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题立意,获奖关键
参加摄影比赛,了解和熟悉比赛规则和参赛细则非常重要。了解的渠道主要是仔细阅读“参赛细则”或“征稿通知”。就是要认真领会,细心研读影展影赛的征稿内容,要对征稿细则审视清楚,就如同做一篇命题作文一样,要认认真真地“审题”,深刻体会,严格按要求去做。同时,将自己现有作品按征稿要求进行归类,如送组照,欠缺的需要补拍的抓紧时间补拍。对不同类别的作品分期分批再创作。
以参加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为例。征稿细则中“艺术摄影类—社会生活”(以下简称“艺—社”)和“纪录摄影类—文化艺术”(以下简称“纪—文”)两项,乍看上去非常相似,但仔细研究会发现其中有区别。
首先,“艺—社”,是摄取千姿百态的社会中的“大题材”才能获奖,比如“三峡工程”、“申奥成功”、“足球”、“入世”等,其次,“艺—社”中,应有较强的时代感,作品应洋溢着浓重的时代气息。还有,作品应有浓烈的艺术趣味。而我拍摄的《影艺奇葩唐山皮影》不十分适合送“艺—社”,而送“纪—文”更恰当些。因为,“艺—社”的涵义宽泛,不好把握,不好抓住这个“艺术眼”(点晴之笔),而“纪—文”是“报道文化艺术领域的艺术、表演等方面的活动与情况的图片”,相对来说,涉及的层面较好把握,也容易将主题表现透彻。再加上皮影戏历经几百年的传演,更有史料价值。“纪—文”可以是跨年度或几年前的作品组合,其连贯性、连续性、完整性可更完美些。
“艺—社”和“纪—文”,类别不同,但也有其异同。相同的是,二者都是对社会中的人和事进行审美表现,可以是单幅,也可以是组照;都是以人为本,运用摄影语言和手段抓取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不同的是“艺—社”更偏重于社会生活中最典型最突出的场景。如我获奖的《城市美容师》,通过青年粉刷工那脸上洋溢的笑容,表现了她们以自己的脏和累,换来城市的净和美的高尚情怀。而纪录摄影类则强调社会生活的新闻性和事件的瞬间抓取。“纪—文”则是其中的一个侧面,通过摄影手段记录下正在发生和发展的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事件。它可以按事件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顺序拍成系列(组照)。故事情节性更强,更能打动人,因而能产生单幅作品难以达到的视觉冲击力。
下面说说“立意”。“立意”是摄影创作的灵魂。“立意明”就是要主题明确,意境深邃,作品要有丰富的内涵及艺术趣味。要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立意”应与摄影创作的“审题”紧密结合。“立”就是确定,“意”就是创作的主旨、指导思想和方向。艺术当随时代,立意应该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超前意识。要充分利用光影、影调、夸张变形、抽象表现等摄影语言,构成最能体现时代精神和新鲜感的作品。
参加影赛的“多路思维”至关重要。也就是送作品不要和别人一个路子,避免雷同和重复,要出其不意,“出奇制胜”。如我2000年参加全国首届人体摄影大赛的作品《红色诱惑》就是选取了女人体最美的局部进行抽象构图,用光讲究,突出了人类生命永恒的主题,得到评委好评,荣获铜奖。
摄影作品要有思想性、艺术性和社会性,达到完美统一。艺术性就是要充分运用光影、影调、构成等摄影语言,充分表现主题。如我在贵刊举办的第13届尼康奖大赛上获银奖的作品《世纪连接》,在构图上就是强调艺术性,采用了“X”型构成画面,利用同样旋转的车轮和光盘,给人以吸引力和感召力,从而产生想象与回味。
强调摄影作品的社会性,就是作品要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有时代精神,如我创作的《现代舞》,用高科技的电脑、键盘与太阳和人组成画面,既有时代感又有较深寓意。
优秀的作品的社会性还表现在能鼓舞人,激励人,群众喜闻乐见。如我创作的《影艺奇葩唐山皮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立足当地,深挖创新
参加影展影赛,要进行换位思考,也就是自己的立足点要高,把自己的立足点放在评委的角度和位置来审视自己的创作和作品。
作为评委,对作品的要求是“喜新厌旧”。首先看中的是作品的“新”“奇”“特”。同样是当地题材,如西藏的民俗,坝上的风光,地方的民俗等等。要出“新”,有突破的作品,才能吸引评委的目光。所以,在当地创作,一定要把自己身边司空见惯的人和事,想方设法拍出“新”来。如我拍摄了近十年的唐山皮影,第一次拍摄时只是如实地纪录,从构图、用光等诸方面停留在一般化的水平,没有拍出新意来。经过不断的拍摄实践和总结,我采用了立体观察,构思与抓拍相结合的方法,越拍越精,越拍画面越有新鲜感。我在拍摄皮影戏的“武场”(敲锣打鼓)时,采用了高角度拍摄,在拍摄刻制皮影的画面时,我躺在地上仰角拍摄,取得较新的视觉效果。
在对待地方题材作品的时候,评委要看你对主题的把握和开掘深度。这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如果主题开掘得深,包括拟题和文字表达精练、丰富,可以升华作品的主题,使评委更深地领略作品的内涵。我的《影艺奇葩,唐山皮影》文字说明只有200字,而这200字是从3000多字的说明中“精炼”而来,特别突出了“影艺奇葩”和光影艺术,把皮影艺术的历史发展、影响及特点涵盖其中,使作品有了深度和广度,给评委一个整体、完美、有内涵寓意的好印象。
另外,评委喜欢看到当地题材中的独特视角和独特的美。如我的作品《龙年唐山地震12年反思》用独特的视角,抓取了被强烈地震毁坏的钢梁弯曲的局部,屋架倒塌悬在半空中的抽象画面组合成一组作品。这组作品“新”在巧妙地“运用摄影造型语言,展示了表现社会重大题材,这是一个突破”(评委评论)。展示了人类顽强不屈,抗争奋进的精神。区别于表面化的大场景、表现地震灾难的一般化构图,因而得到了评委的赏识。
作为摄影师,立足当地搞创作有以下优势:一是选择性强。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可以选择不同人物、地点进行创作,多侧面、多角度地投入创作,如果拍摄不满意,还可重拍或加以总结后再创作,达到不拍出精品不罢休的目的。二是随意性强。在当地创作,因熟悉环境,可以减少许多担心和麻烦,安全、踏实、潜心地投入创作。创作的先期准备可以更充分。
但“立足当地”并不是局限于当地。作为摄影师既要有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又要有广阔的胸怀。在创作中应该把对当地的“挖”,与外出的“抓”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外地创作时间紧、任务重、路不熟,要克服许多困难,所以做好行前的创作构思,“有的放矢”非常重要。如我拍摄上海南浦大桥,只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回家后经过精心制作的《世纪乐章》,获得19届“国展”银奖。
数码技术,创意无限
数码创意就是将自己头脑中的构思,创作理念,通过高科技的数码手段,经过一系列的整合、拼接、取舍等,将原有影像“改头换面”,创意出崭新的画面,从而升华主题,提高作品的层次。
数码摄影虽然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在创作和比赛中仍有其自身的规律。
在评选数码摄影作品的时候,评委关注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摄影语言、题材、意境和制作水平,往往是大主题、有意境和内涵、制作精美的作品容易获奖。在题材方面,往往是那些有时代感、新鲜感、有积极社会意义的作品倍受评委青睐。如我创意制作的《世纪连接》作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把现代的光盘形象地组合在车轮上,其主题是表现的“工业革命”。其意境是,火车轮的转动,在上个世纪推动了工业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光盘的飞转,把我们带到了信息、数码时代。
另外,在题材方面,关注生命、人性、关注自然、环保的题材也是获奖大户。如我创作的“水!水!水!”,其主题是,人类缺水,保护水源、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不然,人类就如同在干裂的土地上的鱼一样,如饥似渴地抢水……
数码创意作品的制作相当重要。一幅数码艺术作品,要有它的完整性、统一性。从作品中的透视关系、影调浓淡、到素材组合、用光衔接等方面都要精细制作,不留痕迹。那些画质低劣,浅薄粗糙,格调不高、庸俗颓废的数码创意作品是绝获不了奖的。
我搞数码创意的体会是:电脑要靠人脑。自己头脑中储存的摄影信息,包括构思,是创作出优秀数码作品的关键。
在进行数码创作过程中,首先,一定要重视创意的“原创”。所谓“原创”就是要有好素材,就好比打鱼的和做鱼的,打不来鱼,做鱼的技术再高明也没辙。比如我创作的《世纪连接》,拍摄火车近十次,多次拍摄光盘,经过反复精心地构思,多次精选素材,才完成了此作。在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钓“新鲜鱼”,选取大量的创意素材,也可依自己的构思去抓取素材。那些从电脑光盘中获取素材的方法,是创作不出生动感人的好作品的。其次,要有鲜明的主题。那种不知所云的怪诞的意念,莫名其妙的素材组合,一定是在被淘汰之列。
鲜明的主题并不意味着“大主题”,许多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小题材”同样可以获奖。像福建的石广智创意的《荷花》就屡获大奖,就是因为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人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犹如听到了抒情的乐曲,闻到了花的清香,品尝到清泉的甘甜,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感悟。
第三,数码创意作品的画面一定要简练,能少用素材就少用,切忌素材堆砌过多,重点不突出,使整个画面花里胡哨。我创意的《城市血脉》,将上海市南浦大桥立交桥的背景部分用photoshop软件全都修掉,换成纯黑背景,突出弯曲的道路如同城市血脉日夜流淌,使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贵民获奖经历
1984年6月开始摄影艺术创作;
处女作《恋》获1985年全国花卉摄影艺术展入选奖;
1986年,作品《我是祖国一颗星》获全国第14届影展银牌奖、建国40年优秀作品奖,同年获省文艺振兴奖;
1987年,作品《在共和国的旗帜下》获“芙蓉杯 ”全国彩色摄影大赛一等奖、当代中国侨乡影展金奖,1990年第16届全国影展入选奖;
1988年,作品《龙年唐山地震12年反思》、《寻》、《将军的垂青》、《期望》作品,获全国第15届影展入选奖;
1992年,作品《炉前工素描》获全国第17届影展入选奖;
1999年,创作的《世纪乐章》获全国19届影展银牌奖、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世纪旋律》获入选奖;
2002年,《世纪歌舞》组照,获第20届全国影展银牌奖,《影艺奇葩唐山皮影》获第20届全国影展铜牌奖。
纪实摄影作品《唐山人救弃婴》、《进军亚运、备战奥运》分别获中国新闻摄影奖;
《天安门前看世纪升旗》获香港世纪之交中国大地48小时摄影纪实金奖;
1999年获中宣部、中国文联国家文艺成就最高奖——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
2002年获全国最佳摄影师(十佳)称号。
金贸凯悦
目光
离宫之光
龙年唐地震12年反思
现代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