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诸如“二恶英”、“疯牛病”和“苏丹红”等侵犯公众利益的重大事件。2008年9月,全国各地陆续发生了在奶粉中大量填加“三聚氰胺”想提高蛋白质含量,却导致婴幼儿患肾结石的“三鹿奶粉事件”,全国诊疗的患儿达29万多人,并有多名死亡。紧接着,包括蒙牛、伊利、光明等国内22家驰名的奶粉企业也被相继查出三聚氰胺,全球舆论一片哗然,消费者信心大受打击,食品安全再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本文拟以邓小平理论的角度,浅析诚信危机形成的思想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食品质量 诚信危机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88-02
三鹿奶粉事件令人寒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买最好的、最为信赖的、免检的名牌奶粉,以为这是质量的保障。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和“问题奶粉”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商机”,为了追求巨额利益,置行业的道德底线于不顾,视孩子的生命健康为儿戏,把诚信抛到脑后,昧着良心做生意……这些错误的、甚至扭曲的价值观和经营观,严重影响到了我们未来一代的健康体魄。从2004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国啤酒含甲醛问题;2007年中国徐州一家出口美国猫狗食物的企业在宠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冒充蛋白质;到目前的三鹿奶粉肾结石事件。食品质量问题引起一系列恶性事件,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诚信不断受到考量,解决诚信危机刻不容缓。
一、我国诚信危机的成因
邓小平同志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一些企业在发展生产力,创造个人财富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对邓小平理论中的“黑猫白猫论”产生了曲解,认为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择手段地获取更多的金钱,似乎是“黑猫白猫论”的正解。因此这些企业作出不顾企业及个人诚信,罔顾群众利益的行为。直接导致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言论,如“黑猫白猫论”已无市场、“黑猫白猫论”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也应该随时代而消亡等等。
笔者认为,“黑猫白猫论”实际上讲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决定手段,同时更强调的是手段。不法商人抛弃诚信,是因为只看到“黑猫白猫论”里强调的手段而忽视了手段的服务对象——目的,显然是错误的。“黑猫白猫论”并非指“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因为目的制约手段,只要目的正确,就不可能不择手段。那“黑猫白猫论”究竟要求我们捉到什么“老鼠”呢?是GDP?是金钱财富?是名利地位权势?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多数民众的福利?让我们看看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诠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老鼠”指的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抛弃诚信为了个人敛财的目的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显然是与”黑猫白猫论”的实质相悖的。因此只有坚持诚信道德,才是对“黑猫白猫论”的正确注解。
二、解决诚信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诚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有目共睹的,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生出造假、卖假、行骗、违约、失信等人和事,不少人已深受其害,消费者对企业丧失信心。人们开始指责政府监管不力,使政府失去公信力,无法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令社会陷入混乱。诚信危机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与群体的融合,而且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消极影响,深究其因。解决诚信危机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生产力、实事求是。积极重建中国诚信迫不容缓。
(一)道德约束与思想教育
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种无诚无信的欺诈作弊行为,有利于诚信美德的巩固和弘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又能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强有力的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的范围更广,效果更佳,道德约束的是人的灵魂,而法律约束的是人的行为。有道德人不需要法律的约束,法律约束的应当是那些丧失道德标准的人。诚信的道德理念并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形成。因此除了从制度建设与完善法律上打造诚信建设,还应该通过教育从思想上建立诚信的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也可以说就是现在的诚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坚持实事求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因此思想教育应该从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让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不讲诚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讲诚信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二)市场诚信制度与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让信用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信用既是一种道德自律体系,又是一种经济体系,还是一种法律标准。解决诚信危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整套的信息搜集、共享和评价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应该既包括个人的信息,也包括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还包括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关的信息。
2.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律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的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不力是整顿和建立信用秩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为市场经济建立必(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88页)要的法制基础。
3.建立市场的失信惩罚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失信惩罚机制以提高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记录的联合征信数据库,包括对不良信用记录进行合法且有效公示的手段;二是针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让所有的企业、商店、公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私人业主不与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做信用交易,让重要行业的雇主不聘用有失信记录的人,造成失信的企事业单位事业难以发展和失信自然人在社会上生活不便的严重后果。因此,失信惩罚机制是强加在任何市场参与者头上的一条鞭子,对任何失信者的震慑和打击都“一视同仁”,而且是制度化的。
(三)政府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政府”在现代政府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话语权。在现实中人们一致认为,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从上做起”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因此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政府诚信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委托一代理关系,其核心部分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诚信。建立政府诚信可从以下途径入手:
1.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应有的结果必须清晰明确。建立一个透明政府。公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政府的失范行为就无法鉴定更无法监督,所以,政府应当实施阳光行政。政府拥有的各种信息优势,如人为地进行保密,使得公众处于一种“理性的无知”状态,这给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准备了最好的条件,行政失范行为不可避免,政府公信度必然下降。实施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既是民主政府下的公民和消费者具有信息获知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2.建立健全政府诚信制度。首先,行政行为法定化,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法体优先,行政活动不得与法体相抵触。其次健全约束监控制度。应建立行政监察、行政监督制度,建立行政投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接着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诚信行政应作为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其评定内容是: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情况、依法行政情况、决策和管理的科学程度、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工作效率、公务员知识化和专业化程度、政府支出和债务情况、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最后建立公务员诚信信息数据库制度,搭建个人诚信平台。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诚信不是孤立的,它与法律意识、市场经济规律等密切相关,对公务员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应当在公务员培训中开设行政伦理课,而且要做重点考核。
诚然,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历史总是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中向前迈进的。只有当个体目前的诚信水平与客观的道德环境和诚信要求处于某种矛盾的状态,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失信者积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我国已经加入WTO,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中国发展中的特殊国情下,诚信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诚信而为,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推动社会的资源更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食品质量 诚信危机 市场经济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88-02
三鹿奶粉事件令人寒心。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买最好的、最为信赖的、免检的名牌奶粉,以为这是质量的保障。然而,一些不法商家和“问题奶粉”企业正是抓住了这个“商机”,为了追求巨额利益,置行业的道德底线于不顾,视孩子的生命健康为儿戏,把诚信抛到脑后,昧着良心做生意……这些错误的、甚至扭曲的价值观和经营观,严重影响到了我们未来一代的健康体魄。从2004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中国啤酒含甲醛问题;2007年中国徐州一家出口美国猫狗食物的企业在宠物食品中添加三聚氰胺来冒充蛋白质;到目前的三鹿奶粉肾结石事件。食品质量问题引起一系列恶性事件,中国政府和企业的诚信不断受到考量,解决诚信危机刻不容缓。
一、我国诚信危机的成因
邓小平同志提出“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一些企业在发展生产力,创造个人财富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对邓小平理论中的“黑猫白猫论”产生了曲解,认为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不择手段地获取更多的金钱,似乎是“黑猫白猫论”的正解。因此这些企业作出不顾企业及个人诚信,罔顾群众利益的行为。直接导致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言论,如“黑猫白猫论”已无市场、“黑猫白猫论”是时代的产物,但是它也应该随时代而消亡等等。
笔者认为,“黑猫白猫论”实际上讲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决定手段,同时更强调的是手段。不法商人抛弃诚信,是因为只看到“黑猫白猫论”里强调的手段而忽视了手段的服务对象——目的,显然是错误的。“黑猫白猫论”并非指“为求目的不择手段”,因为目的制约手段,只要目的正确,就不可能不择手段。那“黑猫白猫论”究竟要求我们捉到什么“老鼠”呢?是GDP?是金钱财富?是名利地位权势?是个人幸福还是社会多数民众的福利?让我们看看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诠释:“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见“老鼠”指的是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抛弃诚信为了个人敛财的目的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这显然是与”黑猫白猫论”的实质相悖的。因此只有坚持诚信道德,才是对“黑猫白猫论”的正确注解。
二、解决诚信危机的方法和途径
诚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有目共睹的,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尤其是经济领域生出造假、卖假、行骗、违约、失信等人和事,不少人已深受其害,消费者对企业丧失信心。人们开始指责政府监管不力,使政府失去公信力,无法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令社会陷入混乱。诚信危机的存在,不仅限制了个体之间的互动及其与群体的融合,而且阻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实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其消极影响,深究其因。解决诚信危机的关键,在于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即解放生产力、实事求是。积极重建中国诚信迫不容缓。
(一)道德约束与思想教育
完善而合理的制度可以有效遏制各种无诚无信的欺诈作弊行为,有利于诚信美德的巩固和弘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又能给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强有力的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的范围更广,效果更佳,道德约束的是人的灵魂,而法律约束的是人的行为。有道德人不需要法律的约束,法律约束的应当是那些丧失道德标准的人。诚信的道德理念并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形成。因此除了从制度建设与完善法律上打造诚信建设,还应该通过教育从思想上建立诚信的观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也可以说就是现在的诚信,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坚持实事求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因此思想教育应该从全面贯彻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让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诚信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助推器,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讲诚信是对生产力的破坏;诚信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不讲诚信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更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道而驰;诚信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讲诚信严重损害人民利益。
(二)市场诚信制度与法律的建立和完善
1.建立完善的信用体制,让信用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信用既是一种道德自律体系,又是一种经济体系,还是一种法律标准。解决诚信危机,当务之急是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整套的信息搜集、共享和评价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应该既包括个人的信息,也包括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还包括政府及其他公共权力机关的信息。
2.加强维护信用制度的法律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法律是信用的保障。法律制度不健全、法制保障不力是整顿和建立信用秩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仅靠良心、道德,不可能有效约束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经济行为,必须依靠法律力量,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法制的轨道,才能维护和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环境,为市场经济建立必(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88页)要的法制基础。
3.建立市场的失信惩罚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建立失信惩罚机制。失信惩罚机制以提高失信成本为基本出发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记录的联合征信数据库,包括对不良信用记录进行合法且有效公示的手段;二是针对失信者的社会联防,让所有的企业、商店、公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私人业主不与有严重失信记录的企事业法人和自然人做信用交易,让重要行业的雇主不聘用有失信记录的人,造成失信的企事业单位事业难以发展和失信自然人在社会上生活不便的严重后果。因此,失信惩罚机制是强加在任何市场参与者头上的一条鞭子,对任何失信者的震慑和打击都“一视同仁”,而且是制度化的。
(三)政府诚信建设
“打造诚信政府”在现代政府改革中占据了重要的话语权。在现实中人们一致认为,在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构中,“从上做起”比“从我做起”更为重要,因此政府诚信是表率,企业诚信是重点,个人诚信是基础。政府诚信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委托一代理关系,其核心部分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诚信。建立政府诚信可从以下途径入手:
1.完善政府诚信行政体制。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应有的结果必须清晰明确。建立一个透明政府。公民缺乏有效的信息,对政府的失范行为就无法鉴定更无法监督,所以,政府应当实施阳光行政。政府拥有的各种信息优势,如人为地进行保密,使得公众处于一种“理性的无知”状态,这给权力运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准备了最好的条件,行政失范行为不可避免,政府公信度必然下降。实施政务公开,提高信息透明度,既是民主政府下的公民和消费者具有信息获知权的具体体现,也是政府行政管理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
2.建立健全政府诚信制度。首先,行政行为法定化,完善依法行政制度,法体优先,行政活动不得与法体相抵触。其次健全约束监控制度。应建立行政监察、行政监督制度,建立行政投诉、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让所有失信于民的政府行为都置于法律法规的监控之下。接着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诚信行政应作为公务员考核的主要内容。其评定内容是:政府部门设置和职能情况、依法行政情况、决策和管理的科学程度、信息公开程度、政府工作效率、公务员知识化和专业化程度、政府支出和债务情况、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最后建立公务员诚信信息数据库制度,搭建个人诚信平台。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诚信不是孤立的,它与法律意识、市场经济规律等密切相关,对公务员要开展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应当在公务员培训中开设行政伦理课,而且要做重点考核。
诚然,诚信的养成不是自然而然的,诚信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渐进的过程,历史总是在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中向前迈进的。只有当个体目前的诚信水平与客观的道德环境和诚信要求处于某种矛盾的状态,只有当这种矛盾状态和总体环境条件能够促使失信者积极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时,诚信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真正形成。我国已经加入WTO,诚信已成为扩大交往、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中国发展中的特殊国情下,诚信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诚信而为,只有这样才会全面推动社会的资源更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早日实现共同富裕。