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朱家恺学科建设奖励基金”成立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online2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2月22日,由曾任《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家恺教授捐资成立的“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朱家恺学科建设奖励基金”在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第八届第一次常委会上宣布成立。该“奖励基金”旨在促进我国显微外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和支持优秀中青年医生从事和热爱显微外科学科事业,利用显微外科学的原理与技术造福人类。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 2011年6-2011年11月,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急性压迫组(4h、24h,n=6)、慢性压迫组(4h、12 h、24 h、48 h、72 h、1周,n=6).在C5~6硬膜外间隙置入不同规格吸水聚氨酯胶片制作急、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行MRI、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运动功能评分(BBB)评价神经
目的 探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2月,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儿童足跟软组织缺损7例,腹股沟处取皮,植于供区创面.结果 修复后皮瓣及游离皮片全部成活,穿鞋袜时无足底处挤压等不舒适症状,随访3个月~1年,皮瓣外观良好,质地佳,行走后无皮瓣皮肤破损,皮瓣静止两点辨别觉6~9mm,平均7 mm.结论 足底内侧皮瓣转移后对肢体损
目的 探讨手掌毁损伤特点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合腓骨骨皮瓣修复的疗效. 方法 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对5例各种原因导致手掌毁损伤患者,行清创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组合腓骨骨皮瓣修复,男4例,女1例;致伤原因:机器冲压伤4例,爆炸伤1例,均为多块掌骨缺损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1例合并有多发伸肌腱断裂并指固有神经、血管损伤,2例伴伸肌腱撕脱并手内在肌毁损,携带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面积4.0 cm ×6.0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掌背侧毁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12月,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手掌背侧毁损创面,解剖皮瓣及血管蒂,形成以旋股外侧动脉外侧降支为主干,以第一穿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其中皮瓣覆盖创面,血管蒂及各分支重建掌浅弓,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结果 术后7例皮瓣全部成活,手掌背侧皮肤完整性均得以保留,其中2例环指坏死行截指,1例小指远节截指
目的 探讨Flow-through皮瓣修复四肢GustiloⅢC型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一期或择期采用股前外侧Flow-through皮瓣修复重建四肢GustiloⅢC损伤患者16例,年龄18 ~62岁(平均37.5岁),受伤至进行皮瓣手术的时间为5 h~ 16 d(平均6.7d),血管缺损长度为6一16 cm(平均12 cm).前臂外伤患者4例,下肢外伤患者12
目的 探讨在数字化技术辅助下进行足趾移植多手指再造的临床意义. 方法 对多个手指不同程度缺损5例患者,术前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双足及双手扫描,通过计算机软件建立三维图像模型,明确供、受区动、静脉血管走向、分型及受区缺损面积、形状等参数,设计与具体病例手指缺损的数量、每个手指缺损的长度以及受区皮肤缺损的面积、形状相匹配的个性化手术方案.实施同侧(母)甲瓣联合第2足趾趾骨、对侧第2足趾联合足背皮瓣移
目的 探讨游离足底内侧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对11例13指指端缺损行游离足底内侧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11例13指指端缺损创面均有末节指骨外露,缺损范围1.2 cm×1.5 cm~2.0 cm ×3.0 cm.术中切取大小为1.5 cm×1.8 cm ~ 2.5 cm×3.5 cm足底内侧静脉皮瓣修复缺损.供区全部采用全厚皮片植皮.
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配合皮瓣移植在治疗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4例小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予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5 ~7d后根据创面情况选择皮瓣修复创面;9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的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5例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 结果 术后随访6~l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有弹性,供区愈合良好,患肢功能良好. 结论 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处
目的 探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1(t-PA和PAI-1)在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术后静脉危象早期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规律与意义. 方法 将30只体质量为2.5 ~3.0 kg、4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和对照组(n=15).两组均建立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模型.构建成功后,实验组采用体外留线结扎以阻断静脉回流来构建穿支皮瓣静脉危象模型而对照组体外留线不结扎.观察两组
患者 男,42岁,戴手套工作时不慎左手被机器卷入,当时拇指末节连同皮肤、肌腱、神经、血管一同撕脱离断.急诊来我院,见左手拇指末节缺如,近节指骨外露,近节皮肤及软组织脱套缺损,创面出血,伤口污染较重,拇长屈、伸肌腱缺如,拇指屈、伸活动明显受限.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清创,清创后首先重建拇指屈伸及对掌功能:取左环指掌指关节掌侧长约1.5 cm切口,显露指浅屈指肌腱,在掌指关节处切断,取腕关节掌侧长约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