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题呈现】
作文(68分)
18.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迟了今年的开学时间,将每个学生分成了疫情期间与后疫情期间两个阶段。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间节点,谈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的利与弊;也可以谈谈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250-300字。(8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装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蝗虫之灾》[澳]达伦·波克 ◎陈荣生 译
读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現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命题导写】
这是一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取消考纲第一年的越城区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作文题。《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和考试两个方面突出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与核心素养概念相伴而生,反映核心素养的“情境”“任务”“活动”等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如何在考查中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并落到实处?情境成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的载体。考试上,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并建议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下面我们以上面的一组作文题来试作阐述——
一、关注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个人体验情境主要指向个体。18题中的 A 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个层面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居家网课,交流主题是我谈网课的利与弊,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下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辩论”。命题要求考生用第一人称,能结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开展的网课实践活动阐述正反方的观点,即网课的利与网课的弊,最后能对自己的思辨,对“网课的利与弊”进行辩证总结。
二、重视社会生活情境——强调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18题中的B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个层面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后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返校复学,交流主题是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命题视野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上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讨论的原则要求紧扣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考生可以先列提纲,进而提取重点归纳总结。
三、创设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的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
创设学科认知情境,通过探究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学习探究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了学习探索与学科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第19题,要求考生阅读《蝗虫之灾》相关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点到面分别设置了四组情境,考生可以于情境设置中提取关键点,可以尝试这样切入:数量词的比较对接,如“一只”与“一场”及“一箱”与“上万只”的关系,“一次”与“几十个”“几千个”的关系;进而提取关键词:“个体与集体”“孤立与合作”“付出与改变”“奋斗与目标”等,进而引出“小我与大我”“共建命运共同体”等立意。立意不断挖多挖深挖透,境界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考场失误】
本次语言运用是一组文字表达的论述题,就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二选一,分别是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利与弊,以及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都有话可说,有文字可以表达,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分,但学生表述的层次不清楚,有的学生观点含糊,表述不完整。另外,不少学生书写也不端正,因此学生的得分相差距离大。主要问题如下:
1.观点不明。少数同学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只是肤浅地表达观点但没有论证。
2.改变话题。对于网课利与弊的论述,变成论述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存在自己改话题的情况。也有部分同学审题错误,将“我谈网课的利与弊”理解成“上网课是有利还是有弊的”。
3.要素欠缺。论述缺乏必要的论述格式,没有提出观点,直接进行论述。或论述不够有条理,论述不具说服力。
4.不合要求。字数不够,阐释的理由口语化太浓。
本次大作文仍然属于思辨性作文。分为书写分5分和60分文章分,书写得分基本上是4分与3分,区分主要是书写是否清晰大气;文章得分高低距离拉开较大。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把材料读懂,把握好主题,并且将疫情期间的见闻或亲身经历结合到习作当中去。但是,因为素材相似度较高,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比较少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题材雷同,缺乏新意。生活素材贫乏,大而空洞,泛泛而谈,缺少真情实感。
2.文体杂糅,表意不清。写作时文体不够明确,很多学生没有文体意识,很多将议论文与记叙文、散文杂糅在一起,四不像,显得不够清晰。
3.主旨不清,情感失真。缺乏结合自己的事例去描述或议论,因此显得文章不够生动,不能打动人心。
我谈网课的利与弊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九年级一考生
疫情期间,居家网课,有利有弊,褒贬不一。 就利而言,网课穿越了时空,打破了传统教学面对面才能授课的禁锢。面对上课不懂的问题,可以看回放;如遇突发情况不能按时上课,可以看回放;课堂笔记来不及做可以看回放。网课有线下教学难以匹敌的优势,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融入教学,没有了上课看不清黑板的问题,所有人一视同仁。
就弊而言,网课存在卡顿问题,老师与学生页面不同步。老师有时自己也不知情,上课效率大打折扣。网课无法面对面交流,老师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师生没有了交流,很容易出现“断节”。对于自律性差的同学,网课也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网课利大于弊,能在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
点评:
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论证能够从自身经历出发,有理有据。(陈春花)
盈寸微光
◎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九年级一考生
我有一寸微光,足以照亮原野。
——题记
那年夏天,我随父母回到老家,坐着小车一路来到那个小村庄。
这是个偏远的村子,没有路灯,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一张张饱经风霜但热情洋溢的脸,带着欢喜,迎接我们。
初来乍到,这里的落后让我不适应。我问父亲:“我们什么时候回去?”父亲笑笑,并不责备我的急切,只是说:“过几天,你会喜欢这里的。”我翘着嘴唇,老大不高兴,走出那破旧的大门,打算去院中玩。抬头瞥见门上挂着一盏灯,破旧的外壳有些黑了,看起来或许与这老房子一般年岁了吧。我回到屋里问父亲:“门口那灯是做什么的呀?它还能亮吗?”奶奶在一旁说:“那灯光当然能亮,它照亮整个村子嘞!”我心里暗自发笑,这么一盏破灯还想照亮整个村子,太可笑了吧。
到了晚上,父親带我爬上村边的小山坡,我气喘吁吁地站定,父亲却几步跨到坡边向下张望着,回头对我招手:“快来看!”我慢悠悠地移步向下看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我说不出话来。眼前是一片灯光,星星点点缀满大地,绵延数里,似乎与天边的星河相连。这是地上的银河,在夜幕中闪着微光。我忽然明白了这灯光不就是我白天嘲笑过的破灯吗?它小而脏的外壳下竟有如此明艳的色彩。父亲开口了:“你要明白这不是一盏灯,而是千万盏灯,正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愿意燃起盏灯,整个村子才会被照亮。”
我点头,想起了一个实验,有人将一群蚂蚁放入水中,用棍子将他们按下去可是不能成功。那些蚂蚁爬下去托举着上方的伙伴,他们不停地聚集成一个整体。这是蚂蚁的生存之道,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没有哪只萤火虫可以照亮整个天空,就像我只是一寸微光,但我知道一片萤火虫的壮观,更知道千万寸微光的力量。我将一寸之光,置于天空,成为照亮原野的一点。
油菜花田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分部九年级一考生
在我心中,有一片油菜花田,漫山遍野,如星火燎原,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仲春,空气中的寒意也早已消失不见。太阳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射下来,透着一丝暖意。在这百无聊赖的五一假日里,我只能待在家中观看窗外的风景,实在是一种寂寞。
站在窗台边,我忍不住问父亲:“附近有没有什么我没去过而又景色秀丽的地方?”父亲想了想,回应我:“不如去看油菜花田吧。”油菜花?我心中疑惑,油菜花谁没见过,后院的土地里就有不少,干吗非要特意赶到某个地方去看。
坐在车上,我依旧不解地想着那个问题,几枝油菜花有什么好看的。我一直以为黄焦焦的油菜花没什么看头,比不上漫山遍野的绿树,也无法和一般鲜红或湛蓝的其他花朵相比。
突然,父亲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快到了,注意仔细看。”我抬起了头,向车外望去。远远望去,似乎有一片黄色的海洋在闪烁。车越开越近,那油菜花田带来的震撼也越发强烈了。我们下车漫步在花海之间,齐腰高的花朵把我的双腿湮没。一阵风吹来,油菜花们一会儿向前倾一会儿又向后倒去,阳光照在花朵上,如同湖面一般明灭可见。又是一阵风,油菜花们似乎是笑得人仰马翻了,好像是在嘲笑我对它们的无知。的确如此,一枝或几枝油菜花确实让人觉得无精打采,但当你在油菜花田中畅游时,整片花田带来的是勃勃的生机。
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那绵延不绝的油菜花田。它们让我懂得一个人或仅仅几个人的力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千万人的力量糅合在一起,绝对可以震惊世界。
作文(68分)
18.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迟了今年的开学时间,将每个学生分成了疫情期间与后疫情期间两个阶段。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时间节点,谈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学网课的利与弊;也可以谈谈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250-300字。(8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一只蝗虫并不会造成太大的破坏,但一场蝗灾会摧毁整片土地。
一只蜜蜂采不到多少蜜,但一箱蜜蜂采到的蜜能装满很多罐子。
一只牛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成千上万只牛羚迁徙却是非洲最壮观的景象之一。
一次行动并不能让你接近你的目标,也不会特别引人注目。孤立地来看,这似乎不值得付出努力。但是,如果把一个行动和几十个、几千个持续不断的行动相加,你就可能改变世界。
——《蝗虫之灾》[澳]达伦·波克 ◎陈荣生 译
读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自选,诗歌不得少于16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出現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命题导写】
这是一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是取消考纲第一年的越城区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适应性测试作文题。《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和考试两个方面突出了情境的重要性。情境与核心素养概念相伴而生,反映核心素养的“情境”“任务”“活动”等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如何在考查中将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有效结合并落到实处?情境成为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评价的载体。考试上,强调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并建议情境分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下面我们以上面的一组作文题来试作阐述——
一、关注个人体验情境——指向学生个体独自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
个人体验情境主要指向个体。18题中的 A 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个层面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居家网课,交流主题是我谈网课的利与弊,命题的意图是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下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辩论”。命题要求考生用第一人称,能结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开展的网课实践活动阐述正反方的观点,即网课的利与网课的弊,最后能对自己的思辨,对“网课的利与弊”进行辩证总结。
二、重视社会生活情境——强调在具体生活场域中开展的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情境与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的能力。18题中的B选项,从时间、地点、主题三个层面设置了真实的情境。明确了时间节点是后疫情期间,学习状态为返校复学,交流主题是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命题视野指向校内外具体的社会生活,强调语言交际活动的对象、目的和表达方式等。命题形式勾连统编教材九上第五单元口语交际“讨论”。讨论的原则要求紧扣议题展开,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考生可以先列提纲,进而提取重点归纳总结。
三、创设学科认知情境——指向学生探究的语文学科本体相关的问题
创设学科认知情境,通过探究相关问题,在此过程中发展语文学科认知能力。学习探究情境源于真实的研究过程或实际的探索过程,涵盖了学习探索与学科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第19题,要求考生阅读《蝗虫之灾》相关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这是一个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由点到面分别设置了四组情境,考生可以于情境设置中提取关键点,可以尝试这样切入:数量词的比较对接,如“一只”与“一场”及“一箱”与“上万只”的关系,“一次”与“几十个”“几千个”的关系;进而提取关键词:“个体与集体”“孤立与合作”“付出与改变”“奋斗与目标”等,进而引出“小我与大我”“共建命运共同体”等立意。立意不断挖多挖深挖透,境界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考场失误】
本次语言运用是一组文字表达的论述题,就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二选一,分别是谈自己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的利与弊,以及后疫情期间返校复学后线上线下学习如何有效衔接。从学生的回答来看,都有话可说,有文字可以表达,或多或少都可以得分,但学生表述的层次不清楚,有的学生观点含糊,表述不完整。另外,不少学生书写也不端正,因此学生的得分相差距离大。主要问题如下:
1.观点不明。少数同学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只是肤浅地表达观点但没有论证。
2.改变话题。对于网课利与弊的论述,变成论述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存在自己改话题的情况。也有部分同学审题错误,将“我谈网课的利与弊”理解成“上网课是有利还是有弊的”。
3.要素欠缺。论述缺乏必要的论述格式,没有提出观点,直接进行论述。或论述不够有条理,论述不具说服力。
4.不合要求。字数不够,阐释的理由口语化太浓。
本次大作文仍然属于思辨性作文。分为书写分5分和60分文章分,书写得分基本上是4分与3分,区分主要是书写是否清晰大气;文章得分高低距离拉开较大。绝大部分同学都能把材料读懂,把握好主题,并且将疫情期间的见闻或亲身经历结合到习作当中去。但是,因为素材相似度较高,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也比较少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题材雷同,缺乏新意。生活素材贫乏,大而空洞,泛泛而谈,缺少真情实感。
2.文体杂糅,表意不清。写作时文体不够明确,很多学生没有文体意识,很多将议论文与记叙文、散文杂糅在一起,四不像,显得不够清晰。
3.主旨不清,情感失真。缺乏结合自己的事例去描述或议论,因此显得文章不够生动,不能打动人心。
我谈网课的利与弊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中学九年级一考生
疫情期间,居家网课,有利有弊,褒贬不一。 就利而言,网课穿越了时空,打破了传统教学面对面才能授课的禁锢。面对上课不懂的问题,可以看回放;如遇突发情况不能按时上课,可以看回放;课堂笔记来不及做可以看回放。网课有线下教学难以匹敌的优势,互联网的方便快捷融入教学,没有了上课看不清黑板的问题,所有人一视同仁。
就弊而言,网课存在卡顿问题,老师与学生页面不同步。老师有时自己也不知情,上课效率大打折扣。网课无法面对面交流,老师无法得到及时反馈。师生没有了交流,很容易出现“断节”。对于自律性差的同学,网课也很难起到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网课利大于弊,能在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
点评:
观点鲜明,层次清楚,论证能够从自身经历出发,有理有据。(陈春花)
盈寸微光
◎浙江省绍兴市昌安实验学校九年级一考生
我有一寸微光,足以照亮原野。
——题记
那年夏天,我随父母回到老家,坐着小车一路来到那个小村庄。
这是个偏远的村子,没有路灯,没有宽阔的马路,只有一张张饱经风霜但热情洋溢的脸,带着欢喜,迎接我们。
初来乍到,这里的落后让我不适应。我问父亲:“我们什么时候回去?”父亲笑笑,并不责备我的急切,只是说:“过几天,你会喜欢这里的。”我翘着嘴唇,老大不高兴,走出那破旧的大门,打算去院中玩。抬头瞥见门上挂着一盏灯,破旧的外壳有些黑了,看起来或许与这老房子一般年岁了吧。我回到屋里问父亲:“门口那灯是做什么的呀?它还能亮吗?”奶奶在一旁说:“那灯光当然能亮,它照亮整个村子嘞!”我心里暗自发笑,这么一盏破灯还想照亮整个村子,太可笑了吧。
到了晚上,父親带我爬上村边的小山坡,我气喘吁吁地站定,父亲却几步跨到坡边向下张望着,回头对我招手:“快来看!”我慢悠悠地移步向下看看,一下子瞪大了眼睛,“这……”我说不出话来。眼前是一片灯光,星星点点缀满大地,绵延数里,似乎与天边的星河相连。这是地上的银河,在夜幕中闪着微光。我忽然明白了这灯光不就是我白天嘲笑过的破灯吗?它小而脏的外壳下竟有如此明艳的色彩。父亲开口了:“你要明白这不是一盏灯,而是千万盏灯,正是因为家家户户都愿意燃起盏灯,整个村子才会被照亮。”
我点头,想起了一个实验,有人将一群蚂蚁放入水中,用棍子将他们按下去可是不能成功。那些蚂蚁爬下去托举着上方的伙伴,他们不停地聚集成一个整体。这是蚂蚁的生存之道,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没有哪只萤火虫可以照亮整个天空,就像我只是一寸微光,但我知道一片萤火虫的壮观,更知道千万寸微光的力量。我将一寸之光,置于天空,成为照亮原野的一点。
油菜花田
◎浙江省绍兴市元培中学分部九年级一考生
在我心中,有一片油菜花田,漫山遍野,如星火燎原,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仲春,空气中的寒意也早已消失不见。太阳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射下来,透着一丝暖意。在这百无聊赖的五一假日里,我只能待在家中观看窗外的风景,实在是一种寂寞。
站在窗台边,我忍不住问父亲:“附近有没有什么我没去过而又景色秀丽的地方?”父亲想了想,回应我:“不如去看油菜花田吧。”油菜花?我心中疑惑,油菜花谁没见过,后院的土地里就有不少,干吗非要特意赶到某个地方去看。
坐在车上,我依旧不解地想着那个问题,几枝油菜花有什么好看的。我一直以为黄焦焦的油菜花没什么看头,比不上漫山遍野的绿树,也无法和一般鲜红或湛蓝的其他花朵相比。
突然,父亲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快到了,注意仔细看。”我抬起了头,向车外望去。远远望去,似乎有一片黄色的海洋在闪烁。车越开越近,那油菜花田带来的震撼也越发强烈了。我们下车漫步在花海之间,齐腰高的花朵把我的双腿湮没。一阵风吹来,油菜花们一会儿向前倾一会儿又向后倒去,阳光照在花朵上,如同湖面一般明灭可见。又是一阵风,油菜花们似乎是笑得人仰马翻了,好像是在嘲笑我对它们的无知。的确如此,一枝或几枝油菜花确实让人觉得无精打采,但当你在油菜花田中畅游时,整片花田带来的是勃勃的生机。
直到现在,我也无法忘记那绵延不绝的油菜花田。它们让我懂得一个人或仅仅几个人的力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千万人的力量糅合在一起,绝对可以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