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名久居东京的朋友对我说过这么一句话:“在东京,只要你有足够的钱,一句话都不需要说,生活也能过得很滋润。”我不知道她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是由于东京发达,生活需求便利得只需通过网络或者数码产品即可满足?又或是因为东京人较为拘谨,生活上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沟通?多年以后,我独自一人以观光客的身份来到东京,才切身地体会到朋友那句话的含义。
抵達东京的第一站是东京车站,车上的乘客安静地听着手机里的音乐,或是玩游戏机、手机,似乎谁都没有时间干扰大家,手里的数码品成为了彼此间的天然屏障。对于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来说,在东京游玩几乎不会碰上什么难题。汉字路标自然是能看懂的,即使迷路了,素不相识的路人会耐心为你指路。遇到交流障碍,他们会一边点头鞠躬,一边用尽一切办法让你觉得满意。我在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一名英文不太好的服务员为了向我解释一道菜,甚至跑去附近餐馆拉来另一名服务生做翻译。只要你能付钱,这一切根本不算是问题。
然而,我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在去东京之前,我的一个西班牙朋友对我说,她很喜欢东京,城市很现代化,人们也很友善,只是有一点让她疑惑不解——餐馆和商店的服务员们看见她这样一张外国脸孔,开口说的却是日语。在她用英文解释了自己不懂日语后,服务员们仍然对着她滔滔不绝地讲着令她费解的语言。她说,那大概是服务员面对每个客人所必须讲完的一段话,就像是机器人在按部就班地走完一套数字流程,而不管所服务的对象有没有听懂。“那家店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差不多—样的笑容。”她说。
实话说,我说不出东京哪里不好。这座城市外表看起来繁华热闹,却又让人觉得它像是一架制作精美的数码艺术品。城市中的个人只是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在巨大的推力之下不由自主地运作着。观光者只需往机器里投硬币,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货品,而两者之间并不发生服务之外的联系。
在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电影《迷失东京》中,导演镜头之下的东京显得格外热闹而迷人,而电影中却鲜有女主角与东京本地人沟通聊天的画面。在我去过的十个日本城市里,东京是其中最为喧闹、人们却最不愿开口说话的地方。
或许,我那位朋友告诉我的,东京人“不愿打扰对方”的天性,让他们开发了很多“不需要说”的数码产品,最终成功地再也“不想说”了吧。
抵達东京的第一站是东京车站,车上的乘客安静地听着手机里的音乐,或是玩游戏机、手机,似乎谁都没有时间干扰大家,手里的数码品成为了彼此间的天然屏障。对于使用汉字的中国人来说,在东京游玩几乎不会碰上什么难题。汉字路标自然是能看懂的,即使迷路了,素不相识的路人会耐心为你指路。遇到交流障碍,他们会一边点头鞠躬,一边用尽一切办法让你觉得满意。我在一家餐馆吃饭的时候,一名英文不太好的服务员为了向我解释一道菜,甚至跑去附近餐馆拉来另一名服务生做翻译。只要你能付钱,这一切根本不算是问题。
然而,我总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在去东京之前,我的一个西班牙朋友对我说,她很喜欢东京,城市很现代化,人们也很友善,只是有一点让她疑惑不解——餐馆和商店的服务员们看见她这样一张外国脸孔,开口说的却是日语。在她用英文解释了自己不懂日语后,服务员们仍然对着她滔滔不绝地讲着令她费解的语言。她说,那大概是服务员面对每个客人所必须讲完的一段话,就像是机器人在按部就班地走完一套数字流程,而不管所服务的对象有没有听懂。“那家店里,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差不多—样的笑容。”她说。
实话说,我说不出东京哪里不好。这座城市外表看起来繁华热闹,却又让人觉得它像是一架制作精美的数码艺术品。城市中的个人只是机器中的一个小零件,在巨大的推力之下不由自主地运作着。观光者只需往机器里投硬币,就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货品,而两者之间并不发生服务之外的联系。
在索菲亚·科波拉执导的电影《迷失东京》中,导演镜头之下的东京显得格外热闹而迷人,而电影中却鲜有女主角与东京本地人沟通聊天的画面。在我去过的十个日本城市里,东京是其中最为喧闹、人们却最不愿开口说话的地方。
或许,我那位朋友告诉我的,东京人“不愿打扰对方”的天性,让他们开发了很多“不需要说”的数码产品,最终成功地再也“不想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