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95
病毒性脑炎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以“发热、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伴有血小板减少,临床并不常见。现对病毒性脑炎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51岁,以“发热1周”为主诉,2005年8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流涕,发热,体温达39℃,无咳嗽,咳痰,无出血倾向,当地医院给予静滴青霉素,体温持续不降,在外院查白细胞示2.5×10.9/L,我院查白细胞示1.83×10.9/L,中性占28.4%,淋巴占50.3%,单核16.4%,血小板示47×10.9/L,门诊以血液病“白细胞减少症?”为诊断收入血液科。既往健康。体格检查,T 38.5℃,P 9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心肺(-),神经系统(-)。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抗感染、对症、补液治疗。入院后第2天给予行骨穿检查,骨髓像见浆细胞增多,有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当晚患者突然反复出现四肢抽搐4次,双眼向左上斜视,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强直,给安定10mg,肌肉注射,抽搐10分钟后停止,体温38.5℃。入院后第3天查血常规白细胞示1.8×10.9/L,中性粒占14.4%,淋巴占61.9%。患者出现昏迷,反复出现抽搐,查体体温39℃,浅昏迷状态,双瞳孔对光反射及压眶反射迟钝,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阳性。头部CT扫描示未见异常。腰穿测颅压为130mmH2O,脑脊液外观呈无色透明,细胞数22×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及真菌生长,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脑电图示高度不正常,广泛重度异常,节律以慢波为主,全导可见弥漫分布、大量中幅、不规则θ波0~3Hz(前头部略多),可见少量快波,为低幅β波(18~30Hz)和一些δ波(4~6Hz)。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经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阿昔洛韦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未再抽搐。入院后第5天意识清醒,外周血白细胞7.43×10.9/L,血小板141×10.9/L,白细胞中性占69.4%,淋巴占13.3%,单核占1.7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入院后第12天患者可缓慢行走。第13天脑脊液白细胞数3×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第17天恢复正常出院。
讨 论
病毒性脑炎是可由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变脑组织可出现水肿、坏死、软化等改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额叶损害可引起情感障碍、智能损害、人格改变等;颞叶损害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等;边缘系统受损表现为情绪不稳、智能障碍等;弥漫性脑损害时,更易引起精神病样症状。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本病发热为主诉,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示1.83×10.9/L,血小板示47×10.9/L,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随后出现四肢抽搐,诊断继发性癫痫,未明确癫痫发作原因,延误治疗。分析本病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具有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1周前患者流涕,高热,体温39℃,抗生素治疗无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血常规进行性白细胞减少,淋巴占百分比升高,骨髓象见浆细胞增多,见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为病毒感染血像及骨髓像改变。患者出现四肢抽搐,为癫痫发作,是病毒性脑炎常见症状之一。
笔者体会,病毒性脑炎有多种类型,可以各科形式首发,所以临床医生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及时作脑脊液、脑电图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这样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复杂的病例都要正确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切忌片面主观臆断,不能过于信赖某一检查结果。既要看到疾病诊断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疾病诊断的特殊性,尤其注意疾病是动态过程,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的临床表现要仔细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误诊。
病毒性脑炎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以“发热、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为首发症状,伴有血小板减少,临床并不常见。现对病毒性脑炎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1例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
患者,男,51岁,以“发热1周”为主诉,2005年8月16日入院,1周前患者流涕,发热,体温达39℃,无咳嗽,咳痰,无出血倾向,当地医院给予静滴青霉素,体温持续不降,在外院查白细胞示2.5×10.9/L,我院查白细胞示1.83×10.9/L,中性占28.4%,淋巴占50.3%,单核16.4%,血小板示47×10.9/L,门诊以血液病“白细胞减少症?”为诊断收入血液科。既往健康。体格检查,T 38.5℃,P 90次/分,R 20次/分,BP 90/60mmHg。心肺(-),神经系统(-)。入院诊断为发热待查,感染(?);白细胞减少症(?)。给予抗感染、对症、补液治疗。入院后第2天给予行骨穿检查,骨髓像见浆细胞增多,有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当晚患者突然反复出现四肢抽搐4次,双眼向左上斜视,口吐白沫,口唇发绀,四肢强直,给安定10mg,肌肉注射,抽搐10分钟后停止,体温38.5℃。入院后第3天查血常规白细胞示1.8×10.9/L,中性粒占14.4%,淋巴占61.9%。患者出现昏迷,反复出现抽搐,查体体温39℃,浅昏迷状态,双瞳孔对光反射及压眶反射迟钝,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征阳性,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阳性。头部CT扫描示未见异常。腰穿测颅压为130mmH2O,脑脊液外观呈无色透明,细胞数22×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脑脊液培养无细菌及真菌生长,脑脊液涂片未找到隐球菌及抗酸杆菌;脑电图示高度不正常,广泛重度异常,节律以慢波为主,全导可见弥漫分布、大量中幅、不规则θ波0~3Hz(前头部略多),可见少量快波,为低幅β波(18~30Hz)和一些δ波(4~6Hz)。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经给予甘露醇降颅压,阿昔洛韦抗病毒,补液、对症治疗,未再抽搐。入院后第5天意识清醒,外周血白细胞7.43×10.9/L,血小板141×10.9/L,白细胞中性占69.4%,淋巴占13.3%,单核占1.7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正常。入院后第12天患者可缓慢行走。第13天脑脊液白细胞数3×10.6/L,蛋白、糖、氯均正常。第17天恢复正常出院。
讨 论
病毒性脑炎是可由单纯疱疹病毒、肠道病毒、腺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变脑组织可出现水肿、坏死、软化等改变,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如额叶损害可引起情感障碍、智能损害、人格改变等;颞叶损害可引起精神症状、癫痫等;边缘系统受损表现为情绪不稳、智能障碍等;弥漫性脑损害时,更易引起精神病样症状。临床多以发热、头痛、抽搐、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或惟一症状,本病发热为主诉,入院后血常规白细胞示1.83×10.9/L,血小板示47×10.9/L,误诊为白细胞减少症,随后出现四肢抽搐,诊断继发性癫痫,未明确癫痫发作原因,延误治疗。分析本病例,患者入院时已经具有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1周前患者流涕,高热,体温39℃,抗生素治疗无效,提示病毒感染可能。血常规进行性白细胞减少,淋巴占百分比升高,骨髓象见浆细胞增多,见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为病毒感染血像及骨髓像改变。患者出现四肢抽搐,为癫痫发作,是病毒性脑炎常见症状之一。
笔者体会,病毒性脑炎有多种类型,可以各科形式首发,所以临床医生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及时作脑脊液、脑电图及颅脑影像学检查,这样才能作出正确诊断,以利于早期治疗。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复杂的病例都要正确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切忌片面主观臆断,不能过于信赖某一检查结果。既要看到疾病诊断的普遍性,又要看到疾病诊断的特殊性,尤其注意疾病是动态过程,临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出现的临床表现要仔细分析,尽量避免出现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