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条捷径解读李清照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清照是宋代词坛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婉约词家最杰出的代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这两首词作为她的代表作,呈现了南渡前后词人生活心境的巨大差异,虽然两者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但也可看出一些规律性的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或可成为我们解读李清照词作的一条捷径。
  相同的悲愁情怀
  李清照前期词作所写之愁,是生离之愁、暂时之愁、个人之愁,而后期所写的则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处之愁。不同的时期,词人诠释“愁”的内涵各异,塑造的形象也有别,但这都是词人情感、生活历程的真实记录, 也是时代变迁的有力佐证。悲愁情绪的大胆表现,让读者产生了长久的共鸣,这也成为她的词作独树一帜、为人传唱千年的一个重要原因。
  《醉花阴》是李清照前期的代表作,是一首惆怅幽怨的思夫绝唱。《醉花阴》以愁开篇,一句“薄雾浓云愁永昼”,道出了词人李清照在重阳佳节对丈夫赵明诚的相思之愁,接下来更以愁情贯穿于重阳佳节的景和事的铺叙,极尽缱绻;《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是她家破夫亡受尽折磨颠沛流离生活的缩影,是一首沉重哀伤的忧患之愁的生死恋歌。同样是写愁,《声声慢》以愁作结,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让人倍感愁惨凄苦,伤心欲绝,韵味无穷!
  相同的意象
  在李清照的词作中,有很多意象反复出现,如“酒”“花”“雨”“黄昏”等。这一现象在这两首词中也得到了体现:
  如“酒”。重阳佳节民间有赏菊饮酒的习俗,《醉花阴》中“东篱把酒黄昏后”却并没让人读到一种节日品酒的雅致,只让人读到了词人排遣离愁,聊以驱除难忍的孤独;而《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中的“酒”,更是让人读来黯然神伤,言“酒淡”,果真是酒力了得吗,恐怕是借酒消愁愁更愁吧?可见词人晚年凄凉惨淡。酒是她愁苦的代言,是她体味人生、抒发情感的凭借,酒与她词作中的愁情汇通,产生一种令人回味悠长的独特风格。
  又如“黄花”。《醉花阴》中,一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历来为人称颂。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芙蓉如面柳如眉”,而李清照却以秋风中的瑟瑟黄菊自比,一方面显示自己的人格与处境,另一方面写出了相思守望中她的憔悴和消瘦;《声声慢》中,一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黄花的盛衰触发了词人对自己沧桑命运的无限感慨。借助这些典型意象把握词作情感,可以更深入地体会李清照孤愁又丰富的精神世界。
  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前后期的作品有诸多相异之处。但只要把握了她的创作倾向,不难发现,她一生一直在寻觅自身的价值、幸福的爱情和国家的前途。虽然造化弄人,无数磨难都折射在她黄花般瘦弱的身躯上,然而,她以心抗衡,以笔换天,以才情奠定了词坛上无可替代的地位。
其他文献
研究已证明微小浓度的内毒素即可对根尖周组织产生明显的损害并导致根尖周的骨破坏[1]。对感染根管中的内毒素的有效降解和清除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不同
撒谎的人通常让人厌烦,我就有一个爱撒谎的奶奶,但她的谎言让我感到温暖。  记忆中她第一次撒谎是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次妈妈买了几只螃蟹回家。蒸熟的螃蟹通红通红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我尝了尝,蟹肉很是美味。吃了它,我感觉就像游进了大海一样,再加上点酱油和蒜泥更是别有风味。奶奶见状,把她的那一份也给了我,还笑着说:“我不爱吃,你吃吧。”我想:“那么好吃的螃蟹,奶奶为什么不爱吃呢?真奇怪。”我高兴地吃着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