模式,实现多方筹资,加大开发力度,同时注重开发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在这过程中始终坚持“合理保护、科学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暂缓开发,
切忌进行掠夺性开发,注重保护和利用资源,突出重点项目,注重培养拳头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优势,走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带动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监测的力度
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系统为出发点,在旅游规划制定过程中就要建立起监测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利用监测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的修正完善。以避免对旅游资源及环境的浪费。通过监测所反馈的信息,可以充分认识到旅游管理中存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便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环保措施,防止人为破坏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完善旅游立法工作,加快旅游景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制订,在游客中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普及相应的环保知识,培养公众环保意识。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管理体系,把黄山市旅游区建设成真正的生态示范区。
(四)坚持以系统观念发展旅游业
树立各行各业协同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实现黄山市经济社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良性循环。改革旅游管理体制,以此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强化旅游资源保护意识。
(五)推出适应市场特色旅游项目
“回归自然,融入文化”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反映了当代大众的需求变化,也决定了未来旅游业的基本走势和整体格局。黄山市是自然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完美结合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但黄山市在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优势产业时,必须遵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以优质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为特色,突出生态主题,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做到有重点的逐步开发。
(六)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全国旅游人才调查安徽分课题组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黄山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旅游新业态的人才较为缺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总体来说,黄山市的旅游人才就业主要是在传统的旅游部门,包括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局、旅游景区等,但旅游新业态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二是,旅游人才的学历层次偏低。总体看来,黄山市的旅游人才以大专学历为主,具有本科生、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较低。三是,旅游的支撑行业人才不足,大多数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行业和部门,比如旅行社、饭店、景区。四是,旅游人才的职称层次较低,未评定等级人员为主,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较少;同时,从技能的等级看,高级工(技师)人员较少。五是,旅游人才的专业性不夠强。六是,旅游人才中,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人数较少,仅有1/3。且其他小语种语言少有人掌握。因此,从黄山市未来旅游业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应该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
结语
黄山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黄山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同时还走上了可持续化的绿色发展道路。为此黄山旅游资源开发需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小玲.多因素影响下的山岳型旅游资源开发策略——以福建浦城浮盖山为例[J].住宅科技,2020,40(09):72-78.
[2]范贤坤,肖波.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开发与资源主体互动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20(25):35-36.
[3]徐沁.文旅融合视角下兰溪红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20,28(24):79-80.
[4]丁玉圆,房蕊,刘国庆.沂蒙山红色旅游带山地户外休闲运动旅游资源开发SWOT-PEST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20,42(04):29-33.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