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的手语翻译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急需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进行研究。本研究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方法、重点难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关键词: 手语 汉语 对比翻译
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对手语翻译员的需求随之增加,手语翻译员缺乏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将手语翻译纳入研究的视野。
一、手语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聋人的母语,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手语有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手语翻译则是沟通手语—视觉语言和口语—听觉语言的桥梁。由于手语没有书面语言,因此本研究中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仅限于手语与汉语口语的对比翻译研究。
目前,我国大陆的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以“手语翻译”为题名搜索到24篇论文。其中,探讨手语翻译理论研究的论文有4篇[1];探讨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论文有6篇[2];探讨手语翻译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素养的论文有6篇;电视手语翻译的作用及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篇;关于手语翻译专业建设研究的论文有5篇。
专著方面,《手语翻译概论》(张宁生)内容涉及手语翻译的历史和职业化、中国手语的发展、手语与汉语的互译、聋人文化、教育场所的手语翻译、手语翻译员守则等,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系统的阐述手语翻译的论著[3];《中国手语研究》(赵锡安)、《手语概要与翻译实践》(吴立平)、《中国手语》(朴永馨)也有部分章节涉及手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综观手语翻译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大陆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较少,从国外借鉴手语翻译的经验及手语翻译的职业化是热门的研究话题。从翻译的语言媒介来说,翻译的本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4]。”手语翻译的核心即有声语言和视觉语言这两种不同载体的语言间的语码的等值转换,而这种转换的实践研究并没有出现,手语和汉语的对比翻译研究还是空白;针对于手语翻译的手语本体系统研究也还未曾出现。而这些是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不可逾越的基础问题。
二、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涉及范围广内容博,我们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从语法对比翻译入手。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每个使用该语法的人必须遵守的。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首先从语言的规则对比入手,针对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则对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展开对比研究。
聋教育界和手语界公认的是:手语相对于汉语表达最突出的差异是“倒置”、“省略”及“非手控标志的语法功能”。我们从这三点入手,探讨手语和汉语的翻译对策,特别是针对手语的表达顺序、空间多维性的特征、非手控标志的语法功能和作用的译入与译出进行专门的研究。
(1)语序的对比翻译。手语是一种视觉为导向的语言,导致其语言顺序与以听觉为导向的有声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他摘花”,手语的顺序为“他/花/摘”最后一个手势是“摘”的动作。如果按照有声语言的顺序打出,“他/摘/花”最后一个手势是“花”,聋人会以为花没被摘掉,诸如此类。我们要系统地分析手语表达中的语序,针对特定语境中的所谓的“倒置”,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予以归纳和总结。
(2)手语同时、空间、多维度表达特征的对比翻译研究。手语与有声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序列性和同时性并存,即时空并存,这也是手语空间——视觉符号系统有别于口语时间——听觉系统的重要标志。从结构角度说,口语是直线序列的语音片段的组合而手势是在空间纬度同时发生的各语言成分的组合,面部表情和手、身体的动作、姿势同时参与表达。若只截取其中一点、两点,则势必会造成相对于汉语言句子系统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的省略。在手语中聋人用眼光的移动和手形移动的方向来表达,就可以省略做宾语的代词;用空间定位来表示施事和受事关系就可以省略虚词,等等。诸如此类的“省略”的译入和译出的策略均要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3)非手控标志(即表情和体态如张嘴、抬头、皱眉、停顿等)的对比翻译研究。手语是怎样运用这些非手控标志完成各种时态、语气、语调及细节的表达的?非手控标志,并不仅仅是健听人在交际中使用的语气语调等情感因素,它们还具有语言使用系统的功能作用。它们有时相当于口语的语调、声高,有时则是被语法化了的固有的体系。一名手语汉语翻译员,要能在空间——视觉符号系统和时间——听觉符号系统间出入自由,游刃有余。在手语翻译时头脑中要有一幅幅表情达意的动态的画面,并通过手语将这些画面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非手控标志之张嘴、抬头、皱眉、口动、眼睛的注视、身体的转动等在翻译中特别是手语译入译出时的合理顺畅地使用,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有效的重大作用。对手语这种特殊性表达的翻译同样要做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研究。
2.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
翻译是十分复杂的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不同语言层次上的信息转换,是一种艺术实践和创造活动,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流过程[5]。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是基于聋人和听人的沟通交流的无障碍目的的翻译实践研究。
研究的依据有二:其一是对比语言学,即“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6]。在研究中将手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找出源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对等的目的语,并找出在不同情况下处理源语言中某个语言项目的不同方法,供我们在翻译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其二是视觉语言学,这个学说最早由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提出的。他基于语言学的研究仅以口语为对象,过分偏重听觉忽视视觉的事实而提出的,视觉语言学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去处理来自口语、手语和表意或图画文字的材料,研究、分析上述不同的信息传递系统材料的视觉和空间的因素[7]。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中,我们将手语纳入视觉语言的范畴,承认视觉符号和声音都是语言的载体,注重探究手语视觉符号元素如手的形状、位置、移动,脸部和头部的位置运动等承载的意义及恰当的汉语手语翻译形式,关注手势和肢体、表情等视觉元素组合建构的语境和语言学意义、概念类比和修辞。 基于此,汉语手语对比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对比语言学和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手语汉语对比翻译实践研究,帮助学习者处理和预测各种翻译问题,深化对翻译技巧的认识,提高手语汉语互译的翻译技能。
3.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意义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手语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是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的信息转化,是有别于有声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独特的翻译。通过手语汉语的对比,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可以拓展和丰富翻译学理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比翻译研究可以为翻译技能、质量评估、资格认证和市场规范等实践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加速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进程。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的研究可以促进大众对聋人语言、聋人文化、聋人群体的了解和关注,更大范围内实现聋人听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更深层次地帮助聋人这个弱势群体,从而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总之建立在手语与汉语对比研究基础上的翻译研究意义重大,有待特殊教育界、语言学界、翻译界等共同努力。
4.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手语翻译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的研究进展、主要成果、不足,明确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调查法:由于聋人手语没有书面语言的记载,因此借鉴国内外手语研究专家采取的摄录的方式对聋人手语者和为聋人所接受的手语翻译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符号对其进行标注,进而初步建立手语翻译研究数据库,对手语和汉语对比翻译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比研究方法:这是对比语言研究中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对比两种语言在什么情况下表达的意义和功能是相同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同的;以及一种语言表达的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在另一种语言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达,等等。
经验总结法:对手语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为手语翻译员的培养提供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之训练和指导,并为聋人汉语言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5.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重点即手语和汉语的对比翻译,此项工作在中国大陆属于首次系统研究,研究将会对手语翻译员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意义重大。手语汉语翻译研究的难点是手语语料库建设的滞后,这对研究会形成很大的阻力,我们需要一边搜集手语录像资料,一边做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这些将会对研究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延缓研究的进度。
总之,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任重道远,尚需各位同仁不懈的钻研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晓燕.手语翻译研究——模式、内容及问题.中国特殊教育,2009.2.
[2]王继红.澳大利亚手语传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11.9.
[3]张宁生.手语翻译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
[4]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3.
[5]刘敬国.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9.
[7]游顺钊,徐志民译.视觉语言学游顺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语言学视域的聋人自然手语的语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2SJB740021。
关键词: 手语 汉语 对比翻译
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飞速发展,对手语翻译员的需求随之增加,手语翻译员缺乏问题日益突出。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将手语翻译纳入研究的视野。
一、手语翻译研究现状述评
手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聋人的母语,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手语有相对独立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手语翻译则是沟通手语—视觉语言和口语—听觉语言的桥梁。由于手语没有书面语言,因此本研究中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仅限于手语与汉语口语的对比翻译研究。
目前,我国大陆的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以“手语翻译”为题名搜索到24篇论文。其中,探讨手语翻译理论研究的论文有4篇[1];探讨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论文有6篇[2];探讨手语翻译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及素养的论文有6篇;电视手语翻译的作用及问题研究的论文有3篇;关于手语翻译专业建设研究的论文有5篇。
专著方面,《手语翻译概论》(张宁生)内容涉及手语翻译的历史和职业化、中国手语的发展、手语与汉语的互译、聋人文化、教育场所的手语翻译、手语翻译员守则等,是中国大陆第一本比较系统的阐述手语翻译的论著[3];《中国手语研究》(赵锡安)、《手语概要与翻译实践》(吴立平)、《中国手语》(朴永馨)也有部分章节涉及手语翻译的基本要求。
综观手语翻译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中国大陆手语翻译研究处于初始阶段。相关学术论文和专著较少,从国外借鉴手语翻译的经验及手语翻译的职业化是热门的研究话题。从翻译的语言媒介来说,翻译的本质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4]。”手语翻译的核心即有声语言和视觉语言这两种不同载体的语言间的语码的等值转换,而这种转换的实践研究并没有出现,手语和汉语的对比翻译研究还是空白;针对于手语翻译的手语本体系统研究也还未曾出现。而这些是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不可逾越的基础问题。
二、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涉及范围广内容博,我们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从语法对比翻译入手。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每个使用该语法的人必须遵守的。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首先从语言的规则对比入手,针对两种语言的不同规则对手语语法和汉语语法展开对比研究。
聋教育界和手语界公认的是:手语相对于汉语表达最突出的差异是“倒置”、“省略”及“非手控标志的语法功能”。我们从这三点入手,探讨手语和汉语的翻译对策,特别是针对手语的表达顺序、空间多维性的特征、非手控标志的语法功能和作用的译入与译出进行专门的研究。
(1)语序的对比翻译。手语是一种视觉为导向的语言,导致其语言顺序与以听觉为导向的有声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他摘花”,手语的顺序为“他/花/摘”最后一个手势是“摘”的动作。如果按照有声语言的顺序打出,“他/摘/花”最后一个手势是“花”,聋人会以为花没被摘掉,诸如此类。我们要系统地分析手语表达中的语序,针对特定语境中的所谓的“倒置”,对手语汉语对比翻译予以归纳和总结。
(2)手语同时、空间、多维度表达特征的对比翻译研究。手语与有声语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序列性和同时性并存,即时空并存,这也是手语空间——视觉符号系统有别于口语时间——听觉系统的重要标志。从结构角度说,口语是直线序列的语音片段的组合而手势是在空间纬度同时发生的各语言成分的组合,面部表情和手、身体的动作、姿势同时参与表达。若只截取其中一点、两点,则势必会造成相对于汉语言句子系统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的省略。在手语中聋人用眼光的移动和手形移动的方向来表达,就可以省略做宾语的代词;用空间定位来表示施事和受事关系就可以省略虚词,等等。诸如此类的“省略”的译入和译出的策略均要做全面系统的研究。
(3)非手控标志(即表情和体态如张嘴、抬头、皱眉、停顿等)的对比翻译研究。手语是怎样运用这些非手控标志完成各种时态、语气、语调及细节的表达的?非手控标志,并不仅仅是健听人在交际中使用的语气语调等情感因素,它们还具有语言使用系统的功能作用。它们有时相当于口语的语调、声高,有时则是被语法化了的固有的体系。一名手语汉语翻译员,要能在空间——视觉符号系统和时间——听觉符号系统间出入自由,游刃有余。在手语翻译时头脑中要有一幅幅表情达意的动态的画面,并通过手语将这些画面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非手控标志之张嘴、抬头、皱眉、口动、眼睛的注视、身体的转动等在翻译中特别是手语译入译出时的合理顺畅地使用,会对翻译产生积极有效的重大作用。对手语这种特殊性表达的翻译同样要做深入细致全面系统的研究。
2.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基本思路
翻译是十分复杂的活动,其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不同语言层次上的信息转换,是一种艺术实践和创造活动,是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流过程[5]。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是基于聋人和听人的沟通交流的无障碍目的的翻译实践研究。
研究的依据有二:其一是对比语言学,即“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6]。在研究中将手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找出源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对等的目的语,并找出在不同情况下处理源语言中某个语言项目的不同方法,供我们在翻译中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其二是视觉语言学,这个学说最早由法籍华人语言学家游顺钊提出的。他基于语言学的研究仅以口语为对象,过分偏重听觉忽视视觉的事实而提出的,视觉语言学用一个新的理论框架去处理来自口语、手语和表意或图画文字的材料,研究、分析上述不同的信息传递系统材料的视觉和空间的因素[7]。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中,我们将手语纳入视觉语言的范畴,承认视觉符号和声音都是语言的载体,注重探究手语视觉符号元素如手的形状、位置、移动,脸部和头部的位置运动等承载的意义及恰当的汉语手语翻译形式,关注手势和肢体、表情等视觉元素组合建构的语境和语言学意义、概念类比和修辞。 基于此,汉语手语对比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对比语言学和视觉语言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手语汉语对比翻译实践研究,帮助学习者处理和预测各种翻译问题,深化对翻译技巧的认识,提高手语汉语互译的翻译技能。
3.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意义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手语翻译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翻译,是听觉语言与视觉语言的信息转化,是有别于有声语言之间信息转换的独特的翻译。通过手语汉语的对比,对这种特殊形式的翻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可以拓展和丰富翻译学理论,以及与之相关联的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比翻译研究可以为翻译技能、质量评估、资格认证和市场规范等实践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加速手语翻译职业化的进程。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的研究可以促进大众对聋人语言、聋人文化、聋人群体的了解和关注,更大范围内实现聋人听人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更深层次地帮助聋人这个弱势群体,从而促进社会的公正和谐,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总之建立在手语与汉语对比研究基础上的翻译研究意义重大,有待特殊教育界、语言学界、翻译界等共同努力。
4.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主要方法
文献研究法:对近年来手语翻译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研究,明确已有的研究进展、主要成果、不足,明确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调查法:由于聋人手语没有书面语言的记载,因此借鉴国内外手语研究专家采取的摄录的方式对聋人手语者和为聋人所接受的手语翻译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用语言文字等多种符号对其进行标注,进而初步建立手语翻译研究数据库,对手语和汉语对比翻译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比研究方法:这是对比语言研究中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对比两种语言在什么情况下表达的意义和功能是相同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同的;以及一种语言表达的不同的意义和功能,在另一种语言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达,等等。
经验总结法:对手语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为手语翻译员的培养提供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之训练和指导,并为聋人汉语言的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5.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的重点即手语和汉语的对比翻译,此项工作在中国大陆属于首次系统研究,研究将会对手语翻译员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意义重大。手语汉语翻译研究的难点是手语语料库建设的滞后,这对研究会形成很大的阻力,我们需要一边搜集手语录像资料,一边做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这些将会对研究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延缓研究的进度。
总之,手语汉语对比翻译研究,任重道远,尚需各位同仁不懈的钻研和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晓燕.手语翻译研究——模式、内容及问题.中国特殊教育,2009.2.
[2]王继红.澳大利亚手语传译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11.9.
[3]张宁生.手语翻译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
[4]张培基等.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3.
[5]刘敬国.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3.
[6]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9.
[7]游顺钊,徐志民译.视觉语言学游顺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语言学视域的聋人自然手语的语法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2012SJB74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