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纲领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GDGJ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闭幕的“两会”上,代表委员议论问题的热点多、焦点多,其中对“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审议颇受关注。经过代表委员的充分讨论和提出修改意见,这份我国未来五年发展蓝图最后以2815票赞成,获得97%与会代表的通过,成为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成果。今后五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纲要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集中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它的制定和实施必将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也是全国人民共同实践的行动纲领。
  盘点“十五”计划的完成情况,仍有耕地保有量,污染物排放,研发投入比、高中入学率四项指标未能完成。因此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22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中,首次把全国总人口控制,单位GDP能耗降低,耕地保有量,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等8项涉及人口、资源环境和公共服务的指标(见15页图表),定为约束性指标,使其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规划指标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承诺,其任务和指标具有约束性,政府要确保实现,如不完成就要承担法律责任。对于如何保障按规划实施,国务院对各省市进行定期考核,对达不到相关要求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这些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对改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解决环境、资源、社会问题决心与魄力。
  当代表们手中拿着这份90页、4万多字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深感这份文件的重量。它不仅关系到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大计,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项目标,涉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低收入者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饮食和用药安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免等多项措施,都是与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细细阅读就会感到,“十一五”纲要并非一个空洞抽象的计划,而是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让广大群众都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站在“十一五”新的起点上,我们要扎扎实实推进各项工作,认认真真解决深层次问题,为今后五年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局之年取得新的跨跃。
其他文献
“中央一号文件”几乎成为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特定称呼。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至今共有八个一号文件出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其根源是现代化进程。在以农业为主导的传统社会,农业是主要产业,农村是主要区域,农民是主体成员,因此无所谓“三农问题”。现代化社会是以工业化为产业基础,以城市为区域基础,以城市市民为社会主体的,这是产生“三农问题”的客观经济社会基础。“三农问题”产生的主
目前,乡村社会已经很难通过对道德、宗法和财富的认同来产生稳定的政治权威结构,而政府的任命也已经很难与乡村居民的认同保持一致因此,为了产生较为稳定的乡村社会权威结构,并使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捷测定竹叶兰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普通消解法对中草药竹叶兰进行消解,并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测定Ca、Cu、Fe、Pd
基于南京市的农户问卷调查,采用B inary Logistic模型,剖析了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出打工人数、专业化程度、认知程度、发展判断等变量与农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