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现状令人担忧 调查保护刻不容缓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ia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长城,人们自然会想到北京八达岭上雄伟壮观的明代长城。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从战国时代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先后修筑的长城算起,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于始皇帝三十三年(214)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城,再到明朝大规模修筑长城为止,先后有20多个王朝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总长超过10万里,绵延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长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没过多久,世界古迹基金会就把它列为100个最濒危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正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天天残破、湮灭,现状让人格外担忧。中国长城研究会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长城的基本情况是:1/3基本完好,1/3残破不全,1/3不复存在。
  
  长城之忧:只剩下2 500公里
  
  “据史料记载,长城全长约6 300公里,所以叫万里长城。但据我们最新的调查显示,明长城墙体和遗址总长已不超过2 500公里。”中国长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惋惜地说。现在的明长城,有较好墙体的部分已不到1/5,有明显可见遗址的可能已不足1/3,在一些自然条件恶劣或政府管理松散的地方,长城实际上已经消失殆尽了。
  
  在长城保护过程中,专家们往往会听到一种声音:“长城不是很坚固吗?我昨天还跟家人一起参观了呢!”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中国长城学会名誉会长罗哲文痛心地说:“正因为长城的长,许多问题才被忽视了。人们看到保存完好的北京八达岭长城,认为其他地方即使不如八达岭也差不了多少。如果这种观念不纠正,今后我们的长城很可能只留下几个雄伟的‘点’,而广大的地方很可能因为不受重视、得不到保护而不复存在。”
  在北京,北京建筑工程设计院曾组织人员在2006年3月对平谷、密云、怀柔、昌平、门头沟等地辖区内的696公里长城进行了实地测绘,测绘人员发现,北京段长城有三成损坏严重。
  在陕西,由于长城大部分建在山间或大漠之中,经过千百年的风吹日晒和雨水侵蚀,许多土墙已经坍塌消失。榆林是我国历代修筑长城比较早、比较多的地区,有战国、秦、隋、明几个历史时期的长城。境内的明长城东起府谷的黄甫川,西至定边的花马池,沿途有819座守护壕墙、崖塞,780座小墩,15座边墩,36座营堡,其中镇北台是万里长城上最大的军事 望台。如此雄浑的建筑,经过多年的自然损害和人为破坏,现仅存遗址88个,战国及明长城遗迹虽多,但80%的长城墙体已被风沙埋压。榆林到定边的高速公路两旁的长城遗迹断断续续,许多地方根本看不到长城的具体走向,只有登上尚存的烽燧遗址远眺,长城的痕迹才依稀显现。
  在甘肃境内,珍贵的战国时代长城本来有600公里左右,但现在从墙体到城基全部计算在内只有300公里,2 200公里的汉代长城只能看到1 000公里,1 400公里的明代长城也只剩下1 000公里。而在一些不便于筑墙的山地,长城还以烽燧的形式体现,形成烽燧线。目前在甘肃境内已发现的烽燧有1 334座。
  在宁夏,通过初步调查和卫星遥感观测,境内长城总长约1 507公里,其中可见墙体的只有506公里。这些长城分布在6万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城障、关隘、烽燧、墩台、壕堑、营池、寨堡等与长城有关的建筑星罗棋布。保存至今的营堡有282座、城台有706座、墩台有1 065座。
  
  
  长城之识:要有大中华文化视野
  
  为了保护好长城,当前对长城的认识和定位应该有一个全面更新。过去一提起长城,人们就认为是地处中原的汉族为了抵御北方外族入侵而修筑的防御工事。其实,中国的长城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中华各民族共同融合成长、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少数民族共同完成的世界文化奇迹。
  一些学者研究认为,长城也是古代各民族相互依存的联络线,历朝历代长城的变迁,正反映了各民族在交流和纷争中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
  用大中华的文化视野解读长城,有利于长城在国际上的宣传,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从心理上亲近长城,更大范围地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护、保护长城的积极性。
  
  长城之殇:破坏源于天灾人祸
  
  万里长城正在缩短,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然破坏。荒漠化等区域生态问题是长城保护面临的严重威胁。专家指出,目前长城分布的区域主要是干旱荒漠区、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这些都是中国荒漠化危害及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许多地方的长城常年遭受自然吞噬风化,濒临倒塌而无人修缮。例如内蒙古地区,由于当地风沙大、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和地震等灾害较多,给长城造成了极大危害。
  
  同时,由于很多长城分布在草原和戈壁深处,一般的交通工具很难进去,给长城普查和保护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今年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北部,考古工作者新发现了一段汉代长城,长城由59座烽燧和土墙连绵组成,长达百里,是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居延设立都尉后,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加修的汉代长城。这是近年来我国长城遗迹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但是这个地区杳无人烟,很少有人能进去。
  自然的破坏是导致长城衰老的重要因素,但是人为的破坏要远甚于此。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各类建设项目的大量上马和地方经济的盲目发展,人类对长城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残酷的破坏。
  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长城考古专家岳邦湖先生指出,对长城的破坏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风蚀、暴雨和洪水冲刷以及地震坍塌等。人为因素一是建设性破坏,如修公路、修铁路、建民房等,这种破坏最厉害,往往直接推倒墙体;二是取土,多年以来,长城因其“年岁”较长被当地人挖去用作上等肥料;三是牛羊等牲畜践踏;四是在城墙上挖洞,用以避雨、避寒,或者在墙下挖洞修水渠。在对长城的破坏中,人为因素远大于自然因素,这是最让人痛心的。
  长城是跨越多个省份的不可移动文物,在对各地长城现状的考察中,发现了许多人类对长城的触目惊心的破坏:
  2002年,河北省張家口市万全县修公路向农民征石头,农民索性上山把长城拆了,以15元一拖拉机的价格,把1 000多里的长城砖卖给了建筑商。如今那里的长城连地基都不复存在,永远地消失了。
  
  宁蒙交界的贺兰山三关口长城,由于毗邻采石场,经营者为通行方便,不惜在长城上打开豁口,让拉运石头的车辆在长城上穿行,采石的挖掘机甚至开到了长城上面。
  宁夏中卫城北龙公庙附近有一段保存良好的长城,有人竟在距此只有几百米远的地方挖湖蓄水。结果2005年湖水暴涨,水漫长城,三四百米的墙体坍塌。
  2003年4月,陕西省定边县的三家施工单位修建公路时,在长城上分别撕开了三个30~40米宽的大豁口。此处长城原来高约4米,城墙厚度5~6米,是保存较好的夯土遗迹。三个大豁口一下子就破坏了105米长城,使这段明长城遗址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事件发生后,陕西省文物局迅速派人到现场调查,并对三家施工单位各罚款50万元。150万元罚款的确是个大数,但对破坏了的国宝长城来说,即使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近年来,由于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开始修复长城,但这种修复往往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画蛇添足,对长城造成了另一种不可恢复的破坏。陕西省府谷县麻镇残存有一段土夯长城的墩台,2005年,当地一位老人发起了修复长城墩台的募集活动,获得8万元资金,修复了一处明代成化年间的夯土长城墩台遗址。这个新墩台一部分用旧砖,一部分用红砖,都被青色涂料覆盖,与下面残存的黄色夯土极不协调,严重破坏了古长城。
  
  长城之喜:调查保护工作已拉开序幕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和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了保护长城的迫切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管理办法和保护措施。国家测绘局与国家文物局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展长城资源调查与测量项目合作,彻底摸清长城家底,建立长城文物记录档案和长城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国家文物局决定用2~3年的时间,开展对长城资源的全面调查和建档工作,并于2006年初组织河北省、甘肃省文物局先期开展了长城调查试点工作。
  2006年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正式签署第476号国务院令,公布《长城保护条例》,世界上第一部专为保护长城而制定的国家性法规应运而生。该条例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保护长城将告别无法可依的日子!
  国家实行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制度将有助于解决长城保护工作“无序性”问题。一些长城问题专家表示,解决长城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作为,《条例》的颁布对于统一社会认识、表明政府决心、调控保护行为、明确责任分工和促进长城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但是,《条例》的颁布并不是长城保护的终点。在具体实践中,还应该将墙体周边一定范围内以及地下部分都列入到长城的范围之内。 同时,对于长城的保护也一定要遵循科学原则,不可“锦上添花”,而应该“雪中送炭”。所谓长城,并非仅仅指八达岭、山海关、居庸关和嘉峪关等著名景点的几段墙体、几座关口。作为人类建筑史上占地面积最大、工程最为浩大、建造耗时最长的建筑奇迹,长城应包括所有千百年来蜿蜒在崇山峻岭中的长城遗址,它们应受到与八达岭等名长城一样的呵护;对已损毁的长城,一定要“修旧如旧”;还应该特别注重对科研人员的培养。
  保护长城,任重而道远!
   (本刊编辑部马玉蕻整理)
其他文献
湖水湛蓝似璀璨宝石 赛里木湖风光秀丽如世外灵壤    新疆,既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戈壁、大漠、高山,也有使人心旷神怡的湖光山色。自然的多样性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位于博尔塔拉境内的天山明珠赛里木湖,就是一个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精品游览区。  赛里木湖坐落在天山北侧,湖面海拔2073米,湖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454平方公里,水最深处达到86米,蓄水量210亿立方米,是新疆境内海拔最高、
期刊
陕西西安半坡博物馆正式聘请著名作家陈忠实出任该馆文化代言人。聘请文化学者作为博物馆的文化代言人,在全国博物馆界尚属首次。  在聘请文化代言人签字仪式上,西安半坡博物馆馆长张礼智说,现在的博物馆普遍采取的运作方式是收集文物,举办展览,宣传讲解。这种传统的方式在今天已经有些落伍了。  至于为何选择作家出任文化代言人,张礼智说:“作家与博物馆在精神塑造和人文关怀上存在着共同点。而且作家观察社会有自己独特
期刊
2006年,甘南州旅游宣传促销声势浩大,先后开展了“九色甘南香巴拉”旅游列车的冠名和开行、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东风商用车杯卡车越野赛、夏河第二届户外运动节、安多区域旅游文化经济合作论坛暨腊子口红色旅游发展研讨会、中国·九色甘南香巴拉汽车越野穿越赛暨藏獒故里行、洮州民俗文化旅游节、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等大型宣传促销活动,还开办了兰州中川机场、兰临高速公路的旅游广告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加
期刊
“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之一的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既是国家级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崆峒山水甲于关塞”,它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悠久深厚的人文景观和雄秀幽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道观、庙宇依山而建,奇险雄浑。这里林海浩瀚,云笼雾锁,繁茂的植被使原有的干旱气候得以调节,形成了独特的森林小气候。    谭嗣同把崆峒山与世外桃源相比:“隔断尘寰云
期刊
五年前,苍凉广袤的青藏高原上响起了铁路开工的号令,经过铁路建设者们五年的艰苦施工,终于建成了这条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沿途可以饱览柴达木盆地、昆仑山玉珠峰、长江源、羌塘草原、念青唐古拉山、布达拉宫等迷人的风光。我们沿着青藏铁路驱车深入到青藏高原腹地,感受了这块地方的圣洁与神秘,领悟了筑路人攻克难关铺通“天路”的奥秘。     沐浴日阿纳藏布河    我们的车是一辆丰
期刊
秋天健康出游四大要领    要领一:找最适合自己的出游方式  现在的出游方式不外乎三种:到合法旅行社参加旅游团队、半自助出游(仅交通、住宿由旅行社提供)、完全自助游。  从保证出游质量来看,当然是到旅行社参加旅游团队为好,因为作为专业机构的旅行社能够在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给予游客充分保证。如果您既希望自由安排游程又想在食宿行等方面得到保证,可以选择近年来新兴的“半自助游”,只委托旅行社安排
期刊
丝绸之路沿线18个城市实施旅游合作    丝绸之路沿线18个城市的代表于10月14日在敦煌市发布联合宣言,决定联手推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作为“第三届敦煌飞天文化旅游节”的压轴戏,敦煌市邀请西安、乌鲁木齐、银川、西宁、兰州及丝路沿线其他17个城市的旅游部门负责人,以及铁路部门和部分航空公司代表,参加了“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发展研讨会”,并最终发布了《丝绸之路区域旅游发展联合宣言》。宣言表示,丝绸之路沿线
期刊
陇南地处甘肃省惟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丰沛,江河小溪密布,森林覆盖率高,“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素有“陇上江南”之美称。这里历史悠久,早在7 000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形成了陇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其既含南国之灵秀,又具北国之雄奇,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独特的自然资源    武都万象洞,人称“华夏北方第一洞”
期刊
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由南京师范大学与日本京都大学、台湾南华大学、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联合主办的“转型期的敦煌学——继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9月7~11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举行。这是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成立以后举办的第一次学术研讨会。  这次会议共邀请60名在国际学术界有影响的学者作为正式代表参加,其中中国大陆30人、海外30人。世界上主要研究敦煌学
期刊
2003年,一部尘封近70年的老照片集《1937:战云边上的猎影》,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该书的作者和摄影者,是中国新闻电影记录片的创始人之一孙明经先生。  在这部书中,首次批露了一段鲜为人知而感人至深的集体婚礼。那是1937年6月,在南京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供职的摄影师孙明经,参加了由北平市(今北京)政府组织的“1937年暑期西北考察团”。该团从北平出发,沿平绥铁路西行前往归绥(今呼和浩特)、武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