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技艺之一的民间剪纸,它以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表现形式,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乃至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下面,笔者就主要介绍潮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美学表现,供大家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民间剪纸;题材;结构;形神兼备;美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95-2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起源于汉代,一直发展到今天。其以创作工具便利,制作材料普通,而使剪纸作者随时随地即可剪刻出被人们喜爱的各式花样。潮阳剪纸以其造型严谨、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承载了潮汕地区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体现了粤东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在我国剪纸这座民族艺术花园里独树一帜。
一、题材丰富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传统剪纸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和文化艺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时的表现一方面在于日趋衰落保守,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又不断地变革创新,使民间剪纸得到迅速的发展,民间艺术家艺术感悟极其深远,剪纸题材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人物、动植物、建筑、神话和典故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艺人的眼里都能转化为吉祥图像的题材,如《蝙蝠》。潮阳剪纸和其它地域的剪纸一样历史悠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传承发展的原生态文化, 是一门地域民俗文化的图像符号艺术。
(一) 吉庆寓意的题材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用民间剪纸的谐音法来托物寄情,特别在时年八节,潮汕更有个习俗讨个好“口彩”,应用汉语音不同义,表达吉祥寓言,大量普及,也是民间剪纸中题材最丰富的特点之一。比如“喜上眉梢”把喜字转义为“喜”事,用喜鹊和梅花来表现幸福就要来临或向往美好的事物。再如,把莲花和鲤鱼设计组合在一起来表示“连年有余”,莲谐连,鱼谐余。把现实生动的具体形象与中国汉文字谐音充分结合,造就出新故事内容。潮阳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祠堂寺庙乡巷皆有,祭祖祀神年节不断,在历史上形成了“信鬼而好祠”的传统。祭祀之风在此极为盛行,除了“时年八节”之外,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皆要拜天(玉皇大帝)拜地(土地父母)。此外,因为在潮阳人的眼里神佛皆为保佑人们的神灵,所以平日里他们还经常要敬神供佛。奉佛敬祖和拜神酬鬼成为地方重要的俗信活动。祭祀对象虽多,但祭品都离不开五牲(鸡、鸭、鹅、鱼、猪)、粿品等,而五牲粿品又多用剪纸来装饰,诚挚的人们把祭祀供品当作艺术品加以创造发挥,而剪纸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艺术角色。旧俗年节,三牲果品,常常要剪些花样贴上去;迎春门神、窗花也常用剪纸;婚嫁、寿辰等,剪纸更是不能少。商贾大户人家的一百件嫁妆可以贴上百件剪纸,称为喜花。这些作品蕴含了潮汕人民采用托物寄情赋予吉语的手法,用自然事物中那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和感情共鸣的优美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并由此演变成潮阳地区的一大民俗。
(二)现实生活题材
潮阳民间剪纸的用途,主要在于美化与装饰和祈福,同时担负着教化、礼仪、宣扬美德、歌颂生活的传媒作用。潮阳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题材非常广泛,其艺术特点是:造型灵活、构图对称为主,饱满而不杂乱,结构严谨,刀法精巧细腻而清新秀逸。“阳剪”纹线工艺细致,“阴剪”线条粗壮有力,交替使用线条,精细相铺相助,以“花中套花”的手法,疏密有致、玲珑剔透等艺术特点。潮阳民间剪纸分布于全区各镇(街道),尤其是铜盂、西胪、和平、贵屿等镇最为活跃。
(三) 传说和神话题材
中国历史悠久,民间流行各种传说,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人们不仅相互传播,而且还在剪纸作品中充分利用这种题材。在形式美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一種变化莫测的线条构图,力求画面变化云雾环绕,充满动态、神秘色彩的仙境。如图,剪纸作品《八仙骑水族》,这是全国唯一运用海洋文化融入八仙题材的表达形式的作品,体现出“立象于意、意在象外”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是保留故事原风貌的基础,着重表现作品个人意愿,最大程度发挥作品社会功能,把教育与审美相结合,如《槐阴记》。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这种以美好形象为基础的吉祥符号将客体的实物模拟逐步简化, 吉祥意蕴却不断深化, 最后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套共同认可的符号指向系统, 这些符号指向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标记,达到“吉者福善之事, 祥者嘉庆之征”的大吉祥目的。张道一先生曾经把这种“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内容概括为十个字:“ 福、禄、寿、喜、财、 吉、和、安、养、全”。
二、结构多变
民间剪纸结构严谨,古朴浑厚,富有变化,通常采用图形结构、中轴对称结构、自由结构等,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潮阳剪纸必须符合剪纸“连接”“镂空”的这一特征,构图必须富有装饰性,力求单纯,按照形式美的要求,把那些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和形式美的自然形态物象进行加工,按照画面需求大胆取舍,夸张变形,写神写意重于写形。
(一) 图形结构
图形表现为圆满,团圆之美。现实生活中如月亮、车轮、圆盘等,多是圆形,这种空间位置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是我国十分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民间剪纸采用图形结构占很大的比重。整体造型以圆或锥圆形为主,造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有的是有明显的二方连续为花边边框装饰,中间安排文字,以文字为主,装饰为辅。有的根据圆形外轮廓线进行适当的巧妙布局,纹样虽不像边框那样明显,但笔断意连,整体完整。如“喜”字组成的喜花,文字和纹样有内在呼应,协调统一。它们都是以圆形为基础,体现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其特点是主次分明,多采用适合的造型,疏密独具匠心,线条变化莫测,给人一种饱满的美感。
(二)中轴对称结构 中轴对称结构是一种对称的美,是中国人传统崇尚的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四合院、中山装、古城,也多是左右对称的。剪纸中对称形式设计,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其心情愉快,适合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习惯。民间剪纸以中轴钱或中心点为支撑,依据一定的骨格,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作重复排列成纹样,又称“网状纹样”。相同或相近的纹样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统一对称,庄重大方,具有同行现象效果,又富有节奏韵律,《双鱼结》等都是中轴对称的代表。
(三) 自由结构
自由结构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的造型结构,它灵活、自由、舒展、不拘一格,体现民间剪纸单纯、简洁的风格,自由结构脱离中轴对称、圆形结构等形式规格,适应性强,应用广泛。布局上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是一种活泼自然的美,为民间剪纸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
三、表现形式多样
潮阳剪纸图像符号情感的心象表达特征使得其符号指向的特征别具一格。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观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在一些日常生活内容中,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
(一) 单色剪纸
单一颜色包括大红色、蓝色、黑色等,剪出的剪纸作品包括阴剪、阳剪、阴阳结合。潮阳剪纸以阳剪居多,高超的剪工和其独特的风格极为突出,更显纤线若丝,雅致清新,剔透精妙。它讲究线线相连,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造成整张作品支离破碎,形成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剪纸风格讲究线条表现运用,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归纳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剪出的造型要像秋月那样流畅,尖如麦芒,方的像青砖那样方正,缺的有节奏锯齿,线细的像胡须,可以说线条是潮阳剪纸造型的基础。
(二) 彩色剪纸
随着社会发展,造纸技术不断完善,民间剪纸手工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剪纸的颜色从先单一色发展到有彩色剪纸,品种丰富多彩,包括套色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等。套色剪纸在剪后艺术都用的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就是利用已经完成的作品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呼应、明度变化,画面主色调确定,色块位置等。一般主稿可采用厚些的纸张,以便套色能得心应手,色彩大多以大红、草绿、湖蓝、中黄、高纯度、高明度色为主。潮汕地区除了以红色为主,还有以各种色彩的金箔纸粘贴成彩色剪纸。
四、形神兼备
民间剪纸充满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民间艺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方块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如政治、艺术、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宗教的各种内容,从现已出土的剪纸资料来分,其中体现了“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在剪纸表现技法上,潮阳剪纸在对人物的表达即提炼概括又高超奇绝,在只有指甲大小的面积上,人物表情有的狡猾奸诈,有的威武,有的温柔体贴,全都表现得十分生动传神,淋漓尽致。造型上,不为写实所束缚,运用大胆夸张的写意手法,构图奇特,繁中求简,装饰性极强。人们多以线条构成明快疏朗,细如发丝的剪工,使纤细的线条显得空灵剔透却不乏遒劲奔放。潮汕滨临南海,气候多变,自然灾害较多,人们很流行崇尚神灵,祈求出海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顺安乐,子嗣延绵,富贵吉祥。这也是古人向往自然,怀抱自然,崇尚幸福生活和祈福美好未来的情怀,通過自己的表达形式达到“应物像形”“以物像神”“形神皆音”的造型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是劳动人民所特有的艺术,是劳动者自我欣赏,自我创造的艺术,剪纸的造型中往往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美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汪安康.从剪纸的风格与形式看民间艺术的美学特征[J].美与时代,2005,(03).
[2]汤艳艳.刍议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J].西北美术,2006,(03).
作者简介:
魏惠君,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
关键词:民间剪纸;题材;结构;形神兼备;美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献标识码:2095-4115(2014)04-195-2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以纸为加工对象,以剪刀为工具进行创作的艺术,在民间流传极广,历史也很悠久,起源于汉代,一直发展到今天。其以创作工具便利,制作材料普通,而使剪纸作者随时随地即可剪刻出被人们喜爱的各式花样。潮阳剪纸以其造型严谨、细腻雅致的艺术风格,承载了潮汕地区深厚的民间文化积淀,体现了粤东地区独特的地域风格,在我国剪纸这座民族艺术花园里独树一帜。
一、题材丰富
在中国的明清时期是传统剪纸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的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和文化艺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那时的表现一方面在于日趋衰落保守,另一方面在于社会又不断地变革创新,使民间剪纸得到迅速的发展,民间艺术家艺术感悟极其深远,剪纸题材丰富多彩,几乎包括人物、动植物、建筑、神话和典故等方方面面。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艺人的眼里都能转化为吉祥图像的题材,如《蝙蝠》。潮阳剪纸和其它地域的剪纸一样历史悠久,是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来传承发展的原生态文化, 是一门地域民俗文化的图像符号艺术。
(一) 吉庆寓意的题材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用民间剪纸的谐音法来托物寄情,特别在时年八节,潮汕更有个习俗讨个好“口彩”,应用汉语音不同义,表达吉祥寓言,大量普及,也是民间剪纸中题材最丰富的特点之一。比如“喜上眉梢”把喜字转义为“喜”事,用喜鹊和梅花来表现幸福就要来临或向往美好的事物。再如,把莲花和鲤鱼设计组合在一起来表示“连年有余”,莲谐连,鱼谐余。把现实生动的具体形象与中国汉文字谐音充分结合,造就出新故事内容。潮阳自古以来民风淳朴,祠堂寺庙乡巷皆有,祭祖祀神年节不断,在历史上形成了“信鬼而好祠”的传统。祭祀之风在此极为盛行,除了“时年八节”之外,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皆要拜天(玉皇大帝)拜地(土地父母)。此外,因为在潮阳人的眼里神佛皆为保佑人们的神灵,所以平日里他们还经常要敬神供佛。奉佛敬祖和拜神酬鬼成为地方重要的俗信活动。祭祀对象虽多,但祭品都离不开五牲(鸡、鸭、鹅、鱼、猪)、粿品等,而五牲粿品又多用剪纸来装饰,诚挚的人们把祭祀供品当作艺术品加以创造发挥,而剪纸在其中担当了重要的艺术角色。旧俗年节,三牲果品,常常要剪些花样贴上去;迎春门神、窗花也常用剪纸;婚嫁、寿辰等,剪纸更是不能少。商贾大户人家的一百件嫁妆可以贴上百件剪纸,称为喜花。这些作品蕴含了潮汕人民采用托物寄情赋予吉语的手法,用自然事物中那些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憧憬和感情共鸣的优美形象,引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并由此演变成潮阳地区的一大民俗。
(二)现实生活题材
潮阳民间剪纸的用途,主要在于美化与装饰和祈福,同时担负着教化、礼仪、宣扬美德、歌颂生活的传媒作用。潮阳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题材非常广泛,其艺术特点是:造型灵活、构图对称为主,饱满而不杂乱,结构严谨,刀法精巧细腻而清新秀逸。“阳剪”纹线工艺细致,“阴剪”线条粗壮有力,交替使用线条,精细相铺相助,以“花中套花”的手法,疏密有致、玲珑剔透等艺术特点。潮阳民间剪纸分布于全区各镇(街道),尤其是铜盂、西胪、和平、贵屿等镇最为活跃。
(三) 传说和神话题材
中国历史悠久,民间流行各种传说,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在全国各地广泛流传。人们不仅相互传播,而且还在剪纸作品中充分利用这种题材。在形式美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一種变化莫测的线条构图,力求画面变化云雾环绕,充满动态、神秘色彩的仙境。如图,剪纸作品《八仙骑水族》,这是全国唯一运用海洋文化融入八仙题材的表达形式的作品,体现出“立象于意、意在象外”的创作方法。另一种是保留故事原风貌的基础,着重表现作品个人意愿,最大程度发挥作品社会功能,把教育与审美相结合,如《槐阴记》。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这种以美好形象为基础的吉祥符号将客体的实物模拟逐步简化, 吉祥意蕴却不断深化, 最后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套共同认可的符号指向系统, 这些符号指向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标记,达到“吉者福善之事, 祥者嘉庆之征”的大吉祥目的。张道一先生曾经把这种“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的内容概括为十个字:“ 福、禄、寿、喜、财、 吉、和、安、养、全”。
二、结构多变
民间剪纸结构严谨,古朴浑厚,富有变化,通常采用图形结构、中轴对称结构、自由结构等,这些都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内涵和文化价值。潮阳剪纸必须符合剪纸“连接”“镂空”的这一特征,构图必须富有装饰性,力求单纯,按照形式美的要求,把那些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和形式美的自然形态物象进行加工,按照画面需求大胆取舍,夸张变形,写神写意重于写形。
(一) 图形结构
图形表现为圆满,团圆之美。现实生活中如月亮、车轮、圆盘等,多是圆形,这种空间位置设计是对大自然的有机模仿,是我国十分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思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得到发展和丰富,民间剪纸采用图形结构占很大的比重。整体造型以圆或锥圆形为主,造型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有的是有明显的二方连续为花边边框装饰,中间安排文字,以文字为主,装饰为辅。有的根据圆形外轮廓线进行适当的巧妙布局,纹样虽不像边框那样明显,但笔断意连,整体完整。如“喜”字组成的喜花,文字和纹样有内在呼应,协调统一。它们都是以圆形为基础,体现民众审美情趣的普遍本色,其特点是主次分明,多采用适合的造型,疏密独具匠心,线条变化莫测,给人一种饱满的美感。
(二)中轴对称结构 中轴对称结构是一种对称的美,是中国人传统崇尚的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四合院、中山装、古城,也多是左右对称的。剪纸中对称形式设计,能陶冶人的情操,使其心情愉快,适合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习惯。民间剪纸以中轴钱或中心点为支撑,依据一定的骨格,将单位纹样向上下、左右作重复排列成纹样,又称“网状纹样”。相同或相近的纹样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统一对称,庄重大方,具有同行现象效果,又富有节奏韵律,《双鱼结》等都是中轴对称的代表。
(三) 自由结构
自由结构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重要的造型结构,它灵活、自由、舒展、不拘一格,体现民间剪纸单纯、简洁的风格,自由结构脱离中轴对称、圆形结构等形式规格,适应性强,应用广泛。布局上可大、可小、可多、可少,是一种活泼自然的美,为民间剪纸提供广阔的创造空间。
三、表现形式多样
潮阳剪纸图像符号情感的心象表达特征使得其符号指向的特征别具一格。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观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在一些日常生活内容中,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
(一) 单色剪纸
单一颜色包括大红色、蓝色、黑色等,剪出的剪纸作品包括阴剪、阳剪、阴阳结合。潮阳剪纸以阳剪居多,高超的剪工和其独特的风格极为突出,更显纤线若丝,雅致清新,剔透精妙。它讲究线线相连,如果把一部分的线条剪断了,就会造成整张作品支离破碎,形成千刻不落,万剪不断。剪纸风格讲究线条表现运用,扬州著名剪纸老艺人张永寿归纳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剪出的造型要像秋月那样流畅,尖如麦芒,方的像青砖那样方正,缺的有节奏锯齿,线细的像胡须,可以说线条是潮阳剪纸造型的基础。
(二) 彩色剪纸
随着社会发展,造纸技术不断完善,民间剪纸手工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剪纸的颜色从先单一色发展到有彩色剪纸,品种丰富多彩,包括套色剪纸、点色剪纸、衬色剪纸、填色剪纸、分色剪纸等。套色剪纸在剪后艺术都用的广泛的一种表现方法,就是利用已经完成的作品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搭配要注意色彩的呼应、明度变化,画面主色调确定,色块位置等。一般主稿可采用厚些的纸张,以便套色能得心应手,色彩大多以大红、草绿、湖蓝、中黄、高纯度、高明度色为主。潮汕地区除了以红色为主,还有以各种色彩的金箔纸粘贴成彩色剪纸。
四、形神兼备
民间剪纸充满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民间艺人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方块有限的空间内容纳社会生活中,如政治、艺术、文化思想、生活习俗、宗教的各种内容,从现已出土的剪纸资料来分,其中体现了“形神兼备”的美学思想。
在剪纸表现技法上,潮阳剪纸在对人物的表达即提炼概括又高超奇绝,在只有指甲大小的面积上,人物表情有的狡猾奸诈,有的威武,有的温柔体贴,全都表现得十分生动传神,淋漓尽致。造型上,不为写实所束缚,运用大胆夸张的写意手法,构图奇特,繁中求简,装饰性极强。人们多以线条构成明快疏朗,细如发丝的剪工,使纤细的线条显得空灵剔透却不乏遒劲奔放。潮汕滨临南海,气候多变,自然灾害较多,人们很流行崇尚神灵,祈求出海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顺安乐,子嗣延绵,富贵吉祥。这也是古人向往自然,怀抱自然,崇尚幸福生活和祈福美好未来的情怀,通過自己的表达形式达到“应物像形”“以物像神”“形神皆音”的造型效果。
五、结束语
总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代表,是劳动人民所特有的艺术,是劳动者自我欣赏,自我创造的艺术,剪纸的造型中往往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最基本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美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汪安康.从剪纸的风格与形式看民间艺术的美学特征[J].美与时代,2005,(03).
[2]汤艳艳.刍议民间剪纸的审美特征[J].西北美术,2006,(03).
作者简介:
魏惠君,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