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BIM技术项目为例,阐述BIM技术在精细化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从企业自身利益上,BIM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现阶段的应用范围主要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对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可以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从而可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达到精细化施工管理要求。因此,对BIM技术在精细化施工管理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BIM技术 ;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
一、1BIM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施工总承包单位通常是建立模型之后,利用其可视化特点,缺乏对BIM模型进一步深化,同时难以同步施工现场和模型信息。
(2)建立整个建筑、结构及机电模型,需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熟练掌握BIM技术;目前BIM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严重缺乏即懂得专业知识,又了解施工现场同时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技术人员。
(3)目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虽然每一施工阶段都上报施工方案,但多是流于形式;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不按施工方案施工,多是以施工经验施工。
(4)施工单位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及财力建立BIM模型,模型产权属于施工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接收模型,施工单位是否愿意移交,即模型产权问题随之产生。
二、做好精细化管理
(1)打通设计、施工、运维之间的数据。目前市场上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平台软件及专业软件数量非常之多,导致BIM软件之间数据信息交互不畅,无形中使企业重复劳动,提高使用成本。为了打通设计、施工、运维阶段数据,需要国内BIM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实现一个项目一个模型数据库,使得数据之间畅通无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
(2)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为了提高项目部、监理及业主对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立管理制度定期将现场情况(比如现场采集照片)与BIM模型挂接,项目部、监理及业主通过BIM模型浏览器可以快速直观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提高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BIM和项目管理在集成应用时可以有两种方式,即基于数据的集成方式和直接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方式。基于数据的集成简单说就是按照具体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从BIM软件中直接导出数据,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集成,替代原来的手动填报过程。比如通过BIM平台导出固定格式的模型构件工程量,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后进行成本或材料管理等相关管理活动。
(4)BIM技术和PM的集成应用是指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项目管理的各业务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和技术分析手段。同时与项目管理的流程、统计分析等管理手段配合,实现数据产生、数据使用、流程审批、动态统计、决策分析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三、施工企业是否有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倡管理标准应高于企业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但必须要有过渡方案,分布实施。有的企业标准的制定只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这种情况大致会面临两类问题,首先是实施的过程会过于复杂而导致实施意愿下降,比如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报表、月报制度,希望通过项目填报的报表来实现公司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但这些报表的填报过程过于复杂,最终导致报表无法按时收集或收集数据不真实。也有的企业缺少对管理过程进行考查和监督的工具,对管理者的绩效不能及时作出评价。应该说有了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实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而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这一载体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在各管理层之间共享,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解决信息传递的同时,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优化和完善部分管理标准。如果能找到适合于BIM技术的结合点,就可以加速行业的精细化管理进程。BIM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第一、利用BIM技术为作业层提供管理和作业标准。实现项目管理三个标准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施工作业工序的标准化”,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百米”,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将岗位职责和分工贴到墙上,将作业交底书签字存档。在真实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都是“凭印象,靠经验”,管理标准和现场作业两层皮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标准,但却到不了一线的管理者、作业工人手里。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BIM“模型是载体,信息是核心”的优势,所有项目相关方都是围绕着同一个项目展开自身管理工作的,利用统一的载体可以把各自所需要的信息统一管起来,既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又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凡是管理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BIM模型共享给其它相关方,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端可以将各岗位的过程管理数据分类分析,用于管理绩效评价。如在现场钢筋绑扎期间,工长和工人手机里就可以看到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工人的操作要点、主要的質量控制点及验收标准等信息。
第二、利用BIM模型为项目细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具体某一个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项目数据,如各类材料的使用计划、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计划、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等生产资源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岗位对这些数据又有不同的需求,如汇总数据、分批数据,有些数据还要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在这期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如前期对这些资源测算不准,势必对后期的施工生产带来很大变动,甚至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安全甚至成本的增加。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物资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投放,势必会造成工人怠工或材料的二次搬运、场地占用等现象发生。BIM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透明,施工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类数据,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管理者,甚至可以自动推送到管理者眼前。除了可以通过BIM模型直接获取到各专业施工材料用量外,还可以基于这些模型量测算出如人工、机械、场地等使用量。如结合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钢筋工绑扎工效参数,可以根据进度计划要求测算出不同时间所需的钢筋工人。
第三、利用BIM技术平台实时收集各管理层过程管理数据,这也正是施工企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传统管理更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管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程管理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如果能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分析而形成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参考,将更有利于项目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和参数化设置,用计算机整合项目所具有的所有信息,随时可以实时查询项目上的任何信息。BIM的最终价值是提供集成化的项目信息交互环境,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在计算机中可以模拟施工现场情况,为项目管理带来可视化管理,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及降本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D].重庆:重庆大学,2008:9-50.
[2]何关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1-132.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
[[3]孙悦.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3-18.
[4]李玉娟.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39-53.
关键词:BIM技术 ;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
一、1BIM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存在的问题
(1)现阶段施工总承包单位通常是建立模型之后,利用其可视化特点,缺乏对BIM模型进一步深化,同时难以同步施工现场和模型信息。
(2)建立整个建筑、结构及机电模型,需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熟练掌握BIM技术;目前BIM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严重缺乏即懂得专业知识,又了解施工现场同时熟练掌握BIM技术的技术人员。
(3)目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虽然每一施工阶段都上报施工方案,但多是流于形式;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不按施工方案施工,多是以施工经验施工。
(4)施工单位花费很大人力、物力及财力建立BIM模型,模型产权属于施工单位,运营管理单位接收模型,施工单位是否愿意移交,即模型产权问题随之产生。
二、做好精细化管理
(1)打通设计、施工、运维之间的数据。目前市场上在设计、施工、运维等各阶段的平台软件及专业软件数量非常之多,导致BIM软件之间数据信息交互不畅,无形中使企业重复劳动,提高使用成本。为了打通设计、施工、运维阶段数据,需要国内BIM软件厂商间的合作,实现一个项目一个模型数据库,使得数据之间畅通无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
(2)与施工现场紧密结合。为了提高项目部、监理及业主对施工现场管理能力,建立管理制度定期将现场情况(比如现场采集照片)与BIM模型挂接,项目部、监理及业主通过BIM模型浏览器可以快速直观了解施工现场情况,提高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BIM和项目管理在集成应用时可以有两种方式,即基于数据的集成方式和直接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方式。基于数据的集成简单说就是按照具体项目管理系统的数据格式要求,从BIM软件中直接导出数据,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集成,替代原来的手动填报过程。比如通过BIM平台导出固定格式的模型构件工程量,由项目管理系统导入后进行成本或材料管理等相关管理活动。
(4)BIM技术和PM的集成应用是指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充分利用BIM的直观性、可分析性、可共享性及可管理性等特性,为项目管理的各业务提供准确及时的基础数据和技术分析手段。同时与项目管理的流程、统计分析等管理手段配合,实现数据产生、数据使用、流程审批、动态统计、决策分析的完整管理闭环,从而提升项目综合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三、施工企业是否有制定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必要,落实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提倡管理标准应高于企业现阶段的管理水平,但必须要有过渡方案,分布实施。有的企业标准的制定只关注结果,忽略了过程。这种情况大致会面临两类问题,首先是实施的过程会过于复杂而导致实施意愿下降,比如公司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化报表、月报制度,希望通过项目填报的报表来实现公司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但这些报表的填报过程过于复杂,最终导致报表无法按时收集或收集数据不真实。也有的企业缺少对管理过程进行考查和监督的工具,对管理者的绩效不能及时作出评价。应该说有了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要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实过程是很关键的一步。而BIM技术可以通过模型这一载体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在各管理层之间共享,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在解决信息传递的同时,还可以在管理过程中优化和完善部分管理标准。如果能找到适合于BIM技术的结合点,就可以加速行业的精细化管理进程。BIM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机会:
第一、利用BIM技术为作业层提供管理和作业标准。实现项目管理三个标准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施工作业工序的标准化”,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信息传递的“最后一百米”,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将岗位职责和分工贴到墙上,将作业交底书签字存档。在真实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都是“凭印象,靠经验”,管理标准和现场作业两层皮现象比较普遍,企业有非常完善的管理标准,但却到不了一线的管理者、作业工人手里。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BIM“模型是载体,信息是核心”的优势,所有项目相关方都是围绕着同一个项目展开自身管理工作的,利用统一的载体可以把各自所需要的信息统一管起来,既可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又可以提高沟通效率。凡是管理需要的信息都可以通过BIM模型共享给其它相关方,结合云技术和移动端可以将各岗位的过程管理数据分类分析,用于管理绩效评价。如在现场钢筋绑扎期间,工长和工人手机里就可以看到钢筋绑扎的工艺流程、工人的操作要点、主要的質量控制点及验收标准等信息。
第二、利用BIM模型为项目细化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在具体某一个项目的施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项目数据,如各类材料的使用计划、劳动力资源的投入计划、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等生产资源数据。按照不同的管理岗位对这些数据又有不同的需求,如汇总数据、分批数据,有些数据还要根据现场情况实时调整,在这期间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如前期对这些资源测算不准,势必对后期的施工生产带来很大变动,甚至影响到项目的进度、安全甚至成本的增加。施工过程中没有对物资进行准确的测算和投放,势必会造成工人怠工或材料的二次搬运、场地占用等现象发生。BIM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数据透明,施工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类数据,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管理者,甚至可以自动推送到管理者眼前。除了可以通过BIM模型直接获取到各专业施工材料用量外,还可以基于这些模型量测算出如人工、机械、场地等使用量。如结合企业长期积累下来的钢筋工绑扎工效参数,可以根据进度计划要求测算出不同时间所需的钢筋工人。
第三、利用BIM技术平台实时收集各管理层过程管理数据,这也正是施工企业普遍会遇到的问题之一。传统管理更关注结果而忽略过程管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过程管理的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如果能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分析而形成对管理者的绩效评价参考,将更有利于项目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基于BIM技术的精细化施工管理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和参数化设置,用计算机整合项目所具有的所有信息,随时可以实时查询项目上的任何信息。BIM的最终价值是提供集成化的项目信息交互环境,提高协同工作效率,在计算机中可以模拟施工现场情况,为项目管理带来可视化管理,利用BIM技术可以提高施工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节约资源、缩短工期及降本增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易军.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D].重庆:重庆大学,2008:9-50.
[2]何关培,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111-132.王轶群,应宇垦.BIM总论
[[3]孙悦.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管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13-18.
[4]李玉娟.BIM技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